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百韬在孟良崮战役中的作战经过

作者&投稿:蛮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47年1月10日,黄率部攻占苏北沐阳,18日进攻新安镇地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
期间,黄指挥25师,74师,当他发现74师孤军突出,迅速命令张灵甫回撤至垛庄、 桃圩之线,与25师,83师靠拢。张灵甫狂妄自大,自恃兵力强大,不听黄之指挥、劝告,在孟良崮陷入重围。 74师陷入重围之后,只有25师增援最为积极,黄倾25师全部兵力不顾牺牲,不顾伤亡拼死增援,在遭到重大伤亡后,先后攻占叁山店,交界墩,界牌等地,在进攻最后一道阵地天马岭,险些成功,华野1纵也无法阻挡,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 纵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致黄功亏一篑,74师全军覆没。没有这一个营的碰巧经过,74师将被黄百韬救出

孟良崮战役经过~

5月11日,国军各部按计划发起攻击,74师于当日攻占重山、艾山,25师攻占黄斗顶山;83师进至孤山以南;第7军向沂水方向推进。当晚解放军掌握了第1兵团行动计划,陈毅、粟裕认为歼灭74师更为有利,因为其一该师正位于解放军主力正面,不需要作较大的兵力调整即可形成5:1的兵力优势;其二74师虽为全美械装备,但受山区地形限制,重装备难以发挥作用;其三该部为嫡系精锐,素来骄横,与其他国军(如83师)矛盾很深,在解放军顽强阻击下不会全力援救,而且目前该师态势突出孤立,两翼空隙较大,易于被分割;其四正因为该部是国军精锐主力,战斗力强,一旦被歼将对国军造成实力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退一步,即便不能将其全歼,给予重创也将大大挫伤国军锐气,振奋解放军士气。因此决定按照原计划正向东机动准备围歼第7军各部立即重返原地集结待命,12日下达围歼74师部署命令:第1、4、6、8、9共5个纵队担负围攻,其中第1、8纵队从74师两翼穿插迂回,第6纵队从鲁南兼程北上,断其退路,这3个纵队负责割裂74师与友邻联系,第4、9纵队从正面出击;第3、7、10纵队阻击国军第7军、第5军、整编48师和11师,第2纵队保障第8纵队侧翼安全,并策应第7纵队;特种兵纵队集结于沂水、下位之间;鲁南军区部队截断临沂至青驼寺公路,并以一部袭扰临沂,牵制国军。定于13日黄昏发起攻击。
早在11日国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命令整编83师派出1个旅(2个团)部队进至沂水西岸,掩护74师侧翼。但83师师长李天霞与张灵甫矛盾很深,他对此命令阴奉阳违,只派第19旅57团出动1个连携带报话机冒充旅部(有不少人把这一行动误以为是83师后来救援74师,特此更正),而且57团曾在苏中战役中被歼,是由新兵和收编的伪军刚刚重建,装备差士气低,战斗力最弱,李天霞这样做就是为了保存其主力。结果导致74师侧翼遭到解放军攻击,57旅一度与师主力被隔开。12日李天霞一面命令57团占领现阵地,并听从74师指挥,确保74师侧翼安全,一面又暗示57团团长罗文浪一旦发生战斗可以后撤。当晚57团就遭到解放军猛攻,损失过半,团长罗文浪想如果率部后撤,必成为李天霞的替罪羊,不如向74师靠拢,还有一线生机,便指挥余部于13日凌晨调头杀入包围圈,占领垛庄以东高地,向74师报到,与74师58旅172团并肩防守西南阵地。
13日晚,第1、8纵队主力寻隙向敌纵深穿插,至14日上午,1纵以攻占曹庄、黄斗顶山、天马山等要点,割裂74师与25师的联系,并占领285和330高地,切断了连接垛庄的急造军路;8纵攻占桃花山、鼻子山,割裂了74师与83师的联系;6纵也连夜急进,于14日晨到达垛庄西南观上、白埠地区;正面之第4、9纵队连夜猛攻,夺取黄鹿寨、马牧池等地。面对解放军的夜间进攻,74师最初还以为是解放军的局部反击,仍在为次日进攻坦埠进行准备,当马牧池失守后,才发现情况不妙,决定查明情况再行定夺。14日上午10时,74师师长张灵甫得知天马山等要地均被攻占,而且垛庄附近也发现解放军,意识到解放军有围歼全师的企图,立即向垛庄南撤,并组织力量向1纵迂回部队发起反击。粟裕见其南撤,也随即指挥各部发起攻击,74师在解放军各部侧击、尾击下,只得于当晚退守芦山、孟良崮以北地区。
蒋介石认为74师占据着制高点,享有地利之优,加上其强劲的战斗力,附近又有兵力雄厚的外围部队,正是与华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大好时机,于是命令74师坚决固守,吸引解放军主力,来个中心开花!有关电文如下:
“顾司令祝同兄北恩伯、灵甫兄勋鉴: 今已得知灵甫之74师被围孟良崮,甚惊,又甚喜。其惊之因是灵甫被困,随时有危险发生。其喜之因是灵甫给我国军寻找了一个歼灭共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因为我74师战斗力强、装备精良,且处于有利地形;再之,有恩伯、敬久、欧震三兄兵团大军云集,正是我国军同陈粟决战的好机会,现命令74师灵甫部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再调10个师之兵力增援74师,以图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共军,决战一场,歼陈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举改变华东战局。总之,一切均仰仗诸位精诚团结,协同作战,为党国大业献身出力,乃千秋之荣也。”
74师副参谋长李运良力主坚守孟良崮,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配合外线友军与解放军决战,参谋长魏振钺认为此地孤山绝地,为兵家大忌,不宜坚守。师长张灵甫认为自己部队建制完整,战斗力又强,外围友邻相距又近,虽然弹药、粮食、饮水都很缺乏,但坚持一两天没有问题,而一两天足以实现中心开花的战役企图,正是建立殊勋的时候,因此立即调整部署,依托孟良崮等险要山头进行防御,同时要求空投粮、弹、水接济。
蒋同时严令新泰之整编11师、蒙阴之整编65师、桃墟之整编25师、青驼寺之整编83师、河阳之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急调第5军、整编64师、20师和9师兼程驰援,集中外线10个整编师(军)与解放军决战!
海拔600米的孟良崮是芦山山区的主峰,芦山山区位于蒙阴东南60千米,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孟良崮、万泉山、雕窝等山峰起伏相连,山势险峻,草木稀疏。74师决定依托孟良崮坚守后,将58旅部署在孟良崮、雕窝和芦山一线的核心区域,51旅防守西北的540、520和285高地,57旅防守北面的石旺崖、大碾,这些山峰全部是石头山,石质坚硬,无法构筑坚固工事,只好用石头垒成围墙,以山沟和石头缝隙为隐蔽所,并在山路上设置鹿砦和障碍物。
14日天黑后解放军发挥夜战优势,连夜组织连续攻击,经彻夜激战至15日拂晓,6纵在1纵协同下攻占关键要点垛庄,8纵攻占万泉山,3个负责穿插割裂的纵队联成一气,正面的第4、9纵队也攻占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并一度攻占当阳、雕窝。至此5个主攻纵队打通相互联系,形成了对74师的合围,并构成了对83师和25师的防线;与此同时,解放军阻援部队10纵迫近莱芜;3纵到达新泰东南阻击整编11师;2纵在界湖地区压迫整编83师,并阻击第7军;7纵在河阳地区攻击第7军和整编48师侧翼;鲁南和滨海军区部队迫近临沂,威胁国军后方。粟裕在艾山脚下张林村的一个山洞里开设了前进指挥部,于当晚23时下令:明日拂晓3时发起总攻,以期尽可能于明日上午解决战斗! 15日激战全面展开,1纵除以4个团抗击25师的增援,其余部队全部投入对74师的攻击;4纵猛攻西北的540高地;9纵主攻西南制高点雕窝;在各阵地上,均展开了激烈的反复争夺。国军第1兵团的战斗详报这样描述:“匪军陆续增加,不断扑犯,枪炮如雨,火光冲天。战斗之惨烈,素所未见!万泉山失守后,匪即猛攻雕窝。同时东北麓之匪军蚁聚麋集,于其炽盛火力之下,逐波冲锋,势如潮涌。午间,垛庄方向匪之6纵沿西麓进犯,战况更为紧迫。午后至夜间,匪军更番迫近,我军抵死搏斗,反复冲杀,战斗殊为惨烈!”由于孟良崮山区全部是石头山,无法构筑工事,74师人员、马匹和物资全部暴露在解放军炮火之下,炮弹落地碎石头随着弹片四下迸飞,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炮火杀伤威力,而且弹药、粮食、饮水俱无,国军空投物资一来因为74师占领地区狭小很多落在解放军阵地上,二来74师唯一的对空联络电台又在14日战斗中被毁,无法进行准确指引空投。74师官兵伤无医,饥无食,渴无水,仍不失王牌军的风范,丝毫未见溃乱,每一阵地都经过数次乃至数十次争夺,防御相反顽强,反冲击仍是相当凌厉,战况之激烈为解放战争以来所罕见。

张灵甫预感到已处绝境,于当日下午决定突围,首先在飞机掩护下兵分两路向垛庄突围,被6纵击退,再向西突围又被1纵打退,继而向东,虽然夺回雕窝高地,但突围还是被9纵所阻。 战至黄昏,74师非但没能突围,而且因伤亡惨重被解放军乘势反攻,所占阵地相继失守,被压缩在孟良崮、芦山南北不到2千米、东西不到3千米狭小区域,只控制着几个山头,74师师部退到600高地的一个山洞里,汤恩伯通过报话机指示张灵甫向万泉山突围,以求与距离最近的83师会合,但74师此时已无力组织突击了。
孟良崮地区激战正酣,外线国军也在全力进击以解74师之围。上午10时起,整编25师以2个团的兵力向覆浮山、界牌、天马山一线猛攻,25师师长黄百韬确实尽了全力,而没有像其他国军那样保存实力,他指挥所部在炮火掩护下,以连营规模连续发起集团冲锋,战至午后,已连下覆浮山、界牌,只剩下天马山一处。担负该地阻击的是由1纵1师指挥的4个团,其中2个团还是刚由地方武装升级而来的新部队,下午16时许,4个团的守军几乎已经伤亡殆尽了,25师则攻到天马山的山腰,1师师长廖政国投入了最后1个连的预备队和师部警卫排,手里只剩下师部的警卫班了,而1纵主力此时正在阻击74师的突围根本无法抽兵支援,眼看天马山即将失守,而天马山之后就再无险可守!就在此危急之时,4纵10师28团一个营正巧路过,廖政国立即拦下这个营,将其投入天马山阵地,25师此时伤亡已经近万,这时就是增加一个连都会产生压倒性的优势,何况一个主力营呢,25师最后的攻击被击退,其援救功亏一篑。 与张灵甫有着矛盾,惯打滑头仗的83师师长李天霞此时也不敢怠慢,在坦克掩护下全力向桃花山一线猛攻,攻占鼻子山,距离74师仅5千米,但仍未突破8纵的最后阵地。 整编11师从新泰南下驰援,推进10多千米,3纵拼尽全力,白天阵地失守,夜晚组织反击,终于将其阻遏于蒙阴以北。 第7军和整编48师则受到7纵侧击,无法全力攻击,前进迟缓。 国军其他部队第5军已到新泰,64师到青驼寺。
16日1时,解放军集中全部炮火猛轰74师阵地,由于74师人员猬集在狭小地区,又没有工事掩蔽,一发炮弹就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战斗队形开始混乱,但当解放军攻击开始后,74师余部仍顽强迎战,与解放军拼刺刀拼手榴弹,很多阵地都是经过白刃肉搏之后才被攻占。天亮后,520高地和540高地接连失守。中午前后,张灵甫自知大势已去,末日来临,用电台发出遗书:“十余万之匪,向我围攻数日,今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决定与仁杰(74师副师长蔡仁杰)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上报国家领袖,下对部属袍泽。老父来京,未克亲侍,希善待之,幼子希善抚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13时,8纵23师在6纵一部协同下,攻占芦山。随后解放军各部从多个方向向孟良崮、600高地展开攻击,战至15时许,攻占孟良崮和600高地。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自杀,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74师不失为一支劲旅。况且74师在抗战中为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谁也抹杀不了的。74师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师”。可笑我们庆祝抗日的胜利,却贬斥着那位痛击日寇的悍将; 可怜他誓死捍卫过的土地,竟容不下一座祭奠英灵的庙堂。74军几乎参与了对日作战的所有会战,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战斗,国人是不会忘记的。但,74师后期成为了蒋介石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工具,最后落得个全师覆灭的下场,结局实乃凄凉可悲。

解放战争爆发后,黄极为积极,先后与粟裕战于高邮邵伯,因友军不利,加上黄的轻敌,此战黄被粟裕挫败。此后25军陪着国军主力扫荡苏北,最终进入山东与解放军作战。因为在孟良崮国军被歼灭了74师,虽得到顾祝同等力保,黄仍被处以撤职留任的处分。此战争议很大,黄普遍被认为积极增援,且黄与74师师长张灵甫关系较好。在不久之后的南麻、临朐战役中,黄曾拼死增援,但黄部在此战中的表现并未能冠全军,当时黄国梁的64师刘镇湘部同样有很好表现。同时,此系列战斗中黄部损失也远没有外间传闻所谓上万伤亡。胶东扫荡成为黄军事生涯上一个光辉的亮点,当时25师雄踞胶东,胶东解放军几乎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当时25师和64师等齐头并进,重创了胶东解放军,但时因国军在中原战场失利,蒋不待25军将胶东扫荡完毕,即调往中原,此后25军与刘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表现,战功显赫。 豫东大战之后,因黄部的卓越战功,在顾祝同的极力推荐下,并为安抚杂牌军,将于余汉谋系统的广东军63,64军与同样具有广东背景的25军合编为第七兵团,黄任司令,64军军长黄国梁出任副司令,25军副军长唐云山亦出任副司令。但黄国梁因对内战态度悲观并未到任即离队另谋他就,仅保留副司令的身份,而黄在25军军长的举荐中,受到国防部掣肘,最后仅能保举才能不高的陈士章出任。64军和63军同出于余汉谋系统,在抗战中以血战闻名,但因为属于杂牌,在装备上很弱。63军在内战爆发后属于后备部队,基本未与解放军大战,并在仅有的几次作战中损失惨重,七兵团组建之后,余汉谋将63军的军长撤换为独臂将军陈章,此人在抗战中以勇敢闻名,并断掉一手。64军军长原本是黄国梁,黄国梁离队后,由刘镇湘出任军长,64军本身极为倚重刘镇湘师,因此刘镇湘出任64军军长属于当仁不让的最理想人选。无论在抗战还是内战中,刘镇湘均有很好表现,甚至经常超越25军。在南麻临朐战役中,刘镇湘部最先突破解放军防线。黄本人对刘镇湘映像极佳,黄的部属曾回忆说,在某次策应张灵甫的作战中,64军和25军齐头并进,相互争先,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刘镇湘还有句口头禅:“我们连日本鬼子都不怕,难道还怕几个土八路?”刘镇湘被俘后,也曾承认自己狂妄自大,骄傲轻敌,害了七兵团。豫东大战之后,25,64军因为卓越战功,全体换为美式装备,战力得到提升。因为七兵团各军如此背景,七兵团很多人并不将解放军放在眼里,陈章本身不怕死,抗战中和日本人拼的很凶,内战中却并没有与解放军全面接触过,只是一味的盲目自大,为日后63军的覆没埋下了伏笔。由于国军频繁的调动,济南战役期间,100军也被归于七兵团建制,100军是国军嫡系,全副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前身是83师李天霞部。孟良崮战役前,本是李天霞所部的张灵甫主动将自己划给黄百韬指挥,因而83师与25军矛盾很大,又来更因为在孟良崮战役中与25军互相推脱责任,两军更是剑拔弩张。而100军自以嫡系自居,看不起杂牌出身的整个七兵团,且闻名黄百韬作战的过于勇猛,因此从归入七兵团建制后,便极力寻求脱离黄百韬指挥。因为在豫东大战中损失惨重,25军较为弱小的川军148师战后一直在宿县整补,黄百韬作战中常常将148师摆在前面,因此被148师认为自己成了炮灰,和黄产生芥蒂,实际上,25军的40师,108师也常常血战。宿县整补期间,148师各主官纷纷前往南京游说,寻求调动。以至于日后宿县战役期间,曾经多次重创解放军的148师竟然在一夜之间被解放军全歼。

求孟良崮战役激战全过程?
答: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1、第6、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遂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

孟良固战役
答:孟良崮战役中黄百韬(不是黄伯涛)的二十五师就在七十四师左翼,离七十四师并不远。而且与七十四师一样是担任攻击任务。李天霞的八十三师在七十四师右翼。按照原作战计划三个师应齐头并进,可是出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现在说起来有点像笑话。七十四师居中按原计划向前一大步到达指定目标,左翼黄百韬迈出半...

孟良崮战役简介 孟良崮战役全过程是怎样的
答:当蒋介石得知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围的消息,立即调10个整编师的兵力前往救援,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华东野战军于孟良崮。可是只有黄百韬一个师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粟裕的阻击部队比黄百韬早一分钟抢占了制高点,黄百韬寸步难行,被阻挡在外围。孟良崮战役粟裕以五倍以上的绝对优势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三万余人...

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
答:整74师在其外围各要点失守后,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收缩;华东野战军随即加速进攻。第4、第9纵队经彻夜猛攻,进至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第6纵队在第1纵队一部协同下,于15日拂晓攻占垛庄,切断整74师的退路;第8纵队攻占万泉山,同第1、第6纵队打通联系,形成对整74师的四面包围。整74师被围后,...

关于孟良崮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历史影响都有哪些?
答:日期: 1947年5月13日-5月16日 地点: 中国山东省蒙阴县东南的芦山孟良崮 结果: 国军整编第74师、整编第83师19旅57团被全歼,国军全面从山东撤退。解放军实力大增。参战方 中国共产党 华东野战军指挥官 兵力 :200,000人 伤亡约13,000人 (阵亡2043人,伤9300人)陈毅 粟裕 王必成 ...

孟良崮战役经过
答:孟良崮地区激战正酣,外线国军也在全力进击以解74师之围。上午10时起,整编25师以2个团的兵力向覆浮山、界牌、天马山一线猛攻,25师师长黄百韬确实尽了全力,而没有像其他国军那样保存实力,他指挥所部在炮火掩护下,以连营规模连续发起集团冲锋,战至午后,已连下覆浮山、界牌,只剩下天马山一处。担负该地阻击的是由...

孟良崮战役,黄伯韬为什么不救
答:本来准备在歼灭第二十五师一部,然而发现第二十五师突然之间就无影无踪了。整个孟良崮战役,第二十五师损失近3,000人。第七十四师即被全歼。黄百韬找到汤恩伯,主动表示自己愿意承当全部责任,后来各路将领都将责任推卸到张灵甫身上,加之顾祝同的力保,黄百韬受到了一个撤职留任的处分。

孟良崮战役,黄百韬距张灵甫仅3公里,为何不用炮火支援呢?
答:天马山距离孟良崮中心地区不过五公里左右,如果越过天马山,那就会直通孟良崮。此时,天马山一线仅有华东野战军一纵一师的四个团负责打阻击,以至于黄百韬信誓旦旦地给张灵甫打电话,说最多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孟良崮地区。在天马山战斗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华东野战军一纵的四个团虽说是四个团,但...

孟良崮战役25师救援74师积极吗?黄百韬是张灵甫的「 ”猪队友”吗?_百...
答:众所周知,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整编74师左右两翼分别是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83师。很多军迷认为张灵甫遇到了两个「 ”猪队友”,他们救援不利,直接导致了74师的全军覆没。对于李天霞的整编83师救援不积极,大家基本有个共识。那么,黄百韬的整编25师呢,救援积极性如何?黄百韬是张灵甫的「 ”猪队友”...

国民党全机械化军如何在孟良崮败于解放军之手?
答:第六章,星夜兼程直扑垛庄:- 料敌于先,行动迅速,战术执行精准。第七章,坚守界牌,拒敌于马下:- 瓮中捉鳖之势,界牌之战彰显决心。- 天马山的防御,寸土不让。第八章,国民党军内部矛盾:- 派系纷争影响战局,复杂的人心纠葛。- 黄百韬的内心挣扎,影响战役走向。第九章,孟良崮战役的人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