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这些心理需求没被满足,孩子将耗尽一生去寻找

作者&投稿:有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很多妈妈非常注重孩子的身体成长,宝宝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素够不够,有没有缺钙、缺铁、缺锌等情况都特别在意。

其实宝宝的成长除了需要身体营养,更需要心灵营养,尤其在0-6岁这个阶段。

如果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心灵营养没有及时满足,孩子将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直到这份内在的失落被填满为止。

小婴儿出生48小时内,他需要的人生第一个营养是:妈妈满怀着爱的拥抱!

出生之前,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全、温暖、柔软的地方。在那里的生活无忧无虑,饿了就有得吃,累了就马上睡,一个姿势僵硬了就动动手脚,一切都是美好的。

有一天,世界突然起了波澜,孩子被推挤到一个狭窄通道的入口,一股无名的力量推动着他涌进那里,脑袋、身体统统被挤压着,孩子只能在狭窄的通道中一点一点挪移,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几乎不能呼吸地一瞬,他被硬生生地拉扯出来,来到一个冰冷的世界。

曾经被紧紧包裹的温暖和安全感没有了,曾经提供他营养的脐带被硬生生的剪断,他一个人无助地躺在陌生的环境、冰冷的空气中,这让孩子感到惊恐和害怕。

就在孩子感到无助的时候,他闻到了熟悉的味道,被一个温暖的怀抱紧紧包裹住,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和心跳,这让孩子内心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就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心理营养:妈妈满怀着爱的拥抱。

所以孩子出生后48小时内,即使妈妈已经非常非常疲惫了,也要打起精神,多抱抱宝宝哦!

0-3个月,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及时、无条件地满足与接纳!

1岁以内的婴儿需要妈妈全心全意的爱和关注。尤其是三个月以前,小婴儿要完全依赖于妈妈的照料才能存活。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没有“我”和“你”的概念,更没有“我”与“你”的区分,只有各种感觉、欲望和需求,他认为妈妈和他是一体的。

他饿了,会感到恐惧,用哭声来表达内心的需要。这个时候,妈妈及时的把他抱起来,给他喝奶,小婴儿感觉到妈妈怀抱的温暖,喝到温润的乳汁,他的胃饱了,不饿了,心也满满的了,恐惧消失了,他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会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丽,闪耀着光芒,妈妈的 *** 和怀抱是满足他的一切,他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天堂。

这个阶段,妈妈只要在孩子哭的时候来到他身边,给他拥抱,他就能获得愉悦的体验。他会感觉到自己对周围的影响力,他会知道自己是有力量的,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满足。

这个时候的孩子觉得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他”是妈妈,妈妈也是“他”,他感觉不到妈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她自己的需求、意志和与其他人的联结。所以妈妈的爱和关注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

如果妈妈能够及时的满足婴儿的任何需要,帮婴儿达成他的愿望,孩子就能得到足够好的养育。他会具备基本的安全感和宽容心。

如果这个阶段妈妈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及时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忽略他,拒绝他的亲近,阻挠婴儿的愿望实现。尤其他饿了、哭的时候妈妈置之不理,或是很长时间才反应,小婴儿就会体验到灭绝的恐惧,弱小无助的他是没有预期和延迟满足的能力的,他会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四面楚歌的环境中,处处是危险。他感觉到自己四分五裂,要散架了。他的世界变成了地狱。于是美妙的 *** 变成了恶毒的 *** ,婴儿想要去攻击她、毁灭她。婴儿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世界,他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就是他的世界,于是整个世界也变成了地狱。这就是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克莱恩所描述的偏执分裂状态。

所以在孩子出生的前3个月,妈妈对他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妈妈要及时、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孩子哭了就抱起来,孩子饿了就让他吃,当孩子安静的时候,陪着她,逗她玩,与她对视,孩子就能获得基本的安全感。

反之,如果妈妈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没有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孩子内心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他的性格会特别偏执,他的世界非黑即白。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在你刚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对你特别好,他们只看到你的优点,还会把你本不具有的一些优点加在你身上,将你形容为天下少有地上无双,如白玉般无瑕。然而,一旦发现你的一个缺点,他就会对你全盘否定,激烈地攻击你,仿佛你这个人立即便成了一无是处的家伙。

这种非黑即白的绝对是非分明的状态,就是最幼稚的状态,是婴儿在3个月之前所必然处于的状态。幼小的他无法处理妈妈既好又坏的事实,于是他使用了分裂的心理机制,将他心里的妈妈分成两个部分:绝对的“好妈妈”和绝对的“坏妈妈”。相应地,他也将自己分成两部分:绝对的“好我”和绝对的“坏我”。

这样的人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他们特别期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肯定,他们将花费一生的时间,去证明自己是别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尤其当他们恋爱时,他们会天天缠着爱人,不断追问:我在你生命中排第几,我是不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如果我没有现在这么好了,你还会像以前一样爱我吗?直到对方被缠得受不了,把他抛弃为止。

3个月到1岁,妈妈稳定的爱帮助孩子构建心灵安全的港湾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自我也能逐渐组合。他逐渐认识到,给他带来美妙感觉的 *** 与他所仇恨的 *** 是同一个 *** ,是妈妈这个人给他提供了 *** 和温暖的怀抱。妈妈会在,也会有不在的时候,但妈妈还是那个妈妈,妈妈是爱自己的。这时候婴儿的整合感出现,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力和依赖,出现抑郁,并为自己曾经攻击过爱自己、给予自己的母亲感到内疚,并希望能够做一些修复。这就是克莱恩所说的抑郁位点。

经历这个阶段后的孩子越来越明白,妈妈的身上同时具有好与坏的部分,而他自己也是既好又坏。这个发现会令他感到一些悲伤,但在这种悲伤中他有了一个巨大的进步——原来的强烈的要么爱要么恨的单一情感被更丰富更细腻的感所替代,并因而具备了整合能力,能接受自己既好又坏的事实,也能接受妈妈既好又坏的事实。这份整合一般会在1岁左右完成。

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受到很多思维概念的束缚,她们的感受很灵敏,直觉很强。如果妈妈常常满怀温柔与喜悦地看着孩子,与他四目交投,逗他开心,学他的声音喃喃地和他说话,孩子的心灵和全身感受到的被爱包围、被喜欢、被接纳;他也会冲着妈妈笑,带给妈妈喜悦,两人共享这美丽的片刻。这样美妙的感觉,会深深地沉淀在孩子的无意识中,给她的心打上美丽温厚的底色,成为孩子心灵的安全港湾。

1-3岁,接纳孩子的叛逆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

慢慢地,孩子会逐渐认识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他开始发现有一个“我”与妈妈完全不一样,为了这个“我”,孩子什么事都想尝试一下,他们不再顺从妈妈的意志,每天要说无数次“不要”,然后坚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

遗憾的是,小小的他们能力实在太差,连简单的“搭高高”的游戏他们都很吃力,很多事情都无法如他们所愿,当孩子感到挫折时,他就会用耍性子、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时孩子就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让家长非常头疼,此时,对待孩子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如果家长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按照孩子希望的方式去帮助他,让他尽情的探索,孩子就会从不断的尝试中累积经验,塑造出积极的自我意识,并逐渐发展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孩子能够很好地把握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有领导能力,社会适应性更强。

如果妈妈因为抑郁情绪讨厌孩子,或者不恰当的宠爱孩子,孩子就可能缺乏爱心和情感调节能力。

因为孩子逐渐分化出自我,所以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完成分离。分离不用刻意去培养,刚开始,孩子玩的时候,妈妈可以坐在旁边,让孩子尽情玩。孩子到妈妈身边,要妈妈抱的时候,妈妈就抱起来。孩子要再离开去玩,妈妈就放手让他玩。慢慢地,孩子在客厅玩,妈妈可以在另一个房间,只要孩子一叫,妈妈就马上出现,这个过程会让孩子知道即使他看不见妈妈,妈妈也存在。妈妈如果要出门,就郑重地与孩子告别,告诉他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这样顺其自然地过程会帮助孩子完成分离。

3-4岁,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颗四处乱弹的皮球,尤其他还担任着“形成自我意识”的之高任务,孩子耍赖的行为越来越多,自我主张也更加强烈,他们越来越难管教。孩子会逐渐喜欢与同龄的小伙伴交往,闯祸的机率也大幅提高。

这个时候,孩子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父母要用行动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爱他,同时开始对孩子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规定,当孩子耍赖的时候,能满足的就满足他,不能满足的绝对不能答应,让孩子知道规则和底线。

其实孩子是欢迎这种规则的,他们会认为父母制定下与自己有关的规则,并能贯彻执行,这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所以父母要明确的给孩子制定规则并且一以贯之的执行。

4-6岁,肯定和赞美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4-6岁的孩子最需要肯定和赞美,孩子人生70%的基础已经打造完成,他们的性格基本已经定型。父母的认同和肯定会让孩子内心得到极大的肯定,他会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尤其是来自爸爸的肯定。

如果家里是男孩,这个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与爸爸多接触,爸爸要在陪伴中多肯定孩子,让他知道:孩子我很爱你,很开心你来到这个世界,成为我的孩子。

这个阶段,妈妈虽然身体上卸下了重担,但内心却更紧张,因为孩子马上就要升小学了,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成为家长的重中之重。

大多数的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让孩子进行很多知识方面的学习。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并不是多认几个字,多会几句英文,而是培养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控制力,共情能力、道德意识、社会性及好奇心等,这些能力不是孩子坐下来就能学会的,而是要与父母、同龄人互动,在各种游戏、各种环境中不断体验并获取。所以,这个阶段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走出家门,去大自然中感受广阔的世界。这些珍贵的瞬间组成的童年,将为孩子埋下一生幸福的种子。



~

0-3岁不同年龄段,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答:如果妈妈自己没有安全感,她在此时期最恐惧。如果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有分离焦虑,例如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环境,有异常表现;谈恋爱失恋,情绪反应大甚至自杀。10个月-16个月 孩子在生理上开始会走,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险,如果此时得到妈妈支持和照顾,孩子就会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

儿童的心理需求
答:                    儿童的心理需求     对于儿童来说,我们在婴幼儿时期谈到的安全感,依恋感,信任感,存在感和边界感依然重要,但又具有独特的阶段性心理需求。除此之外,3至6岁的儿童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历程...

一哭二闹三打滚,孩子爱发脾气该咋办?
答:……家里有个爱发脾气的孩子,让很多家长都头疼不已。如果从心理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01 爱发脾气,提示心理需求未被满足 当孩子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体验到愉快、幸福等积极情绪,反之,若孩子的心理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愤怒、伤心、焦躁等消极的...

孩子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吗 ?
答:心理需求,包括输了,被批评,不如意,受到拒绝,交往受挫,愿望没实现,家长不合理的要求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家长应及时觉察孩子的各种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或者引导,而不是和孩子对着干 ,发更大的脾气。END总结 说了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反应的是家长的问题,如果家长...

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答:3、自尊心的需求 自尊与自信的建立,对儿童心理发育及未来的发展尤为关键。应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儿童学会生活继而迈向社会的动力源泉。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2 6~12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着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

孩子所需要的六大心理营养是什么?如果小时候缺失会怎么样?
答:6、4岁—5岁 有了“我”的记忆,人一般有四岁以后的记忆,真正的人类出现,新我:我是谁?我有价值吗?我可爱吗? 此时的孩子需要从爸爸身上获取这些心理营养,所以变得跟爸爸亲近,喜欢爸爸。现在的妈妈就很落寞,感觉自己的孩子很陌生,曾经粘成一个人似的,现在陌生了,有的妈妈就骂自己的孩子没良心,可能在心里上不...

对于宝宝的心理需求,父母要怎么满足?
答:哪怕是孩子想过来找你玩,也被你两句话给打发走了。这样一来宝宝的心理需求有怎么可能得到满足呢?他们只会感到失落。适当放下手里的工作,给孩子多一些陪伴。例如把工作尽量放在上班时间完成,周六周日的时候,至少抽出一天的时间来陪着孩子出去转一转。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二、...

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答:5.认知不成熟:儿童的认知能力仍在发展,他们可能还没有能力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 这可能导致不听话的行为,因为孩子们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的选择的影响。6.未满足的需求:未满足其情感或身体需求的儿童可能会以不听话的方式行事。 例如,感到饥饿、疲倦或无聊的孩子可能会变得不听话。7.学习行为:孩子...

李玫瑾谈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与延迟满足:6岁以前要多对孩子说不
答: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或学习需求,甚至因家庭的贫困,一些天赋极优秀的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成为...简单地解释:李天一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性格”出了问题;发生时间是在他12岁之前,尤其是6岁之前。 ...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对他说不,恐怕他大了以后就会遇到法律对他说不; 如果他没有被延迟满足,他大了以后...

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答:小孩子尤其需要被鼓励与诱导,自己独立地完成某些事情。这个成就的需求与独立自主的需求有很大的相关性。在心理分析学派的`理论上,三岁到六岁这个阶段是培养一个人成就、自信的关键时期。做父母的如何能满足孩子的这个需要呢?其实说难也不难,就是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一些事情,不要怕他们会失败而代替他们或给予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