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氏-姓都的名人-都姓起名字-都姓的起源与家谱

作者&投稿:子丰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黎阳郡:《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中记载:都氏望出黎阳郡。西汉的时候设置了黎阳县,北魏改设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与晋代顿丘郡的地址大致吻合。

「都」源出

都(Dū)姓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2、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得姓始祖

子都。根据考证,都姓是来自春秋时代的的齐国及郑国,他们的祖先,出身于齐的黎阳郡,系出公都氏,齐公族大夫子都之后,出身于郑国的公族。这就是《姓氏考略》上说的,通鉴胡三省注出:“郑公孙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春秋时代的郑国,位于现在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一大片地方,是传自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姬友的后代子孙,是距今大约2800年前开始,就在这里世代相袭繁衍,其中有一位公孙阏,由于其字为子都,所以他的子孙后来就“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都,发展成了一个古老的家族。都氏后人尊子都为都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都源出于姬姓,春秋公都氏后裔;公孙阏(子都)后裔。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公孙阏,字子都。子都长相英俊。勇力过人,深得郑庄公宠幸,因此变得日益骄横。庄公有个得力助手叫颖考叔,子都一直很嫉妒他,就找了机会用暗箭将颖考叔射死。庄公失去了得力助手,十分震怒,便下令巫师诅咒凶手。子都心中有鬼,结果竟然因神经高度紧张而死。子都的后代有以他的名为姓氏的,这就是都氏。郑国大约经过500年左右时间,到了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以后,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又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在过去的一二千年间,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出过许多学业有成就的人士。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浚县东北)。

关于“都”姓的来历,蒙古的一支,没有姓氏,只有官职名,祖先是一个叫必里海的人,官职是都达鲁花赤,分管当地宁海州的长官。据《辞海》中对“达鲁花赤”解释为:蒙语,译言掌印官。成吉思汗十八年初置。元代汉人不能任正官,朝廷各部、院、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以掌实权。据《焦志疏考》牟平文史资料第八辑中也提及,“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海死,子抄儿袭。抄儿死,子不老赤袭。子孙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此后延续下来,现在已到第十四、五代子孙。都姓蒙古族是起源于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镇北头村的一支姓氏,系元朝蒙古族后裔。在族谱中记载,都姓始祖讳必里海公,元初为牟平达鲁花赤,负责管理当地军事和农业。后明太祖赐给家族都姓。

堂号

鸿胪堂:宋朝的都贶,做官做到鸿胪卿,拜锌州转运,提押四川45州,有很多显著美好的成绩。

【都姓宗祠通用对联】

〖都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学成安国;职掌司农。——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都国蔚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司农都光远事典。

作西使记;称豆腐官。——李文郑撰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吴县人都穆,字玄敬,弘治年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一生好学不倦,多有著述。曾奉使到秦,在那里访求山川形势、故宫遗址,写成《西使记》;搜集金石遗文舴《金薤琳琅》;又著有《周易考异》、《史外类抄》、《寓意编》、《南濠诗略》等。下联典指明代宁津人都胜,袭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佥事。成化初年升都指挥佥事,在扬州防御倭寇,官至都指挥使,充总兵官,掌管漕运。为官清廉恬静,做官五十七年,所到之处又都是富庶之地,但生活简单,每天只吃豆腐,当时人称“豆腐官”。

古文授受;外使存问。——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都尉朝从孔安国受《古文尚书》,转授于庸潭。下联典指宋都随使辽,辽人服其节操,既归,辽使至,必问其起居。

著勋开国;荣陟崇阶。——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代粤郎都稽因功得嘉,为临蔡侯事典。下联典指北宋余干进士都颉事典。

〖都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古书多姿授受;外使常问其居。——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都尉朝事典。下联典指宋·都随事典。

〖都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望出黎阳永兴旺;源自子都长留芳。——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都姓的郡望和源流。上联典指都姓的望族居黎阳郡。下联典指都姓的始祖子都(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明·都穆撰都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明代太仆少卿都穆《学诗》诗句联。都穆,字玄敬,吴县人。历工部主事,礼部郎中,清修博学、为时所重,有《南濠诗略》等。子丑寅麋迎旭氛;都俞吁咈赞荣光。——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都姓始祖“子都”二字的嵌字联。

~

历史上姓吕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答:战国秦国大臣。官至相国,封文信侯。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下令宾客编著《吕氏春秋》。像取自清代修《安徽旌德吕氏宗谱》。3.吕布 吕布(LU BU,151—198), 字奉先,号飞将,五原九原(今内蒙包头西北)人。吕布 东汉末将领。初事丁原,任主簿,杀原投董卓,任骑都尉,迁中郎将,封都亭...

历史上张姓 刘姓 和丛姓都有哪些名人啊?越多越好
答:这四个古国原本都不在帝尧的联盟势力范围,而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了这四个小国,不久即高奏凯歌,这样,枝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内的一个诸侯,丛枝亦从此成为帝尧属下之臣。 在丛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

姓名字 号都是什么呀?
答:1、姓,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xìng,表明家族的字,姓最初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为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者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2、名,是一个汉字,读音为míng。最基本的释义是指人或事物的称谓,或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名是上下结构,...

乐正氏-姓乐正的名人-乐正姓起名字-乐正姓的起
答:因为古人十分注重礼议,更何况礼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外交形象。所以在朝廷上,乐正官很皇帝的重视。乐正的后人往往以此为荣,因此乐正姓就产生了。在《元和姓纂》和《尚友录》上都有“周官乐正,以官为氏。”的记载。由此可知复姓乐正便是传自周朝,得姓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唐姓的起源 唐姓历史名人 唐姓取名都取什么名字
答: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

易氏-姓易的名人-易姓起名字-易姓的起源与家谱
答: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雍巫,字牙,因采食...

唐姓的历史名人
答:唐姓的起源唐姓历史名人唐姓取名都取什么名字唐姓的起源:起源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以国家为姓。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

庞氏-姓庞的名人-庞姓起名字-庞姓的起源与家谱
答:陜西户县,安徽亳县 「庞」源出 庞姓来源有四:1、出自姬姓,为毕公高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载,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庞,后世子孙以邑为氏。2、出自高阳氏,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据《百家姓注》所载,颛顼八子之一庞降,后世子孙以祖上的.名为姓...

东方氏-姓东方的名人-东方姓起名字-东方姓的起
答:得姓始祖 东方朔。据《风俗通》记载伏羲氏“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遂以东方为氏,但已无从查考。现在所知道的姓东方者最早的西汉名士东方朔。东方朔之父姓张,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亲生下他3天后也去世了,他是由其兄嫂抚养长大的。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刚亮,遂以“东方”...

百里氏-姓百里的名人-百里姓起名字-百里姓的起
答:《通志氏族略》载,“秦大夫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故百里氏后人奉百里奚为百里姓的得姓始祖。迁徙分布 百里氏复姓或是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六十七位门阀,望族出新蔡郡、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