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我国台湾岛的 人口是多少? 台湾人口是多少

作者&投稿:慕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index.html
这里是中国台湾网,介绍的都是有关台湾的事

台湾岛形状狭长,从东到西,最宽处只有144千米;由南至北,最长的地方约有390多千米。全岛总面积35 788平方千米,地形像一只纺织用的梭子。
台湾本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高山和丘陵面积占2/3,平原不到1/3。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阿里山脉和台东山脉(又称海岸山脉)是岛上的五大山脉。这些山脉的走向都是规律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
台湾岛地形,中间高,两侧低。以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别渐次地向东、西海岸跌落。但由于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就形成了东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台东山地 由中央、玉山等5条山脉组成高原状地区,面积约22914.74平方公里。中央山脉偏于本岛东侧,纵贯南北,长达320公里,宽80多公里,诸主峰均在3000米以上,成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区内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为台湾第一高峰,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四周云雾缭绕,银装素裹。阿里山脉山势则比较平缓,主峰大塔山顶部平坦,是著名风景区。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狭窄的平原,较大的有宜兰平原,面积300平方公里。除了山脉之外,台湾还是一个多火山的岛。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台中丘陵 由阿里山脉以西呈带状分布的丘陵和盆地组成。东部为丘陵,西部为盆地。本区盆地很多。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日月潭盆地等。台北盆地约245平方公里,台中盆地约400平方公里,均为重要农业区。
台西平原 由西部滨海地带的冲积地所组成,北窄南宽,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嘉南平原和屏东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长180公里。最大宽度约50公里,面积4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3250平方公里,占全省耕地总面积35.2%,为农业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区。屏东平原为高屏溪的冲积平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台湾第二大平原。

台湾地区人多地少、人口稠密。到2001年底,台湾总人口为2240万人,男性1144万人,女性为1096万人,性别比例为10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9人。
长期以来,台湾人口总体上呈增加趋势。1946年时,台湾总人口为609万人;1958年超过1000万人,1989年超过2000万人。此后人口增长放慢,2000年为2228万人。不过,就人口自然增长率观察,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人口增长率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1965年以前,台湾人口增长率一般在3%以上,此后到70年代末保持在2-2.9%之间,8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率开始持续下降,1991年首次降至1%以下,2001年为0.6%。
二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也经历了高增长与逐步下降的过程。1949-1959年,台湾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4%以上,其中1951年近5%。196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到4%以下,1967年下降到3%以下,1984年以后降至2%以下,此后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2001年为1.2%。台湾人口的死亡率基本上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速度略慢。1951年以前,台湾人口的死亡率在1%以上,1949年以后降至1%以下,1970年以后降至0.5%以下,此后基本稳定在0.5%左右,2001年为0.6%。
台湾人口的年龄结构有老化的趋势。到2001年底,0-14岁的人口比例降到25.8%,15-64岁的人口比例上升到67.4%,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上升至6.8%。其中,年龄中位数为28.2岁,抚养比为48%,年龄老化指数上升为26.4%。
台湾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人口区域分布和城乡分布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平原多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乡村的基本特征。各地人口密度差别甚大,占台湾面积三分之一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仅有20多人。内陆的山区县南投县,面积占台湾总面积的11.4%,而目前人口只占台湾总人口的2.4%左右,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33人。东部的花莲与台东两县,面积占台湾总面积的22.6%,而人口所占比例不到3%。城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00多人,是台湾人口平均密度的8倍。尤其是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台南市人口更为集中,7个城市的面积占台湾总面积的2.9%,而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31%,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50人,是台湾人口平均密度的10倍。其中2000年,台北市与高雄市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公里9737人与9704人。到2002年,人口超过百万人的县市分别分台北县(362.5万人)、台北市(263.4万人)、桃园县(177.7万人)、高雄市(149.4万人)、台中县(150.6万人)、彰化县(131.2万人)、台南县(123.2万人)、高雄县(110.7万人),台中市也达到99万人。
台湾的人口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1965年起,台湾开始实行“家庭计划”,主要包括对青年男女结婚年龄、生育年龄等加以限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不算少,两个恰恰好”的政策。此后,台湾育龄妇女的生育率逐渐下降,对缓和人口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人口增长的下降,引起人口老化与新增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因此台湾当局于1990年修订“人口政策纲领”,提出“两个恰恰好,三个不嫌多”的政策,放宽妇女生育率。近年来,台湾当局又进一步采取鼓励生育政策。

人口构成
台湾也是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苗族、 高山族等民族。其中97%以上是汉族。汉族人口中,以闽南人和客家人为两大分支。闽南人原籍以福建泉州和漳州人最多,客家人原籍以广东的梅州和潮州人最多。
高山族是台湾的主要少数民族。对于台湾的高山族起源说法不一,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台湾高山族的祖先是从祖国大陆迁到台湾的。台湾高山族包括平地高山族与山地高山族两部分。高山族人口总量一直呈增加趋势,但所占人口比重却不断下降。依人口普查资料,1905年,高山族人口为11.3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3.6%;1945年,高山族人口为16.7万人,占总人口的2.5%;1998年,高山族人口为39.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降至1.4%。到2001年,台湾高山族人口突破40万人(41.5万人)。
台湾高山族主要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雅美族、赛夏族与邵族(原称曹族)。
阿美族,古称“阿眉族”,现有人口约15.4万人,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多的族群,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东部,即花莲县与台东县山区,多数已登记为平地山胞。
泰雅族,现有人口约8.4万人,为高山族第二大族群,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及中央山脉北部,集中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宜兰与花莲等县山区,约有200多个村落。
排湾族,现有人口约7万人,是高山族中的第三大族群,布分在台湾南部的屏东县与台东县山区。
布农族,现有人口约3.5万人,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的南投、高雄、花莲、屏东与台东县山区。
卑南族,现有人口约9000人,由八个社组成,主要分布在台东纵谷山区。
鲁凯族,现有人口约1.5人,分布在台湾南部的的高雄、屏东与台东山区。
曹族(1998年台湾当局改为邹族),现有人口约8000人,分布在台湾南部的南投、嘉义及高雄县山区,现主要居住在日月潭附近。
雅美族,现有人口约4000多人,属父系社会,有六个部落,分布在台湾岛东部的兰屿岛上,是台湾惟一居住在海洋岛屿上的原住民。
赛夏族,现有人口约3000人,分布在台湾北部的新竹及苗栗县山区。
邵族,现有人口仅数百人,是高山族人口最少的一支,分布在台湾中部的南投县东南湖畔的德化社。

你是问在生活的还是住在那里?包不包括在妈妈肚子里还没有出生的小孩子?

中国台湾省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中国台湾省面积和人口分别是:
一、中国台湾省面积
中国台湾省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中国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7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
二、中国台湾省人口
中国台湾省人口约2350万。
中国台湾省人口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首要都市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扩展资料: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台湾概况:
一、人口族群结构
台湾有98%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台湾大体由台湾人、台湾客家文化、外省人、台湾原住民、高山族组成。
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口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 中国政府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
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分别是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湾岛东部,达悟族居住在附属岛屿兰屿。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数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二、宗教信仰
台湾宗教信仰主要有:台湾佛教、台湾道教、儒家思想。
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且长期发展,西方常见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合已不易区分。道教徒中混杂台湾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行。
三、民俗文化
台湾融合了明清时期移居的闽粤移民和二战后来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民间也有与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
此外尚有多项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平溪放天灯、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
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传统岁时祭仪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台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台湾的人口为2358万人 。台湾省共有9个市,13个县。
台湾有98%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口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扩展资料:
区域:
台湾地区现行行政区划为2个省(台湾省、“福建省”)、 6个“直辖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其中台湾省下辖11个县、3个市,省会位于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台湾当局所设的“福建省”下辖2个县,“省会”位于金门县金城镇。
“福建省”与台湾省分别在1956年和1998年将省级政府职能精简,将大部分省级政府机关并入台当局以精简行政作业,仅保留象征性工作。台北市是台湾地区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亦是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中心。
地理: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