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生命体征 测量T、P、R、BP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祁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级护理测量生命体征时间 第一篇 分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一)特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记录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 2、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 3、24小时有专业护士负责。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准确。 4、抢救药品、设施准备到位。 (二)一级护理 分级标准: 1)一级护理-I类:病情危重。 2)一级护理-类:生活不能自理。 3)一级护理-类:自己能活动,但病情不容许活动。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一级护理-I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可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或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2)一级护理-类: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 3)一级护理-类:根据病情观察记录(具体内容、时间严格执行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要求);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二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恢复期,可自由活动或部分生活能自理。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疾病需要,按时完成健康指导。 (四)一级、二级护理患者基本生活需要标准 1、个人清洁:头发清洁,梳理整齐;面部清洁;口腔清洁,无异味;皮肤清洁,无血迹等;会阴清洁,每日会阴擦洗1-2次;手足清洁,指(趾)甲长短

何时问?这个回答是平时工作的规定,望采纳: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入院新病人在入院时都要一天测四次的体温、脉搏、呼吸,包括:早七点、十一点、十五点、十九点,且连测三天,如三天之内体温在37度5以下,改为一天一次,就是十五点那次。
如体温在37.5以上,要连测三天,三天后如体温恢复正常,就只测十五点一次了。
如体温在39度或以上,就连测六次,要测三天,三天后如体温在37.5以上,要连测三天,三天后如体温在37.5以下,就改为只测十五点一次
当然在以上测体温的同时,都要测脉搏、呼吸。
至于血压,入院时候测一次,以后要根据医嘱测,如医嘱下Qd、Bid、Tid、Qid、Q1h、Q2h、Q4h、Q6h、Q8h、Q12h等,要按医嘱定时测量血压,有心电监测的要一小时测一次,如果抢救是就可能会五分钟或一两分钟测一次,这是根据病情测的。
如果发现测的生命体征有异常,应及时反映给医生,及时处理。

护基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练习视频



护理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征在—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因此,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bodytemperature),也称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其总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地散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的能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二)产热与散热
1.产热过程
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升高等。
2.散热过程
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尿、排粪也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
辐射(radiation)
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十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辐射散热量同皮呋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有关:

二级护理几个小时测一次生命体征?~

一天测三次 连续测三天 若提问稳定 就改为一天一次了

你所指的即是:
T:体温,P:脉搏, R:呼吸, BP:血压,这是人体的各项生命体征,反应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生理变化,医生根据这些生命指标对患者做出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
其英文表示为:
T:temprature,温度 P:pulse,脉搏R:respiration,呼吸 BP:blood pressure,血压
其正常值一般为:T(体温 36-37.2正常值)P (脉搏60-100次/分正常值)
R(呼吸12-16次/分) BP (血压 收缩压90-140, 舒张压60-90)

扩展资料:
血压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①直接测量法是将溶有抗凝剂的长导管,经皮穿刺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导管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直接显示血压。
本法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②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间接测量法简便易行,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方法。
人体正常体温的测量方法是在早晨8点左右、午后3点左右、晚上8点左右各测一次体温,连续测量几天,取其最稳定的值即为正常体温。
测体温时,应先将体温表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签蘸酒精擦拭消毒。多数是把体温表挟在腋下试温,年龄小或昏迷的小儿可采用肛门测温。

人体生命体征测量思考题
答:探究人体生命体征测量的必要性 人类作为一个生命体,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表征之一,同时测量人体生命体征也是医学、运动、生物科技等方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将探究人体生命体征测量的必要性。第一部分:什么是人体生命体征 人体生命体征指的是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其实际意义在于这些...

人死后,所有的生命体征都消失了吗?
答:不是,如果人刚死,会维持一段时间生命特征。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人死后由于新陈代谢停止,尸温逐渐降低、变冷,尸体冷却速度的快慢,常常要受到尸体的各种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周围环境的温度、衣着或覆盖物的厚薄等情况。普通成年人的尸体,在通常室温环境中死后的10小时内,...

人死之前的征兆有哪些
答:人死之前的征兆有哪些 1. 生命体征异常 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生命体征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呼吸、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代表着身体的状态出现了问题,而这也是人死之前征兆的重要表现之一。2. 失去食欲 一般性疾病或晚期癌症等病情恶化会导致病人的食欲明显减退,失去食欲是人死前常见的...

抢救伤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抢救伤员时,首先要处理的应该必须要稳定好患者生命体征,如果现场发现患者昏迷,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该马上给予心肺复苏术,同时建立好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抢救处理;如果发现伤员有室颤或者室扑的情况,应该马上给予电除颤;如果患者的呼吸、心跳是有的,出现休克的情况下血压低,这种情况应该...

2020-10-17脑死亡:重新定义生命终点(34)
答:生命体征的正常与否,代表了病情的危急和严重程度。 那么,有生命体征就一定代表着生命还在吗? 2、脑死亡诊断引发的诉讼案 2013年12月1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儿童医院,诊断一位13岁的女孩脑死亡。 在美国,诊断脑死亡就意味着宣告生命的终点。但是,这个孩子还有心跳。 所以,家属认为既然孩子还有心跳,还有生命...

无生命体征还有救吗 无生命体征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答:近期,无生命体征这个词被很多人热议,不少人觉得无生命体征其实就是死亡,但其实并不是哦!无生命体征还是可以抢救的,在黄金时间进行心脏复苏是有可能活过来的,而死亡是真正的被宣判死亡,无法抢救。无生命体征还有救吗 还有救!简单说,就是没有呼吸心跳了,用机器代替呼吸心跳,清除完弹丸积血,...

影响生命体征测量的因素
答:1.测量体温注意事项 (1)测量前清点体温计数量,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都在35℃以下。(2)测量前20—30分钟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进冷热饮料、做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3)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用口腔测量法。(4)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

溺水时,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消失,行心肺复苏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根据...
答:对于溺水不久,刚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而言,人工呼吸能够提供必要的氧气,而胸外按压所产生的人工循环能够将氧气带往所需器官。若施救开始正确及时,重要生命器官(尤其神经系统)未不可逆受损,则患者有望最终获救。

昏迷病人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一、轻度昏迷:对外界事物、声、光刺激无反应,可偶有不自主的自发动作及眼球转动。对强烈刺激如掐大腿内侧或压迫眶上孔可出现痛苦表情,用针划足底可有防御反射性屈曲或躲避运动,但不能觉醒。各种反射仍存在及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部分患者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二、中度昏迷:患者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