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期 第一单元试卷谁有?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作者&投稿:充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检测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纤维(xiān) 皎(jiǎo)洁 粗糙(zào) 浣(huàn)纱
B. 浑(hún)然 混(hùn)乱 惩(chéng)罚 憧(chōng)憬
C. 领略(luè) 盘虬(qiú) 枝蔓(màn) 震颤(chàn)
D. 丰盈(yéng) 告诫(jiè) 孪(luán)生 奢侈(chǐ)
2.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湖畔 奢侈 柔媚 蔚然成阴
B. 震撼 伫立 和煦 凶神恶煞
C. 枯燥 稀零 恐怖 瞻前顾后
D. 伶仃 良霄 危崖 惊心动魄
3. 加点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弄 nòng 捉弄 弄堂 戏弄 舞文弄墨
B. 提 tí 提醒 提高 提防 提心吊胆
C. 强 qiáng 强大 强烈 强权 强词夺理
D. 解 jiě 解决 解职 解剖 难解难分
4. 下列词语读音、书写、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拆服(zhé fú):信服。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mò):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B. 希冀(xījì):希望。枕戈待旦(zhěng gé dài dàn):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C. 诧异(chà yì):觉得十分惊讶。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D. 怅然(chàng rán):不如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忍不住笑。
5. 在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
B. 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C.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D. 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6. 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是我的责任,无足挂齿。
B. 天津像一颗熠熠闪光的珍珠镶嵌在渤海之滨。
C. 我出了校门向右拐,你出校门向左拐,咱俩南辕北辙就到家了。
D. 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7.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
B.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C.“度日”“消磨时光”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D.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之谜、手足情的。
8. 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不全是副词的一组是( )
A.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B.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C. 刚刚出土的小草没过几天就很绿很绿了。
D. 闭了眼 树上 仿佛 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9. 下面各组词语不全是介词的一组是( )
A. 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 请你按照他的样子做,就一定会成功。
C. 从第一组开始,沿着河沿由南往北跑步。
D. 这几天他给病人熬的药比前几天多多了。
10. 对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A. 生命是有限的,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但人生的价值是不同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提高生命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更加充实,有意义。
B. 生命本是要终结的,要正确地对待它,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活得有价值,就感到它的充实。
C. 生命本来是短暂的,余下的时光更觉得珍贵,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尽情享受快乐的人生。
D. 是对生命的珍爱,是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人生,抓紧宝贵的时间,奉献生命的热量。

二. 判断题:
1.《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张晓风。( )
2.“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这句话中“它”指的是“生命”。( )
3.“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
4. 副词可以直接来修饰动词(形容词),介词必须要和名词或动词一起来修饰动词(形容词)。( )

三. 阅读题:
①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 (huáng)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②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______一串,一朵_______一朵,彼此________,好不活泼热闹!
③ 每一_________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________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 给加点字注音:迸溅( ) 最嫩( )
2. 按照拼音写字:辉__ (huáng)
3. ②段中画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
A. 挨着 接着 推着挤着
B. 接着 挨着 推着挤着
C. 接着 挨着 挤着推着
D. 挨着 接着 挤着推着
4. ③段画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
A. 树 朵 B. 穗 树 C. 穗 朵 D. 朵 树
5.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嚷”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将其放回原处,应放在第__ 段和第__ 段之间。这两句话写出了紫藤萝花儿的____,所写的修辞方法是___ 。
6. 请你从第①段中找出一组表示颜色的反义词__ _和__ ,作者使用这样一组反义词可以表现出____________, 再找出一个原本是贬义词,但在文中有褒义色彩的词______,作者使用这个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7. 这里作者借花写____ _,通过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
8. 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四. 课外阅读:
阅读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兰草
① 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 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 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 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
⑤ 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ǐ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 诅咒: ② 与日俱增:
2. 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进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答:第一层:__________兰草; 第②层:__________兰草。
7. 第④段末画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局构成排比。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B 2. A 3. D 4. C 5. C 6. C 7. A 8. B 9. B 10. C

二.
11. × 12. √ 13. √ 14. ×

三.
1. bèng;nèn 2. 煌 3. A 4. C 5. ②;③;繁茂;拟人
6. 深;浅;花旺盛的生命力;挑逗;将花儿拟人化,写出花的情态,表现花对生命、对生活的渴望
7. 人;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8. 作者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绵延长远之意。

四.
1. 咒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2. 生命力顽强;想见(兰草);肃然起敬
3. 反衬兰草的生命力顽强
4. 惊喜、敬佩
5. 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6. 描绘;赞美
7. 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生机。
8. 揭示主旨。含义:两者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暗示乡亲们将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打起来好麻烦。。。
还是不打了。
真是不好意思,为你哀悼。

11111

没有。

谁有初一语文下册语文一单元试卷 跪求。~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和蔼(ǎi)  颓唐(tuí)  倜傥(tì dǎng)  弥漫(mí)

  B、执拗(ǎo)  骊歌(lí)  夹袄(ǎo)  骇人(gāi)

  C、盔甲(kuēi)  花圃(pǔ)  麻渣(zhā)  迸溅(bèng)

 D、系绳(jì)  伫立(zhù)  沮丧(jǔ)  湖泊(pō)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欣赏)

B、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害羞地笑)

C、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D、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讥笑,即讥讽和嘲笑)

3、选出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D、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轻捷 瞬息 蝉蜕 人声鼎沸

B、麻渣 脑髓 恐惧 荒草萋萋

C、延绵 花甫 方正 来势汹汹

D、肿胀 嫉妒 幽寂 人迹罕至

5、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B、一切都/是瞬息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D、心儿/永远向着未来

6、假如你曾是一个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转变为一名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最近,班上评选“遵守纪律标兵”,你全票当选。班主任老师宣布评选结果后,同学们都欢迎你上台讲话,请将你应说的话写在下面。(2分)

你上台后说:                           

7、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①                               

②                               

(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21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那时 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①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②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句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为什么?
(3分)

2、第一段中横线上应填关联词语分别是
、 。(2分)

3、第二段描写了菜畦、桑葚的
:油蛉、蟋蟀的
;黄蜂、叫天子的
,这些说明作者写景状物抓住了它们的
。(4分)

4文中画线的①②句分别采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2分)

5文中加点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2分)




6、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这几个词语,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2分)

7、这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先写
后写
,由 到


再由

,从整体中突出
。(4分)

8、选文对环境、事物进行叙述描写,下面全是外形描写的一项是 ( )(2分)

A、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高大的皂荚树

B、光滑的石井栏 轻捷的叫天子

C、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D、碧绿的菜畦 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

(二)

白雪塑像(15分)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指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儿子“苦恼”指:(


(2)爸爸“苦恼”指:(


3.文中表示季节的词语是什么?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4.文中画曲线的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元元心里明镜似的”指元元明白了什么?(2分)




6.元元“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的原因是什么?(2分)




7.文章抒发的感情是
。(2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

(3)、从先人还家(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3、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天才”,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方面?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4、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40分)

以“烦恼”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存600字以上。

提示:天空不会永远晴朗的,成长中的少年,也会有挥之不去的烦恼。烦恼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习,来自于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但是,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你可以说说自己的烦恼,也可以写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也可以替朋友解脱烦恼,也可以谈谈你对烦恼的见解或主张等。


题目: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C 5、D
6、(略)

7、⑴①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

②指人类的思维活动

  ⑵妙处:该广告一语双关,它既指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联想,也暗指大家的生活里不能没有“联想集团”的产品,并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一)1、不矛盾,因为两个词表达的角度不同,确凿是说七八年前自己看到的百草园,那时候只看到野草;而似乎是说自己童年记忆中的百草园不是只有野草。

2.但

3、颜色声音 动作 特征

4、拟人
比喻
5、指泥墙根一带

6.强调百草园趣味很多 7、略

(二)1.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的空间显得狭小、拥挤,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地方,大人没有不干扰学习的单独休息的地方。

2.(1)儿子因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也为自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而苦恼。(2)父亲为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咳嗽,打乱儿子的思考而苦恼。

3.夏夜、北方的冬天、大雪。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物的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

4、对儿子既关切又负疚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5.元元明白爸爸每天晚饭后就离家出去是为了怕咳嗽影响自己的学习。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他甘愿献出自己最需要的生存空间,牺牲自己必要的休息。6.为父亲伟大而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充满了对父亲的爱和对自己的自责。

7、父亲对儿子深情的无私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爱。

三、1⑴属于 ⑵曾经 ⑶忽然

2、①略 ②略

3、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后天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9.5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脑髓 亘古 炽痛 鲜为人知
嫉妒 磐石 重荷 锲而不舍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hè 然 污 huì shùn 息 义愤填 yīng
深 suì 喧 xiāo 蝉 tuì 鞠躬尽 cuì
3. 根据原文填空。(9分)
① ,关山度若飞。
②东市买骏马, , , 。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 。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
4. 按要求填写原文。(6分)
①《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
②《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 !
③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
, 。
5. 文学常识填空。(2.5分)
①《木兰诗》是一首 ,叙说了 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②《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B. 他最近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欣欣向荣。
C. 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D. 登上紫金山顶,遥望南京城全景,各种景物栩栩如生,令人心旷神怡。
7. 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2分)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答:风筝:
友情:
二、 阅读理解。(共50.5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8.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1.5)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未尝识书具 借旁近与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 不能称前时之闻
10.翻译句子。(4分)
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句中停顿。(3分)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2. 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情况,然后用文中原话指出造成方仲永悲剧性结局的原因,最后用一句名言说出你的感悟。(6分)









(二)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但所得的麻 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啊,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3. 给原文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3分)




14. 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2分)
A 铺垫 B 对比 C 欲扬先抑 D 象征
15.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 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捕鸟的?(2分)



17.选文第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18.指出选文第二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3分)



19.选文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波兰的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小偷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又一天,他的前妻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她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正是夺走海尔曼爱妻的列夫斯特。
列夫斯特一直比得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医生在手术室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装送到海尔曼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死在这个人的枪口下。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换上了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了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脏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他一字一顿的说,“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大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
20.海尔曼医生面对文中的小偷和情敌,他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面对法西斯分子,他对“天职”又是怎样理解的?(4分)





21.小说的前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主人公海尔曼医生仁慈、宽容的性格特征,第三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2. 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去教堂才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白外套?(4分)





23. 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警官时,他会怎么想?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三、 作文(40分)
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望,书演示着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谊和我们的喜怒哀乐……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1、2、3略
4.①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①乐府民歌 木兰代父从军
②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
6.C
7.风筝:你是我飞向蓝天的梦想,放飞你,就是放飞生活。
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上你的温暖。
二、 阅读理解
8.略 9.略 10。略
1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2.三个阶段:幼年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十二三岁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二十左右沦为常人,平庸无奇。
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感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
13.动词略 作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热爱百草园的思想感情。
14.C
15.解释说明
16.从时间、条件、方法、收获这几个方面来写的。
17.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18.心理活动 排比 拟人
19.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20.作为医生面对患者,救死扶伤是应尽的职责;作为战士面对法西斯分子,消灭敌人是应尽的职责。
21.勇敢、正义
22.表明今天的手术与往日不同,表达出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23.学生的心理描写只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情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