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潮知府、道台、什么官职?将军比总督大吗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作者&投稿:伍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知府,就是一个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从四品,类似于现在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
道台,介于省和府之间,正四品,说白了就是省长管不过来,就安排一批人分管一省事务,有的管一个省的粮储,有的管一个省的驿传,有的管几个府的行政,有的管几个府的司法监察,有的还兼管几个府的军务。类似于副省长。
将军,这个太多,要看什么将军。如果指的驻防将军,品级地位比总督高,可以不听总督,但实权没总督大;如果指的是总兵、参将之类的,都没总督大,而且还要听总督指挥。

简易来讲,知府相当于地区(由数个县组成)级的首长;道台相当于省长。将军是武装部队的首长(分了很多级别,职衔有高低);总督则是某一个地区的军政一把手,一般是根据特殊需要而设立,并非行政的常设职务。总督有时并不能管辖野战部队,但经授权也是可以管辖指挥野战部队的。

抚远大将军掌兵权 总督掌地方民政行政 你说谁权力大

在清朝,知府与道台有什么区别,谁的官大?~

在清朝,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道台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所以是道台的官大。
区别:
官职等级不同:
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管辖州县,为府一级的行政长官,总领各属县;道台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是省内几个州府的最高长官。
职责不同:
知府的职责有: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
道台,向省级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负责,是省与府之间的长官,同时还负有监察地方官员的职责。
道台也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
分守道主管一省内若干府县政务;分巡道主管全省提学、屯田等专门事务,守、巡诸道多加兵备衔清末又在各省置巡警道与劝业道。

扩展资料: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
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府之地。
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
乾隆、嘉庆时又准密折封奏,权势日益加重,以至有人视道台为省(巡抚、总督)下,府(知府)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实际上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不过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 清代的地方机构分"省、府、县"三级。省的最高官员为总督和巡抚;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最初为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七品("七品芝麻官")。
从唐朝开始即有以其他官职兼"知府事"或"权知府事"的做法,但"知府事"还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而且管辖范围与后来的州府可能有很大差别。
五代因循唐制不变,也有类似做法。
到了宋代,在府、州、军、监设立地方长官,府的地方长官为知府事,知府事一般还会兼领其他的官职,因而边境州府的知府在军事和政事上的权力可能大于一般州府。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复宋制,而且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
清朝沿袭明制,没有大的变化,为从四品,宣布条教,兴利除害,决讼检奸。三岁察属吏贤否,职事修废,刺举上达,地方要政白督、抚,允逎行。"《清史稿·职官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员等级

在清朝那会儿,出现了“道”这个行政单位。这是个什么东东?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听到这个知府,那个知府的,那你知道“道”和那“知府”哪个权利更大呢?先来说一说这“道”是怎么来的吧,其实“道”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道”还不完善,都是临时差遣,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品级。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基本也延续了明朝守、巡两道的制度,但也不怎么完善。



不过到了乾隆这会儿,“道”逐渐成了实官,也有了一些固定的品级,也就是正四品。与此同时,有许多专职道元没有地域的划分,比如粮道、河道、海关道等。



当然到了这会儿,“府”已经比不上“道”了,单从品级来说,“府”为从四品,“道”为正四品。而且到了后期,随着“道”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大,官的级别越来越高,已不是府能比得上了。到了清中后期时,“道”的权利越来越大。密折封奏的权利都有。而且有的道台能管理一府,实力再大点数府都可以管理。比如比较著名的台湾道。



到了清朝乾隆后期那会儿,台湾道甚至可以管理整个台湾,可见它的权利有多大。在台湾被提升为台湾省之前,“道”一直是台湾的行政机构。其他地方也基本都有了道一级的行政单位。比如山西省的雁平道,河南的河北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行政机构。如此看来,“道”确实比知府地位高,掌握的权力也更大。

请问清朝,府台,道台,聂台,制台,是什么官员,几品官
答:所谓道台即道员,道员正四品。道居于省府之间,但是实际上并非是一级完整固定的行政机构,所以各地有置有不置,而且各道员的具体工作也不甚相同,根据所在地区不同可能有一下一种或几种工作:陆运、漕运、海运、海防、水利、开垦、渔业、关务、通讯、饬兵、教化等等。所谓府台即知府,初制正四品。...

道台、府台、学台、制台、抚台、臬台、藩台分别是几品官?
答:与总督情况类似,巡抚在明朝也为临时性的派遣;到了清代乾隆时期,除了直隶、四川、甘肃三个省份之外,巡抚固定为每省一人的常设性官职,管辖一省。巡抚一般是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总督比巡抚品阶高,权重也更大。事实上,总督一般由巡抚升任,而巡抚由内阁学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顺天府...

清朝的道台究竟是个什么官呢?官职比知府大吗?
答:道的影响力十分细微,说这是地市,却又并不是;道台的真实身份一言半语也说不清,有时这是四品官,有时是三品,甚至是二品、一品。最先能够明确是指,大清国道台是四品官,并且最少为正四品官,乃至有的道台是以三品官,个别情况下道台或是二品;县令都是四品官,但最大是以四品,道台自然比...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朝的两个官职。清代县令与道士的差距在清代,知府是四平市的官员,掌握着一个县的全部权力。清代的县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所以作为县的最高官员,知府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道台是正四品的官员,比县长高一级,在清代是省与市之间的官职。在清代,它主要负责粮食运输、河道...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职 他们比知府权力还大吗
答:在清代乾隆之前,道员(俗称道台)还真不一定比知府(俗称府台)的品级高。因为当时的道员并没有固定的品级,而是要看担任此职官员的原官职品阶,所以,道员有可能品级比知府高,也有可能比知府低。到了清乾隆年间,道员被正式定品级为正四品,而知府则从正四品被调整为了从四品。道员比知府高了半级,...

古代地方官职
答:古代地方的官职从小开始说,里长,保长,亭长,县令,清朝叫知县。知府府尹,太守,学政,藩台,臬台,道台,巡抚,刺史,总督,节度使等。

清朝的藩司,道台是什么样的官职?
答:1、藩司:藩司是明清两代的官职,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财政管理。明代布政使司设有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协助布政使管理辖区内的钱粮等事务。这些职位根据省份的具体情况设置,人数不等,视事务需要而定。2、道台:道台是清朝特有的官职,相当于明朝布政使司下的左右参议。道台是总督、巡抚与知府之间的官员...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答:最初,道台的官阶一直游走不定,一般介于三品到五品之间,等到乾隆十八年时,道台的官阶才被正式确定为正四品,比从四品的知府略高一点。但实际操作中仍有特例,有些特殊道台官阶可达到正二品。大家知道,不管是总督、巡抚还是知府等,虽然名义上是要管理当地的军政和民政等大小诸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清朝的藩司,道台是什么样的官职?
答:按察使有佐官副使、佥事,无定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地区刑名等事。2、道台 道员是清朝独有的官职,和明朝布政使下属的左右参议比较类似。道员是总督、巡抚和地方官(知府)之间的官员,品阶一般都是正四品。很多时候,道员作为布政使或按察使的副手,专门负责督粮、督河等工作。督粮的称为“...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答:在书里面,就有很多人发现了一些大清朝的独有官职很奇怪,以往朝代里面压根儿就没有这种官职——比方说“道台”。 其实以前在电视剧里不少人也听过或者“见过”道台这个官,只不过当时很多人都没细想,大概率寻思着这个官应该属于大官——由于电视剧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