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怎样训练自己的口才及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投稿:壹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
选择一些积极正能量的优质的文章,每天朗读半小时,朗读的时候要做到字正腔圆口齿清晰,记住三最原则:最快速度、最大声、最清晰。刚开始可能会比较吃力,坚持一段时间适应以后就会越来越轻松,说话时口齿更伶俐,口头表达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2.躺下来练习发声
躺下来朗读可以锻炼运气技巧,因为躺着说话是靠自己的腹部呼吸,腹部呼吸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发声的方法。在床头放一本读物,每天早起躺着读一篇晚上睡前读一篇,建议篇幅适中,因为长时间躺着看书会影响视力。

3.对着镜子练习
建议刚开始练习就用最正确的方式,对这镜子练习可以随时观察到自己的表情、姿态、眼神及肢体语言。把每一次的联系当成正式的演讲,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当你真正有机会上台演讲时会沉着自信,因为你早已准备好了。克服紧张最好的方式是无数次的刻意练习,让这种联系成为肌肉记忆,成为自然的状态。
4.借助录音平台自我检验
现在有很多平台可以自己开节目录音频,人人都可以是主播。如喜马拉雅、荔枝、蜻蜓等FM,定期录制自己的演讲或朗读反复研究,语速、音量、感情哪儿做的不到位,在平日的练习中要注意改进。
5.复述法
看一篇文章或听一个报道以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刚开始要联系复述时不要漏掉重点内容尽可能讲的完整,在此基础上训练复述时语句的连贯性和组织严密性。
6.多积累
好的口才离不开知识的储备,只有脑子有东西,讲话才有真材实料才会有趣吸引别人。平时要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不断学习与沉淀,有空多翻翻各种类型的书籍、古文词典、古诗词及实事类读物,这样你的词汇量和知识面都会有很大提升。

7.收集素材
好的讲话不仅要有料还有足够有趣,听一些演讲很厉害的名人演讲会发现他们的演讲不仅干货满满,而且很有意思,现场氛围活跃笑声不断。其实这些都是台下所下的功夫,平时要注意收集一些好玩又有意义的素材,比如一些小故事,好玩的段子,但要注意一点素材收集要遵循着几点:积极向上、有启发意义、幽默。

多听、多背、多想可以锻炼口才和表达能力。听是说的基础。要想会说,建立你养成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如多听新闻、听演讲、听别人说话等。背诵不但可以强化记忆,还能训练你形成良好的语感。不妨建议你尝试着多背诗词、格言、谚语等,它们的内涵丰富、文字优美。平时还可以多看看书,增加讲话素材。

听是说的基础。要想会说,建立你养成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如多听新闻、听演讲、听别人说话等,这样你就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整合、提炼,就会形成语言智慧的丰富源泉。培养听的能力,为培养说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看可以为多说提供素材和示范。你可以看电影、书报、电视中语言交谈多的节目,还可以看现实生活中各种生动而感人的场景。这些方式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你学习其他人的说话方式、技巧和内容。特别是那些影视、戏剧、书报中人物的对话,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为你学习说话提供范例。

想是让思维条理化的必由之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说,而是不会想,想不明白也就说不清楚。在说一件事、介绍一个人之前,建议你认真想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想一想人物的外貌、特征等。有了比较条理化的思维,你才会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条理化。

要训练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口才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学会放松自己,表现得自然、自信,才能更好地发挥口才能力。
练习发声和语音:声音的大小、音质和语速都是影响口才的重要因素。要学会用腹部呼吸,放松喉咙,练习发声和语音,使自己的声音更加自然、清晰、响亮。
培养思维逻辑:思维逻辑是口才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要学会用“金字塔”式的思维方式,将问题、观点、论据等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使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
积累知识:知识是口才训练的重要支撑。要学会通过阅读、学习、交流等方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练习口才技巧:口才技巧是口才训练的关键。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肢体语言等,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培养口才意识:口才意识是口才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口才表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方法。
参加口才培训课程:参加口才培训课程是提高口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可以系统地学习口才技巧和方法,掌握更多的表达技巧和经验。
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交流是提高口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积极与人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之,训练口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过于追求技巧而忽略了真诚自然的表达。

提高语商应具备六大能力
要想提高自己的语商,成为语商很高的语言天才,还应具有以下六大能力。
1.听的能力
听是说的基础。要想会说,建立你养成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如多听新闻、听演讲、听别人说话等,这样你就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整合、提炼,就会形成语言智慧的丰富源泉。培养听的能力,为培养说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看的能力
多看可以为多说提供素材和示范。你可以看电影、书报、电视中语言交谈多的节目,还可以看现实生活中各种生动而感人的场景。这些方式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你学习其他人的说话方式、技巧和内容。特别是那些影视、戏剧、书报中人物的对话,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为你学习说话提供范例。
3.背的能力
背诵不但可以强化记忆,还能训练你形成良好的语感。不妨建议你尝试着多背诗词、格言、谚语等,它们的内涵丰富、文字优美。如果你背的多了,不仅会在情感上受到滋润、熏陶,还可以慢慢形成自己正确而生动的语言。
4.想的能力
想是让思维条理化的必由之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说,而是不会想,想不明白也就说不清楚。在说一件事、介绍一个人之前,建议你认真想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想一想人物的外貌、特征等。有了比较条理化的思维,你才会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条理化。
5.编的能力
会编善说是想像力丰富、创造力强的标志。建议你养成善于编写的好习惯,这对提高你的语言思考和说话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6.说的能力
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最高体现。只有多说,你的语商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朋友,以下是我一次给学员上课的讲稿,作了删节,提供你参考

口才存在的问题,据我观察,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胆怯、怕、不敢说
二是不知说什么好
三是没有什么可说
四是说得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五是说得干巴巴的,枯燥无味
六是认为沉默是金,怕说多错多
针对上面几条,我谈一点看法。
第一条:胆怯、怕、不敢说。平时说说笑笑可以,一到正规场合,就不敢开口,话说不出来,冷汗倒冒出来。这是心理方面的因素,这可能是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这慢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不说就越说不好,越说不好就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少说,越没有信心说。我的看法是,关键是要有第一次,有了第一次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好办了。要找个机会,下定决心讲第一次。比方要开会,需要大家发言的,就在会前做好准备,打好腹稿,更极端一点,不妨写好讲稿,把它背熟。第一次可能不那么顺当,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好办了,肯定会越来越顺当,感觉也会越来越好。除了在正规场合,在其他场合也可以有意地练习,在三几好友面前,在同事面前,讲个笑话、讲个段子或讲件你亲身经历的事,讲多了,你信心就会越来越足,讲得也就会越来越流畅和富有感染力。
这里给你一个练习的方法:讲故事法。
大家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讲故事的最好的对象是你家中或亲朋中的学龄前儿童,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同时又不会笑话你讲得不好。
所以练好口才关键是要树立信心,说话谁都行,就是要敢说。同时,也不要怕人家笑话,善意的笑话当作一次督促,恶意的不必去理他,因为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之计较。如果就因为人家一次笑话就不敢说,就失去信心,那才是因噎废食、因小失大了。
第二点,没有什么可说。这个表现为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就关系到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了。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非常贫乏也没有什么阅历和经验,那么要他能有好的口才,确实很难。从这个角度来讲,知识越多越广博,经验越丰富就越好。所以这需要我们加倍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等方面的知识水平。人们常说,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学习时代。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呈爆炸式膨胀。有人估算,(好像是李泽厚)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 左右,而其余90% 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而且这90%还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且知识相对陈旧的人来说,不断学习就更显出其迫切性来。(我属于陈旧一类,所以我很注意学习)作为青年人,特别上不断争取上进的青年人来说,学习更加重要,这就不仅仅关乎口才问题了。所以,大家有时间要多看报多学习,学习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些不一定说要精通,可以浏览,可以略懂皮毛,也可以不求甚解,读得多了,自然有收获,有些暂时不懂,读多了也会逐渐理解,甚至融会贯通。脑袋有了东西,就会有东西可讲,就不会出现脑袋一片空白的现象了。
第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个和上面有区别。脑袋里有东西,但不知道如何挑选和组织。这个就要看在什么场合了。如果是开会发言或讨论问题,那就要看会议的主题和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围绕主题和中心来确定自己要讲的内容。其实这也像写文章一样,确定你的论点,然后找出几个论据或理由来说明或证明你观点的正确。这是自己有一定主见和看法时最好的选择,如果确实自己没有很有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或者一时想不起该讲什么,那就先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得到启发,或肯定、或反驳某人的观点,或从中归纳出更普遍更有意义的结论来。这就需要打足精神,听清人家在讲什么,做好笔记,在梳理概括后形成自己的1、2、3点看法,用提纲形式简略写在笔记本上,然后根据提纲来讲。
这是在正规的会议场合。至于其他情况,那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第四点,说得杂乱无章,词不达意。这是水平问题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思维要清晰,语文水平要提高。这里重点讲一下语文水平问题。有人认为已经从学校毕业那么多年了,谈不上提高语文水平了,怨只好怨自己以前没有好好读书了。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认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主要不是课堂上得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日积月累得来的。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可能就读了比我周围的同龄人多好几倍以上的书。这不是吹牛。我们圩镇上有一间小书店,离我家约20米左右,店内的书很多放要开放的书柜上,我一有空就跑去看书,特别是那些文学方面的,还有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基本上给我看完了。经常是到了吃饭时间还不知道,是被我的老祖母提着耳朵回去的。文化大革命时,我读4年级,那时要消灭封资修(解释),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把那些文学、历史甚至科技方面的书籍都收起来烧掉。有一次居委会收了一堆书在烧,其中一本《沼泽探险记》,烧着时,那封面卷起的情景,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公社(当时叫法)的中学,收起准备烧的书,堆满了两个教室。我从中偷了十多本出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偷东西。不过孔乙已说过,“读书人窃书不算偷”,我后来是原谅了我自己。书读多了,语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我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很怕上我的课,因为那里的乡村小学,缺乏师资,往往是小学毕业了教小学,初中毕业了教初中,水平实在不怎么样。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经常为了词语的解释、课文意思的解释与老师发生争吵。有一次在上有关沙家浜的课文时,因课文中有阿庆嫂说胡传魁是一堵挡风的墙,为解释挡风的墙的意思,与老师足足争论了一节课,最后把那老师气得说要两人一起写信去问作者看谁说得对。说了一大堆的闲话,我是想说明,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就是要靠多读。而且我认为,读就要读一些名著,读名家写的东西。现在一些朋友喜欢看网络小说,这不是不可以看,但这些没有经过时间洗练和考验的东西,往往鱼龙混杂甚至是鱼目混珠,把人引入岐途,误人不浅。现在不仅是网络上的东西,就是正儿八经出版的书籍,也有不少是不堪卒读的,其中的错别字和病句,经常令人像吃饭突然吃了一口沙一样。报刊也是一样。那些八卦刊物和小报,我是不看的。也可能我是年纪大了落伍了,对新鲜事物接受不够,但我是凭感觉说话。多读那些经过时间和历史淘练的、精华的经典,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语文水平提高了,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清晰,也就能越好、越准确表达自己意思。
第五是说得干巴巴的,枯燥无味。说真的,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同样一件事,有人可以舌吐莲花,讲得非常生动,可以令人捧腹,也可以令人落泪,使人就如亲临其境;但有的人就不行,讲半天,罗罗嗦嗦,不知所云。如何把话说得更生动更有味道、更使人爱听,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是要有幽默感。幽默的语言风趣、诙谐、意味深长,使人得到的感触就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幽默感可能有点天生的味道,有的人生来就很幽默,一张口就能让人捧腹,也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说过一句能让人笑的话。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有心去学、去模仿,变得比较幽默一些是可以的。这里讲几种制造幽默的方法。
第一是故意用歧义词来构成幽默。所谓歧义词是指有几种不同解释甚至意义相反的词。汉语一词多义的特性最能满足幽默矛盾性的特性。故意选择有歧义的词语造成思维逻辑的矛盾,由此而产生幽默的效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幽默方式。举个例子:你在停车场可能看过这样的告示:“停车不足一小时的,按足一小时”。这时你可找停车场主人幽他一默,你不必交费,还要叫他帮你做一小时的足部按摩。告示不是说“按足一小时”吗!他的足是指足够的意思,我们故意把它理解为手足的足,这就产生幽默了。
第二种是利用谐音来制造幽默。这种幽默只能在口头上发挥,书面是不行的。它利用的是说话人说的是一个词语,听的人却把它听成(或者是故意听成)另一个同音的词语。举个例子:医生为一个姓焦的病人检查完身体后就对他说你以后不能同房了,病人是偏僻山村来的农民,不懂同房的意思,医生再解释,就是不能做爱了,病人更不懂了,医生一急之下,就说,“就是不能性交呀!”病人更急,说:“我爸姓焦,我爷爷姓焦,祖祖辈辈都姓焦,我为什么不能姓焦?!”病人把“性交”听成“姓焦”了。
有时还可以用方言,或者普通话不准来制造幽默。这也是一种谐音幽默。如有这么一个笑话,一批大学新生正在进行军训。这天,指导员操着方言说:“今天,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 !”同学们听了面面相觑,搞不清这算什么训练内容。后来一个同学看了指导员的动作,才明白过来:“他说的是,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 !”
第三种故意不把话说完整,留给别人想像和引申的余地。改革开放前较穷,北京一些单位把组织去澡堂洗澡当作一种福利。一次某单位工会组织两个活动,一个是去澡堂洗澡,一个是去参观博物馆。由于人数多便分上下午、分男女两批进行。工会主席在大会上宣布,“上午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参观。下午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参观。要遵守纪律,不许拍照!”工会主席有意无意地没把话说完全,形成了强烈的幽默效果。年轻的女领导刚来上任时,原领导在欢迎会上把单位每个同志介绍给女领导认识,介绍到我时,我说,“不用介绍了,我们是老相----”讲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大家脑子里浮现的一定是“老相好”这个字眼,我才慢慢接下去,“是老相识了”,大家笑了起来。这就不多不少营造了一些幽默气氛。
第四种是实话虚说,虚话实说,故意混淆本义和引申义;这可有如下方法:一是把原本比喻硬理解为被比喻本体或相反,二是把抽象的概念硬作具体化,把具体的东西硬是抽象化,或者把两者当作一回事。
第一种情形的例子:
孩子:“爸爸你当过船长吗?”爸爸:“没有。”孩子:“那妈妈为什么说你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比喻感情不专注,投机取巧,天真无邪孩子却把它理解为真正的船了。
第二种情形的例子:
一个哲学专业毕业生回到农村的家里,家里杀了鸡为他接风洗尘。在餐桌上,老父亲问他哲学有什么用,他说,“比方说,这只鸡,一般的人就把它看成一只鸡,学过哲学的人就能够看到两只鸡,一只是具体的鸡,一只是抽象的鸡”。他老父亲听后,把桌上那盘鸡全端到自己面前,说:“那我吃具体的鸡,你吃抽象的鸡!”这就是故意把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混为一谈,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第五种是偷换概念。直接用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
阿红明天有事,向单位领导请假一天的时候,领导这样和阿红算一笔账:
一年里有365天你可以工作。 一年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剩下261天工作。 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0天,剩下91天。 每天你花30分钟时间化妆上洗手间,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8天。 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22天。 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20天。 每年有9个节假日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街道每年还慷慨地给你10天年休假,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而你这一天还要请假?!还没跟你算去年的婚假呢?!
这就是偷换概念,把实际的24小时太阳日偷换为8小时的工作日。
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是讲几种常见的、容易学习的。
二是要注意语言的修辞。要说好话,光有幽默感还不行,而且的庄重的场合你一味幽默,可能就会让人感到你油嘴滑舌,浅薄和没有修养。所以还要注意语言的修辞。在一般的口头表达上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法、夸张法、排比法、数字归纳法等。适当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说辞生动有趣,不会干巴巴的。比方说,我要称赞阿红,可以这样说,“阿红,你很美”,也可以这样说,“阿红,你美得就像天山上的雪莲一样”。阿红肯定更喜欢听后面这句,后面就用了比喻。当然比喻要有新鲜感,老重复别人的,拾人余唾,就没有味道了。大家也听过这句话“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再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人,第三个再把女人比作花的人就是蠢材了”。夸张也是很常用的。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脑门特光亮,我们经常拿他那油光可鉴的脑门开玩笑。一次到河北旅游,在抱犊山上他要我帮他照一张像。我拿着照相机对着他煞有介事地瞄了好几秒钟,然后放下相机瞪着他的脑门,让他注意到我看着他的脑门,才说,“照不了,反光太厉害”。这就是夸张。还有排比法。排比法能给人一种气势,给人一种非听下去不可的感觉。
下面念几个典型的排比句,大家可从中体会一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一提,你就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阳光。”
“人生如河,永不停息地流着,有顺流,但无处不有暗礁;人生如歌,永不绝响地唱着,有高亢,但随处都有低调;人生如画,绵延不断地伸展着,有那熠熠生辉的亮彩,但无处不点缀着暗淡。”
听听,这就是优美的排比句。
三是要有一定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在讲话中适当用一些成语典故、诗词歌赋、名人的名句,可以使你的讲话给人一种知识渊博、水平很高的感觉。这里顺便说一下,讲话表现得更有水平和文学素养是对的,但不能不懂装懂,闹出笑话来。有些把握不准读音的字,一定要去查字典。现在有些朋友不在乎读错别字,这使我感到很吃惊。讲话在适当的时候、场合,有意运用成语典故、诗词名句,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讲话最好有一定哲理。这个难度比较高,但也不是不可企及。所谓哲理,就是能在讲话中体现一种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抓住本质必然的东西,点出内在规律,具有前瞻性,言简意赅,给人以启迪。具有哲理的的语言,看起来是简单的句子,但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内容,使人越咀嚼就越有味。可以举几个例子:马克思最尊崇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说过这么一句话:“同是一句格言,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口中说出来,具有不同的广袤性” 。这就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它的意思是说,关于人生的同一句格言,年轻人会讲,老年人也会讲。但是他们所体会的意义则迥然不同。尽管年轻人也可以正确地表述这句格言,但他绝对体会不到这一格言内涵中的那种深刻性和广袤性。因为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这句格言不仅是一句语言,其中已凝缩了他的整个人生经历、人生体验。比方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么一句格言,年轻人讲的时候,脑子中最多是理解为要不断奋斗,而老年人讲的时候,脑子中呈现的会是一生中无数失败与成功的镜头,其中的辛酸苦辣和成功的喜悦,都会涌上心头,为这句格言作注脚。你看,他这么一句话,就包含那么丰富的内容,这就是哲理。我们再举黑格尔的一句话,他有一次讲到研究哲学不容易早出成果时,这样讲:“哲学就像密纳发的猫头鹰,傍晚才起飞”。这句话的内涵就非常丰富,它是说,哲学不像数学或物理那样,二、三十岁甚至更早就可以出成果,甚至成名成家,哲学更多的是人生与阅历的总结,是对各门学科和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所以要穷尽毕生的精力,才能出成果。傍晚是比喻晚年,所以说傍晚才起飞。我是学哲学的,年青时候没有什么成果,所以自我安慰,到晚年吧,结果是到现在还飞不起来。
我举两个都是黑格尔的例子,当然并不是说哲学家讲的话才有哲理,日常中,一般人中,富有哲理的话当然也非常多。我这里抄了几句:
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那一刻的灿烂.
2、使人伤心的并不是事物本身 而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3、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只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4、快乐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状态。
5、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这些话中包含的是对待人生态度的哲理。要使自己讲的话具有哲理性,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达到这个高度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智慧和较丰富的阅历。这里有一条“捷径”,就是可以多看一些历史名人的著名演说,可以有意地背诵一些名人的名句。甚至还可以读一些通俗的哲学著作。
最后说一下“沉默是金”。确实有不少人信奉这句话,甚至将它作为一个处世哲学。我也很欣赏这句话中包含的哲理。不该说的话,“沉默是金”;不该说的时候,“沉默是金”;不该说的场合,“沉默是金”;不该说对象,“沉默是金”;表示无声抗议的时候,“沉默是金”。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时候会沉默呢,那就是自己不懂、不知道、没有把握和无话可说时会沉默。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金,过多的沉默,会让人认为你什么都不懂,没有主见和立场。所以,该出口时还是要出口。你可以把沉默是金当作原则,但是原则性也要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口才训练:从小白到达人的方法
答:记得,实践是提高口才的关键!演讲里通常会有观众互动环节,这是我们学习的绝佳机会!多读书多读书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信心,提高口才。读书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读书也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性,为你的演讲提供更多的素材。️多练习练习是提高口才的关键。你可以在家里...

如何练口才和表达能力
答:练口才和表达能力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1、朗读朗诵。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两年三年,你不是大师也成大师!2、对着镜子训练。建议你在...

口才能力四要素
答:演讲口才的提高就好像游泳,在岸上是练不出真功夫的,必须“下水”去多练。特别是要多在大庭广众之下练习,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应变能力。如果有正式的演讲比赛、发言机会,那就更要积极参加,因为这是锻炼演讲与口才表达能力的最好机会,是提高演讲与口才的最佳途径。没有天生的绝佳口才,出色的演讲口才都是在许许多多...

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
答:提升口才的方法:1、大声朗读练习口才大声朗读是一个很好提升演讲口才表达能力的方法,大声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纠正发音习惯,纠正字音。而且,大声朗读还可以使我们很快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进。大声朗读一定要注意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得清晰,这样才有助于改掉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快速朗读快速朗读是指在...

如何练好口才
答:好的口才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包括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听讲座等方式来积累基础知识。類语言逻辑的训练好的口才需要具备清晰、准确、有逻辑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表达技巧的掌握好的口才需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包括语速、语调、语气、...

怎么练口才和表达能力
答:练口才和表达能力方法:一、背诵训练口才 背诵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记住一些富含素养的名言警句或者真理。当然,背诵不是漫无目的的背诵,而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去背诵。背诵只是训练口才的一个方法并不是全部;二、讲故事训练口才 很多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讲故事也不例外。当我们...

怎么练口才和表达能力
答:练口才和表达能力的方法:1、每天对着镜子,和自己说话,反复的练习,和别人说话有时候会紧张,和自己说不会紧张了吧。把一个事情想透彻了之后,在慢慢的表达出来,循序渐进,一定可以的。2、多读书,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多看些名人传记,小说文章,精彩演讲,美文句子等等。在大量的积累之后,你的...

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答:特征等。有了比较条理化的思维,你才会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条理化。5、编的能力,会编善说是想像力丰富、创造力强的标志。建议你养成善于编写的好习惯,这对提高你的语言思考和说话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6、说的能力,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最高体现。只有多说,你的语商能力才会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