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和诸侯国的实质? 分封制的实质.

作者&投稿:戈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的分封制,是把天下划分给姬姓贵族和少数战争功臣及前朝贵族统治,比如后来的齐、鲁、晋、卫、宋、郑。受分封者(即诸侯)世代享有封地上的行政财政军事等一切权力,但要定期朝觐并服从周天子。诸侯的地位原则上按照嫡长子继承原则。同诸侯的分封一样,诸侯也在自己的国家内部分封自己的其他儿子和大臣,即是卿大夫阶层。卿大夫也同样继续这样分封,又产生士的阶层。这样社会上就形成了有等级的贵族阶层和无土地依附于贵族的平民阶层。
秦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地方的管理和权利不再属于贵族世代占有,而受中央派驻官员的管理进而权利收归中央。
汉初实行分封和郡县并行的体制,先后分封了异姓诸王和刘姓诸王。但经过从高祖到武帝几代人的努力,中央逐渐强大,打击了割据的诸王势力,成功地收回了诸王在封国内的权利。东汉以后,对宗室和功臣的封赏,就只有爵位的封赏而没有实际的地方权力了,分封制也就实际上不存在了。
周朝主要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社会。
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内容:

①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被称为王畿(jī),是周王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主体):分封到富庶之处,战略要地;物资,人口等;

③异姓诸侯国:功臣、姻亲与亲族相似;殷商旧族强制迁徙;同时,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
作用:

①“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诸侯对下属进行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简述宗法制的核心和特点?宗法制发挥了什么作用?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作用:

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属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①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加强了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系;

②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宗法和政权合二为一;

③礼乐制度是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制定了的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

④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4.简述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牢固的血缘关系;

②浓厚的专制色彩;

③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5.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是什么?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

①皇帝至高无上,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纵览于一人之手,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设置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

③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

④为了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的发挥应有的效能,秦朝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⑤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还制定了秦法。

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深远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6.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
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诸侯国本质上是国家。只是名义上奉天子为主,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军队、行政权,也不用朝贡,国君之位世袭。诸侯理论上要听天子号令,但大权在手,谁还会真的鸟你

郡县制就不用多说了吧,郡县制是今天中国治式的原形。郡守揽行政权,郡尉揽军权,都是由中央任命,要对中央负责的。

分封制和郡县制大不一样,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差别最大的地方管理两种制度。
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功臣和子弟去各地做诸侯王,以巩固统治,这时诸侯国本质上已经是国家了,只是要向天子进贡,随天子出征,尽一定义务即可,地方强大东周时,诸侯国强大,形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后周朝是被诸侯国灭了。
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将全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加强统治,是一种进步。
西汉高祖又采用分封,分大将做王,才有了韩信、英布的叛乱,灭了他们后,刘邦又分自己的子弟做王,诸侯国权力极大,可以有军队、铸钱等权力,到景帝时有了七国之乱,废了大力气平定。武帝时淮南王作乱,平定之后武帝实行推恩令,将诸侯国大变小,削弱他们的实力,使他们无力对抗中央。

不是。分封制类似于现在的联合国。周天子好像联合国秘书长。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军队和自主权,而且天子无权干涉内政。

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受封的诸侯国实质上是什么~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封子弟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服从天子,拱卫王室。
选A
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在分封中,授民授疆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作用;
1、通过分封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形成周朝皇室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诸侯国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世界共有者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群体形成了“周王、诸侯、官士”的等级制度。
3、通过分封制度,周代的文化形态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密切,促进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周代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分封制度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5、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加剧了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分裂政权。

扩展资料;
积极影响:
1、这有利于当时政治秩序的稳定,但后来又有一种强大的国家在藩属中吞并弱者,逐渐削弱了Emperor Zhou的权威。通过分封制度,周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这个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
负面影响:
1、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增强,君主制削弱,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春秋楚王的胜利是诸侯国对分封制度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晚期,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的权力。
2、周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家权力逐渐松散和紧绷。然而,各附庸国在自己的领土上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不断壮大,到西周末年,君主制逐渐削弱,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封

分封诸侯井田制
答:在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被实施。它基于古代的土地所有制,通过血缘宗法制,将土地分割给王族和功臣,以此建立了一系列诸侯国。这种制度实质上是奴隶制国家的地方管理制度,它确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明确权力划分和利益关系,强化了中央政权的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奴隶社会逐渐解体,新...

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答: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各诸侯国的舞台,地上最高地位的周天子已经不知道去哪儿了。齐国、楚国、秦国、赵国都先有有一段鼎盛的时期,压着其他国家打。这时候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出镜的机会,唯独看不见周天子的身影。如果周天子还有刚刚建国时的权威,那么这些诸侯国是不可能相互攻伐的。要说周朝分封制的...

...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答:一、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1、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分封制的含义
答: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分封制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宗法"...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一、目的: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二、对象:王公功臣以及先代贵族。三、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卿大夫再分封,有建立武装、设置官员和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诸侯的义务是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四、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但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对统治不利。

诸侯国是什么意思?
答: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其中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属于行政区划,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间伴随中央政府的强弱,权利发生变化,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行政区。但若强大起来也会成为与中央政府抗拒的力量。诸侯国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周...
答:个人认为选A.井田制瓦解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维系西周封邦建国的两大根本制度: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作用于井田制。(按照马克思观点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楼的朋友说的也在理~分封制在西周以后并没有完全崩溃,刘邦还封了同姓王,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西晋还不是有个八王之乱。...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答:分封制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聘等各种义务。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