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格言对联选萃 古今格言对联选萃

作者&投稿:盍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格言(一)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是摘句联,摘自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对联揭示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却别寓深意。上联颂一代新人崛起,下联赞前贤让位于后哲。正因如此,一代胜过一代,似芳林繁花不断,流水向前不停。联中“催”、“让”二字用得十分恰切。“催”者,状“新叶”茁壮,写出林间一派生机;“让”者,描绘“流水”波波相续,浩荡汪洋,永不枯竭。对联托物寓意,令人赏心悦目,遐想连翩。(施绍文)
  格言(二)
  杨士奇
  不畏官司千状纸
  只怕乡民三寸刀
  杨士奇为明建文时人,曾任礼部侍郎、大学士等官。其子横行乡里,杨得知其罪行,写此联加以告诫,然其子不知改悔,终于伏法。上联说不怕诉讼案件多。下联的“三寸刀”指“三寸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后形容能言善辩,娴于辞令为“三寸舌”。这里“三寸刀”意思是指乡民的“三寸舌”,百姓的议论好像刀子一样厉害啊。此联对仗工整,尤以“千状纸”对“三寸刀”为佳。“千状纸”极言其多,“三寸刀”极言其小,一多一小,突出“三寸舌”威力之大。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人谓此联可为‘巨族药石’。”(甘桁 殷有娣)
  格言(三)
  徐渭
  任铁任金,定有可穿之砚
  日磨日削,从无不锐之针
  此为作者题九山草堂之格言联。上联典出《新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桑)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任铁任金”是喻砚之质地坚硬而耐磨,然而“定有可穿”是说韧劲的可贵、努力不懈是导向成功之路。下联典出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李白感其意,还卒业”。是说恒心的效果,努力不怠的重要。“定有”对“从无”、“可”对“不”,正反相对,形式下变中有变,斩钉截铁,铿锵有力。(郑凤森)
  格言(四)
  袁崇焕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袁崇焕,明末大臣,屡有军功,为人磊落方正。撰此联以自警。
  上联讲心术。《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这里的“心术”指心地、思想意识,即应具诚实之心,外济万物,处事有度,宽以待人,虽萌之于心,却天地可鉴,因此要加强自身修养,不做有负于人的事。言为心声,行系言果,作者在下联进而提出个人一言一行,应注意为后代楷模。联语立意甚高,遣词明白如话,而有笼括万象之态。(施绍文、黄德金)
  格言(五)
  阎若璩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阎若璩(音qú)一生勤奋好学,曾集陶弘景、皇甫谧语贴于楹柱自勉。意思是:即使一事没搞清弄懂,也算是自己的一大耻辱;遇到学者有机会必请教,因此很少有空闲的日子。阎氏自幼口吃,天资愚钝,但他刻苦学习,一心专注于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终于日积月累,成了有清一代著名的考据家。联语上句重在“学”,下句重在“间”,为意对。(施绍文)
  格言(六)
  吴敬梓
  正身以俟时
  守己而律物
  此联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在考试取得好成绩后。去拜见老师的长生牌位,在堂屋中间墙上看到了老师的这幅亲笔对联。上联本《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正身,即修身。俟时,是等待时机,有所作为.下联是说为人处世要安分守己。守己,指安守本分。律物,对待万事万物。
  对联强调自身修养,上句表现了传统儒家积极用世的生活态度,下句则含有道家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不过这两种思想并不矛盾,在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思想中,它们往往是互相补充的。  (丁仪)
  格言(七)
  钱沣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上联“爱半文不值半文”,语甚尖锐。意谓贪财爱钱者不值半文,别以为世上没有了解你这种品德的人。下联言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一事要精通一事,不能苟且粗疏,这样心才能安然。庶几,这里有大概、也许可以的意思。对联语言质朴,理易通晓,堪称箴铭。
  上联为否定句,所谓“爱半文”或“不值半文”均属虚指;下联为肯定句“作一事须精一事”是实指。上下一反一正,对得自然而又工巧。此联一作陶澍撰。(甘桁)
  格言(八)
  谢子修
  知足知不足
  韦为韦弗为
  此联集古人名言而成。出句“知足”指物质享受、权力地位的欲望,要有个限度,《老子》说“知足不辱”,知足可不受屈辱,即此意。“知不足”指学问、事业的进取心,因学问、事业都没有尽头,所以不能满足。《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必须虚怀若谷,前进不已。对句“有为”即有所作为,指以积极用世的精神匡时济世,建功立业。《孟子·滕文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将以有为也”,即此意。“有弗为”指对不合正义的事情坚决不做。《孟子·告子》“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论语·子路》“狷者有所不为”,即此意。全联意思是,对于物质欲望要知足,对于学问、事业的追求要永不满足;对人类进步的事业必须积极参与,对于违反正义的事情坚决抵制。短短十个字,充满辩证法,言近而旨远,可为立身、处世、治学的座右铭。(蒋竹荪)
  格言(九)
  陶顺甫
  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
  从来有名士不取无名钱
  这是一副劝勉人们处世的格言。失意,指不得意而灰心失望,对这种人更应多加劝慰,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如果多说自己的“得意事”,就会使对方更加失意而难堪。下联的“无名钱”,指来路不明的钱财。一个爱惜名誉的人不会去取不义之财。联语对仗工整,“失意人”对“得意事”,以“有名士”对“无名钱”,造成句中自对的强烈反差,使联句更具魅力。(王国廷)
  格言(十)
  朱恂叔
  厚性情,薄嗜欲
  直心思,曲文章
  上联“厚性情”,本《老子》三八“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谓为人应厚道,不可刻薄。“薄嗜欲”语本《国策·楚策三》“节身之嗜欲以百姓”,意谓不可贪欲无度.嗜欲深者天机浅。下联告诫人们,做人贵在耿直,作文则贵在曲折有致。袁枚《随园诗话》三:“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二句即由此化用。全联“厚”与“薄”,“直”与“曲”反义相对,前呼后应,属对极工,文意音节,俱飒爽协畅。(顾伟列)
  格言(十一)
  陈宝玺
  虽痴人可与说梦
  惟至诚为能前知
  痴人说梦,谓对傻子说假话。语见《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五灯会元·道行禅师》:“痴人面前不得说梦。”意谓对蠢人说荒唐话,恐他相信。后比喻愚人凭荒唐想象说根本办不到的事。上联是反语,即使对方是愚痴之人,也不妨与他坦诚说话,意谓对人对事不抱成见。下联说,如果你有高度的诚心,就可以有预见。“至诚”句,《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即至诚的人,是祸是福,一定有预感。(唐音)
  格言(十二)
  蔡福田
  藏书万卷可教子
  买地十亩皆种松
  这是清人蔡福田集黄庭坚诗句作出句,梅尧臣诗句作对句成联。上联认为教子当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以使开卷有益。下联以贤者须具有青松不凋之坚贞节操。前人有联“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与人看”,亦同此意,只是取譬稍异。此联则旨趣更为鲜明。
  联语以“万卷”对“十亩”,喻教子读书应多多益善;以“教子”对“种松”,形象地表明育人最重高洁不移之心志。“可”,指读书可能发挥之作用;“皆”,则必当如此,操守不能或移。此虽集句成联,犹同己出,更见意趣。(施绍文)
  格言(十三)
  李有年
  阅尽人情知纸厚
  踏遍世路觉山平
  一般常识,纸总是薄的。“人情薄如纸”,以纸喻人情之薄;“命薄如纸”,以纸喻命之薄。然而作者在识破人情之后,竟断言纸还是厚的,那么,可推知人情之浇薄已远不如纸。同样,山路崎岖不平是常识,而作者踏遍世路之后,竟断言山还是平坦的,那么,人生旅途之险峻坎坷,可以想见。“纸厚”、“山平”之说,属于“反语”修辞法。其中“知”、“觉”都是感情判断而非理智判断。此种“以悖理言至情”往往能产生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商启予)
  格言(十四)
  朱归愚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惭衾
  上联集自《列子·力命》:“鬻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自长、自短,是自以为是、自以为非的意思。如果加以引申,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说得过分好,不见得有所增长,把自己某些缺点说出来,也不至于损害自己。刘向说得更彻底一些:“自损者益,自益者损”(《说苑·敬慎》),意谓自认为不足,便可加以改进,得到裨益。一个人自以为了不起,就会陷于盲目,遭受损失。下联集自《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晏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意思是一个人不干坏事,当他独自站立,独自安寝时都不会感到内心惭愧。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就是儒家所讲的“慎独”。从两部不相干的古籍中,摘句成联,不仅题旨明确,而且对仗工稳,洵属不易。(甘桁)
  格言(十五)
  于伍云
  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本
  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
  上联说,虽然看尽了天下奇观,可以增长见闻,但不如掌握书本。下联说,尝遍世间滋味,觉得五味虽然适口,却不如菜根之香。
  古人说“性定菜根香”,非性定者,不能领会菜根之香,即浓艳损志,淡泊全真之意。联语鼓励世人认真读书,过淡泊生活,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题旨。(甘 桁)
  格言(十六)
  邹斋中
  不打通义利关头,且莫轻言学问
  能参透圣贤语默,还须实力躬行
  上联指出摆正“义”与“利”的正确关系,是做学问的关键。《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不义莫近,“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明乎此,就能打通义利关头。下联说“参透圣贤语默”后,进一步提出要“实力躬行”。躬行,亲自实行。这里辩证地说明了“知行”的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明王守仁《传习录》上)。联句朴质平实,但义真理切。(甘 桁)
  格言(十七)
  张大千
  立脚莫从流俗去
  置身宜与古人争
  此为集《张黑女墓志》字联。上联大意,要坚定地站稳自己从艺的立脚点。不能被当前社会潮流、风气所动摇、转移。下联大意,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善于去粗取精,把有益的部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营养,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要与古人比高低并超过古人,不能拜倒在古人脚下。此联是作者一生治学宝贵的总结,它从如何对待社会风气和古人遗产两个方面指出艺术工作者应走的正确道路,非常概括、精辟,读之极为有益。(蒋竹荪)
  格言(十八)
  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浮躁”与“因循”,从来就是一对矛盾。“浮躁”容易引起轻举妄动,往往招致后悔,“因循”则易守旧、拖沓、暮气沉沉,虽可避免大错,但缺乏锐气,也成不了大业。《颜氏家训》云:“因循面墙,亦为愚尔。”因此要成就事业,既要有进取心,也不可浮躁。《论语·先进》:“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求,冉求,由,仲由。进,使其进取;兼人,指胆量有两人之大。尽管是讲因人施教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涉及到了“浮躁”与“因循”之间的辩证关系。联语以“到处”对“从来”,突出“浮躁”与“因循”的后果,目的是起警戒作用。(朱惠国)
  格言(十九)
  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客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这副格言联指明对人对事应取的态度。上联写对人。要任用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与人交友要能宽容,这样才能达到“人和事就”的目的。《资治通鉴·汉纪》云:“举大事者不忌小怨”。下联讲对事。无事不自寻烦恼,有事要勇于承担,应有“事在人为”的气魄。联语明白晓畅,颇能发人深省。上下联反复嵌入“人”、“事”二字构成对仗,可谓别出心裁。(朱迎平)
  格言(二十)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此联尽管也是谈道德修养和读书治学,但与同类对联比较,显得更为平易亲切。上联谈为人之道,并不从立名立节的高处着眼,而是从“闻善心喜”这样为人应有的品性谈起;同样下联谈读书治学,也是从“见奇书手自抄”这样易见易为的日常情事入手。因此本联尽管平平淡淡,却是劝人为善和培养高尚情趣的名言。联语提倡心善手勤,文字通俗易懂,质朴自然。(朱惠国)
  格言(二十一)
  有客德乃大
  无欺心自宽
  上联语出《书·君陈》,说待人宽容,其德行才算正大,是从正面讲;下联说做人要真诚不欺,其心胸才宽阔,是从反面讲。一有一无,一正一反,自然成对。“德乃大”、“心自宽”则是以宽容、真诚态度立身处世的结果,标志着品德修养的新境界。全联对仗工稳,短小精悍,可作为人们修身律己的座右铭。(朱迎平)
  格言(二十二)
  择友须求三益
  克己宜守四箴
  上联讲人际关系。交友应该选择三种有益的朋友,即能直言、待人信实、见闻广博的人。三益,《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下联讲自身修养。不要傲慢,不要纵欲,不要自满,不要乐极生悲。四箴,宋人张方平以《礼记·曲礼》中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为立身之道,名曰“四箴”。程颐亦以《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四箴。四箴,即四种规戒。此联融合古人择友与律己两种格言为联,言简意赅,可发深省。(张一)
  格言(二十三)
  安能尽如人意
  要当无愧我心
  上联以反诘自慰。人生在世,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岂能时时事事称心如意?求全责备,其结果往往一事无成,于人于己都无益处。下联从正面自勉。凡事临头,当尽力而为,哪怕是只有一分希望,也应用十分努力去争取,即使未能成功,也无愧于心。这副对联采用“欲收先纵”的手法,上联放纵,下联收拢,重心落在事事尽力、心安无愧上面,写出一个深刻道理,反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俞纪东)
  格言(二十四)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常言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语。本联说的正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上联的“反观自己”,指的是以责求他人之心责求自己。一个人若能时时反省观察自己,就有自知之明,发现自身的不足。句中“难”字,用以强调人谁无过,贵在自察。《论语·里仁》:“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贤人;齐,看齐。胡宏《胡子知言·天命》:“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可见,“反观自己”是知过改过的要谛。反之,文过饰非,自恕己过,只能贻误自己上进。下联由上联的责己转到待人。“细论人家”指的是看待别人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充分肯定别人的长处。一个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韩愈曾在《原毁》中指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责己严,待人宽,察过则改,见善则迁,是古人立身行事之道。本联以浅显的语言,总结了这一修身处世之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顾伟列)
  格言(二十五)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这副对联告诫人们:立身行事要刚直坦荡,不可俯仰随俗。上联语本《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在表明为人之道在于心底无私,廉正自重,坦如砥石。下联提炼范宁《春秋谷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孔子撰《春秋》,善用曲笔表明自己的爱憎,所以人称一字之中寓褒贬的写法为“春秋笔法”。联系上句看,下句进一步强调了只要端正行为,品行高洁,问心无愧,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全联化用古语,构成巧对,匀称凝重,笔力劲健,而音节铿锵,读来尤有敲金振玉之感。(顾伟列)
  格言(二十六)
  书从疑处翻成悟
  学到穷时自有神
  读书、治学之方,前代学人已多有阐述,此联从“疑”“穷”两字入手,去熟出新,颇有独到之处。上联强调“疑”。朱熹《读书八要·七》:“节节是疑,群疑并出,以至废寝忘食,才是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悟”。下联突出“穷”字,强调治学须追本溯源,穷极端涯,方可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化境,也即“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句或系从中化出。此联语句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而抑扬顿挫、音节铿锵。其中“翻”、“自”两字,在“疑”和“悟”、“穷”和“神”之间翻转衔联,平中有奇,直处见曲,令人回味。(朱惠国)
  格言(二十七)
  友如作画须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副对联言交友与作文之道。上联以“作画”状交友。交友求淡,则不为势利所惑,友谊可以长存。《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恰如作画,贵淡雅清新,浓墨重彩之作,未必能产生艺术魅力。.下联以“看山”状作文。人们看山,总喜悬崖绝壁,峰回路转。文亦宜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人胜,而忌平直呆板。故言“不喜平”。联中“友”“文”二字均用作动词,即交友、作文,属虚写,而以具体的“作画”、“看山”喻之,以实写虚,形象生动,可以启人联想,颇有新意。此联化用清翁照《与友人寻山诗》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施绍文)
  格言(二十八)
  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惟思利及人
  此联是集唐代颜真卿《争坐位帖》字而成。“集字联”并非袭用其成句,构思颇不易,在用字方面拘束较大。此联集字,语若己出,毫无拼凑之迹。上联说提高道德修养难道是为了传名于后世?下联说做事总得随时随地考虑他人的利益。修身行事如果排除了个人名利的目的,其品德修养自可达到较高境界。“岂为”,加强了否定意味。“惟思”,加强了肯定意味。用语朴质无华,合乎格言要求。(甘桁)
  格言(二十九)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
  上联告诫人们要净洁自处,清心寡欲。勤浴,意为勤沐浴,同时含有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之义。勤欲,指放纵情欲。作者认为节制私欲,清净淡泊,才是根本的养生之道。下联中的“学道”是指追求“仁”、“义”的道德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士志于道”,主张个人应该“内省”、“修身”,重义轻利。本联下句即告诫人们要加强修养,守道不移,不可贪婪,贪婪学盗。只能贻害自己。全联论修身制欲之道,意极警策。联中“勤”、“病”、“学”、“忧”四字重出,为同字同义相对,“浴”与“欲”、“道”与“盗”四字则是同音异义相对,经排比成联,读来尤觉笔转意绕,文情跌宕。(顾伟列)
  格言(三十)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上联从俗语“水往低处流”蜕化而来。“水”之所以能成“海”,以其“惟善下”,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须不耻下问,广搜博取才能多方汲取教益,有所成就。“惟”、“方”二字指明了必要条件,确切不移。下联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蜕化而来,“山”自“极天”,因“不矜”,做大学问成人事业者,当虚怀若谷,谦逊待人。矜,自夸。联句把水、山等无情之物变成有意,启迪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既得成就。取譬喻理,形象生动,开人胸襟。(施绍文)
  格言(三十一)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
  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上联言技艺。《老子》说“大巧若拙。”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当他在构思、联想、收集材料、反复实验过程中,往往是平凡琐碎的,但是当量变转为质变,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符合时,惊人的奇迹出现了。下联言学问。《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一位大学问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能是人类知识领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所以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联语勉有大志者要甘于寂寞,做旁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有成就者要不矜其才,永远奋进。联语系集《圣教序》字。(蒋竹荪)
  格言(三十二)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出句,人生于世,衣食住行,不能无所需求。所谓无求,应指对财富、物质享受、地位权势等方面,随缘随分,不作非分或分外的追求,做到这一点,自然心安神泰。对句,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
  《吕氏春秋》:“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吃饭不贪食,达七、八成饱即止,不使肠胃有过重负担,做到这一点,可以却病延年。寡欲以安心,节食以却病,确是养生保健妙方。(唐音)
  格言(三十三)
  贪、嗔、痴,即君子三戒
  戒、定、慧,通圣经五言
  此是养生的座右铭。上联谓,佛教所讲的贪欲、嗔恚、愚痴三毒,就是君子应守的戒色、戒斗、戒得三戒,必须彻底戒除。三毒:《杂译阿含经》云:“能生贪欲、嗔恚、愚痴,常为如斯三毒所缠,不能远离获得解脱。”嗔恚:生气;怒。下联谓,概括佛教全部内容的戒律、禅定、智慧三学,和《大学》所讲的“定”“静”“安”“虑”“得”五个字是息息相通的,应该认真恪守。三学:道安《比丘大戒序》:“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圣经五言,《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者把佛教、儒教经典中的重要道理糅合一起,劝人从消极和积极方面进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写法上以单字领起,亦具特色。(商启予)

▲古今格言对联选萃~

古今格言对联选萃

四言联

差若毫厘 秋菊可餐 酒当少饮
谬以千里 春兰堪佩 事要多知

富贵一时 飞尘增山
名节千古 雾露助海

莫议人短 冰杯盛汤 淡泊明志
勿恃己长 羽苞蓄火 平易近人

文为人表 为学在博 贫不学吝
礼是身基 取事贵约 富不过言

亲师取友 光阴似箭 光明正大
敬业乐群 岁月如梭 朴诚坚贞

失意休馁 河润九里 黄金不假
得势莫狂 则及三族 阿巍无真

俗心可鄙 量腹而食 兔死狐悲
流言莫胃 度身而衣 芝焚蕙叹

屋下架屋 云水风度 学知不足
床上施床 松柏气节 事留有余

体规画圆 精诚所至 贫贱难移
准方作矩 金石为开 威武不屈

草木秋死 千军难得 乐在于志
松柏独在 一将难求 业精于勤

一言既出 尺波易谢 知足常乐
驷马难追 存难留 无欺自安

贵不专利 廉取众长 若无远虑
贱能守分 以为己善 必有远忧

宁为玉碎 人心似铁 文以虎气
不为瓦全 官法如炉 志在鹏飞

愿闻己过 生死由命 春观鱼变
秋通民勤 富贵在天 秋听鹿鸣

淡泊明志 勤能补拙 微云河汉
宁静致远 学可医愚 初日芙蓉

宽以济猛 功深百练 蝉噪绿夏
俭能养廉 才具千钧 雁鸣金秋

竹无俗韵 勤能致富 无欲最乐
梅有奇香 俭可兴家 有书便佳

翩若戏风 多情寡欲 境由心造
矫如游龙 益寿延年 事在人为

茵从地发 山高月小 天高地厚
树向枝分 天淡云闲 路径峰回

学知不足 群鸿戏海 知足常乐
业精于勤 云鹊游天 能忍则安

心诚功就 虚心惟竹 英雄无种
水滴石穿 解语有花 良玉须雕

学无止境 鱼翔浅底 登高望远
教有所长 鹰击长空 图新弃旧

宽宏大量 山林作伴 鸿飞鹤舞
高瞻远瞩 风月相如 风翥龙翔

事理通达 曾三颜四 芝气兰味
心气和平 禹寸陶分 湖胸海怀


甜以思苦 好文求识 花借月色
乐不忘忧 学艺步新 竹偕溪声

松风煮茗 天地高远 高山流水
竹雨谈诗 宇宙无穷 皓月竹空

山谷鸟韵 苦中作乐 风过雪野
水流花香 忙里偷闲 月上梅梢

寸阴尺壁 山高路远 干国家事
一字千金 海阔天空 读圣贤书

山以石峻 抚琴育曲 绳锯木断
海为川归 下笔咏诗 水滴石穿

花香斗室 竹阴在水 学而不厌
竹解寸心 兰气随风 诲人不倦

读古人书 揉春为酒 书香玉座
友天下士 剪雪成诗 堂构名山

浮舟沧海 天经地纬 云水风度
立马昆仑 岳峙渊亭 松柏气节

傍百年树 人澹如菊 相识恨晚
读书万卷 品逸于梅 同病相怜

卢橘夏熟 独持偏见
桂树冬荣 一意孤行

五言联
一生勤为本 文品清时贵 少壮不努力
万代诚作基 功名晚节难 老大徒伤悲

读书贵有用 为学心维满 珠藏泽自媚
树德莫如滋 观书悟昨非 玉韫山含辉

人无信不立 事业由凡始 失意休气馁
天有日方明 道德在躬行 得势莫猖狂

弃燕雀小志 多言即少味 成才不自在
慕鸿鹄高翔 无欲斯有为 自在难成才

升高必自下 改过如草 家贫识孝子
谨慎唯其终 怡情好弄花 国乱显忠臣

寸阴诚可惜 文章千古事 绝苟且之友
壮图宜自强 忠国一生心 怀检点之心

格超梅以上 各勉日新志 有容德乃大
品在竹之间 能为岁寒姿 无欺心自安

任凭风浪起 人无信不立 力微休负重
稳坐钓鱼船 天有云方雨 言轻莫劝人

射虎期穿石 路遥知马力 道院迎仙客
闻鸡愿著边 日久见人心 书堂隐相儒

功高斯不伐 读书破万卷 三杯通大道
理定自无争 落笔超群英 一醉解千愁

吟哦出真意 休业勤为贵 万般皆下品
坦言见真情 行文意必高 唯有读书贤

著书惊日短 海阔凭鱼跃 妻贤夫祸少
看剑引杯长 天高任飞鸟 子孝父宽心

立德齐今古 铁肩担道义 镜破不改光
藏书教子孙 妙手著文章 兰死不改香

养天地正气 海内存知己 芳 无终日
法古今完人 天涯若比邻 贞松耐岁寒

择友以求益 梧桐巢燕雀 宁作沉泥玉
改过而全身 枳棘栖鸳鸯 无为媚渚兰

终身争一息 吟安一个字 量小非君子
每事学三思 捻断数茎须 德高乃丈夫

钱财如粪土 孤松宜晚岁 病叶惊秋色
仁义值千金 众木爱芳春 残蝉怕夕阳

奇文共欣赏 有心雄泰华 闻鸡晨舞剑
疑义相与析 无意巧玲珑 借莺夜读书

书多笔渐重 生当作人杰 修业勤为贵
少枕长长新 死亦为鬼雄 行文意必高

笔落惊风雨 放荡功不遂 道德为原本
诗成泣鬼神 满盈身必灾 知识报诚明

欲穷千里目 羁马恋旧林 读书必提要
更上一层楼 池鱼思故渊 处事在通情

士是国之宝 运去金成铁 徐信效竹节
儒为杜上珍 时来铁似金 人品如兰馨

欲求生富贵 莫信直中直 名利淡如水
须下死功夫 须防仁不仁 事业重于山

庭栽栖凤竹 仓充雀鼠喜 习情心方泰
池养化龙鱼 草尽狐兔愁 无机性子闲

拘水月在手 竹凤西边翠 海量曲船渡
弄花香满衣 松下林下幽 道宽任马驰

无过方自慰 栽培心上地 让人非我弱
有理始人安 涵养性中天 得志莫离群

识密鉴亦洞 竹修而名立 为公德乃大
意惬理无违 得则心安 无私心自安

忽生犹可近 宁静而致远 把酒知今是
人熟不堪亲 澹泊以清心 观书悟昨非

得山水清气 淡心复静虑 三思终有益
极风云壮观 神怡体自舒 百忍永无忧

名高毁所集 经纶涵万物 心宽忘地窄
言巧智难防 磊落冠群英 野旷觉天底

上山擒虎易 性天期活泼 白日莫闲过
开口告人难 心地尚光明 青春不再来

剑锋出磨砚 不息身方健 寸阴良可惜
梅馥发苦寒 无私心身宽 壮图宜自强

立品同白玉 高怀同霁月 尚流云远致
读书到青云 雅量洽春风 须奋翔高飞

书中乾坤大 无德便哗众 善积家方庆
笔下天地宽 有才不轻人 心闲体自舒

高怀见物理 救人如救己 理想弗享利
和气得天真 疾恶似疾仇 前途非图钱

攀山将磨志 志士惜日短 有志胆肝壮
瞰海能忘忧 愁人知夜长 无私天地宽

养天地正气 无私方自慰 骐骥思千里
法古今完人 有理始心安 鹪鹩老一枝

长笑对高柳 以文常会友 弗勉日新志
贞心比古松 惟德自成邻 难为岁寒枝

不矜威益重 威不屈所志 增产富国本
无私品自高 富难淫其心 节约富民源

竹因虚受益 革命须无我 澄怀秋月郎
松以静延年 立功总为人 逸心晚霞飞

得从宽处积 忧乐观天下 笔下文章润
福向俭是求 安危系一身 人间雨露浓

终身争一夕 佩苇遵考训 山晴春草发
每事须三思 晦木谨师传 松老白云多

三思方举步 忠厚传世远 山静松声远
百折不回头 勤俭治家长 秋清泉气香

苔草延古意 海上生明月 霜蹄千里骏
烟月资清真 天涯共此时 风翔九霄鹏

青松寒不落 诗有烟霞气 旭日照九有
单凤高其翔 书兼龙虎姿 波涛吞大千

养浩然正气 澄江静如练 白发悲花落
报风云壮观 长啸气若兰 青云资鸟飞

成才勤为本 云开天地色 江山开眼界
创业志当先 日照山河春 风雪炼精神

礼貌风流美 秋水青铜镜 雅琴飞白雪
文明大雅存 春山碧玉簪 高论横青云

职业无高下 水激海门石 川源通霁色
品流有尊卑 云横天际山 杨柳散和风

结有德之友 幽水通苍海 得山水清气
绝无义之朋 剑锋柱必空 极天地大观

有钱难买命 长风振云鹤 江山澄气象
无药可医贫 震雷起渊龙 冰雪净聪明

岁寒知松柏 海霞生晓日 丈夫志四海
困难显英雄 山翠染晴空 古人惜寸阴

明月照积雪 水墨开奇境 君子保三乐
平畴交远风 丝桐发妙香 清时延千祥

猛志固常在 地灵宜久住 万事已华发
高操非所樊 山好可常游 一身为轻舟

山行起幽兴 披书留雪苑 有情天不老
石立景高颜 载策上云门 无事日斯长

扁舟荡云锦 人间春富贵 岁老根弥壮
流水如楼台 日下玉玲珑 阳骄叶更阴

潭清疑水浅 法自石门出 眼中沧海小
荷动知鱼散 气从造化来 衣上白云多

小浦闻鱼跃 抱琴看鹤去 独酌文君酒
横林等鹤归 枕石等云归 新吹弄玉箫

野鹤知琴意 君子耸高架 草色和云暖
山峰识酒香 达人垂大观 梅花带月寒

鱼戏芙蓉水 平生怀直道 开帘对春树
莺啼杨柳风 大化扬仁风 弹剑拂秋莲

水深鱼报乐 好景君须记 略翻书数则
林茂鸟知归 深情我自知 便不愧三餐

早完一岁赋 酒渴思吞海 优游乐闲静
多读几年书 诗狂欲上天 恬淡养清虚

竹送清溪月 江山助磅礴 玉阶朝囊笔
松摇古谷风 文物照光辉 花县昼弹琴

真金铄石节 竹开霜后翠 清机发妙理
秋月冲云心 梅动雪前香 高步超常伦

勤俭黄金木 畏人成小筑 雷霆走精锐
诗书丹桂根 褊性合幽栖 冰雪净聪明

沧海架紫浪 绝苟且之友 榕声浮远岫
太岳吐青云 怀检点之心 石气结寒云

人生有乐地 鸟下窥书古 黄山云似海
流水无尽期 花飞缀宇红 天姥日为丸

松柏老更健 寻山如访友 翰墨因缘旧
芝兰清且香 远游如致身 烟云供养宜

澄潭一轮月 老拳博古道 月行疑读画
老鹤万里心 儿口噘新书 花坐妆薰衣

花争秋后美 鹏鹗厉羽翼 鹤从珠树舞
人敬老来红 龙鸾炳文章 凤向玉阶飞

名列高人传 佳气生朝夕 静夷四海望
得太上年 清官见古今 博大圣人心

弹琴闻政理 有竹人不俗 天意怜幽草
望岳起仙心 无兰室自馨 人间爱晚晴

恪(kè)勤在朝夕凤栖长近日 白眼观天下
怀抱观古今 虬卧欲为霖 丹心报国家

旌(jīng)台分潞水举头望明月 青山吟意远
飘摇识兵机 倚树听流泉 红树寄归迟

鱼跃清波彻 骐骥山绝域 誓师伏波庙
莺啼众绿深 鸾凤本高翔 倚门剑门山

天地入胸臆 结想在霄汉 无极原有极
文章生风雷 即事高华嵩 欲仁存至仁

探道好渊玄 拔地孤峰秀 文章贞奇色
观书鄙章句 开门三径通 怀抱多正思

梧雨风葆润 斯文在天地 江流天地外
松风鹤韵高 志乐寄山林 山色有无中

几阁文墨暇 风静带兰气 春风迎绿树
园林春景深 日常娱竹阴 山色上红楼

笑对鸟谈天 雅量含高远 桂林无杂木
静闻鱼读月 诗书建古今 山水有清香

室雅何须大 荷风送香气 万山排紫绿
花香不在多 松月生夜凉 一室贮清虚

山水含芳意 相邻一带水 惧法朝朝乐
风云入壮图 友谊万年春 欺公日日忧

泉清堪洗砚 高寻白云逸 烟霞闲骨格
山秀可藏书 秀夺五岳雄 泉石野生涯

倚石得奇想 笔拥江山色 人文古邹鲁
看云多远怀 窗含桃李风 山水小篷赢

一经传旧德 千流归大海 月斜诗梦瘦
五字耀英才 高路入云端 风散墨花香

兰气熏山酌 高情薄霄汉 胡马依北风
竹声兼夜泉 浩气贯长虹 月鸟巢南枝

当风纵怒马 飞阁凌芳树 梧桐相待老
跨海屠神鲸 春云满绿窗 鸳鸯会双死

《增广贤文》、《民贤集》里有许多格言、警句都是很好的对联。比如,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穷居闹市无近客,富在深山有远亲。(上联原文,……无人问)

古今修身养性五言经典对联鉴1
答:古今修身养性五言经典对联鉴赏(6则)(一)上联:地瘦栽松柏;下联:家贫子读书。这是一副古联语,但对今人修生养性,脱贫致富,营造养生环境仍有现实意义。上联是说松树和柏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不论是瘠地岩壑还是石灰岩山地,它们都能生长,且寿逾千载。宋·司马光分别有咏松、咏...

古今对联
答:古今爱国名言 1.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2.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3.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鲁迅 4.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

教研组对联格言
答:教研组对联格言集锦 我国的对联博大精深,有着许许多多别具一格的对联,那么都有哪些关于教研组的对联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教研组对联格言集锦 语文组:语妙绝伦 引桃李争芳 文从字顺 献春华秋实 数学组:直线斜线平行线 划定成人底线 钝角锐角二面角 奏响成材号角 外语组:通向世界架桥梁学...

古今对联欣赏
答:口语对联中有相当部分还有斗智、试智的内容。讽刺联:这是用于讥讽某种人或某类事物而用的对联。其语言往往尖锐泼辣,入木三分,令人深省。格言联:这是...5.今人马连明题辽宁千山山门,426字。6.挽友联,412字,作者不详,可能为清末民初人。7.清人张之洞题湖南洞庭君山屈原湘妃祠联,400字。《对联欣赏》引自《...

古今绝妙对联汇赏 百度云
答:古人炫耀尚有文雅之处,对比今人,审丑的社会风尚,为搏出位无所不用其贱,风格就更是等而下下之了。0003 一个嫔妃对月,人间天上两嫦娥,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元代·无名氏《对类》一个佳人对月,人间天上两嫦娥,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清·汪升《评释古今巧对》...

求党风廉正建设的对联或格言(原创)
答:——格言对联 1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 15、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16、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 17、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 18、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邓小平 1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

请教这帖字的出处
答:年同贞石不知纪 清若流泉未出山 这是《中国古今格言对联选萃》里面对联,出处不知。

古今著名对联
答:要古今著名的对联,有的话请列出来,好的话可以加分解析: 以下所列“绝对”,有的虽说已经有“对”,如“一孤舟”、“月照纱窗”、“好女子己酉生”等,但“绝对”之所以成“绝”,就是要求这些对联必须是工对,宽对则不能视为成对,因此仍列于此。

书房对联选萃:修身(二编二)
答:书房对联选萃:修身(二编二)  我来答 1个回答 #万元活动# 节日节气研究院 得书文化 2022-06-17 · TA获得超过1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3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这一讲继续说“修身”。本讲围绕修身的途径与方法,选编了10副。 先看桂馥(...

写出的古诗、对联、歇后语、格言
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