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只有清史稿,为啥没有编成正式的史书? 清史稿是怎么编纂成的,为什么说《清史稿》不是清朝正史?

作者&投稿:尘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来重视历史传承,每个朝代都有史书传下来,比如宋朝有《宋史》,明朝有《明史》,但是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只有清史稿没有清史,那么为什么清朝不能和其他朝代一样有正式的史书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历史是由后人书写,当时北洋政府成书比较仓促,并且清史稿的修撰人都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对清朝历史的描写不够客观。

一、清史稿由北洋政府派人撰写,成书比较仓促,还没有定稿。

中国古代历史一般都是由后一个朝代为前一个朝代编写。清朝历史当然由继承它的北洋政府来修撰。当时北洋政府拨款派人修撰清史,但是北洋政府执政时期非常短,而且各个军阀之间不断乱战, 清史稿成书非常仓促,因为没有最终定稿,只能作为清史稿发表成书。清史稿只是一个草稿,没有经过删减和修订,因此只能称其为清史稿,不是正式的清史。

二、清史稿的修撰人倾向性比较强,对清朝历史描述的不够客观。

清史稿的修撰人都是一些清朝的遗老遗少,他们对清朝怀有感情,在写稿的时候偏向性非常强,他们对南方的革命党非常痛恨,在书中没有客观描述历史事实。加上当时修撰人书中很多地方的描述不够客观,因此这部清史稿受到很多人的抨击。

三、民国期间战乱频发,没有人支持修订清史。

民国期间战乱频发,北洋政府倒台后,上台的民国政府没有财力修订清史,同时因为清史稿里面写了很多对革命党不利的言论,民国政府甚至一度要封禁清史稿。因此清史稿最终没有人继续编撰,导致只能以稿件的形式出版,清史稿最终没有能够成为正式的史书。



清朝历史由北洋政府来修撰,但是那时各个军阀之间不断乱战, 清史修撰非常仓促,所以只能作为清史稿发表,没有编成正式史书。

真正的史书都是由官方编纂的,至于为什么民国以后无人写清史,可能是因为封建社会已经彻底结束了。
不过《清史稿》同样是记载清朝历史的,只不过不是官方编纂的,所以不能称之为《清史》。

因为没有来得及。清史稿因为受到很多人抵制,所以没有最终成稿,而是把原稿发表。

清史稿是怎么编纂成的?为什么说《清史稿》不是清朝正史?~

《清史稿》是记叙了清太祖建国到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所有清朝的历史,乍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像正正经经正史应该有的名字。其实,清史稿并不是清朝政府组织编撰的历史,而是根据修史的传统,是由清朝的下一个政权北洋政府组织编撰的,所以它又不算是清朝的正史。
清朝灭亡之后,北洋政府为它修史。北洋政府按照历代编史的规矩,于1914年专门设立了编撰清史的清史馆,由赵尔巽作主编。参与编写史书的人大多都是清朝的旧臣,他们都是饱读圣贤之书的人,思想比较保守,所以在书中的思想倾向性也很明显。他们热烈讴歌了清朝,把辛亥革命说成叛乱,对列强侵略也隐瞒不报,所以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修史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经过赵尔巽等人的努力,14年后,《清史稿》还是成书了。
《清史稿》成书仓促,时局特殊,但也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清史稿》由多人编写完成,在编写的过程中,编写者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加上时局动荡,《清史稿》还是有着一些瑕疵,比如出现人名等错误。然而,这套书的历史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现在我国已经把它作为25史中,成为了解清朝历史的重要史书。

清史稿是北洋政府专门设馆编修的,因为这本书是众人编撰出来的,在当时编写的时候时局有比较动荡,因此还没有经过主编的总阅审定,从而不能成为正史。这本书里面有不少的错误,另外还参入了人的主导思想,从而让这本书失去了真实,从而这本书是在难以被定为是正史。
故宫的博物馆长之前指出了这本书中一些反革命、蔑视先烈等等十分不妥当的内容,让清政府禁止这本书的发行。而且在这本书里面还有不少隐瞒帝国主义还有清朝统治者对于当时的中国的反动行为,其错误是十分严重的。
清史稿的历史跨度是非常大的,大概有三百多年。如果是用来研究清朝的历史,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材料。因为这本书对于清朝历史的事件描述的比较系统以及完备。清史稿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表现出我国对于历史的重视,不少新的统治者很多都会对上一代的历史进行篡改,折后清史稿是在中华明国成立之后,专门设立了清史馆来整理清史。
参与清史稿的编写的人员可是有三百多人,所花费的时间大概有十四年,最终呈现五百多卷的清史稿。不过在编写的过程中,因为资金不足,曾让清史馆出现了经济危机,不过最终有三名军阀出资帮助,最终将清史稿成功编写出来。从总的来看,清史稿因为是由非常多的人编写的,所以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硬伤。不过它的历史价值还有学术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为什么正史只到明史就没了
答:因匆忙付梓,致使体例不一,繁简失当。“然此书成稿于遗老之手,刊行于匆促之中,谬误屡见,用时不免戒慎,唯恐误入歧途。”由于编修者多为清朝遗老,《清史稿》书中对清朝歌功颂德,贬低辛亥革命。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后,将《清史稿》定为禁书,禁止刊印及发售,后来解禁。直到今天 ,国家没有再组织...

中国至今只有二十四史,为何还没有清史?
答:二十四史的都是后朝为前朝撰写的正史,清朝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但是民国时期也有过清史的撰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搁置了,只留下了“清史稿”。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历代的正史,被总称为“二十四史”,以太史公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为首,到《明史》结束。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

为什么不编写《清史》呢
答:由于军阀混战,这部史书并没有真正完成,就由个人出资匆匆出版,所以加上了一个稿字。书中由于未经校对,错误不少,同时也没有经过整理,内容有些散乱。

请问:那写书较为真实、客观的描述了康熙、雍正?谢谢!
答:《二十四史》是一部正史,由清朝所编,而清朝本朝历史只有《清史稿》,没有真正的“清史”。民国十年(1921年),柯劭忞作《新元史》,当时的北京政府明令列入“正史”,于是又有“二十五史”的提法。民国十六年(1927年)赵尔巽撰成《清史稿》,有人把它与“二十四史”合为“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为什么不包括《清史稿》?什么时候编?
答:但是,把《清史稿》列为正史,统称为“二十五史”,毕竟不够严谨。《清史稿》《史记》《汉书》《后汉书》至《三国志》都是完整的史书,只有《清史稿》称为手稿。我们可以知道,它实际上是一个不同于二十四史的项目,甚至是不完善的。《清史稿》是清末民初以赵尔勋为首的一大批有学问的人编撰的...

清朝被灭亡了一百多年,中国为何只有二十四史没有清史?
答:民国阶段,客观上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军阀割据、北伐、抗日战争及后来的解放战争连绵不断;主观上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对封建王朝的历史不那么热心。新中国建国后,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有筹备组建编修清史的团队的计划,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施。200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成立清史编撰委员会,并第一...

谁知道为何不修《清史》?什么原因?
答:有修清史。《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

请问历史高手,历史一定是要一个朝代忘了之后写的吗??
答:清史稿只是个特例,它是民国时期才编写的,由于始终没有定稿,所以称为清史“稿”,而不是正式的“清史”。跟编写年代没关系,史与史稿差别就在通过审核定稿与否。xx史都是后一个朝代编写的,后一朝会设有类似于国史馆的机构负责编写前朝历史,如明史是清朝张廷玉等人写的,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编写的...

《清史稿》为什么不直接叫《清史》 《清史稿》是怎么形成的
答:《清史稿》既然是重要史书,为什么就不叫《清史》呢?这跟成书背景有关,《清史稿》1927年仓促编成,当时国内形势是兵荒马乱,全书很多细节都没有敲定,就没有直接称之为《清史》,而以“稿”代称,表示不是“定本”。《清史稿》的出笼,源自我国对历史重视的传统,改朝换代之后,新的统治者向...

为什么没有清的史
答:因为史除了史记之外,都是后一个朝代为前一朝代编撰的。而在民国,虽然也为清朝编史,但是因为民国存在的时间太短,民国的学者认为不足以称史,所以取名为《清史稿》。你可以上网去搜搜《清史稿》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