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怎么解答,有什么技巧? 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技巧是什么?

作者&投稿:愈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知识方法归纳】

1.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查,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弄清题意后,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3)运用一般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列方程解加、减法应用题。如:

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甲的年龄 + 乙的年龄 = 甲乙二人的年龄和

解:设甲的年龄是x岁,则乙的年龄为:(x+3)岁。

x+(x+3)=29

x+x+3=29

2x=29-3

x=26 2

x=13……甲的年龄

13+3=16(岁)……乙的年龄

答:甲的年龄是13岁,乙的年龄是16岁。

②列方程解乘、除法应用题。如:

学校图书馆买来故事书240本,相当于科技书的3倍,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科技书的本数 3 = 故事书的本数

解:设买来科技书x本

3x=240

x=80

答:买来科技书80本。

(4)用计算公式、性质、数位及计数单位等做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一长方形的周长是240米,长是宽的1.4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2=周长

解:设宽是x米,则长是(1.4x)米。

(1.4x+x) 2=240

2.4x=240 2

x=120 2.4

x=50……长方形的宽

50 1.4=70(米) ……长方形的长

70 50=3500(平方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3500平方米。

②三角形ABC中,角A是角B的2倍,角A与角B的和比角C小18°。求三个角的度数。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角A + 角B + 角C = 180度

解:设角B是x度,

则角A是(2x)度,角C是[(2x+x)+18]度。

2x+x+[(2x+x)+18]=180

6x+18=180

6x=180-18

x=162 6

x=27……角B的度数

27 2=54(度)……角A的度数

54+27+18=99(度)……角C的度数

答:角A是54度,角B是27度,角C是99度。

因为:角B<角A<角C,90°<角C<18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6。若以原数减去7,十位数与个位数字相同,求原数。

十位上的数字 个位上的数字

解:设原数的个位数字为x。则原数十位上的数字为:6-x;若从原数中减去7,则个位上的数字变为:10+x-7、十位上的数字变为:6-x-1。

6-x-1=10+x-7

5-x=3+x

2x=2

x=1……原数的个位数字

6-1=5……原数的十位上的数

因此,原数是:51。

2.列方程解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广水电影院原有座位32排,平均每排坐38人;扩建后增加到40排,可比原来多坐584人。扩建后平均每排可以坐多少人?

解:设扩建后平均每排坐x人。

x 40-38 32=584

40x-1216=584

40x=584+1216

x=1800 40

x=45

答:扩建后平均每排可以坐45人。

3.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某班学生合买一种纪念品,每人出1元,多4元6角;每人出9角,就差5角。求这件纪念品多少钱?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设这个班共有x名学生

x-4.6=9 10 x+5 10

x-4.6=0.9x+0.5

0.1x=5.1

x=51……这个班学生人数

51-4.6=46.4(元) ……纪念品的单价

答:这件纪念品46.4元;这个班共有学生51名。

4.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路不同。

用方程解应用题,要设未知数x,并且把未知数x与已知数放在一起,分析应用题所叙述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式。

用算术法解应用题,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列出算式表示未知数。例如:

小华身高160厘米,比小兰高15厘米。小兰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用方程解:

解:设小兰的身高x厘米

160-x=15

x=160-15

x=145

或:x+15=160

x=160-15

x=145

用算术法解:

160-15=145

通过比较,同学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未知数参加不参加到列式之中。列算术式,是根据题中的条件,由已知推出未知,用已知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未知数。未知数是运算的结果,已知与未知数用等号隔开。列方程式,是根据题目叙述的顺序,未知数参加列式,未知数与已知数用运算符号相连接,从整体上反映数量关系的各个方面,所以,解题方式灵活多样,适用面广,用来解答那些反叙的问题更显得方便。

【典型范例剖析】

例1 甲乙两桶油,甲桶里有油45千克,乙桶里有油24千克,问从甲桶里倒多少千克的油到乙桶里,才能使甲桶里的油的重量是乙桶里的1.5倍?

分析:根据变动以后“甲桶里油的重量是乙桶的1.5倍”,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

现在乙桶里油的重量 1.5 = 现在甲桶里油的重量

设从甲桶里倒x千克的油到乙桶里,那么,现在甲桶里的油是(45-x)千克,现在乙桶里的油是(24+x)千克。

解:设从甲桶里倒x千克油到乙桶里。

(24+x) 1.5=45-x

36+1.5x=45-x

36+1.5x+x=45

36+2.5x=45

x=(45-36) 2.5

x=3.6

答:从甲桶里倒3.6千克的油到乙桶里,才能使甲桶里油的重量是乙桶的5倍。

例2 一位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如果把个位上的数字移到百位上,原百位上的数字移到十位上,原十位上的数字移到个位上,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108,原数是多少?

分析:原三位数中只知道个位数字,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不知道。如果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二位数为x,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10x+5”,那么新数就可以表示为“5 100+x”。

解: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二位数为x,可得方程:

10x+5=5 100+x+108

10x-x=500+108-5

9x=603

x=67

10 67+5=675……原三位数

答:原三位数是675。

例3 某校附小举行了两次数学竞赛,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还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问参加竞赛的有多少人?

分析:本题所求的参赛人数包括了及格的和不及格的人数,而第二次的参赛人数与第一次参赛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总人数又不变。所以我们设第一次参赛的不及格人数为x人,那么第一次参赛及格的人数可以用“(3x+4)”人来表示,总数是(4x+4)人,第二次参赛及格的人数是(3x+4+5)人,不及格的人数是(x-5)人,根据“第二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这一等量关系,可列方程。

解:设第一次参赛不及格的人数为x,依据题意可得方程:

3x+4+5=(x-5) 6

3x+9=6x-30

3x=39

x=13

则 4x+4=13 4+4=56……参加竞赛的人数

答:参加竞赛的有56人。

【易错题解举例】

例1 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错误: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x=(84-2)÷4

x=82÷4

x=20.5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分析:这题列出的式子是一个算术式,不是方程。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方程和算术式的区别。算术式是由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用来表示未知数,如本题的“x=(84-2) ÷4”;而在方程里,未知数则是参加运算的,本题中的“x”则没有参加运算。

改正: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4x+2=84(或4x=84-2)

4x=82

x=20.5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例2 食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210千克,可以烧24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烧28天。问: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错误:设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

28x=210 24

x=180

210-180=30(千克)

答: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分析:题中所设未知数x与方程式中的x所表示的意义不同。题目中的方程式的“x”所表示的是“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烧煤数”,并不表示“节约”的数。本题可以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或“直接设未知数法”。

改正:(1)间接设未知数

解:设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x千克,则每天比原计划节约(210-x)千克。

28x=210 24

28x=5040

x=180

210-x=210-180=30

(2)直接设未知数

解:设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

(210-x) 28=210 24

210-x=180

x=210-180

x=30

答: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例3 王兰有64张画片,雷江又送给她12张,这时王兰和雷江的画片数相等。雷江原有画片多少张?(用方程解)

错误:设雷江原有画片x张

x-12=64

x=76

分析:雷江送12张画片给王兰后,两人的画片数才相等。也就是说,雷江减少12张,王兰增加12张之后,他们的画片数才同样多。此解法把等量关系弄错了,误认为雷江的画片减少12张后与王兰原有的画片数相等。

改正:设雷江原有画片x张。

x-12=64+12

x=76+12

x=88

答:雷江原有画片88张。

【解题技巧指点】

1.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列出来的是一个算术式,误以为是方程。如:广水市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解: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x=(84-2) 4

x=82 4

x=20.5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本题中的“x=(84-2) 4”是一个算术式。出现上述错误,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方程式和算术式的区别。算术式是由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用来表示未知数;而在方程里,未知数则是参加运算的。本题的方程应该列为:

4x+2=84或4x=84-2或84-4x=2

2.按照题意,恰当地设未知数。如:第一教工食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煤210千克,可烧24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烧28天。问: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设未知数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设未知数为x,题目中问什么,就设什么为x;另一种是间接设未知数为x,再通过这个量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求出应用题中要求的未知量。

如果按直接设未知数为x的方法解答,那么本题中所列方程应该是:

解:设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煤

(210-x) 28=210 24

210-x=180

x=210-180

x=30

如果采用间接设未知数x的方法:

解:设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x千克,则每天比原计划节约(210-x)千克。

28x=210 24

x=180

210-180=30(千克)

答: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老了不死;参考资料:根据网络搜集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如下:

注意审题。即在作题之前先把题目读上三遍,理解题目的意思、数量关系、问题是什么、有几问。明白符合加、减、乘、除的哪种算理,确定方法。确定需要几步解答。
注意格式。小学三年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格式:算式、单位、答语。往往有些孩子因忘写单位、忘写答语而丢分。
注意特殊问题。如有余数的,解答时既要写余数又要写商;和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租车问题(有余数时得数加1);载树问题(两头都栽得数加1);有多余条件的(不要给什么条件都要用)。

做数学题注意事项
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时对题目的条件进行补充或结果进行限制。审题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便为解题提供了新的信息与依据,解题思路也油然而生。
仔细审题
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是十分精确,并具有特定的意义。审题时,就要仔细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字、词、句,只有领会确切的含义,才能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叩开解答之门。
善于“转化”和“建模”
一道数学题目,在审题时应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结合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数学算式。
总之,审题时,一定要对题目中的文字语言反复推敲,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获取解题的途径。
让孩子培养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并在审题中学会动脑,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严谨做题习惯,真的是受益良多。

常用
解题方法
掌握解题步骤是解答
的第一步,要想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法、分析法、图解法、演示法、消元法、假定法、逆推法、列举法等。在这里介绍这些方法,主要是帮助同学掌握在遇到应用题时,如何去思考,怎样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解题中,往往是两种或三种方法同时用到,而且有许多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析,也可以用那种方法分析。问题在于掌握了各种方法后,可以随着题目中的
灵活运用,切不可死记硬背,机械地套用解题方法。
1.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
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
与其它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结果为止。这就是综合法。在运用综合法的过程中,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分解成可以依次解答的几个简单应用题。

例1.一个养鸡场一月份运出
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
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
综合法的思路是:
算式:(13600+13600×2)-800
=
(13600+27200)-800
=40800-800
=40000(只)
答:三月份运出40000只。
另解:13600×(2+1)-800
=13600×3-800
=40800-800
=40000(只)
例2.工厂有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烧煤方法,每天可节煤0.6吨,这样可以比原计划多烧几天?
解答这道题,综合法的思路是:
算式:3×96÷(3-0.6)-96
=288÷2.4-96
=120-96
=24(天)
答:可比原计划多烧24天
用心解救行了,不要考虑太多
小学的题都不难..

对于解答高中数学真题的技巧有什么?
答:解答高中数学真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1.熟悉考纲和题型:了解考试要求和题型分布,明确每个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和难度。2.理解题目意思: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有清晰的理解。3.分析解题思路: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可以先进行思路分析,确定解题步骤和方法。4.画图辅助解题:对于几何...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答:一张考卷必不可少地要有大题、难题以区分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拉开档次。一般大题、难题分值都较高,遇到难题,要尽量放到最后去攻克;如果别的题目全部做完而且检查无误,而又有一定时间的话,就应想办法攻克难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得150的,先把会的做完,也可以给自己奠定心里优势。 五、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 1...

词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答:词语运用题解题技巧如下:1、体味语境 一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却是固定单一的。因此,要辨析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其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2、辨析词义 辨析词义是准确使用词语的前提,它包括辨析词语意义、辨析词义轻重、辨析词义适用范围...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有什么
答:数学解题的技巧 为了使回想、联想、猜想的方向更明确,思路更加活泼,进一步提高探索的成效,我们必须掌握一些解题的策略。一切解题的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变换”,即把面临的问题转化为一道或几道易于解答的新题,以通过对新题的考察,发现原题的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原题的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常用...

初中语文分析题答题的技巧是什么?
答: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

跪求语文阅读作用题、赏析的答题方法、技巧和(((格式)))!
答: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答:一张考卷必不可少地要有大题、难题以区分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拉开档次。一般大题、难题分值都较高,遇到难题,要尽量放到最后去攻克;如果别的题目全部做完而且检查无误,而又有一定时间的话,就应想办法攻克难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得150的,先把会的做完,也可以给自己奠定心里优势。 六、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 1...

数学应用题有没有什么解答技巧?
答:常用的数学应用题解法 常用应用题解题方法 掌握解题步骤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要想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法、分析法、图解法、演示法、消元法、假定法、逆推法、列举法等。在这里介绍这些方法,主要是帮助同学掌握在遇到应用题时,如何去思考,怎...

小升初数学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答:小升初数学的答题技巧是帮助学生在面对初中入学考试时,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答题技巧:仔细阅读题目:在开始解答之前,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最大”、“最小”、“总和”等,这些词通常会指导你如何解题。分析题目类型:...

数学应用题怎么解答有方法吗?
答:先读题,找出已知量,求未知量,然后依次进行未知量的运算,最后求出问题所问的.方法二:列方程求解 先读题,找出已知量,并根据题意,找出平衡关系,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并按照题目所叙述的依次列式(顺竿儿爬),最后求解.注:若要用列方程求解法求解,一定要注意答题时,要看问题是什么,不要把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