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的词类活用

作者&投稿:曹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狼》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止:通“只”。

原文中的句子:止有剩骨。

白话译文:只剩下骨头。

二、一词多义:

1、积薪:

(1)堆积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场主积薪其中。

白话译文: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

(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转视积薪后。

白话译文:转身看柴草堆后面。

2、意:

(1)神情、态度。

原文中的句子:意暇甚。

白话译文:神情悠闲的很。

(2)意图。

原文中的句子: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白话译文: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3、敌:

(1)攻击。

原文中的句子:恐前后受其敌。

白话译文: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2)敌人。

原文中的句子:盖以诱敌。

白话译文: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4、前:

(1)前面。

原文中的句子:恐前后受其敌。

白话译文: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2)向前。

原文中的句子:狼不敢前。

白话译文:狼不敢上前。

三、词类活用:

1、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4、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四、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原文中的句子:一狼径去。

白话译文:一只狼径直走开了。

2、少:

古义:稍微。

今义 : 数量小。

原文中的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白话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原文中的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白话译文: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4、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原文中的句子:止增笑耳。

白话译文: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5、股:

古义:后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原文中的句子: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白话译文: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6、盖:

古义:原来是。

今义:遮蔽、覆盖。

原文中的句子: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白话译文: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状语后置。

白话译文:把骨头扔给狼。

2、省略句:

(1)“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白话译文: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白话译文: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3)“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白话译文:把骨头扔给狼。

(4)“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白话译文: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2. 文言文狼中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3.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狼的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咏雪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6)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儿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7)内集:家庭聚会。(8)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9)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13)古今异义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因古义:趁,乘今义:因为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地名;长,长官。

与:和元方:即陈纪,字元方,是陈寔的长子期行:相约同行。期,约会,约定时间。

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时年:这年(那时)。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您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别人而离开。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放弃,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家君:家父。

惭:惭愧。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信:诚信,信用。

礼:礼貌。引之:拉住。

不:同“否”。

4. 狼的所有的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翻译:狼不敢上前。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翻译: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翻译:另一只狼正在挖洞。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翻译: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隧: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翻译: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翻译:覆盖成小山似的。

苫:名词作状语,苫蔽。

7、一屠晚归。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来。

屠:动词作名词,屠户。

8、一屠晚归。翻译:一个屠户在傍晚回来。

晚: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9、弛担持刀。翻译: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弛: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扩展资料:

《狼》中的古今异义

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今义 : 到某—地方

2、少(少时)

古义:稍微;今义 : 数量小

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4、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5、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6、盖(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今义:遮蔽、覆盖

7、弛(弛担持刀)

古义:卸下;今义:放松、松弛

8、薪(场主积薪其中)

古义:柴草;今义:工资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狼

5. 狼的课文词类活用有哪些(7个)

《狼》课文里的词类活用有: 1、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句子: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白话译文: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2、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句子: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白话译文: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3、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句子: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白话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4、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句子: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白话译文: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5、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白话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6、苫:名词作状语,盖上。 句子: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白话译文: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7、屠: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句子: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白话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扩展资料: 《狼》出自于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曾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狼》。

《狼》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

启示在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6.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3、一词多义绝 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 百 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 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 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 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 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 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 援疑质理(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国,古义为“国都,京城”,今常指“国家”)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为“日光”,今常指“风景、景色”等)沙鸥翔集(古义为“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微斯人(古义为“无,没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3、一词多义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相当于动词,是,就是) 然则北通巫峡(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极 北极潇湘(动词,尽,到达) 此乐何极(动词,穷尽)一 在洞庭一湖(无实义,起强调作用) 一碧万顷(数词,一片) 而或长烟一空(副词,全)4、词类活用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太守)用做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即做太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用做名词,景象)《醉翁亭记》1、古今异。

7. 【文言文此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愚公移山》例:失期,法皆斩.(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狼》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鸿门宴》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例: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②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伤仲永》例:谨食之,时而献焉.(到时候)《捕蛇者说》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例: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向西)《登泰山记》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在外边) 《陈涉世家》例: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在右边;在左边)《核舟记》【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曹列论战》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过秦论》例:可烧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晋侯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过秦论》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3.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病梅馆记》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为……哀叹)《阿房宫赋》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



~

初中语文狼这篇当中的虚词实词和特殊句式?
答:(四)词类活用 1.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2.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狼不敢前。3.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5.敌:名词做动词,敌对,这里指胁迫、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6.笑:动词...

文言文狼的特殊句式
答:1. 文言文《狼》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止:通“只”。 原文中的句子:止有剩骨。 白话译文:只剩下骨头。 二、一词多义: 1、积薪: (1)堆积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场主积薪其中。 白话译文: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 (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转...

十八课狼文言文支知识点,谢谢!
答:1.复投之 ( 代狼 )2.又数刀毙之 ( 代狼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主谓之间,不译 )4.久之,目似瞑 ( 助词,不译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助词,的)以:投以骨(介词,把)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盖以诱敌(介词,用来)[1]四、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

积累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
答:人教版 1.敌 (1)攻击。如: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如:盖以诱敌。(《狼》)2.否 (1)同“不”,没有。如:尊君在否?(《陈太丘与友期》)(2)恶、坏。如:陟罚臧否。(《出师表》)3.故 (1)旧的、原来的。如: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特意。如:...

狼文言文特殊句
答:3. 文言文《狼》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止:通“只”。 原文中的句子:止有剩骨。 白话译文:只剩下骨头。 二、一词多义: 1、积薪: (1)堆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3336积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场主积薪其中。 白话译文: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

文言文狼知识点总结
答: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4、词类活用: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⑤“狼不敢...

文言文狼的字义
答: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PS:有句话我们老师讲的时候特别注意了的:其一犬坐于前。 注意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2. 文言文狼的一词多义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狼文言文归纳出来的成语
答:暇,空间) 屠暴起(突然) 又数刀毙之(杀死) 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 止露尻尾( *** )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 狼亦黠矣(狡猾)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作假,睡觉) 只增笑耳(罢了) ②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

请问《蒲松龄文集·狼》课文中有哪些词类活用?
答:《狼》课文里的词类活用有:1、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句子: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白话译文: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2、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句子: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白话译文: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3、洞:名词作动词,打洞。句子: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谁还有《狼》的文言文整理
答:谁还有《狼》的文言文整理 1.文学常识2.特殊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3.一词多义4.重点词语5.特殊句式6.课后题!!!主要是2.3.4.5.这几题急需!!!还要古今义异... 1.文学常识 2.特殊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3.一词多义 4.重点词语 5.特殊句式 6.课后题!!! 主要是2.3.4.5.这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