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厉害,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别人觉得他有多厉害

作者&投稿:宇文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个人厉害,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别人觉得他有多厉害。

这句话很绕,我们用一个故事来解释。

ABC是三个好哥们,同属于一家公司不同部门的中层管理者,他们经常会跟总经理汇报工作。

A 汇报时会说 B 和 C 的好话,比如多么努力,做得多么好。

BC 也如此。

一年后,他们三个都升职了。

乍一看,这不就是「三人成虎」的现代版演绎,只是换了个呈现形态。

但其路径都一样:当一个概念通过不同人的角度不断灌输时,那么便会不断强化,继而形成既有认知。

一旦认知形成,那么它将指引着人的判断。

当某人对你有好印象后,他会有意识地去印证这个想法;反之,则会去刻意发现你的纰漏。

可怕的是,每个人都是正邪两面皆有的混合体,全凭他人如何解读。

这就是「心智」,定位理论强调的一个概念。

在消费场景上,它就是消费者内心对产品的认同度。而在人际沟通时,它就是对方对你的看法。

在这个理论上,产品的重要性低于对产品态度的重要性。

在读书阶段,研究过危机公关,里面有个变量是认同度。具体来说就是:

当认同度高时,人会倾向于将错误归因于外在客观条件,并主动为负面主体开脱;

当认同度低时,则会将错误归因于内部原因,并变本加厉地指责。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当你的好朋友作弊时,你会去想他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最近失恋,无心复习,可以原谅。

但如果是你讨厌的人作弊,你肯定会说他本性不好,不该原谅。

这就为抹黑和添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对手如果想要攻击竞品,那就背后人的人品入手。比如他生性残暴,包养小三等,从而影响到他人对其的认同,继而扰乱判断。

而如果我们想要推广一个产品,不要急于从作品出发,而是渲染出品人勤奋努力,最好有个可怜的故事,那就更加完美。

而且,大众都是爱八卦的。

故事,特别是有冲突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关注。

就比如我妈并不关心京东,但会关心奶茶妹妹和刘强东的八卦。

如此看来,「心智」确实是一个可爱又可怕的东西。

如果将它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也就是说,一旦对他人或事物形成了刻板印象,要改变是极为困难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我们熟知的概念:第一印象。

李芳刚调到新的城市,换了一个职能部门。

前三个月,她每天都加班到凌晨,推掉了一切社交活动。

朋友们不理解,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李芳并不是一个工作狂,不应该这么拼。

她的解答是:

一方面,新工作有新挑战,多花时间肯定是必然;

另一方面,这时候是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时刻,如果一开始就被认为「好吃懒做」,之后很难扭转。

从心智的角度上看,后者很重要。在大多数人的判断中,勤奋是美德,懒惰很可耻。

在刚开始时将美德输入进他人心智,之后即使适当懒惰,也会得到理解和包容。

反之则会认为作秀。

比如手机,对很多朋友来说,一想到性价比,第一反应就是「小米」;一想到快充,马上就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

这就涉及到个人的「标签管理」。

周婷在大学阶段的一个特色是演讲,但入职后发现,部门里有个同事演讲比她好太多。

到哪种地步?一到汇报,领导第一反应就是让那位同事上场。

周婷于是转了个方向,强化自身 Excel 上的技能,让所有同事意识到,她在这一块上是部门的王者。

一旦一个人的某项特征称为标签,那么接下来他就不容易成为小透明。

如同开篇的例子,总经理判断 A 好的重要原因,来自于 B 和 C 的不断称赞。

而我们平时不也如此?

比如最近有部电影叫做《极盗车神》。

本来准备拉上好友去看,但他拒绝了,原因是他身边两个朋友都说一般,他也就少了欲望。

但我想看的原因则是,有三个朋友推荐。

从这几个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出一些有用的技巧。

助人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形成良性互动,毕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反向求助他人;另一方面,他人对你的好印象很可能会传递给你看重的人,这样的传递多了,那么自我的品牌效应也就出来了。

比如做汇报,如果大多数人都为你鼓掌,那么少数人也会内心中表达认同。

在与人接触的刚开始,尽量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对后续帮助大。

这个标签可以让人在刚开始时快速被他人记住。人最怕的是,工作努力,还是透明。

但是!

我们还是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以汇报为例。

如果太过锋芒毕露,可能会引起他人嫉妒,之后则容易被挤兑。

以标签管理为例。

如果周婷一直停留在 Excel 的标签上,那么很可能之后会沦为「工具奴隶」,其他人将把所有的表单让她处理。这很可能会影响在专业领域上的深耕。

以第一印象为例。

如果一开始把印象树立得超过自己所能承担的极限,那么之后不断地滑坡,则会给人「他怎么越来越差」的感受。

辩证来看,这都是度。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

一个人兴旺发达时,身边多半有这四个贵人
答:一个人之所以可以有所作为,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他身边的人,愿意推一把,拉一次。虽然,每个人都冲着利益而来,但也有“共利”的一面,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事实上,和你走得很近的人,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兴旺发达,不容忽视。01 优质的父母,是你“命好心好”的缔造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打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
答:有时,一场比赛的输赢不是对手有多厉害,而是你在开始的时候,已经让对手觉得你有多差。胜负的关键常常在初步的印象里,久而久之在对手不断增长气焰的同时,你的热情耗光,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一 一场比赛的胜利,有时候看的不是你有多强,而是你要在气势上让对手觉得你很强。大学篮球联赛的时候,...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金蝉定律”
答:如果说,一个人很厉害,并不是因为他有特异功能,还不是他运气特别好,而是他像金蝉一样,特别能吃苦,还学会了沉默,从来不会叫苦 。把身上的伤疤藏起来,把美丽的笑容露出来,人生中的一切,都付笑谈中。01 黑暗时刻,慢慢煎熬,只要心中有光,人生就一定有光。说起拿破仑,我们都佩服他的军事才...

一个真正历害人的朋友圈,有哪三个不?
答:你会发现,一个人的厉害之处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与别人合作共赢。当我们要看一个人真正有多厉害时候,就看这个人对待自己朋友圈的态度。一个真正厉害人的朋友圈,都有三个“不”:不单打独斗、不自私、不欺骗。1 厉害的人,不单打独斗 叔本华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

一个人是否真的厉害,是由气场决定的吗?
答: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说自己厉害,他们觉得说出来了就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这样做,因为这本身就很可笑,不过他们身上有某些特质是可以体现出他们的厉害程度的,比如气场就是如此。一个人的气场有多强,他就有多厉害,而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厉害,气场是否强大,就看以下几点。绅士般的...

想搞钱先借势
答:想搞钱先借势 1.很多赚到钱的人,并不是他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懂得整合资源,懂得如何借势。千万不要想着什么事都自己做,什么困难都自己解决,到最后你累的半死,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刘备他自己本身并不是有多厉害,但是整合了诸葛亮关羽、张飞,借身边能人的力夺得天下。2.要学会复制。马云抄袭易贝...

工作能力强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能力很强的人,这并不是说他们有多厉害,也不是说他们在某些领域特别突出,而是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很让人放心,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工作能力很强的人。在我所认识工作能力强的人总结如下有三个共同特点:1、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安排优秀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你认为最厉害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不是任何人都能抵挡的住诱惑,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迷失了自己,走入了歧途。所以,能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控制住自己的人都是厉害之人。四、 善良宽容。一个人的厉害不但体现在自己多么完美这一方面,也表现在对他人的宽容和善良上。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能有...

古往今来,为什么很多人自己不是很厉害却能驾驭很多厉害的人?
答: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才吸引了蔡崇信。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刘邦马云深谙此道 刘邦之所以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自己身边的普通人物用火眼金睛发掘出他们最具潜力的才能,并进一步加工包装强化,就是因为他有着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刘邦运用自己的将其无限放大,这其实与马云爸爸的思想不...

你从身边的牛人身上学到过哪些技能?
答:比如说遇到一个人上来就说自己要升职加薪,然后问他怎么去升职加薪的,结果他说自己要跳槽。他的目的是升职加薪,而他的方法却是跳槽。也就是说他认为跳槽才能帮助他加薪,这是他原本的假设,那么这个假设对不对呢?很可能不一定对,虽然跳槽真的能占20%的薪水,但是单靠跳槽给你涨的薪水够不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