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22:商业与技术之间&规划师

作者&投稿:穰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一种说法,工程师们把产品经理当业务人员,市场销售把产品经理当作技术人员。产品团队就是游走于商业与技术之间的团队,几种主要的角色如下图所示。

从这节开始,把产品经理当作中心,依次讲述围绕在周围的各种团队。首先,从产品团队出发,大家经常听到的职位有:产品经理、产品规划师或产品设计师、需求分析师、产品运营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前端工程师,等等。作者按照产品从概念的规划到最终成型的顺序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商业到技术的过程。

首先要讲的是 狭义的产品团队 ,具体是指产品经理及其带领的产品规划师、产品设计师和需求分析师,通常在团队中,都被简称为 PD ,但各人的具体分工会稍有不同。

产品经理和产品规划师 ,更偏向于产品前期的规划,比如产品的市场定位、各个版本发布的时间计划等,在这个层面上,商业目标、用户需求是思考的焦点,当然,公司的管理层也会充分参与这个过程,较大的决策通常由老板们最终拍板。

产品设计师 侧重于做功能级的设计,编写需求文档,在某个模块上,他们很像一个小产品经理,比如,要做进销存,具体到库存管理是否需要提供库存警戒功能,警戒数字是只有上限或下限、还是都有,警戒数字设置是否需要批量操作,等等。更为细分的 RA(需求分析师) ,只在部分部门里存在,在这种分工下,PD的工作尽量往前走,偏市场、用户,产品的规划;而RA尽量往后走,偏实现、技术,即写UC,做系统设计。

总的来说,狭义的产品团队所做的事情,最符合互联网、软件行业产品经理的招聘广告里的描述,他们有大局观,逻辑严密,理智而冷静。

PD所做的工作,在之前的章节中已有大量描述,这里来查漏补缺,谈谈产品的概念设计与信息架构。战略相关的话题放到第5章。

概念设计的产出物是 产品概念图 ,它比较像第2章里提到过的业务逻辑图,但比业务逻辑图更抽象。产出概念图应该是在需求采集之后,需求筛选之前,基本和 需求分析 属于同阶段的任务,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用户需求之中,我们需要通过概念图来理清思路,找出到底应该“做什么”,并将这些打算做的需求整合为一个合理的系统。常用的简单的产品概念图是以下两种。

第一,在思维导图上改画出概念图。用户需求采集上来,我们或简单转化为产品需求,或直接画在一张思维导图里。然后,开始整理这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把各种需求做简单的分类,把一些条目打上各种标记,把相关的需求连几条线,写一些注释,就算完成最粗糙的概念图了。

第二,找个会议室,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出自己对将来产品概念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改进。这样手绘的概念图很酷,大家可以试试,画完了拍下来,存到电脑上,有必要的话可以重新画成更漂亮的电子版。

这步做完,产品相当于有了整体的业务架构,下面就可以进入 需求筛选 阶段,大家来决定先做哪一部分、后做哪一部分了。所以说,概念图其实描述的是整个产品的内外关系,形式并不重要,重点要表达出下面两点:

产品与外界的关系: 把产品整体看作一个系统,描述它与上下级系统、并列系统的关系,可能的话,勾勒出产品所处的产业链结构;

产品内部的关系: 产品有多少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何,不用涉及数据流等细节,重点描述清楚不同的角色在系统里的身份。

概念设计 是为 内部 而做的,为了团队的沟通,便于大家对产品形成共识。所以完成概念设计之后,才可以开始 信息架构 的工作。相对的,信息架构是为 外部 而做的,为了设计出更合理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用户。这个先内后外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从“做什么”到“怎么做”的过程。信息架构的话题有好几本书专门讲述,建议可从《Web信息架构》看起。

最后,PD和普通用户看产品、想问题的角度通常是不一样的:PD习惯于 从内向外,从本质出发 ;而用户习惯于 从外向内,从表面看起 。所以,不论是概念设计,还是信息架构,都应该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以用户为中心,这意味着将来产品的表现要更接近用户的心智模型。而技术架构层面真正就不用太关注用户,是工程师们的工作。

PD团队的成员,原来做什么的都有,有做开发、测试的,有做市场、销售的,也有毕业了直接入行的。而技术团队则绝大多数都是上学时学技术,毕业后也做技术的。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PD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是合理的,因为PD团队的人员背景多种多样,可以和周边任何团队的同学顺利沟通,起到连接器和润滑剂之类的作用。

那么,各种出身的PD的优劣势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 你之前做的事情 是你擅长的,那就是你的 优势 ,也是你的 劣势 。对PD这种职位来说,没有任何一项技能是没用的,而任何人也没法掌握全部需要的技能。PD之前做什么不重要,我们必须是一个 通才而不是专才 。从PD团队的角度来看,成员组成就应该尽量丰富,商业、技术等各种背景的同学都有会比较合理,这样可以优缺点互补,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另外,公司里新人过多也是大问题,这也是小公司、高速成长团队必然存在的问题,老中青的梯队还是必要的,个人感觉经验在一年内的同学最好不要超过一半,而且需要有三年以上经验的同学压阵,这样的结构才稳定。

~

读书笔记:《深度思考》莫琳·希凯
答:大学毕业后莫琳进入欧莱雅作为实习生,推销“染发剂”产品,在耶鲁艺术方面的学习让她出色的完成任务,观察和感受顾客如何理解各种符号,明白这些视觉信号能带给顾客什么感受,这些方法非常有效。莫琳从产品经理助理,再至产品经理,积极探索,一路升级,不断摸索成功的方案。在欧莱雅担任产品经理工作2年多后,...

《参与感》读书笔记
答: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很多主流文化其实都是来自于亚文化。亚文化是年轻人很重要的现场,年轻人现在消费的不是简单的功能,不是简单的品牌,消费的是参与感。亚文化形成原因:年轻人总是渴求不同的个性并渴望找到同好。只是过去由于传媒覆盖能力和工具匮乏,使得这些有想法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影响的人群有着极大的局限...

读书笔记:人文主义是现代宗教
答:这又让我想到了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里的“微观体感”,“微观体感”是产品经理做决策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被动的艺术,产品只能默默地在被动中,让客户接触每个细微的体验。她还讲了一个《寿司之神》学徒的案例,做小野二郎的徒弟,首先要从拧毛巾、料理鱼和用刀开始,十年之后才...

电商笔记5篇600字
答:整个绩效实施的过程是动态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定期跟踪,必要时可以适当做出调整,切记不要定了目标之后就放任其自由发展,然后在结束后,再秋后算账。 电商笔记4...所以对后台产品经理来讲,理清各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特别是当商品类型多样(包括服务商品、实物商品、服务加实物商品等)业务复杂(包括预售、代发等)时,各系统...

在职场中,你曾经做好了什么工作让自己的工资翻倍?
答:去年围观某产品经理的大佬直播时,对方表示“想做一个合格的产品,一年读50本书是起码的”。这句话让当时的我大受震撼,于是开始了跌跌撞撞的读书之路:删掉游戏微博,把微信读书放在手机第一屏,尽量保证每周阅读专业书>=8小时。我在此保证,如果你能养成这个改变“日常基础配置”的习惯,坚持半年,...

产品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答:产品定义是指确定产品需要做哪些事情。通常采用产品需求文档(PRD)来进行描述,PRD可能包含如下信息:\x0d\x0a产品的愿景\x0d\x0a目标市场\x0d\x0a竞争分析\x0d\x0a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x0d\x0a产品功能的优先级\x0d\x0a产品用例(UseCase)\x0d\x0a系统需求\x0d\x0a性能需求\x0d\...

助教分享-关于课程以及每日一问
答:刚好昨天有看到一个产品经理给出的每个产品经理级别对应岗位的职责和所需要的能力,那很多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从平时所做的事情中去积累,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往...我之前也做过一些思维导图,比如读书笔记或者做的计划等等。大家可以试着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做笔记,或者写一些自己的计划等等。 那书籍的话我比较推荐的三...

产品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答:产品定义是指确定产品需要做哪些事情。通常采用产品需求文档(PRD)来进行描述,PRD可能包含如下信息:\x0d\x0a产品的愿景\x0d\x0a目标市场\x0d\x0a竞争分析\x0d\x0a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x0d\x0a产品功能的优先级\x0d\x0a产品用例(UseCase)\x0d\x0a系统需求\x0d\x0a性能需求\x0d\...

人工智能时代的六种行业分析维度
答:作者会有一个实际的行业分析案例,来说明如何快速学习行业知识,并且获取行业趋势洞见。比方说是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这个行业。我是光耀,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 我正在读《人工智能产品经理》,这是我的读书笔记,我会持续保持更新。如果你也喜欢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请在评论里留下你的看法。

透过结构看世界《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一)
答:一、从个人层面上,结构思考力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核心技能。 首先,结构思考力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运用结构思考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做好问题解决、决策制定、报告写作以及沟通表达等工作。 其次,很多专业性的岗位要求员工具备优秀的结构思考能力。 例如,内训师、产品经理、文案策划、咨询顾问等工作,需要帮助顾客准确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