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鄂《老残游记》简介

作者&投稿:哈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刘鹗知识广博,做过官,也是著名的实业家。
小说以老残(实即作者)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很成功。而且《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作品《自叙》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
参考资料:影响中国学生的80本书
中国文学史
第八编
清代文学

~

刘鄂《老残游记》简介
答:《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作品共有正编20回,续集9回,外编残稿1卷,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

刘锷 老残游记 简介
答:《老残游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署名鸿都百炼生(坊间作洪都百炼生)作,清代刘鹗著,共有正编20回,续集9回,外编残稿1卷,叙述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所见所闻所为,文笔生动,大受好评。本作也是刘鹗唯一的小说作品。所谓“老残”的寓意是,刘鹗称“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干?...

求《老残游记》故事简介
答:这样一个酷吏却被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心为民伸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多日不化,渡船停开,老残滞留在齐河县的一个旅店里。刚巧遇上好友监察御使黄人瑞。他乡遇故知,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而且经黄人瑞的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中救出了妓女翠环纳为妾。从翠环那儿...

老残游记 简介
答:《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作品《自叙》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

《老残游记》作者是谁?
答:《老残游记》简介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

老残游记介绍
答:概要介绍: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所谓“清官”的罪行,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作品在语言的运用、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细节的描绘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 老残游记((清)...

老残游记是谁写的?
答:简介: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只眼的。 作者生平: 刘鹗(è),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的笔名是什麽
答:刘鄂与《老残游记》是古城镇江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之一。刘鄂(公元1857——1909),原名孟鹏,后改名鄂,字铁云,自号“洪(鸿)都百炼生”,原籍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父亲子絮为官河南,后又在江苏淮安购田置产,刘氏遂长期落户淮安。但自从清末以降,海内外学者文士雅兴好之者,...

老残游记第三回简介
答:而是源于老残“侠”的身份。侠是江湖中不可或缺的、人人向往与尊敬的角色。与之前的侠义公案小说不同,老残并非职业侠客,甚至看不出一丝会武术的迹象。然而,武侠二字,侠优于武,行侠正义匡正谬误者,哪怕毫无功夫。《老残游记》开篇即介绍了老残的职业,“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

《明湖居听书》作者简介
答:《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