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男爵》 书评

作者&投稿:皮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这篇书评,是因为最近看到浙江满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当时一看到作文的名字,我第一时间就心想:这不会是和《树上的男爵》有关系吧。然后点开那片高考作文一看,果然是有感于《树上的男爵》。作文题目《生活在树上》,仿佛就是照搬《树上的男爵》。

对于这篇通篇看下来不知所云的作文,很多生僻字的作文,有点故作高深状的作文,网上已经有几篇评论这篇满分高考作文的文章,我只想说下我的看法:

首先,客观的说,这位高中生的阅读量应该是挺大的,比我高中时候强多了,我高中时还在看《读者》、《青年文摘》这类期刊。能在如此繁忙的高中应试准备的生活中,还保持着自主阅读的习惯,确实很难得,很值得称赞。那些专业术语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考生显然是很有文字功底的,了不起。

其次,高考是人生大事,相当于十几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寒窗的一次终极检验,语文作文考试中,短短千字作文,短短几十分钟时间,就要尽显一个考生的语文功底,本身就很不容易。每一个考生都恨不得能把所有华丽的辞藻都呈现出来。就如我当时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多背诵一些成语,然后用在关键段落的开头,以求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进而得到相对高的作文分数。每个考生差不多都有相似的心理和相似的高考作文手法。目的都是为了分数。所以,《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本身这么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极短时间内展示自己的才华。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上学那时候,也有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那片通篇是文言文,但是没有惹来批评,因为《赤兔之死》首先能让人很容易看懂。

再次,上面说到,那位考生的阅读量值得称赞,高考作文以这种方式写出来也是非常能理解的。然而,这种作文的方式,不适宜向未来高考生推广,阅卷老师也不能倾向于给这种作文满分。一篇文章,不管你用多少专业词汇,不管你堆砌多少华丽词汇,首先,你得写的能让人看懂。如果作文所要表达什么,连作者自己都弄不清楚,那就是满嘴胡言乱语,不值得一看。如果作者自以为明白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是还是说的让人看不懂,那其实还是作者自己不是非常懂。否则,为什么你述说不清楚,而让人看不懂?如果都按这种方式作文,那就是灾难。事实上,真正的经典之作,都是能很易懂的方式讲明白大道理。总之,文字的发明,本来就是用来方便交流思想的。干嘛硬要作的不知所云,故作高深,装文艺范,抑或其他?

上面说了那么多,该说说卡尔维诺原作《树上的男爵》,这本书看起来非常享受,尤其适合都市劳累的成年人看,依我看,这本书就是讲述了一个很美的成年人的童话。一个男孩因为一次诺言(此生永不下到地面上),而终生生活在一大片树林上的故事,以一个近乎童话的视角,看地面上生活的人们。这本书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脱离地面生活,又离地面很近的一个近乎完美世界,那个男孩在树上也一样有自己的爱情、自己的正义、自己的理想,而且靠着他的才智,他确实在这个完美的世界里生活至死,完美兑现了自己此生永不下地的诺言。

《树上的男爵》其实还可以和《瓦尔登湖》归类为一起,一方面这两本书都向我们呈现了比较完美的理想国,让我们的思想、精神能从现实的生活中脱离出来,神游到书中的理想国中。最重要的是,这两本书都能唤起我们亲近大自然的意识,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神奇、美好的一面,两本书里,人与自然都那么和谐的共处,人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启发和智慧,让我们深深的感触于大自然的美。这一点,对我们当下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全国都很认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两本书非常能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毕竟两本书中向我们描绘的理想国,都是处于和谐的大自然中。

这里插个题外话,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里提到过梭罗,他说虽然梭罗是个环保主义者,但是他在瓦尔登湖生活的那段时间,因为生火做饭,实际上烧掉了大片树林。经济学家眼光独到,总是那么理性。总之,大家的目的都是想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家园变更美丽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更接近我们心中的理想国了。

《树上的男爵》看过的时间比较久,里面的情节细节记不太清了,不能在这里转述出来,诸君如果感兴趣,请自行翻阅原著,我极力推荐原著,非常值得一看。如果您刚好又是环保主义者,《树上的男爵》、《瓦尔登湖》都很值得一看。

最后,毕竟此篇书评是因为那片高考满分作文而起,我就做最后的陈述:文字是用来方便交流思想的,请首先把话说明白。然后祝那位考生再接再厉,保持对阅读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