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的传统膳食结构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赫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3、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扩展资料

合理膳食: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四大类。奶类含钙、蛋白质等,可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00毫升为宜。肉类、家禽、水产类、蛋类、豆及豆制品等,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每日4-6两为宜。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每日最少应吃1斤。米、面等谷物主要含淀粉,即糖类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热能,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5-8两为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合理膳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饮食文化



一、 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

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薯类和蔬菜的摄入量较高,肉类的摄入量比较低,豆制品总量不高且随地区而不同,奶类消费在大多地区不多。此种膳食结构的特点:

1.高碳水化合物
我国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居民以小麦粉为主,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以上。

2.高膳食纤维
谷类食物和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丰富,因此我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也很高。这是我国传统膳食最具备优势之一。

3.低动物脂肪
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很少,动物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以下。

二、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之间的膳食构成存在很大差别,富裕地区与贫苦地区差别较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向“富裕型”膳食结构的方向转变。

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仍需予以高度关注。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中,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得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

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围45.1%。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每标准人日389mg,还不到适宜摄入量的半数。

三、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数城市脂肪供能比例已超过30%,且动物性食物来源脂肪所占的比例偏高。中国城市居民的疾病模式由以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首位转化为以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膳食结构变化是影响疾病谱的因素之一。已经表明谷类食物的消费量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费量与这些疾病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城市居民主要是调整消费比例,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过量消费,主要应减少猪肉的消费了量,脂肪供热比控制在20%-25%为宜。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已趋向合理,但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还偏低,应注意多吃一些上述食物。

对于奶类食物的摄入量偏低,应正确引导,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其膳食结构合理化。

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是我们当前膳食的主要缺陷,也是我们建议食物消费量时应当重点改善的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应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在贫困地区还应努力提高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

此外,中国人民的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食盐的摄入量要降低到每人每日6克以下。

~

目前世界各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属发展中国家模式,其特点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且谷类食物占居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在以谷类为主食的传统膳食基础上增加了动物性食物的食用量,这样就有效地弥补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的缺陷,防止营养不良以及营养不缺乏病的发生。

中国居民的膳食模式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答:四、鱼虾类。在我国传统膳食结构中,日常荤菜仅次于肉类的当推鱼虾。鱼虾类不仅含蛋白质丰富,而且还有胶原和脂蛋白。五、烹饪方法以炒炖为主。不仅快捷而且可以保留较多的维生素。炖菜包括煲汤和红烧。这种较长时间的烹调方法不仅有利于菜肴,特别是荤菜营养成分的分解,而且可以使其中某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是怎样的?
答:这种膳食模式保留了东方膳食的特点,同时吸取了西方膳食的长处,有利于避免营养缺乏病和营养过剩性疾病,膳食结构基本合理。4. 地中海膳食模式以地中海地区(如意大利、希腊)居民为代表。特点是通过富含植物性食物(如谷类、水果、蔬菜、豆类、果仁等),适量食用鱼类、禽类,少量食用蛋、奶酪和酸奶,每月...

近3 0到40年间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答:冠心病的建议中提出的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在6g以下的标准相差太远。白酒的消耗量过多。1.3 地中海式膳食结构 有关研究统计报告显示,以希腊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14国)其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最低,平均寿命更是比西方高17%。其膳食结构特点为:...

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特点
答:总体来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植物性食物食用过多,以蛋白质等营养素为主要来源的动物性食物食用不足。因此,要保证我国人民膳食的合理化,满足平衡膳食的要求,就必须使膳食中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保持平衡,应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

中国人膳食与美国人膳食结构的区别与优劣
答: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为了改善传统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组成了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出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5]。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公共营养师
答: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民的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二是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微量元素普遍摄入不足;三是城市居民蔬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居民仍没有形成经常进食水果的习惯。在摄入食物的数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每日代谢所需的热量,因...

中国居民的膳食模式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答:4. 鱼虾类食物的常见性:在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中,鱼虾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仅次于肉类。鱼虾富含蛋白质、胶原蛋白和脂蛋白。5. 以炒炖为主的烹饪方法:这种烹饪方式快捷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维生素。炖菜,包括煲汤和红烧,通过长时间的烹调,有助于营养成分的释放,并增加菜肴的健康价值。

中国居民膳食优点和缺点
答: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优点与缺点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营养平衡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食物消费结构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并且 有“西方化”的趋势,因此必须寻找膳食结构发展的...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
答: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2300kcal 、蛋白质50g左右、脂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现在 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