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动因 简述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其国际化发展历程来分析说...

作者&投稿:盛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邹晓辉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虽然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但总体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强调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优势,而中国民营企业就整体而言都是典型的后发型企业,普遍缺乏竞争优势。对于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其目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已拥有的竞争优势去谋求利润或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必需的知识和技术。由此提出了民营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弥补劣势增强自身优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尾随优势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作者简介:邹晓辉(1982-),男,安徽太和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内市场上本土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正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和成败得失,是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总体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任重而道远。

  一、全球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去”

  随着WTO所确立的国际经济规则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约束力也不断增强,而且规则表现出对政府行为的规制和对企业行为的重视。可以说,这些规则给国家政府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少,却相应的给企业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国际竞争力正在由国家层面转向企业层面。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资源的企业,面对许多来自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企业的竞争,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基于“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更是历史必然,其不论是否自愿,民营企业都已无退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到全球性大市场中,在跨国经营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经途径。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及理论分析

  (一)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

  在当代世界各国,民营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内地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持续迅猛发展,显示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到海外去投资,经常不是为了他们现已拥有的竞争优势去谋求利润,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争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2004年数据显示,除港、澳以外的地区,中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上述地区是世界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发源地。相对于其当地企业来说,中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

  曾有人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首位,“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成为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的主要动机。“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均不是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就表明了这类企业决定到海外投资经常不是利用他们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同时,伴随着技术外溢的是尾随优势和干中学的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我们把技术外溢看成是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当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

  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靠近技术的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我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符合上述劣势企业的情况,所以同样具备了与上述企业一样实施跨国经营的动因。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分析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跨国经营理论对于正确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和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垄断优势。而且,这些理论在研究企业国际化问题时,偏重于强调竞争优势的绝对化、静态化,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国际投资的前提条件,他们把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既成事实来研究,没有深入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传统的跨国经营理论在许多方面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传统理论的这些观点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而下面将要提到的三种理论都没有一概而论地认为发达国家企业就具有竞争优势,而是区分了不同市场、不同区位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具备的相对优势和潜在优势,以及转化条件。

  1. 小规模技术理论

  由美国学者威尔斯(Wells)提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具有十分特殊的技术优势,是投资国市场环境的反映。具体有以下三点:(1)小规模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将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使其生产技术更具灵活性 ,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以适应小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具有小规模技术的特征。这些经过改造的小规模技术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殊优势。(2)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提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产品,在某些时候它甚至可以成为压倒性的经营优势。(3)物美价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

  由小规模技术理论可知,即使是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能够通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来参与国际竞争。

  2. 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Lall)于1983年提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地方化是指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这种创新过程是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而非简单的被动模仿现有的技术。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引进的技术赋予了新的活力,给引进技术的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当地市场和邻国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机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经营,形成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比之于威尔斯的解释,拉奥的理论更近了一步,威尔斯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实际上是技术被动论。而拉奥则更强调了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既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不是在技术变动中进行简单模仿和复制,而同样具有主动性技术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这是由英国学者坎特威(Cantwell)和托兰蒂洛(Tolentino)提出的,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对引进的技术加以吸收、消化和改造创新,进而为本国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学习”特征,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技术和激励发展。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对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强调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要具备这种技术创新能力,应先具备学习和组织能力。

  从以上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因素也不是独立地在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起作用。只要某些方面的优势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这些方面的不足就不应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现状及实施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一)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中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强调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一定优势的跨国公司理论不适合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原因是受到民营企业现实条件的制约:

  一是中国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民营企业存在经营分散,集团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化规模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能力。
  二是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由此导致企业的发展经常是近利型、短暂型的,而非科学长远和持续型的。
  (二)对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理论的分析结果,结合中国国内目前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中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所在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政府在引导和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应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

  1.中国政府要注意改善宏观环境,实施积极的扶持引导政策。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同时,政府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2.民营企业要注重培养跨国经营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企业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技术低、管理差等固有的缺陷,使其在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如何学习和积累领先者的经验和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保持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3.民营企业必须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环节,集中资源,使其成为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来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由Michael E·Porter·提出,企业系统的整合与分解是波特的价值链思想的精髓。他认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很难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将企业分解为由一系列价值活动构成的价值链则能做到这一点。价值链是指组织内部和外部一系列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正是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的成本和它们所产生的价值决定了组织是否开发出了最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民营企业就整体而言都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4.重视和加快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
  在新的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包括知识竞争、科技竞争、信息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中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不在于别的.而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分析~

  找这本书看看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目录
  内容提要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作者:石建勋,孙小琰
  ISBN:10位〔7111229924〕 13位〔978711122992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48.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本书在借鉴和综合国内外有关跨国经营战略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作者近年来有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与案例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总结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案例讲理论,提出了不同类型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和具体的操作方案,便于联系实际学习和企业借鉴,具有较强的知识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本书内容新颖,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仅适合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各类在校生学习使用,也非常适合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广大管理工作者、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本书把握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的新趋势,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最新实践,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理论,例举了大量案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困境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成长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并购整合战略; 海尔集团跨国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 上汽集团为什么要购买英国罗孚汽车; 联想集团公司的“产品——市场型”跨国经营成长战略; 中石油的“资源——生产型”跨国经营成长战略; 中兴通讯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中国企业应诉美国苹果汁反倾销胜诉经验; 浙江万向的美国并购攻略; 中海油服在海外成功上市实现资本的国际化; 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的后续整合经验。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石建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东南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此前曾长期担任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企业的管理和投资顾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曾发表经济与管理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美国怎么了——美国公司丑闻全景透视》、《战略规划中国跨国公司》、《突出重围——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战略与案例》、《中国企业国际资本融资》等专著七部。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公司战略、投融资理论与实践、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等。
  [编辑本段]目录
  前言
  编辑手记
  第一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环境分析及战略意义
  第一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环境分析
  第二节全球化为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意义
  复习思考题
  案例格兰仕:“中国制造”比较优势的发挥
  案例康佳集团的开放型渐进式跨国经营战略
  第二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般理论综述与实践总结
  第一节企业跨国经营的一般理论综述
  第二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前景
  复习思考题
  案例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世界最大的船东之
  案例海尔集团跨国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战略规划
  第一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中国企业治理的国际化差异与对策
  第三节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战略选择
  复习思考题一
  案例海尔集团国际化的秘诀:海外成功本土化
  案例上汽集团买回罗孚:启动海外研发机构
  第四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成长战略选择
  第一节产品——市场型成长战略
  第二节资源——生产型成长战略
  第三节一体化成长战略
  第四节战略优势的识别与强化
  复习思考题
  案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资源——生产型”跨国经营成长战略
  案例联想集团公司的“产品——市场型”跨国经营成长战略
  第五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区域布局战略
  第一节影响经营地点选择的因素分析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目标国家的筛选与评估
  第三节进入方式及其定性选择分析
  复习思考题
  案例中兴通讯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案例上海服装集团公司的海外投资战略
  第六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出口及品牌营销战略
  第一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市场拓展战略
  第二节出口战略制定与实施
  第三节中国企业国际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管理
  第四节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战略实施与管理
  复习思考题
  案例华为的成功海外战略:一个国际化品牌的成长故事
  案例中国企业应诉美国苹果汁反倾销胜诉纪实
  第七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合作战略
  第一节资本的国际化战略
  第二节对外投资合作战略
  第三节海外生产战略与管理
  复习思考题
  案例金城集团的跨国经营与投资企业管理
  案例中海油服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资本的国际化
  第八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授权经营战略
  第一节授权经营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授权经营的战略选择
  第三节对外授权协议与管理
  复习思考题
  参考资料海外主要特许经营市场发展现状
  案例肯德基特许经营的中国战略
  第九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并购整合战略
  第一节跨国并购的理论与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第三节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战略困境与战略选择
  复习思考题
  案例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的后续整合
  案例浙江万向的美国并购攻略
  第十章完善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政策法律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鼓励和规范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演变过程
  第二节现行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完善“走出去”政策法律体系的对策建议与方案
  复习思考题
  参考资料美国、韩国、新加坡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政策及启示
  案例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与企业再造
  参考文献

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是可以再往上搜到的,简化一下就可以了!
经验就是立足于国内市场 保品质 强化服务 科技投资 加快创新步伐 改善管理结构与国际接轨 依靠国内庞大市场支撑 定位合理 逐渐探索 稳步拓展 细化市场 了解国际形势 产品本地化研发 也就是这些了

结合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服务业跨国经营的动因有哪些
答:具体动因如下:1、国家产业结构逐步提升,产业的重心由农业过渡到工业,再到服务业。2、服务需求的拉动作用服务需求的拉动作用是生产性服务需求和消费性服务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3、服务供给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对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服务的均衡价格也不断提高,引起服务总供给的增大。...

跨国公司形成的理论分析
答: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资本输出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始跨国性经营。例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器公司、威斯汀豪斯...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答:一、市场 (一)中国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对成熟和饱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相对较小,而中国经济近10年来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表明,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8.7%。中国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跨国公司自然不可能...

流通国际化动因中的拉动因素包括
答:流通国际化动因中的拉动因素包括国外市场的发展机会、国外市场落后的零售结构。流通国际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是指流通企业主动的海外扩张过程,也指伴随着国际流通企业的跨国界经营而引发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果的跨国流通过程。广义指除包括国际流通企业主动的海外扩张以外,还包括流通企业海外扩张对东道国...

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表现,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答:表现: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2、经济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动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积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

跨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历史发展
答: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企业的原创地到投资东道国,从一方市场走向全球市场,跨国公司成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力量。据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全球的跨国公司已达到6万余家,拥有分支机构50万家,企业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正以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实力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三大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模型怎么研究?
答:1.2 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动因 (1)抢占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中国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已突破1 200美元,2005年达到1 500美元,今后将会进一步提高。根据经济学家林德的分析,一国的需求结构由其平均收入水平决定,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使我国在高档次商品的需求和...

公司需要制定国际化战略目标,求其他公司指导
答: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1、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5、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答:1、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1)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1984年-1989年)。据统计,8年代,全国共有6226户企业并购了6966户企业,减少亏损企业4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并购的动因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要卸掉财政包袱,消除亏损企业。企业产权改革不配套、企业经营自主性差、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