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是什么时候的货币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作者&投稿:芷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洋,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最早是清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铸币局,统一发行银币,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以后各式银圆被称为"大洋"。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

 



中国什么时候不用大洋的!当时大洋不用时是直接换的人民币么?~

1935年11月3日停用大洋,之后用法币代替大洋而不是人民币。
相关介绍:
1935年11月3日下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在上海召集银行界开会,宣布政府自次日起实施《紧急安定货币金融办法》,即实施法币政策,实行纸币政策,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收兑银元(见币制改革)。以后银元虽间或有在市场上出现,或被个人窖藏,但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结。

扩展资料
法币是“法定货币”或“法偿币”的简称。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其中,主币为无限法偿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为有限法偿币,国家实行限制铸造。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钩,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元

如果是喜欢看民国时期影视剧的读者朋友,对于经常出现的大洋感到不陌生,在明清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东南亚等殖民地银矿的开采,世界储银量急剧增高,而大量白银,也随着贸易进口流入了中国内地,而早在16世纪,西班牙银元便在福建沿海等地盛行,因为是洋人钱币,银元上又雕刻着象征卡洛斯王朝的老鹰,因此人们称之为“大洋”或者是“鹰洋”。

然而此时的中国,白银尽管成为了常见的货币,但是一直是银两制,通过计重来确定价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一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颁布《币制条例》,正式采用了七钱二分的银元作为货币发行,而在辛亥革命后,后续的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一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制进行纸币改革,大洋的发行,在中国持续了整整25年。

尽管银本位制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但是在乱世,却有着很大的保值性,同时确定了外汇市场的稳定,而在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敌占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大洋作为稳定的货币依然充斥在民间的各个角落。
这也让人感到好奇,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到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学者李开周曾经在《晒一晒70年前工资单》中提到,1933年首都南京的物价如下:大米每斤大洋4分,牛肉每斤大洋3角,五花肉每斤大洋2角3分,菜油每斤大洋1角6分。至于在生活物品上面,一双男士短袜,每双在大洋7分左右。
这样我们一换算,就能得出结论,一块大洋大约能够买将近5斤五花肉,25斤大米,6斤菜油,以及14双左右的袜子。

从这个结果来看,那时的猪肉,相比于其他物资,并没有现在这么贵,至于一块大洋,差不离能够买120元到150元左右的商品。也就是说,一个工资三千左右的人,在过去一个月能够发大约20块大洋。
那么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在北京,一块大洋,就能够请好友吃一顿上好的羊肉火锅。而在民国初期,大洋的购买力要更上一层楼,5个银元,就能买下一头水牛。

至于当时的普通工人,均工资在5-10个大洋左右,能够勉强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相比之下,相比之下,律师、教师、官员等高等收入群体的工资,显然要高上不少,民国初期,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4万元,而他出手也不客气,在1919年买下一套四合院,花掉了3500大洋,方便自己和周作人一家居住,这花掉了他一年的工资。

著名的李宗仁,在抗战后的“本俸”,也就是基本工资,是800大洋,还有“年功俸”,即年终奖,810大洋,相比于鲁迅,又要高上一个层次。

大洋与银子的区别是什么?一锭大洋等于多少两银子?
答:大洋是中华民国初年的货币单位银圆的俗称. 所以这个问题就是 银子是封建王朝 作为货币的银两或银币的统称所以这个问题就是银圆和银两的区别咯.事实上,时代不同,这2个货币不可能直接比较. 你能问现代的钱能换多少古代的钱吗?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他们的价值.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你好,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貌似说是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现在300~600元的购买力。

一块大洋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答:纯度约90%。主要种类包括西班牙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洋、日本杨龙、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保姆”、各种杨龙(清朝改版)、(民国)大头、小头、船阳、中文版等。甚至还包括荷兰2.5卢比、法国/比利时5法郎等,任何符合这一标准的银币都可以被视为大洋(其中最大的大洋)。

民国时期的货币主要是什么?一个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答:1. 民国时期的货币主要是什么?民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大洋,这种货币被称为“袁大头”。它是在北洋政府统一全国后开始发行的,根据《国币条例》,自1914年12月起由江南造币厂制造一元大洋。2. 一个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在当时,“袁大头”大洋的购买力很强。例如,一块大洋可以购买...

1000大洋是什么意思
答:在清朝时期,1000大洋是不菲的款项。慈禧太后曾经用1000大洋作奖赏,颁发给义和团成员和慷慨解囊的西方教士以示嘉奖。同时,“大洋”还曾经用于民间宗教香火、道观、土庙、乡村祭祀、信奉佛教的人家上香供奉祖先等场合。“大洋”一词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古老的货币制度。时至今日,...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答:民国时期的通用货币是大洋,大洋的种类繁多。这些大洋有孙中山银元、袁世凯银元、黎元洪银元等等。其中流通最广的,就是壹圆版的“袁大头”银元。“袁大头”银元,顾名思义就是民间对袁世凯像系列的流通银币的俗称,袁大头银币从民国三年,也就是在1914年开始铸造到1929年,一共发行量...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如今多少人民币?
答:1. 在民国时期,大洋是一种普遍的货币形式。人们通过吹嘘大洋的方式来判断其真伪。真的大洋由于含银量高,吹起来会发出特定的声音,而假的大洋由于掺杂了其他金属,则不会有这样的声音。2. 民国时期的大洋种类繁多。其中,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的“本洋”和西班牙银元是首批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这些银元最...

1个大洋是多少人民币
答: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售价在700-720元/枚之间;民国八年的存世量略少,市价约1800余元/枚。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贰角、壹角小银币的售价一般在150-200元左右,中元(伍角)价格较贵,为1300元左右一枚。民国成立后,1914制定了《国币条例》,并且确定了货币制度,定国币“...

一块大洋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答:一个大洋大约是500-1000元人民币。大洋一般指民国银币袁大头,当时面值1元。然而,当时的“1元”不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一个袁大头人能买500个包子,一般家庭一个月只需要两个袁大头包子。由于海洋本身属于银币的一种,在收藏市场上收到了很多收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市场上数量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

大洋长什么样值多少钱
答:1. 大洋,旧时流通的银质货币,呈现圆形。一枚大洋的价值相当于七钱滑好二分白银。2. 在货币换算中,大洋等于一两白银,或者人民币300元,亦或是1000文钱。因此,当我们说一款笔记本售价20大洋时,意味着它的价格是6000元人民币。3. 大洋的价值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例如,在锦州,大洋的念价值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