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技术 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包括哪几个部分

作者&投稿:宗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培肥地力调水

大量研究表明,在湿热地区,施肥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这是因为增施有机肥一方面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多孔,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的胶体状况,使土壤吸附作用增强。这两方面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从而做到“以肥调水”。抽样测定土壤养分与土壤水分,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单元素(如N或P)与土壤水分没有明显关系,但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与水分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生物覆盖调水

1.秸秆杂草覆盖

秸秆覆盖是农田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具有减少土壤蒸发、保墒蓄水、调节土温、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同其他化学覆盖(地膜、化学制剂等)相比,有不污染土壤、成本低、就地取材等优点。龙何示范区全部玉米秸秆和地头杂草覆盖第二季(旱季)的大豆或火龙果、黄皮等果树树盘,秸秆覆盖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减少了土壤的能量,降低了扩散进入大气的水汽传导速率,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土壤蒸发量,充分利用有效的水量,增加了作物的蒸腾量。秸秆覆盖能将无效的土面蒸发用于作物蒸腾。从蒸发,蒸腾占总耗水量比例来看,作物生长条件下,蒸腾所占据的比例加大,覆盖加大了蒸腾的比例。即将非生产性的水分消耗化为生产性的水分消耗。土壤蒸发量采用W=at-b动力模型进行计算,覆盖10m m。在示范区内,9~10月旱季光热充足,空气干燥,但如果土壤水分充足,植物仍能旺盛生长。通过灌水试验对比,覆草地土壤水分含水量比裸地高2.2%~11%。

2.发展立体农业

龙何屯为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峰丛洼地由众多高低错落的联座尖峭(锥状)山峰与其间形态各异的多边形封闭洼地(当地村民称“弄”)组成,全屯面积约200hm2,共有35个弄。峰丛洼地底部标高300~400m 不等,石峰高度可达550多米。附近右江河谷的标高只有81.2m。根据这一地形特点,作物布局改单一农作为坡地立体布局,除了粮食作物玉米,洼地还种植黄皮、火龙果、牛心李等果树,而坡地中间种玉米、任豆、药用植物苏木(乔木树种)、苦丁茶(茶用、材用)、饲料植物银合欢(小乔木)、木豆(灌木)、金银花(藤本药用植物)以及其他常绿阔叶乔木如狗骨木、茶条木等,既能因土制宜,保持水土,又可利用多年生乔灌植物的强大根系吸收利用底层水分,如黄皮根系可深入80~90cm 土层,使之从lm 土体贮水库容中吸取水量,由一年生作物的28.0%提高到36.3%,即能多利用有效水33.7m m,相当于337m3/hm2,牛心李树根深70~75cm,尽管茂密的枝叶会蒸腾大量土壤水,但由于其截住大气降水和防止土表蒸发,仍然能在土体中截蓄较多的水量(图11)。

3.采用复合农林业技术

复合农林业是指在同一土地单位上,有意识地把树木、灌木或草本植物与农作物以空间或时间序列结合起来,以便木本和非木本植物获得有效的生态和经济上的相互影响而建立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坡地旱作、林果园内实施间作套种,多层配置,使高矮、生育期、营养需求不同的植物形成适生互补的共生群落。龙何示范区采用了山的中上部实行乔灌结合,植被覆盖率增加10%~40%,在中下部实行间、套种,包括任豆树套牧草、果树间种花生和黄豆、药材等,既能减少裸面,储蓄水分,又能提高养分含量和光能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34%~204%。生草覆草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多年生草根系下扎,扩大了根系觅取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空间,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年平均提高2.89~4.34 g/kg。根据统计,2005年6~7月经0~30cm从试验结果看出,地面秸秆覆盖比无覆盖土壤含水增加2%~11.48%,其中果园内套种草本植物如黄豆、牧草,则土壤含水量比单纯种植黄豆增加2.7%~19.7%。所以,秸秆覆盖对保持土壤含水量有良好的作用。乔灌结合和乔草结合比单纯种植玉米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5.7%~17.1%,比单纯的草丛增加19.1%~20.6%。

图11 不同耕作方式7月份的土壤含水量比较

(三)抗旱品种调水

选择抗旱、耐旱、节水作物及品种,是利用生物适应环境,以生物机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耐旱、抗旱作物一般在作物需水临界期能避开干旱季节,和当地的雨季相吻合,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各种不同的作物以不同的方式抗旱、耐旱。玉米根系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生长非常迅速,很快就下扎到耕层以下,能吸收利用土壤深层水分;金银花、甘蔗等在遇严重干旱时,叶片会卷筒并停滞生长,从而减少蒸腾,一旦供水恢复,则又继续生长。其他根系发达的植物如任豆、黄皮等也均具有较强抗旱性,火龙果抗旱性,适宜于水资源紧缺地区栽培,是广泛种植的抗旱稳产作物。它的水分利用效率。抗旱的玉米品种“登海”比“麦白”老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增加13%,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123%。

(四)节水灌溉和径流农业技术

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降水的变化规律,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同时积极发展喷灌、滴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目前的灌溉耕地采用的喷灌、滴灌,比一般的地面灌溉节水40%~60%,且有明显的增产效益。

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岩溶区微灌节水主要是减少管漫灌导致形成地面径流进入岩溶裂隙造成浪费。在龙何示范区利用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牛心李果园。

滴灌的优点也十分明显,灌水量小、灌水周期短。一般滴头的流量为1.5~12L/h,灌水时间间隔可为10天一次。滴灌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不破坏土壤结构,湿润区土壤水、热、气、养分状况良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节约用水。滴头的工作水头7~10m,工作压力低。在龙何示范区滴灌主要用于火龙果和板蓝根夏秋季节灌溉。据火龙果、牛心李内进行自流微灌试验,微喷能明显增加0~40cm 土层中的土壤有效水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季节性干旱。广西岩溶山地面积比重较大,旱季水资源十分有限,更有必要在果草基地和经济作物区发展喷灌和滴灌新技术。

调亏灌溉试验研究表明,甘蔗调亏灌溉是可行的,可以同时实现节水、高产、高效目标。其生态生理机制可能是:调亏灌溉减少了棵间蒸发,水分亏缺时段内显著抑制蒸腾强度,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作用具有超补偿效应,光合产物具有超补偿积累,而且有利于向茎的运转与分配,适时适度的水分亏缺,能够促进甘蔗茎部器官生长。这为调亏灌溉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甘蔗的调亏灌溉试验在9~1月旱季条件下进行,时段为蔗茎快速生长和糖分累积阶段,调亏度为40%~60%田间持水率(H F),历时约4个月,平均比无灌溉增加,节水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水资源季节性不足是岩溶旱区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石漠化地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调亏灌溉是一种新的灌溉方法,开辟了又一条调控水—土—植物—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用水高效持续的关键技术之一。

径流农业又称聚流农业,它是实施降水资源的空间富集,把集水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田径流利用技术,依据降水在地表面的再分配规律,采取相应措施,把有限降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集蓄、利用,是适应旱区环境特点以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岩溶石漠化地区,径流农业把岩溶裂隙、山间沟谷汇集的径流引入农田,增加土壤水分来源,是变害为利的一种农业耕种形式,国外称之为微型集水区农业。季节性缺水的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地区,采用径流农业调水,无疑是因地制宜抗旱防灾的一项有效措施。这些地区降水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可将富水季节的降水收集起来,存放在水柜中。目前已建立梯级自流水水柜14个,可集2270m3的水。其中抽取岩溶地下管道补给的饮用水柜500m3,保证了全村全年饮用自来水源。在灌溉方面,采用自流管道建立灌溉网,进行喷灌、滴灌和移动浇灌等。每1m3水,按平均灌溉土深50cm计算,示范区岩溶土壤容重约1.27,田间持水量为0~10cm、10~20cm、20~30cm、30~40cm分别为31.65%、18.27%、25.25%、16.24%,旱季3个月,2003~2004年9月~1月,示范区早上实测空气湿度80%以下分别为26天/月和19天/月,这样的湿度一般为晴天或晴到多云天气。根据灌水定额公式m=0.1rH p(βmax-βmin)/η式中,m为灌水定额(mm); r土壤容重(g/cm3); H为计划湿润层深(m); p为土壤湿润比;βmax为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βmin。为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η为微灌水利用系数。灌水周期公式:T=(m/e)η,式中,T为灌水周期(d); e为耗水强度(mm/d)。以能够保持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80%~90%、果树耗水强度为4,土壤湿润比为3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进行粗略估算,在本区无雨雨情况下,则10天浇一次水能保持此含量水平,浇水量为15kg/m2,因此每1m3水可灌果草复合系统6.72m2,增产4000kg/亩鲜草,增加收入720元/亩;可灌板蓝根20m2(11月下旬~12月中旬采收),增产60kg/亩,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五)化学技术调水

抗旱化学制剂是利用化学手段生产的用于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促进作物根系吸水或降低蒸腾强度的化学物质。本研究采用的抗旱化学制剂,主要包括保水剂和抗蒸腾剂。施用化学制剂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作物蒸腾损失。在通过常绿阔叶林造林树种苹婆、果树无籽黄皮和作物甘蔗进行土壤保水剂和叶面黄腐酸(抗旱剂一号)的试验,表明均有一定的效果。试验中发现,夏季8月份施用保水剂的苹婆出苗率远远大于对照组,7~9月对黄皮和苦丁茶采用土壤保水剂表现出一定的效果。

无论是黄皮还是苦丁茶,在使用保水剂后,其地径生长量基本上都远远大于对照植株的生长量,说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壮苗,促进根系生长。整体上来看,黄皮的地径增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 C> E> G> B> A> F,使用同种不同浓度的保水剂来比较,又可以看出:D> C> B、E> G> F;苦丁茶地径增长量(%)依次为:B>F> D> E>C> A> G,从同种不同浓度的保水剂比较得出:B> D> C、F> E>G。黄皮在施用了淀粉接枝型高效吸水树脂保水剂,其地径增长最大,且以1∶2000的比例为最佳;而在施用太阳鸟抗旱拌种剂以1∶2000的比例,才使黄皮的地径增长最大。苦丁茶以施用了1∶500的淀粉接枝型高效吸水树脂,其地径增长最大;施用1∶4000的太阳鸟抗旱拌种剂可使苦丁茶的地径增长最大。

喷施蒸腾抑制剂的黄皮其蒸腾速率相对较小,而且受光照强度变化,其蒸腾速率变化相对平缓。故而喷施蒸腾抑制剂的黄皮其折线呈现平和趋势,而对照区的蒸腾作用折线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剧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蒸腾抑制剂增强了植物的抗旱能力。从盆栽黄皮蒸腾抑制剂实验(图12)得知:黄皮在喷施蒸腾抑制剂的前15日(11月6日喷施),喷施与不喷施差异逐渐显著,而随着时间的增加,蒸腾抑制作用开始逐渐下降。两种蒸腾抑制剂相比较,可以看出来液体蒸腾抑制剂TC P对黄皮的蒸腾抑制作用更强些。同时对植物使用蒸腾抑制剂后,植株生长健壮,叶色较浓,成熟时绿叶相对较多,且生育期延长,盆栽植株相对矮壮。在干旱情况下,叶片的萎蔫现象相对较轻,且每天卷缩叶片伸开相对较早。在甘蔗的小区试验同样表明,抗蒸腾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该植物的蒸腾量。

图12 黄皮和甘蔗喷施抗蒸腾抑制剂后不同时期的蒸发量比较图

(六)引种抗旱作物,地膜覆盖节水

引种主要抗旱作物品种,推行地膜覆盖等抗旱节水技术,能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地膜覆盖可提前玉米播种期20~25d、成熟期7~10d,且产量由2000年的150kg/亩提高到2003年的约800kg/亩。而且,玉米抗旱品种(湘玉7号、8号)秋播仍可获得150~200 kg/亩的产量。



节水农业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是用水大户,用水量大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0%,但是,其中真正被农作物用到的还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了。因此,应当改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早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而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节水农业是随着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艺节水,即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二是生理节水,即植物生理范畴的节水,如培育耐旱抗逆的作物品种等;三是管理节水,即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四是工程节水,即灌溉工程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精准灌溉、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

 以色列采取的滴灌等高新技术,以及农业工厂化等管理经验,是其农业发展经验的“精华部分”。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以培训学员、访问科学家的身份前往以色列的黄占斌教授认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最成功的经验在于其所用技术实用、注意广泛交流、着重完善推广。  滴灌技术是以色列最著名的节水灌溉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滴灌面积发展很快。据以色列信息中心2001年印发的资料介绍,滴灌拥有其他灌溉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以色列滴灌设备生产者每年都会推出5-10种新产品,80%的灌溉设备都用于出口。

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模式?
答: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各地结合自身的特点均采用了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了使这些模式更加完善,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一)、城郊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

简介几种常用节水灌溉技术
答: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

农业信息节水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沟灌、沟中覆膜灌、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如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到70%,滴灌和渗灌可节水80%以上。4、生物、化学制剂保水技术 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开发了多种生物和化学、有机与无机的抗旱保水剂、水分蒸腾抑制剂等,在旱作节水农业上推广应用。5...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
答: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

节水农业的基本特点
答:这个节水农业的基本特点如下:1、技术节水:包括改进灌溉技术、利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的损失和浪费。2、水资源管理节水:包括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建设水库、水井、水窖等。3、种植结构调整节水: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资源...

我想知道关于节水灌溉的更多知识?
答:b:机组式喷灌系统:结构紧凑,使用灵活,机械利用率高,单位喷灌面积的投资较低,在农业节水灌溉中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二. 微灌 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问,通过灌水去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微灌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水施灌到每一株植物附近...

农业节水灌溉指什么?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理制度。 一个是衡量灌溉一个指标一个是一种灌溉措施,所以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简述农业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四部分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型技术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对包括了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可...

我国将重点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措施,这对农业有何影响?
答:不仅如此,喷洒农药更是采用了先进的农业飞机。农业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了,但是我们不可能止步于此,近日,我国农业部表示将重点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措施,这对农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说到农业,我们就会想到灌溉,在以前,农田里往往会修建水渠,这就是用来灌溉的。水是生命之源,对于种植业来说这很重要。节水...

农业节水的方法。。急
答: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在农业生产上可采取哪些方式
答:2、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今后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