中国仅存的人民公社,到底是在哪里? 中国现在哪里还有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

作者&投稿:崇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大集体——河北周家庄 河北周家庄乡--“顶风”存活了49年的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要不是媒体报道,真不知大陆还存活着1962年始已成立的一个“人民公社”,这就是河北周家庄乡。诚然,或许出于典型罕有之故,人们都自然会发问,这个“人民公社”怎么会有这般生命力与耐力,“顶风”存活了49年? 一切劳动由队长分配,绝大多数社员依赖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中国其他地方来说,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在距石家庄市约50公里的晋州市周家庄乡,这些不是历史,而是现实。 从1958年至今,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了50年,它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而且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周家庄乡的未来究竟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还是觉得集体经济缺乏相应的积极性,乡里的大多数干部也都不愿意外界把周家庄乡称为“人民公社”。 一切劳动听从队长安排 ,走进周家庄,楼房均为统一的大小、统一的样式,在统一的门楼两侧,柿子树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大街上既看不见垃圾,也看不见家畜,也很少有行人。 

9月11日午后,仲秋的阳光依然毒辣。   吴平和另外7个壮劳力正在周家庄乡政府对面平整一块土地。每铲七八锨土,吴平都会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额头的汗珠。“队长让平地的,地平整好干啥用我们也不知道。队长让干啥咱就干啥,用不着问那么多。”吴平说。 就在吴平平整土地的同时,不远处的高秀容正在修剪一个篮球场外围的冬青树。   与吴平的回答一样,高秀容也说,她修剪冬青树也是队长给分的活。“在我们这里,不是你想干啥就能干啥的,所有劳动都是队长分配,队长让干啥就得干啥,这样也好,不用操心,但是一定要干好,干不好队长就要扣工分。”高秀容说,她属于周家庄乡第四生产队,修剪好一块篮球场外围的冬青树可以挣5个工分,“去年一年,根据我的工分,队里发了6000多块钱,男同志一年一般可以挣1万多块钱。”   

周家庄乡一切劳动量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下地干活的,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 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单位劳动量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项工作所达到的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比如收割机收小麦,一平方米掉小麦不许超过13粒,否则便被罚公分。抽查者要趴在地上,清除杂物,进行查验。  

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队长是生产队的权力枢纽,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到合作社一般也不会作大的修改。 周家庄共有10个队,由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管理。“这些队长都是20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 合作社主任韩建明说,队长必须懂技术,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老是换人也不好。” 乡政府”外衣下的“人民公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的改革由农村起步,而农村改革的起点正是包产到户。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为中国理顺农村生产关系打开了新路子,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那么,1982年时,周家庄乡是如何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中成了“例外”? 提起此事,周家庄人都会想到雷金河。直到2001年去世前,雷金河一直都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周家庄现在周密分工的最初制定者就是雷金河,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雷社长对我们周家庄的贡献太大了,可以说,没有他也许就不会有周家庄的今天。”65岁的周家庄人吴保天说起雷金河,话语中还带有些许崇拜。而周家庄乡现任党委书记雷宗奎就是雷金河的孙子。 “1982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不过,我们周家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绝大多数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 吴保天说。 “周家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1983年就改为周家庄乡了,自从1953年周家庄实行的就是能够调动每个人劳动积极性的按劳分配的“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这不同于一般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周家庄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说。 事实上,周家庄人民公社在1983年改为周家庄乡后,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的经济形式并没有变动。 允许个体经济的“人民公社” “要想了解周家庄,就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这里跟其他许多地方真的大不一样。”王月双激动地说,周家庄允许个体自由经济的发展,他们并不乐意叫“人民公社”。

 30年的时间,已经让改革开放渗透到了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周家庄也不例外。在周家庄,同样有一些人不愿意受集体经济的束缚。 范红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二队的社员,在周家庄乡政府附近经营一家商店。范红告诉记者,她的商店开业4年了,4年前,她到石家庄为做生意的亲戚帮忙,便对做生意产生了兴趣。 “我并不是对周家庄的集体经济模式不满,做生意是我的个人选择,如果不做生意,每个月也能收入千把块钱,并且不用操那么多心,只是我感觉那样的话有点碌碌无为,有点不自由。”范红说。 与过去人民公社不一样,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却不控制公民个人财产,到了年底就进行分配。更大的不同在于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 范红选择自由是付出一定代价的,因为她每年要向队里交纳1000元的公积金。



周家庄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个人民公社,尽管它被称之为乡,但实际上还是贯彻执行人民公社制度,下设有6个自然村,10个生产队,仍然延续劳动时记工分,分口粮,保持土地集体所有,集体耕种的模式。1982年,全国解散人民公社分田包产到户的大形势下,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和公社带头人雷金河,在征求群众的意愿下,顶住了重重的困难与压力,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如今周家庄的人民公社早已今非昔比,已成为河北晋州市最富裕的乡镇之一,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上也早已走在了中国其它村镇的前面,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坐飞机都赶不上了。在中国目前大部分的农村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里,各管各家的一亩三分地;而周家庄1000余亩的田地,浇灌时只需将埋在水渠下方的出水阀门打开即可完成,无需大量劳动力。

公社建立的集体生产体系,促使大片农田得以有效规划,统一的灌溉体系和完善的机械设施保障下,周家庄早已实现了小麦的播种、机械化的收割,翻整土地与收割小麦的同时进行,无需大量年轻劳动力,农业劳力进一步得到压缩。这些年来周家庄乡的农业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已经建成了万亩小麦育种,梨果千亩苗木基地,和1000头奶牛养殖示范园区等专业化农业的生产项目,使所有的农业生产变成了“工厂化”生产。

现如今,周家庄还发展了采摘旅游业,建立了晋州市首个采摘园,把旅游业搞的风生水起。前去游览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生态旅游形势大好,据当地村民不夸张的说,高峰期门票收入就能达到160万左右,汽车都能排到两公里以外的镇政府门口。



在石家庄周家庄。

从1958年算起,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在了51年,周家庄乡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根据目前现有的了解,中国仅存的人民公社在周家庄,这里仍然延续着方面的制度。

南街村是临颍县城关镇紧靠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还有人民公社吗~

1、人民公社在中国,已经正式成为了历史了!中国还有人民公社吗?回答是基本没有了,仅仅剩几个了(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后寨村)。
人民公社设立的时间为1958年,第一个人民公社是在河南省。人民公社取消的时间为1983年。
全称为“农村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在我国农村建立起来的政社合一的组织,既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又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政经分离的原则,人民公社已转变为农村单纯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不再具有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这一职能已由重新建立的农村乡镇政府机构所取代。
2、中国现存的最后“人民公社”大集体之一: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注:1982年开始应河北省要求,将人民公社改为乡,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但其他一切仍然未变)。

从1958年至今,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到现在,它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而且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
近30多年来,周家庄农工贸齐头并进,已有9家大型集体工业企业,并有许多形成规模的农贸加工、养殖基地和文化服务业等。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所有乡民享受免费医疗、教育、住宅等10多项福利或补贴,而且福利范围在不断发展扩大。
周家庄执行政策不搞“一刀切”。他们允许社员单干,允许个人从事非公经济活动。但目前单干的只有两三户,当初搞单干的人又纷纷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非公经济人员仅占全乡5%。这些非公经济农民须每年向公社交纳1500多元公积金,因为他们享受着公社的许多福利。 
周家庄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冀中大地,成为中国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尽管由于种种政治上的原因,多年来周家庄象河南的南街村一样被禁止在公开媒体上亮相宣传,但是这里依然吸引了全国广大农民的目光,并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赞誉。
实践证明,周家庄道路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阳关大道,是中国亿万农民的梦想和期盼。让我们看看当年冒险支持雷金河的原河北省委书记、省长李尔重是怎样评价周家庄和雷金河的,并让我们用他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周家庄是第一批成立的人民公社,雷金河同志是带头羊,有名的“老坚决”。周家庄实践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按劳分配使个人所得增加了,公共积累增加了,共同享受的社会福利也增加了。随着集体生产的发展,个人所得的部分逐渐增加,集体福利的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使两万人走向共同富裕。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百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谁也不能设想:人民今日取得政权,明天就实现“按需分配”。谁也不能设想,等到生产力大发展之后,忽然来一个“按需分配”。共产主义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公有制的道路,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它不是空想,它是由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周家庄坚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重点在于教育干部,在于不断改造干部思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雷金河和他领导的班子,不论在住房,分配等任何细事上,不许高于群众,干部的待遇不许超过人民个人收入水平;群众的住房好了,学校、幼儿园、群众娱乐场所搞好了,乡政府的办公室仍然是半个世纪前的旧平房,旧桌椅板凳。不论任何人到周家庄考察访问,都以饺子小米粥招待,概不摆席。
3、中国现存的最后“人民公社”大集体之二: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后寨村。

后寨村是“全国文明村”、“省级小康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余下镇所辖的一个小村寨,全村现有八个生产队(即组)352户、13O5人(其中适龄劳力840人)、耕地l2O0亩。全村党员35人,村双委班子十人平均年龄38岁(最长者58岁、最小27岁)。
后寨村现有玻璃厂、发电厂、预制板厂、……等六个企业。全村固定资产3800余万、年工业总产值6000多万、缴纳税金300多在户县他是排在前十名的富裕村,而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社员及老人福利待遇,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方面,是全县各村庄中最好的!
后寨人每天都是在这钟声中一起上工,他们的劳动都是记在是记在这样的本子中,即男女记工本,每日记工每月公布到年才能结算。他们还是延续五十年前“人民公社”的记工标准,干同一种活(即同样的劳动)男工10分、女工7分。到九月中旬粮食收割后,就该给每家每户分粮了。大汽车载着黄登登的玉米棒,直接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口。
4、现在,某些地方的商业餐饮等单位,却以“人民公社”这几个字作为店铺招牌名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中国还有人民公社的。
中国现存的一个“人民公社”社员现在人均收入高全国 -新浪博客
后寨村-中国现存的人民公社之一 ——网易博客
亲访后寨村——新浪微博

楼主好,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我知道两个,但是全国应该不止这两个。
周家庄乡:河北石家庄晋州市周家庄乡号称“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自1952年至今,合作社始终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已有64年历史。而我国其他地区的人民公社只存在了24年,1982年就已经解体。周家庄乡的经济在石家庄地区是很好的!
南街村: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进入这条村,仿似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四、五十年前的中国。不过,跟几十年前的农村相比,南街村的外貌有天壤之别,村民人人住别墅、个个有私家车、腰缠万贯!因此,这里被称为亿元村,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有力证据。
其他应该还有吧,但是不如这两个出名。希望能帮到你!

人民公社这个名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维系了多少年
答: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全国范围内,于1983年逐步取消了人民公社。1984年底,全国农村完成了由社到乡的转变。在大范围内,人民公社存在了26年。其实,今天一些地方“人民公社”仍然存在,比如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被称作是“最后一个人民公社”,那里的社员还在实行记工分、分口粮、集体耕种,按劳分配。

后宅人民公社旧址在哪里
答:后宅人民公社旧址位于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隆澳大街,为二层石块与水泥混合结构楼房。约建于1959年。原为盐业人民公社,1968年改为后宅人民公社。后宅镇:县府驻地。1952年建隆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后宅镇。位于南澳岛西部,面积29.1平方公里,人口3.9万。南、西、北三面环海、水上交通便利。辖...

中国是哪一年成立人民公社的,哪一年吃大锅饭的?
答:1958年。人民公社是1958—1982年中国农村中和基层政权组织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1958年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一般一乡建立一社,政社合一。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实行了...

...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
答:1. 1983年,我国中央决定对农村的基层单位进行改革。2. 撤销了原本的国家政权组织——人民公社。3. 建立了乡、镇政府作为新的地方政权组织。4. 同时,撤销了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5. 这一系列改革旨在更好地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以色列基布兹是中国的人民公社吗
答:加入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完全是自愿的。可以自愿加入,也可以自愿退出。但是加入需要经过严格的准入门槛。为了生存,为了稳定,人民公社不能养“二流子”,不能养寄生虫。公社成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IQ(智商),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EQ(情商)。前者是物质生活水准的保证,后者是成员和谐相处的保证。出生和成长在公社...

以色列基布兹是中国的人民公社吗
答:3. 当时,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区的德加尼亚见证了一个由工人成员拥有的独立农场的诞生,标志着基布兹经济的诞生,并一直延续至今。4. 目前,以色列拥有大约300个基布兹,其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5. 以色列的基布兹与昔日中国的人民公社最大的不同在于自愿原则。在以色列,加入基布兹是自愿的,社员...

人民公社是哪一年取消的
答:1. 1984年,人民公社被取消。2.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其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3. 宪法序言还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我国现在乡镇与以前的人民公社有何异同
答:2. 职能方面:两者都是面向最基层的群众组织,都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为基层群众提供各方面的指导与服务。3. 遵守的准则方面:两者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管理和组织生产。无论在人民公社还是在乡镇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同群众密切联系...

人民公社体制是什么废除的
答:到1984年底,已有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开工作,建立了9.1万个乡(镇)政府,并建立了92.6万个村民委员会。政社分设后,农村经济组织的形式和规模可以多种多样,不再自上而下强行推行某一种模式,既调整了生产关系,又改进和加强了农村政权工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

人民公社制度是哪年取消的
答:9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此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取消的时间:1983年以后,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重建乡体制,乡重新被确立为农村基层行政单位。人民公社到底怎样呢,从小受的教育就说人民公社怎样怎样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