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资料 关于恐龙的资料

作者&投稿:宇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虫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一一恐龙。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几百种,这样一个主宰地球l.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

迄今为止,各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均不能自圆其说。近年来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备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上层时发现微量元素枣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合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于是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但是,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岁月里,不断地有新的生物演化出来,也不断地有旧的生物被淘汰出局。对于那些被淘汰的生物来说,在人类还远远没有出现的时候,化石是它们曾经存在过的惟一证据,所以有了古生物学这一门奥秘万千的学科。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像恐龙这样一类极其庞大、盛极一时的生物的化石,按理应该早就被发现了,人们之所以迟至19世纪才认识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这一类化石熟视无睹,根本没有想到动物中会有如此巨大的个体出现过。所以,最早注意到恐龙的人不仅具有相当的知识,而且极富科学的灵感,他就是英国的外科医生曼特尔。
1822年,曼特尔夫妇来到萨塞克斯郡的乡间,在当地筑路用的石材中,曼特尔夫人发现了一颗牙齿的化石。一颗牙齿当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喜欢刨根问底的曼特尔却不肯罢休,因为他看不出这颗牙齿的主人是谁。于是,他多次前往采石场,希望找到更多的东西。功夫不负有心人,曼特尔果然又找到了几颗牙齿。那么,这几颗牙齿是属于什么动物的呢?
带着深深的疑问,曼特尔找到了法国的博物学家,有着“古生物学之父”美称的居维叶先生,请他看看这些不同凡响的化石。居维叶鉴定的结果是犀牛的上颚门齿。接着。英国牛津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威廉·巴克兰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经过核对资料,曼特尔发现,在采石场一带的地层中根本没有哺乳类动物的化石。他对这些权威们的论证表示怀疑,于是决定另外想办法。
当然,由于曼特尔本人的古生物学知识较为有限,他始终无法得到一个圆满的研究结果。最后,带着这些化石,曼特尔来到罕特利安博物馆。遗憾的是,该博物馆内并没有类似的化石标本可做参考。这时,一位研究鬣蜥的年轻学者出现了。由于手中掌握着相当数量的鬣蜥的标本,年轻学者和曼特尔便拿未知名的牙齿化石和鬣蜥的牙齿进行比较。结果令人万分惊讶,两者居然非常地相像!
兴高采烈的曼特尔认定,未知名的牙齿化石属于曾经出现过的巨型鬣蜥。于是,他把鬣蜥不口牙齿的拉丁文合并起来,为这种动物定下了一个学名,它便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禽龙。英文也据此顺理成章地把它叫成“dinosaur”,意思就是“恐怖的蜥蜴”。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重要的禽龙除了曼特尔禽龙之外。就是贝尔尼沙禽龙了。禽龙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恐龙。
参考资料:http://www.tx2sx.com/eschool/klsd/index.asp

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及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氧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石化而得以保存。

恐龙化石存在于中生代,就是2亿5000万年至6500万年前
那个年代地层分3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恐龙大部分存在于那个年代,化石也出土于那个年代
具体时间:
三叠纪(Triassic):2亿5100万年前到1亿9960万年前
侏罗纪(Jurassic):1亿9960万年前到1亿4550万年前
白垩纪(Cretaceous):1亿4550万年前到6550万年前

在地层中保存完好的石化的恐龙骨骼

有关恐龙化石的资料200字~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恐龙残体如牙齿和骨骼化石是最熟悉的化石,这些都被称之为体躯化石。
至于恐龙的遗迹(包括足迹、巢穴、粪便或觅食痕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这些则被称为生痕化石。这些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据此可以推断出恐龙的类型、数量、大小等等情况。

扩展资料恐龙化石的产生过程及形态特征:
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面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恐龙的体型、生活形态等可以通过发现的化石而进行复原和推断,但恐龙的皮肤的颜色,无法找到化石的依据,所以只能根据对现有动物的认识来推测。根据古生物学家推测,大型恐龙可能会有斑纹或斑点作为保护色,颜色也会更鲜艳一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化石

介绍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小恐龙们

恐龙化石的资料
答:恐龙化石存在于中生代,就是2亿5000万年至6500万年前 那个年代地层分3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恐龙大部分存在于那个年代,化石也出土于那个年代 具体时间:三叠纪(Triassic):2亿5100万年前到1亿9960万年前 侏罗纪(Jurassic):1亿9960万年前到1亿4550万年前 白垩纪(Cretaceous):1亿4550万年前...

恐龙化石的种类
答:3、皮肤印迹。皮肤印迹是极为罕见的,人们通过采集标本可以判断出其皮肤结构,形状及其鳞片的面积。4、蛋和巢穴。恐龙蛋化石形状为卵圆形,也有其它等形状,一般极少发现保存,是具有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恐龙的介绍 恐龙,是指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

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是在哪里发现的?
答:在云南省禄丰县。1938年,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在禄丰县出土,继而距今2亿多年的120多架完整恐龙化石得以再现人间,世界恐龙之乡为人类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面沉积物...

恐龙化石的特点
答:禄丰发现的恐龙生存距今1.35亿年~1.8亿年,纵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代,其中侏罗纪时代化石最为完整,涵盖了早、中、晚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生存演化轨迹。草食性,肉食性,侏罗纪早、中、晚期的恐龙同处一地,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闻名于世的禄丰晰龙动物群,是我国最古老的恐龙动物群,...

新中国龙的化石情况
答:据专家介绍,贵州省这条龙化石属于“新中国龙”,于1996年出土于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该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总长七点六米,其中头部长七十六厘米,颈长五十四厘米,身长二点七米,尾长三点七米,身宽约六十八厘米,头部呈三角形,嘴长四十三厘米,头部最宽处大约三十二厘米。龙角从头部的最宽处左右两边...

有关食肉恐龙化石的资料
答:“恐龙”并不是分类上的术语,而是一个通俗名称。恐龙下设两个类群: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

关于恐龙化石的资料
答: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的晋朝时代,四川省五城县就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的遗骸,而是把它们当作是传说中的龙所遗留下来的骨头。 英国里丁大学的一位名叫哈士尔特德的研究人员根据一部历史小说《米尔根先生的妻子》中发现的线索,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最近宣布他终于发现了如下...

恐龙简介30字
答: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恐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

在恐龙世界,体型往往是食草恐龙更大,白山龙基本资料是什么?
答:白山龙的基本数据 1.体型:白山龙是蒙古的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它有6.5米长,与暹罗暴龙和Saderatops差不多大。它的体型在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303位,生活在1亿-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2.化石:白山龙化石发现于亚洲蒙古戈壁沙漠东南部。它的化石不完整,只有完整的头骨。通过对化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