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外阅读

作者&投稿:明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做一些课外的阅读,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利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 高一语文 课外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一)

  我曾经把 文化 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____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 文章 》)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16.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17.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4分)

 

   高一语文课外 阅读答案 :

  15.C

  16.B

  17.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二)

  刘灿章的书画,爽朗大气,厚重却不失灵动,技法娴熟,笔墨功夫深,以书写意,以画抒情,入古而出古,笔墨线条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

  书画同源,先生书画相得益彰。书法千锤百炼的线条艺术、枯湿浓淡娴熟的用墨技巧,为绘画提供坚实的笔下基础及鲜活之气。书法亦融合绘画中的自然精神,显得灵动。先生书法兼具各体,尤以 草书 为盛。主要师法王献之、王铎、怀素、黄庭坚。草法烂熟于心,下笔如飞,自成一体,跌宕绵延,纵意肆流,一气数字,结成大势,颇具神韵。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

  先生所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山水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让人感觉或空灵奇妙或浓重繁茂或温润亲和,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

  先生的作品气质万千,恐怕与他对艺术的态度不无联系。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他自幼喜爱书画,正是这种对艺术天然的热爱,促使年幼的他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也不放下手中的笔。他绕村子跑几圈取暖只为写字,而那时的纸也只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在生命最青涩的年纪,这样的冬天一直陪伴着他,更别说春暖花开的季节了。18岁他参军入伍,他所到的部队恰恰是相对闭塞的一支。因其能书会画,获得了放电影的差事。彼时,放电影不仅要画海报、放幻灯片,还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先生强健的体魄与那时的四处奔波锻炼有着莫大的联系。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下连队放电影间隙,深入巴山秀水,深山老林,眼前景色成为他最好的 素描 素材。放映任务结束,他的时间都被这些美事填满。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反复临摹,不知疲倦,这样的痴迷,深深潜藏在满是军规的军营里,竟然长达十几年。

  自助者,天助之,先生后来遇见了书法名家孙竹篱。孙先生博古通今,乃一代书画大家。先生受其艺术精神感染,从业余的苦磨苦练中走了出来,看到了悟性与勤奋拥有同样的闪光点,深化了其对艺术的认知。后来又遇到陆俨少、沈鹏两位影响深远的师长,他一直谨记他们给予的智慧。这也是他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的原因,他们一致认定艺术始终是要有深厚的根基支撑,才能永葆生命力。

  他几十年如一日,闻鸡起舞,与书画虔心作伴,一直走在探寻的路上。若非对艺术的赤诚,何以走到今天?

  他的人生亦如他人,并非坦途。他总是默默接受,把一切幻化,融进他的艺术生命中,他作品里透出的厚重也许在诉说着什么……

  “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他说得不疾不徐,轻言却饱含力量。他的人和作品一样,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让人感觉到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情怀。

  不论是书还是画,先生已然有较明显的个人面目,但他对自己的期许也许更多。多次听他讲要用接下来的几年,潜心深入传统、经典,梳理调整创作,精进草书、隶书和山水,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刘灿章的书画,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这充分表现出他在书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B.因为喜爱书画,他小时候就专门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里练字,而用的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C.因为放电影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所以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更利用放电影间隙,他发现了最好的素描素材。

  D.陆俨少、沈鹏两位师长对刘灿章的影响深远,传授给刘灿章深厚的艺术根基,这些根基支撑着刘灿章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

  E.不论是书还是画,刘灿章先生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为了能够深入传统、经典,他用几年的时间梳理调整创作,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

  (2)刘灿章先生书画艺术的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6分)

  (3)作者说刘灿章先生艺术成就的取得“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引用刘灿章的话:“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就此进行探究。(8分)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答案: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2)①书法艺术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②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无所不能。 山水画 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每点3分)

  (3)①他自幼喜爱书画,对艺术有着天然的热爱并为之努力。②参军入伍后,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③师从书法名家孙竹篱,受其艺术精神感染,从业余的苦磨苦练中走了出来,深化了对悟性与勤奋的认知。

  (4)生活,是一种态度。只要我们能够对生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够明白生活的意义,就可以坦然地面对生活,并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分)刘灿章先生正是因为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理解了这一点,才最终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风格,展示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情怀,(3分)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以一种平常心去面对,并在不断提升自己境界的同时对生活有一种深刻的理解。(3分)



~

求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越多越好!!!
答:《二犬情深》古: 咸溪县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狯,解人意。日则嬉戏,夜则守门。后白者倏目盲,不能进牢自食。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侧,几二年余。及白者死,埋诸山麓。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译: ...

小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内容
答:内容简介:本书的主人公是乐多多小学五年(3)班的同学们,这其中包括好学向上的女班长小樱桃;调皮捣蛋善良勇敢的胡小闹;十分贪吃却讲义气的长安;戴着眼镜十分讲究的苏西坡;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的八卦少女花朵……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趣事呢?让所有孩子在快乐阅读中快乐成长、...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积累 一、古诗名句情景...
答:、第①段中,“有连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 宋 朝诗人 杨万里 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转化而来。(2分)2、第①段中“一天风雪”中“一天”的意思是整天,不是确数,是概数;第④段中“恋恋不舍”一词体现出一种感情,它与本段中 欢乐 一词相呼应。(2分)3、“...

语文课外阅读技巧 概括方面 小学 如何找关键词?
答: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 为后文作铺垫。17.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记叙文阅读规则...

初二语文课外散文阅读题
答:在初二阶段,做好每一个语文课外知识点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二语文课外 散文 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语文课外散文阅读题(一)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5篇)
答:【 #五年级# 导语】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我国宋朝的时代,有个的宰相叫范仲淹。他曾经说过两句非常有意义的话:“___,___。”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一本通给母亲洗脚阅读答案
答:1、(1)我考上师范学校,母亲为我筹保证金(2)母亲送三姐出嫁(3)我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母亲 2、(1)动词表现了母亲舍不得三姐(2)写出母亲内心很想和儿子一起过除夕 3、母亲辛劳了一辈子,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母亲听到儿子这些话后很感动、也很欣慰 4、(1)截取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刻画了母亲辛苦...

课外阅读指导课七年级语文教案
答: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七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把学生的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语文课外阅读题答题方法
答: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aXTSbiPNTe37DygiUDK4A 提取码:ay3j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

四年级课外阅读短文训练及答案(全)
答: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短文训练一、我爱语文课文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