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是什么? 卫计委答问什么因素影响国人生育意愿?

作者&投稿:御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一方面,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年均减少340万人,2020年同比减少366万人。另一方面,婚育年龄推迟造成当期生育的妇女减少。

2006-2016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分别从23.6岁、24.3岁推迟到26.3岁和26.9岁,20-34岁女性在婚比例从75.0%下降到67.3%。

此外,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813万对,减少40%。其中,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人下降至1399万人,减少41%。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降低。目前,我国“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多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受疫情影响,年轻群体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与2019年同期比较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一定关系。

三孩生育政策的影响: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十四五”末期将由轻度老龄化转入中度阶段(占比超过20%),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阶段(占比超过30%)。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以上内容参考 北晚新视觉-很多家庭想生不敢生?国家卫健委分析:经济负担重成主要原因



生活成本、生活压力急速增长!青年娶不起嫁不起、儿童教育难、房价高、年青一代养老成本大。

生育意愿降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压力大。

国家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经济负担重」占 75.1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生育抉择?~

1. 养育压力太大
作为年轻一辈,父母都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家都提倡优生优育,想要给自己孩子最好的养育和教育环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了吃喝拉撒一套的消费,教育的消费之外,孩子长大后,要考虑升学的消费,就业的消费,甚至买房买车的消费等。
在这个物价不断上涨的年代,作为父母自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他们自己首先要养活自己,奔波于房子,车子,金钱,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养育一个孩子已经消耗他们很大的精力,因此,再养育一个二胎很多人是不愿意的。

2.不想被束缚
现在很多家长本身就是独身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愿意被束缚。此外,不婚甚至丁克家族观念已经不再是很新奇的观念了,在国外很多人不婚或者丁克是正常现象,而在我们国内也越来越的年轻人晚会甚至不婚,也有丁克家族的现象。
因为他们本身不愿被家庭束缚,在这一类人的心里,他们想要追求高品质和自在的生活,他们认为有一个小孩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他们看来养育一个,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生长和教育环境,本身就需要付出很多,他们不愿意再生育二胎降低生活质量。

3.家庭关系的牵绊
一是来源于婆媳关系,二是来源于亲子关系,三是来源于兄妹关系。首先,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再者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婆媳关系本身比较难处,对于养育小孩的观念上,很多老一辈的父母和年轻有很大出入,很容易导致婆媳矛盾。
其次,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想要做的父母不一定同意,而父母想要孩子做的孩子不一定心甘情愿想要去做并做好,因此养育一个孩子,很多家长都已经觉得很难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了,更别说同时养育两个孩子。

再次,是孩子处理和亲兄妹,亲姐妹之间的关系不一定能更很好处理,孩子的自我意识强,要处理好双方的关系首先还得由父母来引导,但是现在的年轻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花精力在这上面,他们忙于奔波赚钱,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因此家庭关系的牵绊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

因为没钱!

【如何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路线图、时间表细化为施工图】
李斌说,今年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路线图、时间表细化为施工图,围绕“1、5、3”这三方面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工作。“1”是牢牢把握“健康中国”建设这一条主线。“5”是深化改革。建立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3”是改善民生。我们要开展好三个行动:一是推进健康扶贫工程,要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二是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围绕患者的需求,从挂号、护理、日间手术、日间诊疗、急诊急救、服务态度入手,从细节上改进我们的服务,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三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矛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李斌表示,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格局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之间不够适应,不匹配,所以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如何缓解这种矛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首要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把我们现在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局纵横上下联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这样就可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使得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看好病。通过医联体建设,使大的医院能够舍得放,基层机构能够接得住,老百姓能够愿意到基层去看病。

【今年最难啃的“硬骨头”:公立医疗机构彻底告别“以药补医”】

王贺胜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改变以前的运行机制,还是很难的。因为它既涉及了深刻的利益调整,改的是体制机制,又涉及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所以说取消“以药补医”这个机制,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年最难啃的“硬骨头”。


问到怎么去实现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重点是要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破除旧机制、建立新机制。腾空间,就是要开展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要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水分,还要开展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控制费用的内生动力。调结构,就是把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腾出的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把检查检验的价格降下去,把服务的价格提上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保衔接,就是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政策要同步跟进、无缝对接,确保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什么因素影响生育意愿:母亲就业、婴幼儿抚养、经济压力】

王培安介绍,2013年、2015年卫计委组织了这方面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妇女的职业发展,母亲生完孩子以后的再就业和求职方面的问题。第二,婴幼儿抚育面临困难,托幼特别是三岁以下小孩的托幼资源比较缺乏,多数家庭主要靠祖辈抚育第三代。第三,经济上的压力。


【“全面两孩”一年来,生育率怎么样:“完全符合预判”】

王培安介绍,截至去年12月底,政策刚好实施一年,全国住院分娩的婴儿活产数是1846万。实际生育的小孩数量大于这个数字,因为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这个数字是2000年以来我国出生规模最大的一年,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出生人口数增加了140万。去年的总和生育率达到1.7%,而新世纪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5-1.6之间徘徊。这几个数据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相当乐观的。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生育形势完全符合预判。

【中国缺不缺劳动力:现在不缺,以后更不是问题】

王培安介绍,2015年,按照国际口径15-64岁的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3%,数量是10.03亿,到2020年还有9.85亿,到2030年还有9.52亿,到了2050年还有8亿多。现在,美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66%,欧洲是67%,日本是61%。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只有7.3亿,但是它的产出劳动生产率比我们高得多。所以说,中国不光是现在不缺劳动力的数量,以后科技水平发展了,还有很多替代的措施和办法,劳动力的数量就更不是问题。

【如何防止因病致贫:提高救助精准性】

李斌表示,要在全国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对农村持卡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加大大病保险工作力度,凡是患大病的,都可以享受大病保险的报销。随着基本医保筹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在确保基本医保报销比例不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大病保险的筹资。一是降低起付线。取消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普通门诊的起付线,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二是增加便利性。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应急救助“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三是提高精准性。做好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专项救助工作。今年主要新集中在九种大病,对农村的因病致贫户、因病致贫的人员进行集中救治。

【“药价虚高”怎么破:去年国家谈判的降价药品已全部纳入医保】

李斌表示,2017年版的基本医保的药品目录已经印发,新目录比2009年版增加了339个品种,其中儿童用药新增了91个品种。去年国家谈判的降价药品,今年已经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群众可以按照比例进行报销。

【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结算今年有什么“小目标”】

李斌说,这也是本届政府的一个承诺,相关部门、各地也是立了军令状的。去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省内异地直接进行结算,这就是去年的既定目标,我们任务完成了。今年还要加大力度,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加速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全国联网的工作,要健全跨省异地就医的协作机制。现在有八个省已经开展了这样的试点。我国人口众多,异地住院就医直接结算需要全国统筹,目前各地目录、报销的政策有的是不一样的。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今年还要细化工作落实,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
答:2,高福利可以降低生育成本,因此肯定可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生育成本的降低有两种途径。……其一就是降低与生育有关的各方面支出,其二就是增加收入。……高福利本身就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措施,它可以起到降低生育成本的作用,从而提升生育意愿。……具体来说,当自己经济条件更好,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时候...

是什么阻碍了女性的生育意愿?
答:一是女性本身就比较抗拒生育;二是因为职业原因,使女性的生育意愿逐渐降低;三是在知道生育之后,所要面临的种种事情,使女性的生育意愿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四是比起生育,女性更向往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1.女性思想意识越来越独立了 我感觉阻碍女性的生育意愿,主要是因为现在女性普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了,思想意识也更独...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为什么越来越低?怎么才能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答: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同时,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可能措施,包括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构筑一个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的社会公共政策体系等。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为什么越来越低? 根据第...

国家卫健委表示「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答:1.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20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20-34岁的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473万。这一趋势是导致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3. 当前,90后和00后已成为新的婚育主体,他们大多在城镇成长和工作,接受的教育年限更长,面临...

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为何下降?
答: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为何下降?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国家卫健委就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进度和经验做法状况召开新品发布会,对于群众关注的众多热点话题,国家卫健委和有关权...

为什么生育意愿会下降?
答:2. 消费诱惑挤压生育:上网产生了激发个人消费欲望、增加消费的作用。作者分析道,消费带来的满足一方面直接替代孩子的效用;另一方面加剧经济预算紧张,挤压可用于生育的资源,进而降低个人生育意愿。“消费替代机制”得到了验证。3.传统生育观念被削弱:上网频率越高,个人越不认可为了传宗接代而多生育孩子的...

据调查农村青年生育意愿明显下降,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据调查农村青年生育意愿明显下降,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工作经济负担加重,养育孩子的成本增加,所以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因为以前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现在两个年轻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工作压力,需要赡养双方的老人生活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加上现在的物价水平都处于一种...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走低,您身边的已婚妇女不愿生育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未婚的育龄妇女在面临什么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走低,平均每人打算生育子女1.64个。其实我觉得这个数据还可以,因为我们现在的育龄妇女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和之前的育龄妇女是不同的,所以就算没有压力,意愿自然也会降低。我身边有很多未婚的女性,她们其实大多数...

为什么生育意愿下降
答:为什么生育意愿下降 为什么生育意愿下降,一边是不愿生,一边是求着生,中国年轻人与社会的生育矛盾,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竞争力。但总体来说更多的是不愿意生孩子。为什么生育意愿下降。为什么生育意愿下降1 首先,生育成本很高,主要体现在住房医疗和教育方面。家庭人口增多也就意味着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