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牡丹注解

作者&投稿:尹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一段关于牡丹的描述,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在文中提到,曾经在牡丹丛下面,观察到古画中牡丹的描绘与现实中有所不同。


沈括讲述了一位名叫正肃吴公的人物,他的姻家对画中的牡丹有所质疑。吴公提出,如何能辨别画中牡丹是否在正午时分的形态。沈括解释,正午时分,牡丹的花房(花冠)就像一条线那样聚拢,而且瞳孔(黑睛)显得特别狭长,仿佛随着太阳的接近而收缩。这种细致的描绘,展示了画家对笔下牡丹的精湛技艺和对自然观察的深入。


吴公的观察力和对古人笔意的深刻理解,被沈括认为是善于探求的表现。他指出,这不仅仅是对牡丹形态的再现,更是对绘画艺术乐趣(笔意)的领会。沈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注解,体现了他对古人创作精神的赞赏,以及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洞察。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沈括的视角,揭示了古人绘画技艺与现实观察的结合,展示了古人对细节和意境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扩展资料

正午牡丹,为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欧阳修从牡丹丛和猫古画中看出时间为正午的故事,寓意写文章作画要实事求是,有崇实精神。



~

爱莲说的翻译及注释》
答: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莲花,是品德高尚的。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注解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

李清照 庆清朝慢 注解
答:此词是咏牡丹的。上阕写牡丹的绰约妖娆及人们对其格外珍惜爱护;下阕写人们日夜竞赏牡丹的盛况及人们兴高采烈的情致。咏牡丹,不露牡丹,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44417.htm

牡丹白茶属于什么茶
答:白牡丹属于白茶的一种,它有四种等级。有牡丹王,有一级白牡丹,有二级白牡丹,还有三级白牡丹。它们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香气和口感。特级白牡丹,也称作牡丹王,具有特级牡丹的标准长相——芽头极似银针,故而用牡丹王抽针当作白毫银针卖的情况,时有出现。一级白牡丹,是最常见的白牡丹等级。它...

爱莲说翻译有详细的注释
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涟而不妖【7】,中通【8】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3】焉。予谓菊,花之隐逸【14】者也;牡丹,...

夫妻或者恋人久别重逢的诗句
答: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4、《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

李白《清平调》翻译及赏析
答: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注解 1、清平调:一...

无题李商隐翻译及注解
答:”(《西昆发微》卷上) (冯浩注)石榴酒可喻合欢,见《恼韩同年》;孔绍安事可喻京宦,见《回中牡丹》。” 【黄按】旧注皆非,刘、余《集解》所云最为得之,言“此‘石榴红’”与上‘金烬暗’对文,‘石榴’自指榴花。‘金烬暗’,兼寓相思无望;‘石榴红’,暗示流光易逝,一别经年(榴花开时,青春已逝)”。说...

初二语文 陋室铭 课下注释
答:斯(3)是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8)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6)注解 (1)名:这里用为动词...

王安石 弄粉飘香 枫叶飞丹后的原文加注解
答:这不是王安石的词,而是宋代王安中的《蝶恋花》。原文如下:娇红看小桃。秾艳夭桃春信漏。弄粉飘香,枫叶飞丹后。酒入冰肌红欲透。无言不许群芳斗。 楼外何人揎翠袖。剪落金刀,插处浓云覆。肯与刘郎仙去否。武陵回路相思瘦。注解、译文:娇艳的牡丹花旁对望着小桃树。春天的信息错过了这美丽的...

苏轼荔支叹原文及注解
答:诗本为荔枝发叹,忽说到茶,又说到牡丹,其胸中郁勃有不可以已者,惟不可以已而言,斯至言至文也!”(《汪评》)⑨“今年”句:作者自注:“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斗茶,比赛茶之优劣。斗品,最上等的茶。宋徽宗《大观茶论·采择》:“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⑩“洛阳”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