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在那里 请问:宋代时期的(幽州)和(雁门关)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作者&投稿:革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帝族兼并炎帝族、九黎族(蚩尤)等部落,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黄炎交战与融合在晋南河东及西安、河南北部。《光明日报》发表王尚义《太原建都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一文,考证了尧、舜、禹在太原建都、立并州,证明太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据《汉书·地理志》载:“雁门禹贡冀州之城”。雁门关自古“势控中原”。据陈玉林《论雁北在民族融合中的地位》一文,论证雁北一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雁北人类最早的祖先可追朔到“许家窑人”。早在6—10万年前就生活在雁北,为“北京人‘的后裔,在考古不上称为早期智人。夏时雁北及漠北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熏鬻,商时称鬼方,西周称北戎,春秋称狄人,猃狁,战国称林胡、楼烦。上述论证了雁门关内的中原与关外漠原均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5000年华夏文明中,先有中原文明,后有东夷和西戎,横在北漠与中原发展后,东击东夷,西合西戎,横在北漠与中原发展后,东击东夷,西合西戎,横在北漠与中原之间的北陵便逐渐成为中原与漠北间交流、融合、交战、再融合的主门户了。雁门关对促进原始人类的相互往来,对陉南陉北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穆天子传》载:周穆王17年(约—960年)巡边“绝俞之关登”。“关登”即石板路;“绝”即跨越;“俞”即西俞关(今雁门关),说明当时古关、古道、石板路已经形成,方才吸引至高无上的帝王前去巡边。北陵周登是中原与漠北间最早的古陵、古陉、古登、古塞和古关。

天造险扼——中华险关之首

雁门关“双关四隘口”六大防御体系是中原北边最大、最科学、最完整的设防建筑。在302平方公里面积上设防东陉关、西陉关,合称雁门关。

上古称北陵,夏商周称西俞关,春秋称句注塞,魏晋分成东、西陉关。魏复建西陉关关城。明洪武七年复建东陉关关城。西陉关(铁裹门,为人工开凿),古道铺石成路,百步九折,左右峭壁如削。东陉关刻“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天险”、“地利”,表示雁门险要的形胜。四隘即南口隘口,广武隘口:太和岭隘口,白草口隘口。仅东陉关便有“五城八楼七祠一塔”等40余处遗址。五城为关城、东城、西城、瓮城、围城;八楼为宁边楼(明月楼)、威远楼(雁月楼)、天险门楼、地利门楼、四座城角楼;七祠为李牧祠、杨六郎祠、赵武灵王上、下祠等;一塔为雁塔。还有关暑、演兵场、点将台、关陵、古兵营、九窖十八洞、马公杀虎亭、分道碑亭、长平桥、长安桥等。向北五公里是广武隘口,俗称“狗爬莲花城”。堡塞相连,墩台、敌楼林立,隘门道设防,左右与关城防御体系相连一体,属古代隘口军事防御作战典型建筑。往西一公里是广武隘城,建于宋辽、北城墙外便是万里中原的最北端。千古交战,在此竟是一墙之隔、一城之隔、一关之隔、一塞之隔。在古代,这里不愧为“北国天涯”、“北边天角”。

广武隘城向南三公里,是白草口隘口。古关南北交通要冲,城堡相连,隘门三道,敌楼、暗门、烽火台内长城通联一体,形成联防、纵向深入、主次分明、点线结合、主体两翼、前辅后倚、左右相连、互为犄角、核心力强、各自为战的统一体,是我国古代域防史上罕见的城防实例。

白草口长城8033米,是万里长城上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段原汗原味的长城段,连北京都把这段长城作为修复京郊长城的依据。再向南3公里便是西陉雁门关。广武隘口北一公里有汉墓群,埋葬着西汉、东汉400年间288位守卫三边牺牲的将帅、兵士,属国保单位。关下有“三城之塞”、“39堡12联城”;关两侧为“雁门十八隘”,南扼中原、北扼漠原,与外长城结成千里北障,构成了关隘之险,关隘之要,关隘之雄、关隘之绝。长城的精髓在关隘,关隘的精髓在雁门。竟连大雁都难以飞越,到此当空必盘旋三圈,方才南飞而去,故名雁门关。至今,这时保存一石刻:“天造险扼”。

势控中原——中华要关之首

从秦统一到宋朝南渡前的这一千四百年时间内,汉民族建立的王朝,其国都虽有多次迁徒,然始终没离开山西南界之外黄河汉域的这块地方。

雁门关始终是中原与漠原之间的咽喉要塞,且居于三边中段位置,必然为争战的中心。

山西高原中部是雁行式排列的五大盆地连成的地堑长廊,北方军旅可循北通道直抵京畿之地或国都之下,占据山西,即可制衡中原,雁门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雁门之险之要是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刺的国防要塞,不仅是兵家必争,而且是皇家必争。没有雁门关的防御,哪有太原龙城,哪有晋商文化,哪有西安、洛阳皇城的安稳。史称“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

在“战国九塞”中,雁门关(句注塞)被明确为九塞之首。九塞中,延续秦汉以后的边塞,只有两卒,雁门关和北京的居庸关。而跨越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宋元明2000多年时间,且对中华民族存亡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关塞当首推雁门关。

雁门关——见证中原与漠北的“南北通衡”、“茶马古道”

雁门关和战期间,中原与少数民族在此通商互市,传输技术,从秦、汉时便有记载。汉孝帝时,匈奴将牛、马、羊及畜产品运至雁门关,换取内地的粮食、布匹、铁器等。鲜卑兴起后,中原的“精金良铁”不断输入关外。经汉魏、隋唐及至宋辽互市更繁盛。走口外的重要交通线是雁门古道。中原商贾采购货物,经雁门关运出,一路从张家口转运至恰克图;一路经杀胡口运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后转恰克图,与俄商贸,进入欧洲市场。雁门关现存“分道碑”,规定了车辆的上、下行路线,成为中原最早的交通岗,足见雁门关兴盛之景象。

雁门关——见证中国北方历史上一次次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严狁、娄烦、匈奴等少数民族,通过雁门关与汉族 通婚通商结盟,促进了民族的繁荣与进步。魏晋南北朝时,特别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先都大同后又迁都洛阳,使民族交往更加频繁方便。隋唐五代时突厥、沙陀等宋元时期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同时经雁门关进入中原,由战争到“和同为一家”,与汉民族携手共创辉煌的华夏文明。

雁门关——见证和睦友好政策的施行

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稳定政局,开拓边疆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和亲政策,是孕育、诞生于雁门关的。春秋末晋悼公采纳魏绛的“和戍”主张,把过去用武力对付周围戎狄的办法变为和平共处,雁门关外的少数民族颇受其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源于实践于雁门关,是占据代北、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中学到的强兵兴国之策。和亲是刘邦“白登之围”后引发的,如昭君出塞、蔡文姬南归、隋义成公主远嫁突厥等。

雁门关——见证历史上多次大批量移民戍边屯田

中原王朝为了开发北疆,修筑边防工程,常移民到边关,这一政策可追溯到秦时修筑万里长城征调民夫和戍守边塞发配卒伍。——221年,秦迁三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今内蒙伊金霍洛旗以北)进行屯垦。西汉从内地移民到马邑等地从事畜牧业,特别是养马。汉武帝边塞移民曾一次即达70万人口,置县14个。
世界华人联合会秘书长考察雁门关后称赞说:“雁门关是中原与漠北民族融合、民族和平之都”。

雁门关在哪里?~


宋代时期的幽州是现在燕山一带,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
幽州在宋辽时期天福元年(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辽)。次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 。此后,幽州作为行政区划不复存在。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扩展资料:
幽州——军事重镇:
隋唐时,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唐贞观十八年(644)出兵高句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
唐代中期,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713)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
天宝末,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治柳城郡,今辽宁朝阳)、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一带)三节度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即以范阳为根据地,发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乱”。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广德元年(763)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
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幽州为安史乱后长期不奉朝命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之一。直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勗所灭,割据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天福元年(936),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幽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关

雁门关指的是在哪里?
答:雁门关介绍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关城的东西北三面开辟了城门。门洞用砖石叠砌,青石板铺路,门额位置上均镶嵌了石匾。东门门匾镌刻着“天险”二字,门上建“雁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

雁门关在哪
答:雁门关地理位置处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千米处的雁门山之中。雁门关在古时候是一个重要的关隘,在不少的古诗词或小说中都有提及雁门关,雁门关以险峻闻名天下,那么雁门关究竟在哪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详细内容 01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

雁门关在什么地方?
答:汉朝建立后,雁门关附近地区,一直是匈奴与汉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曾在此与匈奴作战,在与匈奴打打和和的过程中,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关与匈奴和亲的。北宋初期,雁门关一直是宋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随着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原民族的统治后,雁门关就成了汉胡双方争夺...

雁门关在哪里
答: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被损。更多关于雁门关在哪里,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6dae51654843198.html查看更多内容 ...

宋朝时期的铁血边城雁门关的位置在哪里?
答:一、宋朝时期的雁门关 宋朝时期的雁门关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各个诸侯国家之间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与血洒沙场。宋朝时期的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防卫北方少数民族的“钢铁防线”,那时的雁门关位于幽州也叫作燕云十六州,那时的宋太宗赵光义想要北伐,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地...

玉林鬼门关在哪里?
答:2.《辞海》也有对鬼门关的相关记载:"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介于北流、郁林两县间,双峰对峙,中成关门”。根据《辞海》对鬼门关的记载可知,鬼门关(今天门关)的确是位于北流境内(今玉林北流市)。四·今天门关(鬼门关)石刻:在今天的天门关(即古代鬼门关)处,石壁上...

雁门关在什么地方?
答: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

乔峰自尽的雁门关在哪里 位于山西忻州市代县以北的雁门山中
答:乔峰是《天龙八部》中的男主角,他武功高强无敌,但是却一生悲壮坎坷,最后在心灰意冷下自尽在雁门关。你知道乔峰自尽的雁门关在哪里吗?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向来以“险”,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以北 许多人在看《天龙...

中国长城十二关分别在哪里
答:玉门关-甘肃省敦煌市 平型关-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 井陉关-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宁武关-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阳关-甘肃省敦煌市西南,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剑门关在哪里
答:剑门关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剑门关是剑门关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1982年以此为核心景点设立剑门蜀道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