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数学突然变差是为什么?怎么办?

作者&投稿:谭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家长们的心头大患,像过山车一样,有时高有时低。有的孩子英语语文考试名列前茅,结果在数学上就“大翻车”,那么孩子数学差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家长又该从何入手帮助孩子提升数学成绩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数学差的原因。

  • 畏难心理,有数学恐惧症

  • 数学是公认的高难度学科,抽象的公式定理,复杂的运算过程,怎么想都想不出的刁钻解题方法,屡战屡败的数学考试,惨不忍睹的分数等等,都让孩子畏惧数学,对自己不自信。看到数学就想躲,每次写作业数学都放在最后,有严重的数学恐惧症。每一次遇到难题就逃跑,时间久了,数学成绩自然会下降。

  • 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

  • 个人学习习惯和方法也是影响孩子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只是机械地背诵公式和定理,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另一些学生则过于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和毅力,数学数学需要钻研精神,强调“一题多解”,碰到困惑不解的难题直接放弃不写或者胡乱填写,只会导致最终的成绩一落千丈。

  • 思维逻辑能力跟不上

  • 思维逻辑能力是孩子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要的一种认知能力,它涉及到分析、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随着学习的数学内容越来越难,部分学生因为数学课程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变得更强了。但是,有些学生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难以理解抽象概念,难以综合分析题目、归纳特点从而解决问题,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 忽视基础,只顾着挑战难题

  • 有些孩子数学思维优秀,却总是考不好。其实是因为同学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只对难题感兴趣,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绩”,仅仅陷入题海战术,却没有意识到计算上的小错误可以导致整题丢分,前面的高难度思考全部白费。而且计算速度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熟练运算争取回来的时间,可以用于思考、检查更多的题目。

    那么我们能通过哪些途径,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呢?

  • 收集错题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 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也是巩固正确解题思路的一种方式。而且不仅要收集错题,还要将错误归类,复习时按错误类别来浏览题目,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这样下一次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就能迅速回想起解题思路,绕开易错点,顺利答题。

  • 借助生活场景理解数学概念及运算

  •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具象的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这对孩子理解应用大题很有帮助。因为应用题的题目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比如时间路程速度的计算,又或者是三种优惠套餐,根据需求比较哪个套餐更加划算,这都是生活中的数学。家长们多带孩子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等到考场上这类生活应用题目便是小菜一碟。



  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不是说你低年级的知识学好了,高年级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什么是“梯次掉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快来学习学习吧!

  梯次掉队是什么

  在数学上面,我们常常看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突然掉了下来;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时,常常又有一批学生的数学成绩落后了;再往后,到了高中时,仍然有人不断掉队。

  很多教育工作者尝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人说是“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有人说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还有人说,“小时候没有进行思维训练”。

  认同最后一种说法,更准确的说,是:思维能力的地基没打牢。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

  比如说——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搞掂了;

  但到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

  到了初中,还需要用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们就跑不动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还要用到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这方面综合能力不足的学生,就力不从心了。

  这就有点像打地基起高楼,儿童时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来起的楼就越高越雄伟,就越不会中途掉队。

  所以,要想孩子数学好,首先帮他“打地基”。

  怎么打地基?

  地基怎么打?个人认为有三条:一是开发八种智能;二是生活数学启蒙;三是培养阅读兴趣。

  1.开发八种智能

  所谓八种智能,是美国的加德纳博士说的,他说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8种组成。

  八种智能如何开发

  1.非常简单,就是让孩子去玩,玩得越疯越好。

  游戏中喊叫和交谈吧,这叫语言智能;

  游戏中组合多个游戏道具和计算数量吧,这叫计算智能;

  游戏中爬树跳下堆起积木吧,这叫空间智能;

  游戏中疯跑乱跳吧,这叫运动智能;

  游戏中还合作协调吧,这叫人际智能;

  简言之,孩子玩得越疯,玩得越嗨,这八种智力就开发得越好,未来的数学成绩可能就越好。

  2.让小孩去找“孩子王”。

  啥叫“孩子王”?就是那些特别容易活跃和兴奋起来的,能够且愿意带着一大堆小孩子玩起来那种,就叫“孩子王”。

  这种孩子,往往还是天生的,没法培养,所以你身边要是遇到的,那就不要放过,就得想办法去亲近才行。

  因为只有这样,小孩才能玩得嗨,于是八种智能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开发。

  2.生活中的数学启蒙

  看过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吗?

  她说她的小孩圆圆4岁开始,通过游戏开始学习数学,不出两年居然就会了500以内的加减法。她们玩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开小卖部”,让她自己围个地方当柜台,放点东西,爹妈轮流去购买。

  真定价,用真钱,真找零,玩着玩着,这些钱款计算就成了天然的“应用题”训练。这么训练到小学二年级,学校经过测试后,觉得也不用上三年级了,直接给她跳级上了四年级。

  没错,生活中的日常买卖活动其实是最好的数学启蒙。

  日常买卖举例

  如果咱们不知道怎么玩“小卖部”,小孩去超市买自己的玩具,或者买冰淇淋时,让他自己算钱、拿钱、花钱、存钱,也是个不错的法子吧。

  或者,玩点狠的,把买菜买烟买家居用品的所有任务都交给上小学之前的5、6岁的小朋友,当专职的家庭采购员算了。

  当然啦,这个游戏要爹妈配合才能玩起来,还要顺应兴趣和时机,如果一方大包大揽所有采购事宜,那就没得玩了。

  还有啊,掷色子,打扑克,参加儿童跳蚤市场,都是方法;专业点的还有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一切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

  反正,每天你总要面对小孩的,每天小孩总要缠着你玩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玩,那就去玩“数学游戏”,动点心思,给抽象的数字结合到游戏中去,把零花钱当成道具。

  玩着玩着,小学三年级的加减乘除估计都给你学完了,而且还一点压力有,而且还兴高采烈,兴趣盎然。

  3.培养阅读兴趣

  前段时间还看到一篇文章,《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说是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根源在于读书太少?这个道理,100%认同,现将那篇文章部分节选如下:

  前几天,朋友给我13岁的女儿推荐了一位数学辅导老师。“您孩子数学学习是什么情况?”电话中简单寒暄了几句老师问我。

  “题不难成绩还不错。一遇难题,就好像深入不进去。”提起女儿的数学,我真头疼。

  “那她平时喜欢读书吗?”老师的问题让我一愣,这不是语文老师的事吗?跟数学。。。?“不是特别喜欢,但也不是一点不读。平时喜欢看《淘气包马小跳》之类。”我想了想说。

  “哦,那科普读物和一些经典名著读过吗?”老师接着问。“没有,我认为对学习有用的书她都读不懂,也不愿意读。”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有些问题。”老师顿了顿说,“孩子到了初中要想学好数理化,必须小学得多读书,特别是有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多读好书的孩子思维活跃,视野也开阔,到了初二就更能显示出优势。”

  “我们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多6、7岁就能看书,在小学阶段就大量阅读有深度有人文素养的好书,爱思考,爱看书,这群孩子问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时把我都难倒了。

  而那些表现不怎么样的孩子大都以前没读过什么书,现在也就不爱看书,有些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感觉,他们父母着急花钱,我再怎么辅导,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听他这么一说,忽然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阅读对数学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总觉得阅读所带来的改变很缓慢,而考试就在眼前,所以还是觉得不如补课来得直接,效果更显著。

  今天,经这位数学老师一提醒,茅塞顿开。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丰富文化积淀,提高语文素养,而是帮助孩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视野,深化思维,提高学习力。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首要的。有研究发现,一年级或更早开始大量阅读的孩子比三年级开始阅读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学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学习方面潜力更大。

  因为前者在其后的学习生涯中具备了深阅读能力和习惯,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强,而后者阅读时思维很肤浅,理解能力自然很弱。这个现象在初二这个分水岭年级就表现得很明显了。



~

孩子上了初中后,数学成绩怎么突然下降了?
答:进入中学以后,一方面学科科目变多,另一方面拥有独到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维的孩子,优势逐渐明显。所以会出现掉队现象,但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对于数学学习,遵循以下几点相信会更上一层楼:1、以本为本,掌握基础知识;2、做好知识点、重难点梳理;3、做好每单元思维导图,确保掌握书本知识;4、多动手证...

孩子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初中数学成绩突然下降,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 ...
答:初中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游戏,现在小学生中学生玩游戏超强,自控力不够。如果父母疏忽大意,基本上会让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二是早恋,青春期开始,对异性好奇,有这表示学生身体发育正常,心理也健康,需要积极引导。三是学生和数学老师的关系,可能有问题。数学成绩下降有可能是综合因素,...

原因找到了,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数学成绩会突然
答: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比如说——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搞掂了;但到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到了初中...

孩子上初三为什么数学成绩下降?初三数学成绩下降怎么办?
答:1、未制定合理计划 孩子们在学习上缺乏目标,不知道每天要做什么。 看似每天学得很晚,其实我只是完成了作业,剩下的时间我都在“四处走走”。2、不科学地使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有些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有的同学虽然很忙,经常加班,但不忙于想法,实际...

为什么学生到了初中,数学就突然跟不上了,怎么办?
答:孩子数学课跟不上,一般是因为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知识自己没了解过,难度稍微大一些,有些孩子在课上消化不了,在课下自己学又比较吃力。因此课前预习就显得尤其重要,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孩子提前了解到数学的知识概况,在课上也能对老师讲的知识更能吸收,从而跟上老师的思路,不至于落下课程。其次,...

数学差的孩子是什么原因
答:数学差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如下:1、数学基础不扎实。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对数字的感觉,学校里学的由开始10以内的加减,慢慢到20以内的,再到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如果孩子基础不扎实,那么到了高年级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以及大数的认识孩子学起来就比较吃力了。如果孩子基本的计算能力不足,那么后来的小数分数...

孩子的数学成绩这一学期下降很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怎么去解决?
答: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的数学考试成绩会因为知识难度的增加而变低。只要排名不变,分数不变。    二,一些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数学考试成绩普遍较高,差距不明显,不引起家长的注意。有的家长认为,你的孩子99分,我的孩子98分,只有一分之差不...

孩子的数学成绩今年就一直下滑,这是什么原因?要怎么做?
答:这样整个分数不会太差,甚至会略有提高。四、不要随便放弃任何一道题。如果平时遇到一道初三数学题你就放弃,请问考试中孩子会懂得坚持吗?孩子会理解坚持的意义吗?那么信心也是一个道理,平时遇到初三数学问题都有信心解决,考试中遇到难题第一想法是干劲十足,相信自己有办法解决。

孩子现在上六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下降,身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怎么引导...
答: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一般是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好,基础不够扎实造成的。 比如,孩子上课不认真听,不听从老师的想法; 不要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上课听不懂,不问老师或同学; 不知道关键知识点是什么; 计算不准、看题不认真、粗心等。久而久之,不良习惯难以改正,导致成绩下降。

小学数学成绩差有哪些原因呢
答:小学数学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过于被动。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 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后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二,方法错误。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