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形势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作者&投稿:睢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农业农村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就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致力于促进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使城乡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区域联系更加紧密。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之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来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从我省经济发展的布局特征来看,只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使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和三次产业之间进行顺畅流转,得到合理配置,为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只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到位,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局之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真正实现“惠及全省人民”,首先必须惠及千万农民,关键在于实现农村居民的全面小康,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不同利益群体普遍受益的过程。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解决现阶段“三农”发展面临众多难题的必由之路。同30年前相比,当前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起点更高、基础更好、条件更为有利,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期盼和要求也更高,改革触及的领域也更加深广,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对农村的投入也需要更多。我们只有继续不断地深化改革,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新的挑战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机遇孕育新的希望。毋庸置疑,在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实践中,在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大地依然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农民群众依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开创浙江农村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有何意义~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是由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建设必须把农业真正摆在首位;农村仍然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农民仍然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因而是政治强定和社会安定的基础。所以,“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的世纪,当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时,人类应当寻求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综观历史和当今世界的各大文明模式,只有建立在农商文明基础上追求“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而强调协调、和谐和平衡的中华文明,才有可能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的最优选择。要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农商文明生生不息和发扬光大,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农业农村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就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致力于促进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使城乡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区域联系更加紧密。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之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来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从我省经济发展的布局特征来看,只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使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和三次产业之间进行顺畅流转,得到合理配置,为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只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到位,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局之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真正实现“惠及全省人民”,首先必须惠及千万农民,关键在于实现农村居民的全面小康,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不同利益群体普遍受益的过程。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解决现阶段“三农”发展面临众多难题的必由之路。同30年前相比,当前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起点更高、基础更好、条件更为有利,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期盼和要求也更高,改革触及的领域也更加深广,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对农村的投入也需要更多。我们只有继续不断地深化改革,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新的挑战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机遇孕育新的希望。毋庸置疑,在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实践中,在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大地依然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农民群众依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开创浙江农村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1.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答:“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重大意义在于: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来看,我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是啥?
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可以逐渐转型为功能不断升级、特色不断凸显、质量不断提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2. 改善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可以重视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匹配,加大对农业...

国家重视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答:当前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促进农民增收历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将新农村建设置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保障,拓展空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这意味着在未来的12年内。以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为依托,夯实农民增收...

对农村改革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并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答:我们一方面自豪于已有的奇迹,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奇迹背后的困难和再发展的难度。———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央再次把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选在农村改革,再次向全党提出农村改革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对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具有核心的、战略的、全局性的意义。二、从与世界互动发展的横向维度...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深化的,其重大意义是
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就其初衷而言,是一场经营制度而不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就其改革成果一一家庭经营方式的确立,至多也许只能是古老家庭经营形式的重新发现.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产权制度的变革,存在着内在因果关系,使得家庭承包制在实现经营方式变革的同时,...

新农村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于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在变化中协调,收入在稳定中提高,生活在发展中改善。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等方面的差距还都比较大,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相对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改革开放以来,长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党和国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

国家重视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答: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这种形势下,深刻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对于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具有基础性作用。

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答:“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三个仍然、三个最”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