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 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这四个范畴之间的逻辑关...

作者&投稿:攸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它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基础,可以说它是连接理论法学和实践法学的桥梁。法学家对于法律规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其本质并非仅仅是用以指导实践,而更重要的要是通过这种研究来加强法律人在法律实践中的论证,推理能力。

通常我们认为法律规范不是实体规范,就是程序规范,这也可以说是法律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比如民法之外有民事诉讼法,刑法之外有刑事诉讼法)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考问题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容易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容易造成我们视野的狭窄。其实法律规范除了以上两种规范外,还有一种规范,即冲突规范。

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法律关系。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从实质上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正在于它体现国家的意志。这是因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的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破坏了法律关系,其实也违背了国家意志。

但法律关系毕竟又不同于法律规范,它是现实的、特定的法律主体所参与的具体社会关系。因此,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法律关系的产生,不仅要通过法律规范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而且要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个人意志表示一致(如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也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往往基于行政命令而产生。总之,每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否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志表示,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其实,你问的问题已经属于法理学的范畴了。
法律规范,就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创制的或者经其认可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是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正当、合法与否,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的标准和尺度。法律规范规定了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标准,或是赋予某一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包括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法律行为,譬如见义勇为、施舍救济等等都属于道德行为;国防、外交等属于国家行为;宗教仪式等是宗教行为。
法律关系,是因行为人一定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行为人和相对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责任,是因行为人的法律行为侵犯一定的法律关系,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由法律规范确定法律事实是否为特定的法律事实(违反了第一性义务的法律行为),当法律行为违反第一性义务时就会引起法律责任(第二性义务)

看看法理

法律规则,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部分。法律事实是引致某种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终止的原因,因此法律事实仍然是对法律关系具体情况的判断依据。法律关系及其变化会导致一定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责任是后果可能之一。
法律规范就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创制的或者经其认可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是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正当、合法与否,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的标准和尺度。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贯穿于具体法律规范之中。法律原则较之法律规范,更直接地反映出法的内容、法的本质,以及社会生活的趋势、要求和规律性。
法律规则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中国法学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一般不作区分,可以通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责任

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条件假设,行为模式和后果归结,
1.条件假设(或称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指出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2.行为模式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部分。
3.后果(或称为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人们在作出符合或者违反规范行为时,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
法律关系:就是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分为事件和行为。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从概念上会了解到:
1、法律规范,就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创制的或者经其认可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是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正当、合法与否,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的标准和尺度。

2、法律事实会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
3、打破和违背了正常的法律关系,就会承担法律责任。
4、三者的发生顺序是: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如何理解,举个...
答:概括来说,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中都包含着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但它们在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中的表现形式不同。在法律规范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只是一种可能性,是主体能做和应该做的行为,并不是现实行为,是在假定某种事实发生的情况下,设定主体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并不表明主体实际已经有了某种权利和义务...

法律关系具体有哪些?
答: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四、根据形成和实现的特点,可分为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依其合法行为而形成的,能够正常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不法行为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分类
答:四、保护性法律关系 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着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保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它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答:非规范性条文是指不直接规定法律规范,而规定某些法律技术内容,如专门法律术语的界定、公布机关和时间、法律生效日期等的条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

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答:一个法律条文并不一定都完整的表述一个法律规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的特点有:
答: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有着辩证的关联。法律规范不是凭空生产的,法律规范对法律关系逻辑模型及其现实化条件的设定,来源于法律规范创设主体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判断、评价和追求。法律关系社会主体的行为,又成为现实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法律关系是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法律关系...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
答: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的完整框架。一、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定义与特性 法律规则是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要素,它体现了法律对某种行为或关系的评价和规范。法律规则通常具有普遍适用性、明确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它要求社会成员在...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活动的关联。_百度...
答:比如身份权中的婚姻关系就是一种状态。它也是事实,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非表意行为也就是事实行为。表示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和准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就不说了,准法律行为包括意思通知这些。多了,非要扯这些干嘛,你要考北大研究生么?

试举例说明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答:①法律规范是行为规则本身,而法律条文则是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的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的。②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要素,而法律条文则是法律内容的文字表述,以“条”为基本单位。③法律条文可以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