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和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有类似思想

作者&投稿:熊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中国古代思想家~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
  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人。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
  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慧能(638-713),本姓卢。
  禅宗的创始人。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人。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代的程颐所发扬。
  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
  此外还有明朝的李贽,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的戴震等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
  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
  “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
  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
  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人。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
  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慧能(638-713),本姓卢。
  禅宗的创始人。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人。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代的程颐所发扬。
  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思想家》朱昌彻 张祥浩 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文化导论》李宗桂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的哲学中有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吗
答:对于某些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哲学就意味着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嫁接或东施效颦,而历史上的中国哲学(中国古典哲学)只是一件根本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衣”。2001年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兼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德里达访华时明确表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因为中国缺乏所谓的“逻格斯”传统。事实上,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争论的诱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