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Flyme Auto:汽车厂商,想把车机“拿出来”

作者&投稿:朝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汽车变成数码产品,但我们却没法像换手机一样频繁地换车,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手机用久了,会出现卡顿、无法适配新系统等问题。不过只要保持2-3年左右的换机频率,就能维持一个良好的使用体验。

而原理上跟手机差不多的汽车车机,问题却要比手机复杂得多。首先,车机芯片如果是符合车规级的产品,至少就要落后于同厂商的手机芯片1年-2年左右,以此来完成车规级标准设计与认定,而一辆车研发周期也要长达数年。所以说,有些车刚一问世,可能硬件就已经“老了”。

在此背景下,汽车作为比手机贵得多的大件商品,更换频率自然更不可能和手机一样。那么该如何保持车机的使用体验?

换芯,是一个近年来出现的方法。直击痛点,通过升级部分硬件的方式,直接将车机的硬件生命周期延长。确实能解决问题。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成本高。首先,硬件成本上,车规级的芯片与主板一套下来可以过万元;其次,需要到店或返厂进行升级,其中的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最终,这些成本都需要用户来买单。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将车机从车里单独“拿出来”呢?其实CarPlay已经将这一功能实现了,并且从去年苹果WWDC上发布的CarPlay 2.0来看,不仅是车机屏幕,就连仪表盘在未来也可以与手机实现联动。

但是,“去CarPlay”的风潮也在进行当中。甚至在有些车型上,仅最低配保留了CarPlay,中高配则使用了车企自研的车机系统。

过于依赖CarPlay以及所有手机映射系统,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只能支持单一品牌机型,相当于买车后还要考虑是不是要换个手机才行;另一方面,这种合作方式,并不符合车企的利益需求,相当于将车内智能化的主动权与赢利可能性,全盘交给了别人。

MWC 星纪魅族展台

不过,魅族最近发布的Flyme Auto,倒是给了我们一些新启示。在6月28日开幕的2023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品驾在星纪魅族展台,体验了领克08上首发搭载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用一句话来总结整体感受,就是手机没有必要与车机强行进行绑定,但它完全能为车机的体验“兜底”。

没有魅族手机,不影响你用Flyme Auto

CarPlay确实很好用,但搭载了CarPlay功能车型的车机本身通常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稀烂。如果你没有iPhone,那么劝你就不要选择那些有CarPlay功能的车型,因为车企将车机的全部都寄希望于苹果而不是自己。

而出自手机厂商之手的Flyme Auto,令人也会有这样的担忧。如果我没有魅族手机,我也并不想为了一台车而更换自己常用的生态,那么它的体验如何?因此,品驾首先关心的,是这套车机在不与手机互联的状态下,能有怎样的水平。

领克08首发搭载的亿咖通 安托拉 1000Pro计算平台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价这款车机。首先,最关键的问题——流畅度方面,车机整体的流畅度不错,作为首发搭载亿咖通安托拉1000 Pro计算平台的车型,至少从这短暂的体验来看,并不比一些搭载高通8155芯片的车机要差。不过,由于目前车辆还在测试阶段,因此在切换界面等场景时,还偶尔会发生一些卡顿问题,或许在正式版上会有更好的体验。

其次,应用丰富程度方面,车机内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主流的导航、音视频软件,此外,Flyme Auto与支付宝小程序进行了合作,理论上可以将支付宝小程序里拥有的所有功能都平移到车上去。

最后,在UI设计上,上下滑动的控制菜单用起来更有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感觉,降低了学习成本,但也针对汽车的不同场景进行了优化设计,例如在屏幕左下角的按钮,由于容易被方向盘遮挡,因此设计了更大的点击面积(即不用精准地点到图标上也可执行命令)。此外,在针对个性化需求上,上拉菜单与主界面上,用户都可以自定义设计快捷功能。

到这里,这款车机本身的能力足以被肯定。不过,手机则扮演了一些不同的角色。

手机与车机的互联,除了更方便之外的意义

手机与车机的生态互联,确实能够提升整体便利性,让车机与用户其他生态内产品能有更好的互联。如在手机上正在进行的音视频通话,可以在上车的一瞬间切换至车机端,并且可以调用车内摄像头与话筒。

当然,正如上文所说,这款车的车机即使在没有魅族手机的情况下,体验也很不错,因此这些更方便的功能,我想这并不是手机与车机互联最主要的意义。

魅族20系列手机与领克08车机互联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在MWC论坛上的演讲,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手机域。

所谓“手机域”,是在目前汽车上底盘域、动力域、车身域、座舱域与自动驾驶域之外,一个独立出来的新区域。从沈子瑜对手机域的解释来看,手机与车机的互联将从软件层面升级到硬件层面,从而大幅度提升智能座舱的使用体验。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

从实际体验来看,使用魅族20系列手机,可以“投屏”到领克08的Flyme Auto车机上,但并不只是简单的屏幕映射系统,不仅可以从车机端反控手机端,手机上主流应用也做了车机端的适配,例如适合竖屏打开的社交软件类应用则自动以小窗竖屏状态打开,而视频类应用则自动以横屏小窗模式打开等等。

因此,手机完全可以为车机的体验“兜底”。在车机硬件能满足体验时,不用手机只用车机也完全没问题,但多年以后,当车机硬件不足以提供流畅体验时,用户的升级成本很低——按照目前魅族20系列的起售价来看,只要不到3000元就能买一台手机,成为汽车的“手机域”,这不仅延长了一台汽车在“数码属性”上的生命周期,还相较硬件升级方案来说,降低了数倍以上的成本。

或许在未来也有这样的可能性。车机端的硬件,只需要保证基本的安全功能与基础操作即可,而更多座舱智能化功能,都通过一台手机来运行。买车时,手机与汽车便绑定销售,彻底将车机从车内“剥离”出来,避免了两种生命周期不同的产品产生的差异问题。而在后期,车主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自行选择是否为车机进行升级——也就是购买一台新手机。

当然,手机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车上的“域”,或许还需要很多技术上的努力,例如如何确保稳定性、互联的方式与技术、算力共享该如何实现等等。但这种从车里“剥离”出车机的概念,或许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而这样的理念,也正在以不同形式上车。例如蔚来的N-BOX,可以支持在车内投屏车机内容或外接设备内容至AR眼镜上,相当于扩大了车机屏幕的尺寸;而理想则是在车上提供了视频输入接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连接游戏机、电脑等设备,车机只是变成一块拓展屏幕。

这些功能,看似不难,但也还没有普及到更多的车上去。最后,车与手机想要完成更紧密的互联,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

手机厂与车厂的关系,至关重要

车机与手机为了实现更紧密的互联,不仅需要双方在技术上的合作,更是要考虑“利益问题”。就如同汽车与手机的绑定销售问题上,如果两家只是技术上的合作,则很难实现。此外,车机在未来能产生的利益,对于车企来说也是相当可观的,从车机流量费用,到应用内服务购买甚至是车机内广告等,都能为车企带来手机,但如果单纯依靠第三方的车机投射系统,则代表失去了在这部分的利益。

此外,在汽车智能化时代,失去车机的话语权,也等同于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也能理解为什么手机厂商造车或是汽车厂商造手机这种行为了。

当然,魅族与吉利——这样两个已经在行业内有所成就的企业一起联手,相信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品驾从领克08上,已经看到了可能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品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