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叶片由什么组成? 三部分

作者&投稿:叔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叶片结构
叶片通常为绿色的扁平体,是叶的主要部分,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2. 表皮
表皮通常由一层生活的表皮细胞组成,覆盖在整个叶片的表面,可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亦有由多层细胞组成的复表皮,如夹竹桃和印度橡皮树。表皮细胞一般形状不规划,侧壁常呈波状,彼此凸凹镶嵌,使之成为无细胞间隙的紧密连接的组基皮织。一般植物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外壁常加厚并角质化,其外方常覆盖着一层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分泌的连续的角质膜,以控制水分的散失、防止病空旁菌入侵和过度日晒引起的损伤。角质膜的厚度因植物种类和植物所处生活环境不同而异。表皮上有许多气孔器分散在表皮细胞之间。气孔器多由2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叶多,叶尖和中脉部分的气孔较叶基部和叶缘多,下表皮的气孔较上表皮多。有些植物的气孔器,在保卫细胞外面还有一个或多个与普通表皮细胞不同的副卫细胞。此外,在叶的表皮上,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皮毛。其间裂生的胞间隙即气孔,是叶片和外界环境间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孔道。
3. 叶肉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薄壁组织的总称。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在枝上取横向的位置着生,叶片有上、下面之分。上面(近轴面、腹面)为受光的一面,呈深绿色。下面(远轴面、背面)为背光的一面,为淡绿色。因叶两面受光情况不同,两面内部的叶肉组织常有组织的分化,这种叶称为异面叶。许多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叶,取近乎直立的位置着生,叶两面受光均匀,因而内部的叶肉组织比较均一,无明显的组织分化,这样的叶称等面叶,如玉米、小麦、胡杨。在异面叶中,近上表皮的叶肉组织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整齐,其长轴常与叶表面垂直,呈栅栏状,故称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数,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为1~3层。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较少,形状不规划,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而多,呈海绵状,故称海绵组织。
4. 叶脉
指叶肉内的维管束或维管束及其周围的机械组织。其结构随叶脉的大小粗细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主脉和大的侧脉可以由1至数条维管束构成。维管束中,上面(近轴面)是木质部,下面(远轴面)是韧皮部,二者之间还有形成层(双子叶植物),但形成层活动时间很短,所以产生的次生组织很少。维管束外,还有由薄壁组织组成的维管束鞘包裹着。在维管束的上方和下方,常伴随有相当的机械组织。在中小型侧脉中,一般没有形成层,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叶脉在叶片中越分越细,结构也越来越简单,到叶脉末梢,韧皮部的筛管可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木质部则常简化为一个螺纹管胞。
5.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一般比较一致,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所组成。
6. 网状脉和平行脉
网状脉和平行脉是叶脉的两种类型。网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维管束也和茎中的一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在它们之间还常具有形成层,不过形成层的活动期有限,只产生少量的次生结构。许多植物的小叶脉中有特化的具有吸收和运输功能的传递细胞。叶脉的维管束不与叶肉细胞直接接触,而有维管束鞘隔开。在光合作用中不同碳固定途径的C3、C4植物,它们的维管束鞘结构不同。
7. 植物与水分的关系
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其中叶的变化最大。例如旱生植物的叶小而厚或多茸毛,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厚,角质膜发达;有的复表皮内气孔下陷(夹竹桃);另有旱生的肉质植物,其叶片肥厚多汁,叶内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贮存大量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