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橘”“桔”“枳”的区别

作者&投稿:闳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红。~络。~黄色。~化为枳(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jié
〔~梗〕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紫色,供观赏。根可入药。



“橘”俗作“桔”。


zhī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实(中药称“枳”、“构橼”等的近成熟的果实)。~壳(中药称“枳”、“枸橼”等的成熟的果实)。

橘生南则为桔,橘生北则为枳
实际上一样,不过是生长环境不同

文言文中也的意思~

①用于句末。
1.表判断。《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也。”
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
3.表感叹。《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
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5.表示陈述或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判断。《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表语气停顿。《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语气助词,用在复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顿和上下文的互相关连,兼有舒缓语气和抒情的作用。
《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之往[zhī wǎng]
去;到。
2、假之[jiǎ zhī]
假若。
3、劳之[láo zhī]
慰问他们。
4、为之[wéi zhī]
经穴别名。即长强。
5、之官[zhī guān]
上任;前往任所。

文言文橘逾淮为枳翻译
答:橘逾淮为枳翻译:橘树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树。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

南橘北枳文言文翻译
答: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

橘化为枳文言文
答:橘化为枳 ( jú huà wéi zhǐ ) 含义 这则成语原指一种植物生在淮河以南则为橘,生在淮河以北则为枳。后来人们常以此来借喻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品质变坏。 出 处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文言文《晏子使楚》中的诣详解
答: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

秋风吹枳橘连墙翻译成现代文
答:秋风瑟瑟,吹起枳和橘的树,映的整面墙上都是但是枳和橘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它们只是看起来相似但是它们俩确是有密切关联的枳其实也算得上半个橘子,最开始是没有枳这种水果的,后来因为橘子树移植到其他地方,植株变异了之后才长出枳的。所以可以说橘子是枳的祖先,没有橘子的存在也不会有枳的产生...

橘化为枳文言文及翻译
答:”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一件事,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变为枳树,橘树和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却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入楚国却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盗了吧?

南橘北枳文言拼音
答:南橘北枳拼音:[nán jú běi zhǐ]南橘北枳_百度汉语 [释义]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文言文练习,高手进进进!!!
答:鸣:鸣叫,叫声。掉:摇摆。奋:竖直。(2)比喻说话不能不看对象,凡事要看对象,否则徒劳无功。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没有意义。三、南桔北枳 (1)诣:往,到。曷:通“何”,什么。盗:偷盗。所以:之所以,为什么。(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味道不同。得无楚之...

求十篇文言文故事,以及其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答:1.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途(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

橘生淮南是什么意思?
答: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比喻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任何事物要因地制宜。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晏子春秋·杂下之六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