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听瀑的作者 杨国民的介绍? 黄果树听瀑的梗概

作者&投稿:广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国民,1957年出生于无锡市一个典型的水乡小村落,因为水系丰富,村名亦因之而得——杨家河头。
祖祖辈辈躬耕陇亩,亦农亦渔。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农耕。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第一批得益于新制度的有幸人。
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后先后调入或受聘无锡日报、汀南晚报和解放日报当记者、编辑。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出版过《乡村七月》、《水恋》、《多情应笑》、《浅踪深梦》、《小园》和《重走霞客路》6本散文集,其中《江南的古镇》和《黄果树听瀑》分别选入全国高级中学和小学语文教材。
现在作者已是一位企业家,出版的散文集《多情江南》在京东和当当上都有销售。

杨国民:
江苏江阴人,生于1957年,汉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苏州师专中文系。历任江苏省江阴市马镇中学教师,无锡教育学院中文系学员,无锡日报社记者,解放日报社无锡记者站站长。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乡村七月》、《水恋》、《重走霞客路》(合作)、《多情应笑》、《浅踪深梦》等

同乐绝伦咯啊儿来就恶心剪羊毛好哦好哦宾客天😊

😀😀😀😀😀

于坚,于1954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大学,做过编辑,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尚义街六号》、《飞行》等。著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等散文集以及《余件作品集》(五卷)。
他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另著有诗集《空地》。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长诗《零档案》,及杂文集《棕皮手记》等。曾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影响很大。

《黄果树听瀑》作者杨国民资料~

杨国民 ,男 ,汉族, 河南新乡长垣县人, 1961年生。河南省豫剧三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1971年被部队破格收为学员。1985年作为尖子演员被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1992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三团工作。1991年前往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学习,主攻文武小生 。初学京剧,曾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为师,后又得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的亲授。他扮相俊美、文武兼备、表演自如洒脱、嗓音高亢洪亮、音域宽阔、真假声结合自如、声情并茂,独具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曾先后在“样板戏”中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奇袭白虎团》饰严伟才、《智取威虎山》饰杨子荣、《沙家浜》饰沙四龙等,1985年作为尖子演员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1992年调河南省豫剧三团工作至今,又主演了多部大型古装戏和现代戏,如:《狸猫换太子》、《周仁献嫂》、《对花枪》、《西厢记》、《蚂蜂庄的姑爷》、《黄河十八湾》、《金殿风云》、《真假驸马》、《乾隆与赵风》、《丽玉与禄琴》。2000年由河南文化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折子戏专辑《豫剧文武小生经典卡拉ok-杨国民豫剧唱腔精选》。内录制有《必正与妙常》、《西厢记》、《秦雪梅》、《黄鹤楼》、《穆桂英挂帅》、《韩信挂帅》、《对花枪》、《李双双》、《人欢马叫》、《蚂蜂庄的姑爷》等经典折子戏。全面展示了杨国民夺目的表演风采以及独特的演唱风格。荣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音像一等奖,被河南省文化厅列为精品库。代表团赴港、澳、台进行、化交流演出,得到了同胞们的高度赞扬。并在2009年组织拍摄了电视剧《陈三两爬堂》杨国民从事戏曲工作已有三十多个春秋,他刻苦磨炼,努力进取,奋力拼搏,勇攀高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曾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河南省第四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河南省第六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等省内外大奖二十多项。 近年来,杨国民还致力于豫剧的长远发展,为培养豫剧新蕾,倾注了不少心血。2007年荣获河南省‘百位名师’称号!他教授的三十多名学生中有些已经是文艺团体的骨干,如:赵岩曾获河南省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红梅杯”大赛表演一等奖,现为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员;李高强荣获“中国第一届曲艺节”一等奖,现为河南省歌舞剧院演员;李伟荣获中国“映山红”大赛表演奖;陈静、孔莹等五名学生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刘鑫鑫等学生荣获“梨园春”金奖擂主。

《黄果树听瀑》作者:杨国民。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展现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意,表达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文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本文先写了远听瀑布,重点写的是瀑布的声音;接着写近看瀑布分别写了瀑布的声音和形状;然后写作者在潭边看到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本文为何强调“听”字?因为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是通过声音给读者留下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