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作者&投稿:池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一、组织管理中三个关于“人”的命题

  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应该使组织成员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谁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工作关系如何等。

  组织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从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具体来说,首先需要确定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根据专业化分工原则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梳理岗位序列,明确岗位职责;再根据组织目标和内外部环境,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架构并分解部门职责,进行权责划分;然后通过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工作关系。

  通过这样几项活动,组织实现了“人”、“岗”、“事”的关联,依靠这种关联和协作,实现组织的目标。可以看出,在组织管理的所有活动,都是与“人”密切相关的,因此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管理。关于组织中“人”的管理,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命题:

  命题一:组织存在的理由是“人”们彼此需要。组织之所以会形成,就是因为“人”需要在组织中实现自我,而且这种实现仅仅依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彼此的分工协作才能够完成。

  命题二:组织管理的目的就是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组织管理未必能实现组织中所有“人”的目标,但各种活动的最终指向一定要集中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且组织整体目标中必须包含组织中多数“人”目标。所以,在一个健康的组织中,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应该是相互协调的。

  命题三:组织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组织人”的效率。组织管理是从专业化分工开始的,组织管理对组织的意义就在于协调和分配,将“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转化为工作成果,并且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这三个命题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因为彼此需要而组成了组织,组织的吸引力在于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管理就是以更高的效率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同时,也应认识到,“人”是复杂的,尤其是组织中的“人”,其本身就有个体属性、社会属性、企业属性等多种属性,各种属性表现出来就是员工在企业中的个人诉求。个人诉求与组织诉求如何统一,企业的组织目标如何实现,根本就在于凝聚人心,激发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主动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工作和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各方诉求才能得到满足。

   二、理性和发展是组织管理模式中永恒的主题

  1、三种组织管理模式比较。

  企业组织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A管理模式:也称为金字塔型组织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组织特征是具有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底端较大,人数最多,随着等级的上升,人员数量随之下降,呈金字塔状。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决策权集中,组织架构和层级清晰,但容易造成决策层过多、缺乏组织弹性、决策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一般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中普遍得到应用。

  B管理模式:或称为学习型扁平式组织,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与学习创新,在组织内部建立“自学习机制”,“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因而B模式面对市场变得更为灵活。这种模式下,管理层级减少,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内部灵活性和能动性提高,但对个人要求很高,目前在知识密集型、高素质人才密集型等企业中使用较多。

  以上两种模式都是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也来自于管理实践的总结。随着企业管理中对“人”和“人性化管理”的重视,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就是“C管理模式”。

  “C管理模式”,也可称为智慧型组织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遵循自然组织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为人处事之道与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

  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组织,其核心在于尊重“人”,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这种思想下,个人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化管理模式。

  2、组织管理模式应以人为本。

  一个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是由企业的发展历程、业务特点、发展战略、文化背景、管理风格等共同决定的。采取哪种组织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特点来决定,但这种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是理性的,是能够将企业特点与“人”的特点充分结合的,不是仅仅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其次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该是相互协调的。

  首先,应该正视个人理性。所谓个人理性,就是“理性人”假设下,员工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个人诉求。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员工的这种个人诉求是正常的,也是组织对于员工的吸引力所在,不应忽视和躲避。可以说,正视员工个人理性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个人理性集中体现为组织理性。员工的个人理性必须得到尊重,同时组织的发展目标也必须要实现,这二者之间保持一致是最佳的状态。但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有些情况下,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会出现偏差甚至冲突,这时候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之间就需要进行协调和调整。个人理性的统一和集中体现才是组织凝聚力产生的根源。

  最后,协调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个人的发展是建立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的,同时组织发展也必然会给个人发展以更大的空间。在一个企业中,一切都应服从于发展战略目标,员工个人发展也应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一方面企业要给员工设计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员工也应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

   三、文化氛围和管理机制是企业凝聚人心的两大保障

  1、文化氛围是企业人才凝聚力的基础保障。

  首先,一个企业应该有鲜明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是应该有性格的,而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的性格中倡导什么理念,推崇什么理念,这些是企业的魅力所在。在众多成功企业中,大多将尊重“人”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微软的“以人为本”、IBM的“尊重人才”等等,都在强调人才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价值以及人才是利润创造的源泉。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成为了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成功关键。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在于文化氛围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与不好,不在于提出多少口号和标语,而在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否真正在企业中形成了所倡导的文化氛围。在一个企业之中,员工处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对员工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关系。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往往可以将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真正使员工感受到“以企为家”的亲切和温馨。

  2、管理机制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共同实现的保障。

  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落实到部门和岗位职责上,而部门和岗位职责的落实,需要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员工才能得以发挥的前提,也是长久留住人才的保障。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管理机制主要应该从权责分配、激励约束、沟通协调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权责分配机制。权责分配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一种分工思想的延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权责分配就是要将企业发展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在分解责任的同时也授予相应的权利,比如决策权、督导权、建议权、知情权等等。同时,权责分配中,需要注意“有权必有责、权责需对等”的原则,权利的使用应该受到监督,责任的落实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权责分配恰当,才能人尽其才,各部门和岗位职责明确,既能确保目标的实现,也避免了职权的重叠和混乱造成的多头管理、无人区等问题。

  第二,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是企业管理中的经典话题,很多企业都在强调对于核心人才要激励也要约束,也都在纠结到底激励应该到什么程度,约束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既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实现了最佳的成本效益配置。但激励与约束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数量的问题,而是能否有一套合理的机制来实现激励和约束的目标。海尔提出的“相马不赛马”,就是一个成功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这套机制下,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和游戏规则,而不是死的规定,给员工以更大的发挥和提高空间。

  第三,协调沟通机制。协调与沟通就是企业中的信息传递,在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决策反应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对商机的把握和利用能力,同时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也是员工自我学习、创新的基础。GE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重大的组织机构调整,就是杰克。韦尔奇所领导的“组织扁平化改革”,将GE由原来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模式调整为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市场信息到决策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彻底改变了GE机构 臃 肿、官僚主义、反应迟钝等问题。

;

~

项目管理模式
答:1.组织管理 本项目依据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原则,实行项目办主任负责制,副主任(含总工程师)及各部门的处长在主任的授权下,分担一定范围的职权,并直接对主任负责。各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各分项业务做到岗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2.招标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交通部《公路工程勘察...

企业常见的组织结构模式有什么
答:企业常见的组织结构模式:U型组织结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的职能结构,即U型结构。特点是企业内部按职能(如生产、销售、开发等)划分成若干部门,各部门独立性很小,均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即企业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U型结构保持了直线制...

什么是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
答:金字塔型管理模式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创立。金字塔型组织是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这是一种在传统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组织...

管理模式有哪几种
答:3、温情化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强调人情味的管理模式。4、随机化管理模式: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独裁式管理,一种是政府对企业的行踪干预的管理。5、制度化管理模式: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6、系统化管理模式:通过完成企业组织机构战略愿景管理、...

如果你是公司领导,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答:2、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因高、中、低层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一般规律是6-12人,如本问题中提到的这家跨行业的多元化企业,其CEO会涉及不同专业领域,在组织模式上,建议把不同产品以事业部的形式设置,并作为内部利润或成本核算的单元,这样不但解放的上层的管控压力,同时也对各产品事业部...

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演变!!!
答:它是从企业内外实际环境出发,改革企业组织与经营结构,重点突出了“人本管理”的思想。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不再是盯住员工的行为,通过负反馈纠偏来实施外部控制;而是逐渐转向对员工观念意识的关注和影响,从而间接地却是本质地影响员工的行为。美国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3S模式,日本采取7S模式,充分...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
答: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通过高效、规范、低耗、快速将企业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一切资源转换为市场产品服务,在企业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从广义来看,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其中硬件部分是指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固定资产以及企业设备等;软件部分是指企业...

企业组织管理的内容
答:1、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2、组织管理 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3、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

如何写管理制度和模式和组织结构?
答:写管理制度和模式和组织结构需要遵循以下步骤:明确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管理制度和模式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有助于确定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管理模式,例如中央集权、分权管理、矩阵管理等。同时,需要考虑管理层次的设置和职责的划分。制定...

关于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与运作模式
答:经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一般主要是指市场运作模式)。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一般指管理的方式方法。如制度化管理或人性化管理)。运作模式就是反复运行和操作,指一项进行中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