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历史中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作者&投稿:赧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人类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济长期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使用“国际元”计算出:公元1000年前西欧和中国的人均GDP都长期停滞在450国际元及以下水平。

这被称为“低增长之谜”,或叫千年停滞。

图:400年-1998年西欧与中国人均GDP比较,来源:麦迪森【1】

这段历史时期,经济波动来自数量型增长或衰落,主要是人口数量的增减。

在纪元第一个千年里,世界人口只增加了六分之一,世界人均收入还有所下降。公元33-258年罗马、埃及的人均寿命只有24岁,每1000个婴儿就有329个夭折。公元1000年,世界人口人均寿命还停留在24岁。

这时,人类反复掉入“马尔萨斯陷阱”:当社会稳定、农业丰收时,人口快速增加;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出现饥荒、瘟疫及战乱,进而人口数量下降;瘟疫过后,战乱平息后,人口又开始增长。如此,反复循环。

图:西欧人口变化的两千年比较,来源:麦迪森【1】

直到地理大发现,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才摆脱马尔萨斯陷阱,彻底告别“千年停滞”。

地理大发现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西欧人均GDP才有所增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欧人均GDP呈直线上升。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人均GDP直线拉升。

从千年停滞到急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跨越。人类的经济增长从原来的数量型增长,转向技术驱动的效率型增长。马尔萨斯陷阱的核心是存量厮杀、零和博弈,而效率型增长为人类带来经济增量与正循环。

不过,在18世纪,当时的经济学家都对财富突然暴增感到困惑。毕竟千年以来,经济停滞是正常的,增长反而是反常现象。虽然工业革命就在身边爆发,英国经济学家也极少意识到技术这一底层的推动力。

在重商主义时代,约翰·海尔斯视金银为财富;托马斯·孟认为贸易盈余带来财富,将经济增长归结为贸易增加。后来,休谟、斯密将孟的贸易经济发展到了商品经济,关注生产、劳动与分工,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将经济增长归结为市场交换。

工业革命之后,西欧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增加,人均寿命持续延长。这时,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量,容易掩盖技术创新驱动的效率型增长。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因忽视技术而陷入误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就指出这一问题,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意识到,欧洲大陆粮食增加及人均寿命延长来自农业技术创新。

作为古典主义集大成者,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也意识到技术革命的发生。他将工业制成品成本及价格下降归因于“过去七八十年的机器发明”。

穆勒认为,“对抗农业劳动报酬递减规律作用”在于发明与创新,包括改进劳动力所受的教育,改良税收和土地使用权制度,以及对“富裕的有闲阶级”进行“更加可靠的指导”。

不过,穆勒与当时的经济学家一样将技术视为一种不可控的外生变量。他更愿意接受经济增长来源于人口及资本的增加,而不是技术进步。

如此,穆勒与技术增长理论擦肩而过。经济学家熊彼特批评道:穆勒没有真正把握身边真正发生的、多方面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在经济学历史上,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过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发现“索洛残余”、舒尔茨发现人力资本后,罗默、卢卡斯等一批青年才俊才洞悉其真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难以将其纳入经济增长的内生因子。

从千年停滞到急速增长,根本上就是人口数量向人口质量变迁。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建立了科学思维,掌握了技术创新及制度建设的路径。

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人的大脑的变化,这一切都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哈耶克等学者主张主观价值论,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创造了这个世界。

但是,人类的主观创造(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破解,人类将一直生活在技术不确定性的焦虑之中。

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触摸到了本质,他透过市场分工发现,增长来自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及利用(《和谐经济论》,巴斯夏)。熊彼特则综合奥派和新古典的思想,第一次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创造了商业周期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

熊彼特认为,每一次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每一次经济陷入衰退,又意味着新的技术创新正在酝酿,经济的复苏及繁荣即将到来。这一过程的动力,熊彼特称之为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2】

图:1800年-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来源:麦迪森【1】

若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增长的曲线放大,熊彼特的商业周期即可呈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这是一条技术革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轨迹。从近代开始,人类一共爆发了三次典型意义的“工业革命”,分别是1760年爆发于英国的第一工业革命、1860年爆发于西方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70年爆发于美国的新材料、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革命。

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理论史》揭示,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红利”为55年,即当一重大的新技术引入55年后,经济增长率会逐渐递减直至恢复到之前的低水平。【3】

过去,每一次工业革命间隔的时间大约是100年,若重大技术红利维持时间为55年,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之后,我们先经历55年的中高增长,然后面临45年左右的低增长状态,直到下一次重大创新的到来。

所以,技术创新浪潮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波浪形态。人类经济是在技术浪潮之上递增(边际曲线右移),在技术浪潮之下递减(边际曲线向右下倾斜)。

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原理是:改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假设条件,技术革新将边际递减曲线右移,将经济增长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而继续递减),实现规模经济递增。

熊彼特指出,每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其中,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

其中,基钦周期为短周期(40个月),受心理驱动以及粮食周期影响;朱格拉周期是中周期(9-10年),库兹涅茨周期是中长周期(15-25年),主要受投资及地产的驱动。

熊彼特周期、康波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都是长周期(50年左右),都是基于技术冲击波,符合技术冲击理论。

结合熊彼特周期和康波周期,我们将近代经济增长划分为以下几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从1787年到1842年(55年),以蒸汽机的使用、纺纱机的发明及使用和纺织工业为标志;

第二个周期:从1842年到1896年(54年),以钢铁技术及铁路运输工业为标志;

第三个周期:从1896年到1946年(50年),以电力、内燃机、石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汽车工业为标志;

第四个周期:从1946年到2008年(62年),以航空航天、核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信息产业为标志。

这个周期比较长,严格上算是两个周期叠加。二战后,军用技术民用化,航空航天、核能等技术应用,推动了战后经济持续景气。

参考文献

【1】世界经济千年史,麦迪森,北京大学出版社;

【2】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商务印书馆;

【3】经济增长理论史,罗斯托,浙江大学出版社;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专业论文发布,论文各类服务~

美国历史上的经济繁荣期和萧条期各是什么时候?
答:需要指出,第一,这一时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WASP即欧洲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中的清教徒;居民中有白人、黑人移民以及原来的土著印第安人;移民中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仆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从1607年的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佐治亚前后持续了126年时间...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
答: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87年4月,邓小平强调,“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正是因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逐...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和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第二,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解决国内外各种复杂矛盾的基础。当前,我国面临着种...

问答题1
答:�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长期停滞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在当代,世界最新通讯技术的运用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各种...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答:在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思想,总结和回顾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我们坚定对外开放信念,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平同志科学总结我国历史正反经验和正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文革结束后,...

求 初中历史 两次经济危机专题
答:1929年—— 1933年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相反,德国虽然要对外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国内社会动荡...

西安历史文化
答: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发展极为缓慢,直到清代末年,西安城的人口才十一万多。 如今,西安已成为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发展迅猛,有目共睹。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也已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令世界瞩目。 现在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西安以及它所在的陕西省都成为中国的著名的旅游地,其旅游景点也是历史文化的缩写,如:...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观?
答:”②正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偏离了认识事物的正确角度,盲目地遵循理想中的教条,追求一大二公,才使我们出现了一系列的左的错误,导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回志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后,我们...

初中政治重点总结
答:影响响响 对生产力的影响 (1)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2)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3)创造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 (1)电力开始取代蒸汽动力成为主要能源,人类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使生产劳动从电气...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表现、特征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