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投稿:赫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专心致志,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出处:唐代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题鹤林寺僧舍》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拓展资料:
出自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

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一心只为过日子,是衍生出来的其他人撰写的,为了表达,心无旁骛踏踏实实的过自己的生活。

关于文学的古诗词~

赵翼《论诗》五首
论诗(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论诗(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论诗(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论诗(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论诗
金·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中国俗称诗的国度,诗歌的种类繁多。古代早期那些短小精悍,而又脍炙人口的歌谣便是诗歌形成的雏形。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是我国诗歌历史的初步形成。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又创造出一种诗歌体裁一一骚体,这是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到了汉代,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约400年间,文人诗和民歌都有很大发展。文人诗方面,先后涌现出“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左思、陶渊明、“二谢”等一大批卓有建树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大大丰富了诗歌表现自我情怀的美学功能。同时,许多诗人在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面作了创新性探索,五言诗走向兴盛,七言诗渐成主流,格律诗已具雏形,从诗歌本体上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朝诗歌可谓是达到鼎盛时期。其诗歌的发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朝代。而先前的一些诗歌体裁,在唐朝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因而我国古代的诗也常用唐诗来概称。再至宋,元,明清,随着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即使这些风格体裁取得如何的辉煌成就,都没有取代诗歌的地位。到近现代,新体诗脱颖而出。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等等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现当代诗歌的主要形式。纵观历史,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抹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供参考。

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辛弃疾生平简介
答:陶渊明最狠,当了几次官,压抑的不行,直接辞职不干,归隐南山种豆采菊,再也不闻窗外事了;苏轼呢,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大不了也无风雨也无晴!辛弃疾独...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1181年,朝廷心情不好,便让辛弃疾革职回家,难得浮生半日闲,这一闲便是十年。全家老少...

姜文的父亲什么级别
答:带着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我悄悄地告别了池塘,带着杏花村给我的恬静与悠然,我又重返城市的喧嚣之中。 五大连池的美 (一) 三十多年前,在五大连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攀登题山,徜徉题海,没有时间游山玩水,也没有时间去欣赏北国风光。听姥姥说过那里的水很奇特,有皮肤病的人在池子里...

高中作文800字 安静内向的我
答:是啊,这样的“静”界应该为走在时代的前锋的人所青睐,在追赶时尚得脚步时,留下自己心中那片净土,学会在破碎中寻求完美,学会在高分贝中寻求寂寞,学会在燥热中寻求阴凉,这样的境界,虽然难以到达,却是训练我们成长的良药,如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杯茶,一个梦幻的江南小城,仿佛世间的喧嚣,人间...

读书手抄报怎么做?
答:我读书很杂,什么都读,从中外名著到哲学经典,从理工农医到军政史册,从诸子百家到现代科技,从厚重历史到轻松随笔……甚至一本英文原著我也会抱着啃几天。出差在外最不会少带的是书,工作之余总有一卷在手,即使随手一张报纸,也可让我“又得浮生半日闲”!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而我...

心情说说,穿越尘埃的迷雾,看见蓝天白云
答:穿越尘埃迷雾,我们终将邂逅心灵的晴空 生活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一路走走停停,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就像尘埃迷雾般遮挡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但是,如果我们心怀希望,勇往直前,终有一天,我们会拨开迷雾,看见蓝天白云,迎来心灵的晴朗。当我们被尘埃迷雾笼罩时,不要...

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答:多指书生只用心于自己的学问,而对书本以外的任何事不闻不问。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与"两眼不闻窗外事"这句相似的句子有哪些?
答:你好,“两耳不闻窗外事”原本是指书生只用心于自己的学问,而对书本以外的任何事不闻不问。后来的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和这句话相似的句子很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