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四种生活状态

作者&投稿:狄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这么一句话,颇为流行,相信你也有意无意中听过:“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这句话延伸来看,发现它可以组合出四种状态,而这恰好与我们所处的几种生活状态相吻合,由此得出一个生活状态四象限图: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 “巨人” 和 “矮子”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思想(思考)力和行动(勤奋)力的对比度,它们就像天秤的两边,需要维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上才能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当思想远大于行动时,思想就是巨人;当思想远小于行动时,行动就是巨人;当思想的输出和行动的输出势均力敌时,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两者都可以看作是巨人;既没思想也没行动的状态,从成长性来看算是最糟的一种组合罢。

通过四象限图,我们可以较清楚地逐个区域来看这几种状态。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有一句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许刚好是这种状态的最好写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丰满的理想相比,大概没有几个人(甚至没有谁)的现实不显得骨感罢,这也是没什么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或曾经在内心深处为这句话引起过涟漪的原因。

这个象限能够提醒我们:生活不能总是一味地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然很可能只是一个不那么讨人喜欢的空想家。而如果我们有幸地意识到这点,进而能够尽可能采取与思想匹配的行动,那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实践的思考者,甚至成为能够给他人带来帮助的思想家。

有思想没行动的人容易成为做别人的嫁衣成人之美。这句话也许我们并不陌生,甚至也曾经讲过:“这个我也早就想到了,只是没有做而已。” 这多少体现出了言语者的些许懊悔之情。因为自己的行动力而裹足不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想法被别人一一验证,逐渐变成现实,大概就是对这个象限下的人一种最残忍的惩罚罢。

不求行动力超过思想力,但至少应该保持两者之间能够相对平衡吧,即使行动力稍微弱一些,也总比完全没有要强许多。

思想上的矮子,行动上的矮子。 这种状态下的人可能过着一种 “破罐子破摔” 的生活罢,反而可能没那么大的负担。虽然也会不时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感到难受,但也不会(或不愿)想太多,老实本分安稳于当下。

我们常说:知足者常乐。也许你也意识到了,这个 “足” 字其实是个变量,对不同的人而言它的度量是不同的,所以很难说这类人过得好不好,是否是属于 “知足” 的状态中,这需要由他们自己来定义。

思想上的懒惰 + 行动上的懒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负循环状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想象这种状态下的人能够过得称心罢。一个人在极度痛苦失望的情况下,也许会容易陷入这种状态中,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人生的一个低谷,但不应该是常态。

思想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 别再用行动上的勤奋掩饰你思想上的懒惰,形容的就是这种状态下的人。

这个象限下的人也许没有意识到: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往往会活得相对比较辛苦,虽任劳任怨,却又鲜有成效,甚至有时连第一种状态下的人都不如,因而是很容易产生抱怨情绪的。顺便说一下,第一状态下的人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

行动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效率固然很重要,但效果可能更应该是我们行动之后要考察的重点。这就好比读书,认认真真地阅读一本好书,带来的价值很可能要远远大于泛泛地读完十本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慨叹,读完一本忘一本,整个过程就如同耳边风一般,左耳朵刚进右耳已出,留不住一丝痕迹。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沉淀的过程, 没有能够深入地理解内容深层次的含义,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在自己的脑里形成应有的脑沟回。

思考需要打磨,行动同样也需要打磨。反思结果和改进行动,是这种状态下的人比较缺乏的意识,很容易陷入盲目低效地重复性工作中。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每一次行动之后,都应该反观自己,对照别人,整理过程,看看是否其中的差距和细节还有提升改进的空间,进而作为下一次行动的基础和依据。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巨人。 这是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思想就像贤内助,行动如同顾家公,在正循环中相辅相成,继而渐入佳境。

让思想正向来指导行动,让行动反向来检验思想。我们常常说,人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发展道路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我们把当下一件一件的事情做好之后,自然浮现出来的。这种状态下的人的最大优点是: 不会让行动成为思想的坟墓,思想却有效化成行动的土壤。

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也很容易发现在优秀的人身上,总是能感受到这种特质能量。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个象限下的人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是他们比其他象限下的人具备有更优势的面对困难的能力。

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四种状态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天秤的两端,当某一端增加分量,当前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继而可能进入另一种状态。

也许我们无法保证只维持在某种状态,但长期来看,努力让自己尽可能长时间的处在第四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对我们的成长是最有助益,也是效率最高的。



~

“人到了五十岁,沉默寡言的人,往往是哪四种心态?”
答:人到了五十岁,人生已经过了大半,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热闹,然而现在却很喜欢安静,也不怎么喜欢与人打交到,变得沉默寡言,这样的生活状态会让他们更舒服、自在。他们辛劳了半辈子了,很多事情已经看开了,不再去纠结,学会了放下。他们往往变得沉默寡言,大多数人都有以下这四种心态。一、无依无靠的...

退休后的生活可以是什么样子的?
答:让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自己的老年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顺心、如意。4,家庭和睦、生活舒适,一家人其乐融融。家庭幸福、生活如意,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当我们年老以后,对于这方面的追求会更加强烈……我们会更加注重一家人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的状态,充分享受天伦之乐,与家人分享美好的生活。

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四种状态
答:同一性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朝向哪个方向发展,以及社会哪里、什么更适合自己等坚定的、一贯的认识,处于青少年期的同一性四种状态如下:1、扩散状态:处于该状态的青少年没有思考和解决同一性问题,没有计划将来的生活方向。例如,“我真的没有太多的思考过我的未来问题,我也不清楚我未来做什么。”2、早...

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有几种状态?每种状态与相邻状态的边界是什么?
答:心理疾病:个体在心理活动或行为方面出现严重的异常,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并伴随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或生理功能障碍。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状态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同时,不同个体在面对相同的生活压力或挫折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表现。因此,了解和掌握个体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四种状态是什么?
答:人们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要从三个方面去考查,个人感觉,他人评价,社会功能。首先个人要感觉良好,在一个时间段内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睡眠正常,不焦虑、不失眠,饮食正常;能与他人良好沟通,不激惹,不无故发怒;工作或学习上能顺利应对,没有感觉到自己能力突然下降,无力应对。在与他人相处或...

曾志伟的四个孩子,四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曾宝仪现在过得怎样?
答:而二女儿曾咏仪就不一样,她没有选择进入文娱圈,在该结婚的年岁选择结婚,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生了一个孩子,往常一家三口在加拿大幸福的生活。离婚后的曾志伟娶了第二任妻子朱锡珍,婚后为曾志伟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曾国祥,如今是一名不错的导演,有两部十分出色的电影《七月与安生》和《少年的...

感觉生活没意思怎么办?
答:活着---是从生到死的过程.活着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享受不同的状态:消沉、麻木、热烈、活跃、茫然、虚假、平淡、真实...。享受这些状态便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完成活着的过程。\x0d\x0a只要我们还有感觉,活着便有意义,它的意义就是我们体验了这个过程。不管...

形容生活的成语
答:形容生活的成语1.描写生活丰富多彩的成语: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五花八门、三教九流、酸甜苦辣、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丰衣足食、春诵夏弦、含饴弄孙、天伦之乐、欢聚一堂、天各一方、花好月圆。2.描写生活多变的成语: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蒸蒸日上、万象更新。日常生活的四字成语1...

那些真正幸福的一家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
答:说到生活的幸福感,当今社会很多人会觉得很遥远,忙于工作,压力沉重,时间少,无暇顾及自己的感情。但事实上,满足感是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来决定的,要求越多的幸福感越差。心理学家认为,适当调整心态可以增加良好的感觉。今天我们重点介绍四种方法。稳定频率的性生活,高质量的性生活可以给夫妇带来快乐,...

生活的状态怎么形容?
答:形容生活状态的成语:1、粗茶淡饭 拼音:cūchá dàn fàn 成语意思: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2、灯红酒绿 拼音:dēng hóng jiǔlǜ 成语意思: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3、糊里糊涂 拼音:hú lǐhú tú 成语意思:认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