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家庭教养方式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作者&投稿:辕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一出生,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即使进入学校学习后,在家庭生活的时间依旧占主要部分。原生家庭的教育会给一个人的一生都打上印记,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尤其如此。
一、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随时随地存在的。良好的、温馨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是阳光的、积极的、充满爱的,心理的安全感得到满足。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对来自外部的评价产生回应,孩子尤其如此。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经常受到父母鼓励、赞扬、夸奖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十足,性格活泼开朗,心理健康向上。
2、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单亲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以及教育方法极端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较高。中小学生处在性格和心理发展的形成时期,相对成人来说,心理更加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家庭的不完整,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的家庭也会让孩子心生焦虑,容易自闭和不愿与人交流;而过分宠爱孩子或者总是用物质奖励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家庭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 摒弃说教,控制情绪,用情感教育感染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情感教育大于说服教育。有的爸爸妈妈天天教育孩子,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单纯的、枯燥的说教,无法在孩子心理上形成共鸣,孩子无法理解,甚至还会在心里滋生逆反情绪。这时候,就需要在情感上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犯错时,严厉的训斥可能比不上一个理解宽容的眼神。允许孩子犯错,但是要努力改正;当孩子受了委屈时,暴跳如雷地评理可能不如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所有的委屈可能都会消散。
情感教育要收到成效,关键的一点是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为人父母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繁琐、竞争的激烈,往往让很多父母焦头烂额。在外面尽量表现正能量的一面,但是回家后就发泄自己的情绪,更有甚者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样,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因为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绪会直接传染给孩子。即使父母从不直接批评孩子,但是,父母终日郁郁寡欢,孩子能快乐吗?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吗?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是温和、乐观、快乐的,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形成温和的性格和健康向上的心理。这样,情感教育才是成功的。
2、加强沟通,学会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

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沟通不畅,导致出现很多的问题。很多爸爸妈妈终日忙于工作和挣钱,不是花巨资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就是将孩子全权交给爷爷奶奶带,和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太少,导致出现很多“问题少年”和孩子的心理问题。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爸爸妈妈就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加强和孩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孩子心理上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倾听。

爸爸妈妈要放下身段,平等地和孩子对话,这样,孩子才会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爸爸妈妈也才能听到来自孩子心底的声音。通过倾听,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了解了这些,爸爸妈妈才能根据情况,真正给孩子他想要的,满足孩子的真实诉求,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重视感,身心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 宽容为本,耐心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发育早,思维敏捷,听话懂事,记忆力超群;而有的孩子发育晚,思维迟钝,乖张顽皮,记不住事情。这时候,就要求爸爸妈妈抱着宽容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教育孩子等于“牵着蜗牛去散步”,可能收效比较慢,无法一时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但应该相信,每一朵花都有它开花的时间,只不过有早有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攀比、期望过高,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许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成长了。
总之,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作为爸爸妈妈,必须从小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深刻认识其重要性,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和学校加强沟通,协同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根本上保障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孩子会有所差异。但是父母的文化水准、道德素养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从一个孩子的品德优劣可以看出家长的素质。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孩子而异,每个孩子的情况,条件都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不一样,但是有多少家长能做好孩子的教育,很难。
因为什么样的家庭都有

家庭教养对孩子心理有哪些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长期以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被看成是一种由父母抚养与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最为有利的。因为权威型家庭中的儿童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概括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学业不良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在各个程度上的发展。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有较大消极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教养方式还影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权威型父母坚定、热情、用心考虑孩子的意见。导致幼儿较多的利他行为;溺爱型父母允许孩子为所欲为,导致幼儿个性成熟较晚,不会与人合作。利他行为相对就少。家庭教养方式还影响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说服、民主、鼓励、宽容、情感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智能发展。然而惩罚、打骂、羞辱、拒绝、专制和过度保护、包办、溺爱、不问不管等方式会发生社会退缩、急躁、任性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
2.对儿童个性品质发展的影响
在性格的形成中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甚至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长期不当的父母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从而型成为人格障碍、神经症的发生提供了病前人格基础。然而我国家庭的现实情况令人忧心忡忡。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家庭中,错误的养育方式十分普遍,有40. 2%一47. 5%的家长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拒绝、积极拒绝和过严教育。对子女缺乏应有的帮助和尊重。不关心和不信任、苛求、用绝对的权利统治和强迫子女,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这种教育方式常常会使儿童产生粗暴、攻击、反抗、撒谎、两面性等性格特征。对青少年来说,父母给予较多的情感理解对他们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外向性高、善良程度高、做事更加严谨自制、个体能力更强、情绪更加稳定、人际关系状况更好、处世态度更加自信积极等。父母惩罚、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具有负面影响。即父母的惩罚否认拒绝,使子女缺乏真诚、宽容、热情、严谨、沉稳的特点,使情绪性强情绪波动大一个体能力不强、人际关系状况差、对人和事业缺乏信心和热情。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方式、行为及态度,向儿童传达成人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也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关于教养方式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子女社会化、人格形成及人际关系、学习收获等方方面面。积极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及将来社会生活的成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子女和父母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是积极的、良好的,那么他们会把在家庭中获得的这种积极体验和获得的有效交往方式带到社会交往中,这有利于他们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少体验到孤独。
作为父母应该为了女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民主又体现一定权威的教养氛围,并且父母在对子女教养的方式上应取得一致,使儿童充分体验到家长对自己既不放纵又不过分要求。父母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用理性的态度和子女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了的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不仅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成长的作用,指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环境,积极预防和矫正儿童各种异常行为的发生,使儿童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把握家庭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系及规律,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人口素质。

综上所述,教养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成就动机的发展。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父母的关爱、鼓励、教养子女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期望,都可以让子女感到安全,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并有较大的抱负及成就动机,而有助于适应生活、人格发展及学业表现。不仅如此,积极的教养方式还有助于儿童建立明确的自我观念,培养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它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处事方式性格。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家庭教养方式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儿童期是人生的奠基期,是对孩子善良人格和诚实等优秀品质进行培养和造就的关键时期。而家庭又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所以家庭的教养...

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父母教养方式是如何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的。
答:影响:这种方式下,孩子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性情温和、情绪情感状态稳定、有自己的思考独立。家长教导幼儿的方法建议 一、情感温暖与理解 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自信,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倾听他...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有关系吗?
答:1. 父母的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父母的关爱、支持和安全感,有利于他们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相反,家庭环境中的冲突、压力、不稳定性和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2. 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温暖、支持和参与的教养方式有助...

家庭教养对孩子心理有哪些影响
答: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方式、行为及态度,向儿童传达成人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也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关于教养方式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子女社会化、人格形成及人际关系、学习收获...

请论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答: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 专制型家庭中,父母以命令和控制为主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儿童心理发展受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一切活动由父母安排,没有发言权,违规行为会受到惩罚,而无需解释。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培养出孩子幼稚、依赖和神经质的性格,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部分...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答:一、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开家长会时我常常碰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听话,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与家长顶嘴等,经过分析后我发现多半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极其相关。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答:则更容易表现出冷酷、倔强、情绪不稳定、叛逆。对于被父母以支配方式教育管理的儿童,更多表现为被动性强、易顺从、做事缺乏自信心。由此可见,儿童行为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有着一定关系,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

什么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答:1、家庭气氛是指家庭中的气氛和情调。在家庭成员间彼此互敬互爱、工作积极的家庭中,小学生就会愉快、生活乐观、能很好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严厉、紧张的家庭中,小学生缺乏安全感,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容易产生抑郁症,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2、家庭教养,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通过...

家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答:家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父母教养方式、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B.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经济状况等 C.父母的人格成熟度、家庭关系和经济状况 D.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关系 正确答案:B

家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答:家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经济状况等。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