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

作者&投稿:穆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走进语文

  时常会想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而语文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升华呢?走进生活,处处有语文——从听儿歌到看新闻,从打电话到读电子书,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哪一项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呢?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课堂就有多么宽广。同样走进语文,就走进了生活。

  走进语文,生活不只是一天日子,而是多了一份厚重;历史不只是一种经历,而是多了一份清明;自然不只是一个存在,而是多了一份情韵。

  走进语文,杜甫的生活里不仅是“老妻闲来画棋子,稚子敲针作钓钩”安闲,更多的是对茅屋、朱门的比照;走进语文,白居易的生活不仅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偷窥,更多的是对春麦、秋禾的关注;走进语文,辛弃疾的生活里不仅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戏谑,更多的是对金戈、铁马的向往。走进语文,日子不再是柴米油盐,家国天下进驻其中,平淡安闲中多了一份厚重。

  泛舟赤壁,乱石穿空,白雪千堆,三国的战火早已熄灭。走进语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却令人感怀至今。

  漫步隋堤,汴河绿荫一千三百里,柳色如烟絮如雪,隋炀帝的龙舟早已沉没。走进语文,“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诗句却令人警戒不已。

  游赏华清宫,长安回望,十二琼楼锁翠微,锦绣繁华,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早已落幕。走进语文,“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兵四海”的诗句却令人智明心清。

  走进语文,历史不再只是生活的往事,警戒感怀入驻其中,追忆之中多了一份省察。

  走进语文,自然风物不只是一种存在,草木多了一份风骨,山水多了一份情怀。梅兰竹菊、山水风月在天地之间,历经夏暑冬寒,或枯或荣、或增或减,自然之态。

  走进语文,文字里的梅“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依然凌寒绽放,却多了一份傲骨;

  走进语文,文字里的兰“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它依然在幽谷山涧,却多了一份雅致;

  走进语文,文字里的菊“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依然在茅舍竹篱下,却多了一份淡泊;

  走进语文,文字里的竹“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它依然在春风秋月中挺拔,却多了一份坚贞。

  走进语文,山水含情意,风月解相思。李白踏遍名山大川,情留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煜赏春花秋月,愁寄东流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历经战乱饥馑,仰天长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李清照拨开浓云迷雾,豪气大喝“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走进语文,草清润,木繁茂,草木意韵多芬芳;走进语文,山含情,水含笑,万物多情怀。

  走进语文,品读文字,感怀人事,审视自然,生活多了一份责任与清明,多了一份风骨与情怀。是语文幻化成生活,还是生活幻化成语文呢?

~

怎样学好语文?
答: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学好语文的难度似乎跟英语考试及格这个难度有的一拼。在长达十几年的读书生涯里,语文从来不是一个好拿分的科目:它入门简单,甚至可能都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学习;可要想精通,却很困难——每年的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就连作者都做不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学习,方法如...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什么会退出语文课本?
答:竟当街杀人,最后逃往外地躲避官司。当我们一层层剥开事情的真相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鲁达拳打镇关西,并非所谓的侠义之举,实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藐视法律、知法犯法、滥用暴力、当街杀人、逃避官司。如此负能量的故事,岂不是在误导孩子吗?这样的故事又怎么能被选进语文课本呢 ...

什么叫语文?
答:在作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我得出:“语文”一词的原义,不应是“什么和什么”,只能是“中国古今书面语言作品”,是“文章”。 1932年,上海大江书铺刊印了复旦大学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名著《修辞学发凡》,书中大量使用了“语文”一词!有“汉语文”、“语文分离”、“语文合一”、“语文正常关系”、“语文改进”...

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指什么
答: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指的是收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作品。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原题: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

语文教学反思
答:我反思这一学期对语文教学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不但没特别做什么,语文课还少上了几节,要么是排节目,要么是参加活动,交给数学老师了。我们班的后进生两只手抓都抓不过来,我哪有精力一个个给他们补缺补差;我也没有像数学老师那样经常耗在班上一个个面批,也没有像英语老师那样经常把后进生带到办公室补。只是...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地...

如何学好语文
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惯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的头脑这部机器就会持久的运转起来,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任务都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

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答:毫无疑问,它是应该被抛弃的。但语文德育渗透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要不留痕迹地实施德育。只有充分把握好度,充分把握好艺术性,人文性教学的目的才能完成。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一、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怀...

语文教材应该传颂经典还是与时俱进?
答:语文教材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推行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材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传授表达技巧和灌输思想两方面,为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比较何者更应该,即是看传颂经典和与时俱进何者更能达成语文教育的目的。经典是文化的结晶,中国经典是...

语文周记
答:再一喝,一股苦的味道流进我的心田,随后便无比甘甜,清凉无比。 啊!这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味道啊!这仿佛我们的人生,虽一路坎坷,虽一路艰辛,最后迎来的却是灿烂的明天! 语文周记 篇8 我们每天都会上很多节课,在课堂上,老师把知识传递给我们,而我们则获取知识,我最喜欢上语文课。 记得以前我写的作文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