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在华语娱乐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周星驰在电影史中的地位如何?

作者&投稿:郜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星驰是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被誉为中国的查理·卓别林。20世纪90年代,由于他主演的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因此他与成龙、周润发并称为“双周一成”,意为香港电影的票房保证。

周星驰不仅在商业电影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还制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无厘头式喜剧,更缔造了“周星驰现象”。作为无厘头文化的代言人,其电影风格已经成为很多导演的样本。周星驰的文化影响力不止于电影领域,他的很多台词都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口头禅。



扩展资料

周星驰演艺经历:

1997年,主演喜剧片《97家有喜事》,在片中饰演个性反叛、不修边幅的老恭;该片在香港地区以4044万港元的票房获得香港年度票房亚军;同年,与莫文蔚、葛民辉共同主演喜剧片《算死草》。

1998年,在贺岁片《行运一条龙》中饰演总是占朋友便宜的何金水;该片以2773万港元的票房成绩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位 。

2001年,自导自演喜剧片《少林足球》,在片中饰演具有足球天赋的五师兄;该片在香港地区的最终票房达到6073万港币,不仅获得香港年度票房冠军,还打破了香港地区票房纪录。



在中国,周星驰是最受影迷爱戴的人物,虽然近两年作品大幅度减产,但由于容编导演为一身,使作品更具作者风格,因此仍然是最受关注的人物。
周星驰得奖记录-4次-亚太影展第三十七届,第二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第一届香港金紫荆奖,第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功非偶然,从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某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成名之前必然会经历一系列的磨难。能否耐得住寂寞,能否熬得过痛苦煎熬,这是能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周星驰无疑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影星之一。如今,他的存在就是票房的保证。但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受到的苦难并不比任何以为香港的影视明星少。周星驰25年的星路历程凝聚了太多太多的甜酸苦辣,个中的辛酸更是非常人所能理解。

一、星仔:1982年-1989年

“其实我是一个小人物。”周星驰从来都没有否认过这一点。他来自社会底层,所以他在他的电影里饰演的也是小人物。也正是因为他来自社会底层,所以他饰演起小人物来如鱼得水、入木三分。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名字是母亲凌宝儿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星仔七岁那年,他的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凌宝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星仔上有姐姐周文姬,下有妹妹周星霞。和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星仔自小沉默寡言,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童年悲惨。星仔读书不思进取,除了语文,其他科目都在及格线徘徊。但他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更把李小龙当成偶像,自学咏春拳、太极拳等等。

中学毕业的时候,星仔决心当一名演员,但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理由很简单,儿子都不喜欢说话,怎么当演员?但星仔还是坚持下来了。他和梁朝伟一起参加无线艺员训练班。然而,梁朝伟第一次就榜上有名,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经过邻居戚美珍的帮忙他才进了培训班——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让星爷落选的那个考官就是如今鼎鼎大名的大导演王晶的父亲王天林。

自此,星仔好像很多明星的初始阶段一样,开始了自己的龙套生涯。82年期间,他参演的电视剧全部都是只有几个镜头的龙套:随从、围观村民、宋兵、家丁等等群众演员。

1983年,和周润发一起饰演《北斗双雄》的梁朝伟很快就被无线力捧为五虎将之一。在这部电视剧里仍然跑龙套的星仔则被调去TVB儿童节目组做主持。在主持的儿童节目里,星仔时常扮演捣蛋主持的角色,称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现身说法去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好像他那样。但在主持的节目中,星仔并非好像传统的儿童节目主持人那样温言细语、和蔼可亲。喜欢出风头的他喜欢捉弄小朋友和身边的搭档主持。有一次,他甚至和搭档挑衅比试功夫大打出手。

1983-1987年间,好友伟仔一路高歌猛进,星仔的的事业却没有什么进展。不过他并非得过且过,善于思考的他在摸索一条自己的路子,通过自学和观摩提高自己的演技。

1987年,经过几年韬光养晦的星仔进入戏剧组了。他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叫《生命之旅》。在拍摄期间,他得到了当时的红人万梓良的提携,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两人后来在《他来自江湖》中再续前缘。后来万梓良92年和恬妞结婚的时候,红透半边天的周星驰还给万梓良当伴郎,而伴娘则是星仔初期的荧屏搭档梅小惠。同时,星仔在这部电视剧里的精彩演出引起了导演李修贤的注意,为此后进军电影圈奠定了基础。

1988年,星仔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曙光,他在TVB台庆巨《大都会》里面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他饰演的是一个坏透顶的奸人。锋芒初露的他引起了TVB名监制曾励珍的注意,后者给了他一个饰演《斗气一族》的机会,给了他一个上位的机会。

同年年,星仔被导演李修贤相中,接拍了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并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在采访中,周星驰说过他一生中最感激的人就是给了他出位机会的万梓良和李修贤。从此,星仔开始渐渐走红。这次成功让他获得了TVB的赏识,让他接拍了一部重头戏《盖世豪侠》。在这出电视剧里,他的开始展示出自己特有的“无厘头”搞笑天分——夸张的动作和滑稽的语言让观众们初步接纳了他的表演风格。

二、星哥:1990-1998

九十年代前,香港电影市场的搞笑电影一直都是许氏兄弟的天下,其他人很难分到一杯羹。但进入九十年代,周星驰的出现让香港观众眼前一亮——原来搞笑电影还可以这样子搞。夸张的表情,滑稽的动作再搭上“无厘头”的语言,周星驰的电影别具一格,独步影坛。于是80年代那个星仔如今已经成为星哥了。

1990年,星仔终于有了自己第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赌圣》。这部和吴孟达合作的电影虽然星仔演技还是很粗糙,阵容也不算庞大。但它的出现却让香港观众大开眼界,一举以41,326,156港元勇夺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一位。星仔终于成为星哥,得到了香港观众的认同。

同年,星哥和华仔搭档,推出《赌圣》2,赌侠。在戏中,星哥完全盖过了华仔的风头,他的表演风格比《赌圣》更为成熟,和一辈子的搭档吴孟达的配合日趋日趋成熟。和《赌圣》相比,《赌侠》的周星驰语言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开始开创独特只有他才能演绎的语言艺术。

1991年,星哥再度携手合作,推出《整蛊专家》。同年,星哥还推出了另外5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龙的传人》、《新精武门1991》、《逃学威龙》、《赌侠2上海滩赌圣--》、《情圣》。其中《逃学威龙》更以43,829,449港元夺得当年香港票房冠军。这部电影的成功使得香港电影市场掀起了一股校园影片狂潮,由此衍生了很多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也奠定了星哥在学生群体心中地位。在电影里,作为一个学生,他做了学校学生所不敢做的事情:逃学、旷课、作弊、泡老师甚至殴打老师......这一年,周星驰在香港十大最卖座的电影中,独占三部。

1992年是周星驰25年星路历程最为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竟然垄断了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前五位。分别是票房第一的《审死官》,49,884,734港元;第二的《家有喜事》,48,992,188港元;第三的《鹿鼎记》,40,862,831港元;第四的《武状元苏乞儿》,37,514,995港元以及第五的《鹿鼎记2神龙教》,36,583,964港元。票房的大获全胜一举将星哥的事业高峰,香港观众完全认可了这位给他们带来欢乐笑声的喜剧之王。凭着《审死官》的精彩表现,星哥获得亚太影展最男主角奖。

80年代,梁朝伟饰演的韦小宝在当时其实已非常出色了。但出现了周星驰电影版韦小宝后,人们已经淡忘了梁朝伟所饰演的韦小宝。就连《鹿鼎记》的作者金庸看过后,曾传真一张纸往电影公司,上书:“不作第二人想。”今后,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够取代周星驰的地位。

物极必反。高潮过后必然走向低潮。走过无与伦比辉煌的1992年的周星驰电影事业开始走向低估,此后两年无论是拍摄的电影数量抑或质量都有些下降。1993年,星哥只拍了三部电影,其中两部进入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前十名,分别是第一的《唐伯虎点秋香》和《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但两部电影的票房都不太理想,前者只有4000万,后者只有2600万;1994年,周星驰只拍了三部电影,都进入了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分别是第三的《国产凌凌漆》,票房为3750万港元;第六的《破坏之王》,3690万港元,以及第七的《九品芝麻官》,3000万港元。

在《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已经不甘心单纯的个人表演了,他开始朝着编剧和导演方向发展。但这部过于“无厘头”的电影因为涉嫌抹黑共产党而遭到了中国内地的封杀——幸亏还有其他途径可以看到这部影片,不然殊为可惜。

1995年,周星驰推出了后来风靡中国大陆的《大话西游》,这部电影的影响之大实在难以估计。国内开始掀起一股“大话”风暴,大量的“大话”迷应运而生。国内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开始掀起一股研究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的热潮——国内某些专家学者称周星驰的电影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然而,在香港,《大话西游》只是作为一部典型的周氏无厘头影片,黯淡的票房记录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这部电影使得星哥获得了香港回归后第一个政府电影奖。

1996年-1998年,演而优则导,周星驰开始由演员朝着导演的方向过度。1996年,他拍的两部电影《食神》和《大内密探零零发》都进入了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三甲之列。从《食神》开始,周星驰开始亲自担任导演。1997年星哥只拍了两部电影,分别是进入香港十大卖座电影第二位的《97家有喜事》以及第四位的《算死草》;1998年,星哥只拍摄了一部电影,《行运一条龙》,多年来第一次让出第一主角之位。自从97年以后,香港电影已经走入低估。这点从97、98两年的最高票房记录都不超过5000万就是最好的证明。98年第十大卖座电影《九星报喜》只有1000万的票房。而在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1992年,票房排名第十的成龙的《超级警察》票房高达3260万港元。

二、星爷:1999-2007

1 999年,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喜剧之王》诞生,自1993年后首次重夺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冠军之位。这部电影达成了周星驰自编自导的梦想,也捧红了后来获得最佳新人奖的张柏芝。

同年,周星驰和王晶合作,推出了《千王之王2000》,电影里,周星驰退居二线,抛开无厘头,深入细致的喜剧表演完全盖过主角张家辉。主角配角本末倒置,也可以想象得到这部电影的票房命运:不到两千万。

不惑之年的周星驰开始刻意缩减电影的数量,此后的两年里,他只拍了1部电影。那就是2001年拍摄的《少林足球》。这部星迷们期待已久的电影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一举夺得了当年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冠军,并打破了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票房记录,高达6073万! 这一年虽然不是周星驰票房收入最为丰硕的一年,却是周星驰声明远播的一年。在2002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少林足球》获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杰出青年导演/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等七项大奖——90年代的星哥正式成为观众尊称的星爷。

2004年,崇拜李小龙的周星驰推出他期盼已久的电影《功夫》,再度称霸当年香港的电影票房,也再度打破自己保持的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票房记录,高达6073万!——这在香港电影市场日益萧条的21世纪,简直就是一个奇迹。2005年《功夫》获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动作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等六项大奖。

由《时代》杂志举办的《时代亚洲英雄2003》选举,周星驰成为香港唯一一位获选的“亚洲英雄”。《时代》杂志形容他说:他由什么都没有开始,努力发奋,用智慧、决心及坚持自己对无厘头电影的期望,成为一位喜剧明星。

以1990年初到1996年底的香港电影票房计算,周星驰参演的电影收入为10亿零4百多万。而这7年间,港产片的总票房是67亿3460多万,周星驰电影就占了市场总额约15%。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平均票房都有2千789万港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星爷的商业价值无与伦比。

这20多年来,从星仔,到星哥,再到星爷。凭着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求变,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周星驰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了成功。

香港电影过去的二十年,个人最为辉煌的无疑是周星驰和成龙了。有人说,周润发用枪来赢得票房,成龙用拳来赢得票房,周星驰用嘴赢得票房。过去20年香港电影最卖座十大电影排行榜上,周星驰和成龙各有4部,其余两部为刘德华和周润发所有。

排行榜前两位的是周星驰的《功夫》以及《少林足球》,两部电影都超过了六千万票房;第三、四位是玩命的成龙的《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和《红番区》,票房为5750万和5680万;第五位是刘德华和梁朝伟的《无间道》,5500万;第六位是周润发的《赌神2》,5254万;第七和第八是周星驰的《审死官》以及《家有喜事》,分别是5021万和4899万;第九、第十是成龙的《霹雳火》和《一个好人》,票房都是4540万左右。

今天,外界对周星驰的电影依然褒贬不一。有些人奉为珍宝,有些人视为芥草。有些人说周星驰的电影庸俗不堪,有些人说周星驰的电影清新脱俗。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可能一致。看周星驰电影的影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影迷看得很浅,纯粹为笑而笑,他们满足于星爷的搞笑本领;第二个层次的影迷看得不深不浅,他们已经厌倦了星爷无厘头的搞笑,却看不到笑声背后的意义;第三个层次的影迷看得很深。在星爷或哭或笑的背后,他们看到了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内心得到了共鸣......

在中国,周星驰是最受影迷爱戴的人物,虽然近两年作品大幅度减产,但由于容编导演为一身,使作品更具作者风格,因此仍然是最受关注的人物。
周星驰得奖记录-4次-亚太影展第三十七届,第二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第一届香港金紫荆奖,第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功非偶然,从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某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成名之前必然会经历一系列的磨难。能否耐得住寂寞,能否熬得过痛苦煎熬,这是能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周星驰无疑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影星之一。如今,他的存在就是票房的保证。但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受到的苦难并不比任何以为香港的影视明星少。周星驰25年的星路历程凝聚了太多太多的甜酸苦辣,个中的辛酸更是非常人所能理解。

一、星仔:1982年-1989年

“其实我是一个小人物。”周星驰从来都没有否认过这一点。他来自社会底层,所以他在他的电影里饰演的也是小人物。也正是因为他来自社会底层,所以他饰演起小人物来如鱼得水、入木三分。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名字是母亲凌宝儿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星仔七岁那年,他的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凌宝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星仔上有姐姐周文姬,下有妹妹周星霞。和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星仔自小沉默寡言,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童年悲惨。星仔读书不思进取,除了语文,其他科目都在及格线徘徊。但他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更把李小龙当成偶像,自学咏春拳、太极拳等等。

中学毕业的时候,星仔决心当一名演员,但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理由很简单,儿子都不喜欢说话,怎么当演员?但星仔还是坚持下来了。他和梁朝伟一起参加无线艺员训练班。然而,梁朝伟第一次就榜上有名,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经过邻居戚美珍的帮忙他才进了培训班——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让星爷落选的那个考官就是如今鼎鼎大名的大导演王晶的父亲王天林。

自此,星仔好像很多明星的初始阶段一样,开始了自己的龙套生涯。82年期间,他参演的电视剧全部都是只有几个镜头的龙套:随从、围观村民、宋兵、家丁等等群众演员。

1983年,和周润发一起饰演《北斗双雄》的梁朝伟很快就被无线力捧为五虎将之一。在这部电视剧里仍然跑龙套的星仔则被调去TVB儿童节目组做主持。在主持的儿童节目里,星仔时常扮演捣蛋主持的角色,称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现身说法去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好像他那样。但在主持的节目中,星仔并非好像传统的儿童节目主持人那样温言细语、和蔼可亲。喜欢出风头的他喜欢捉弄小朋友和身边的搭档主持。有一次,他甚至和搭档挑衅比试功夫大打出手。

1983-1987年间,好友伟仔一路高歌猛进,星仔的的事业却没有什么进展。不过他并非得过且过,善于思考的他在摸索一条自己的路子,通过自学和观摩提高自己的演技。

1987年,经过几年韬光养晦的星仔进入戏剧组了。他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叫《生命之旅》。在拍摄期间,他得到了当时的红人万梓良的提携,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两人后来在《他来自江湖》中再续前缘。后来万梓良92年和恬妞结婚的时候,红透半边天的周星驰还给万梓良当伴郎,而伴娘则是星仔初期的荧屏搭档梅小惠。同时,星仔在这部电视剧里的精彩演出引起了导演李修贤的注意,为此后进军电影圈奠定了基础。

1988年,星仔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曙光,他在TVB台庆巨《大都会》里面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他饰演的是一个坏透顶的奸人。锋芒初露的他引起了TVB名监制曾励珍的注意,后者给了他一个饰演《斗气一族》的机会,给了他一个上位的机会。

同年年,星仔被导演李修贤相中,接拍了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并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在采访中,周星驰说过他一生中最感激的人就是给了他出位机会的万梓良和李修贤。从此,星仔开始渐渐走红。这次成功让他获得了TVB的赏识,让他接拍了一部重头戏《盖世豪侠》。在这出电视剧里,他的开始展示出自己特有的“无厘头”搞笑天分——夸张的动作和滑稽的语言让观众们初步接纳了他的表演风格。

二、星哥:1990-1998

九十年代前,香港电影市场的搞笑电影一直都是许氏兄弟的天下,其他人很难分到一杯羹。但进入九十年代,周星驰的出现让香港观众眼前一亮——原来搞笑电影还可以这样子搞。夸张的表情,滑稽的动作再搭上“无厘头”的语言,周星驰的电影别具一格,独步影坛。于是80年代那个星仔如今已经成为星哥了。

1990年,星仔终于有了自己第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赌圣》。这部和吴孟达合作的电影虽然星仔演技还是很粗糙,阵容也不算庞大。但它的出现却让香港观众大开眼界,一举以41,326,156港元勇夺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一位。星仔终于成为星哥,得到了香港观众的认同。

同年,星哥和华仔搭档,推出《赌圣》2,赌侠。在戏中,星哥完全盖过了华仔的风头,他的表演风格比《赌圣》更为成熟,和一辈子的搭档吴孟达的配合日趋日趋成熟。和《赌圣》相比,《赌侠》的周星驰语言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开始开创独特只有他才能演绎的语言艺术。

1991年,星哥再度携手合作,推出《整蛊专家》。同年,星哥还推出了另外5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龙的传人》、《新精武门1991》、《逃学威龙》、《赌侠2上海滩赌圣--》、《情圣》。其中《逃学威龙》更以43,829,449港元夺得当年香港票房冠军。这部电影的成功使得香港电影市场掀起了一股校园影片狂潮,由此衍生了很多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也奠定了星哥在学生群体心中地位。在电影里,作为一个学生,他做了学校学生所不敢做的事情:逃学、旷课、作弊、泡老师甚至殴打老师......这一年,周星驰在香港十大最卖座的电影中,独占三部。

1992年是周星驰25年星路历程最为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竟然垄断了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前五位。分别是票房第一的《审死官》,49,884,734港元;第二的《家有喜事》,48,992,188港元;第三的《鹿鼎记》,40,862,831港元;第四的《武状元苏乞儿》,37,514,995港元以及第五的《鹿鼎记2神龙教》,36,583,964港元。票房的大获全胜一举将星哥的事业高峰,香港观众完全认可了这位给他们带来欢乐笑声的喜剧之王。凭着《审死官》的精彩表现,星哥获得亚太影展最男主角奖。

80年代,梁朝伟饰演的韦小宝在当时其实已非常出色了。但出现了周星驰电影版韦小宝后,人们已经淡忘了梁朝伟所饰演的韦小宝。就连《鹿鼎记》的作者金庸看过后,曾传真一张纸往电影公司,上书:“不作第二人想。”今后,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够取代周星驰的地位。

物极必反。高潮过后必然走向低潮。走过无与伦比辉煌的1992年的周星驰电影事业开始走向低估,此后两年无论是拍摄的电影数量抑或质量都有些下降。1993年,星哥只拍了三部电影,其中两部进入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前十名,分别是第一的《唐伯虎点秋香》和《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但两部电影的票房都不太理想,前者只有4000万,后者只有2600万;1994年,周星驰只拍了三部电影,都进入了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分别是第三的《国产凌凌漆》,票房为3750万港元;第六的《破坏之王》,3690万港元,以及第七的《九品芝麻官》,3000万港元。

在《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已经不甘心单纯的个人表演了,他开始朝着编剧和导演方向发展。但这部过于“无厘头”的电影因为涉嫌抹黑共产党而遭到了中国内地的封杀——幸亏还有其他途径可以看到这部影片,不然殊为可惜。

1995年,周星驰推出了后来风靡中国大陆的《大话西游》,这部电影的影响之大实在难以估计。国内开始掀起一股“大话”风暴,大量的“大话”迷应运而生。国内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开始掀起一股研究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的热潮——国内某些专家学者称周星驰的电影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然而,在香港,《大话西游》只是作为一部典型的周氏无厘头影片,黯淡的票房记录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这部电影使得星哥获得了香港回归后第一个政府电影奖。

1996年-1998年,演而优则导,周星驰开始由演员朝着导演的方向过度。1996年,他拍的两部电影《食神》和《大内密探零零发》都进入了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三甲之列。从《食神》开始,周星驰开始亲自担任导演。1997年星哥只拍了两部电影,分别是进入香港十大卖座电影第二位的《97家有喜事》以及第四位的《算死草》;1998年,星哥只拍摄了一部电影,《行运一条龙》,多年来第一次让出第一主角之位。自从97年以后,香港电影已经走入低估。这点从97、98两年的最高票房记录都不超过5000万就是最好的证明。98年第十大卖座电影《九星报喜》只有1000万的票房。而在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1992年,票房排名第十的成龙的《超级警察》票房高达3260万港元。

二、星爷:1999-2007

1 999年,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喜剧之王》诞生,自1993年后首次重夺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冠军之位。这部电影达成了周星驰自编自导的梦想,也捧红了后来获得最佳新人奖的张柏芝。

同年,周星驰和王晶合作,推出了《千王之王2000》,电影里,周星驰退居二线,抛开无厘头,深入细致的喜剧表演完全盖过主角张家辉。主角配角本末倒置,也可以想象得到这部电影的票房命运:不到两千万。

不惑之年的周星驰开始刻意缩减电影的数量,此后的两年里,他只拍了1部电影。那就是2001年拍摄的《少林足球》。这部星迷们期待已久的电影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一举夺得了当年香港十大卖座电影冠军,并打破了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票房记录,高达6073万! 这一年虽然不是周星驰票房收入最为丰硕的一年,却是周星驰声明远播的一年。在2002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少林足球》获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杰出青年导演/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等七项大奖——90年代的星哥正式成为观众尊称的星爷。

2004年,崇拜李小龙的周星驰推出他期盼已久的电影《功夫》,再度称霸当年香港的电影票房,也再度打破自己保持的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票房记录,高达6073万!——这在香港电影市场日益萧条的21世纪,简直就是一个奇迹。2005年《功夫》获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动作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等六项大奖。

由《时代》杂志举办的《时代亚洲英雄2003》选举,周星驰成为香港唯一一位获选的“亚洲英雄”。《时代》杂志形容他说:他由什么都没有开始,努力发奋,用智慧、决心及坚持自己对无厘头电影的期望,成为一位喜剧明星。

以1990年初到1996年底的香港电影票房计算,周星驰参演的电影收入为10亿零4百多万。而这7年间,港产片的总票房是67亿3460多万,周星驰电影就占了市场总额约15%。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平均票房都有2千789万港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星爷的商业价值无与伦比。

这20多年来,从星仔,到星哥,再到星爷。凭着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求变,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周星驰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了成功。

香港电影过去的二十年,个人最为辉煌的无疑是周星驰和成龙了。有人说,周润发用枪来赢得票房,成龙用拳来赢得票房,周星驰用嘴赢得票房。过去20年香港电影最卖座十大电影排行榜上,周星驰和成龙各有4部,其余两部为刘德华和周润发所有。

排行榜前两位的是周星驰的《功夫》以及《少林足球》,两部电影都超过了六千万票房;第三、四位是玩命的成龙的《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和《红番区》,票房为5750万和5680万;第五位是刘德华和梁朝伟的《无间道》,5500万;第六位是周润发的《赌神2》,5254万;第七和第八是周星驰的《审死官》以及《家有喜事》,分别是5021万和4899万;第九、第十是成龙的《霹雳火》和《一个好人》,票房都是4540万左右。

今天,外界对周星驰的电影依然褒贬不一。有些人奉为珍宝,有些人视为芥草。有些人说周星驰的电影庸俗不堪,有些人说周星驰的电影清新脱俗。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可能一致。看周星驰电影的影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影迷看得很浅,纯粹为笑而笑,他们满足于星爷的搞笑本领;第二个层次的影迷看得不深不浅,他们已经厌倦了星爷无厘头的搞笑,却看不到笑声背后的意义;第三个层次的影迷看得很深。在星爷或哭或笑的背后,他们看到了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内心得到了共鸣......

周星驰(Stephen Chow):香港电影艺人,集导演、演员、创作人于一身。是一位在华人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喜剧电影演员,2000年代开始后更加令自己成功转型为导演。在1990年代,其与成龙、周润发并称‘双周一成’,意为香港电影票房保证。以无厘头的表演而知名。由于电影几乎所有都是喜剧通常被定位为一名喜剧演员,并被影迷及媒体称为“喜剧之王”。他本人也被当作“喜剧”的代名词。经过90年代(1990-2000)的黄金巅峰期后逐渐转型成导演及监制。
他开创了“无厘头”的表演方式,他的名言名句、举手投足被影迷争相效仿,《大话西游》更成了大学生的必看碟片之一。他被誉为亚洲最具票房号召力人物之一,被尊称为“星爷”、“喜剧笑匠”。
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年产电影上百部,大小演员如恒河沙数,但是近二十年来票房榜单上的头把交椅,几乎始终都是“双周一成”轮流坐。这三位票房号召力至高的巨星中,演技多次获得专业奖项承认的,要数周润发和周星驰;有能力独立制作电影,作品能够冠以本人大名的,只有成龙与周星驰;而演出的影片不仅富于个人特色又极具社会代表性,甚至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反复解读的,唯周星驰一人而已。很难想象这个小子会成为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巨星。

华语喜剧界第一把交椅,创造了华语界最成功的喜剧风格,华语界最有保障的票房灵药之一。
首先作为演员,他是当代青年人最热衷的偶像之一,经典台词和形象无数。基本不参加什么娱乐活动,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占领各大娱乐版面头条。全中国少有的能一个人撑起整部电影王牌演员,像老谋子,陈凯歌之流想票房卖得动,哪个不得来他一叠大明星,“周星驰作品”就是块金漆招牌。
作为导演和制片人,不知捧红了多少女星,硬是创造出星女郎这么个系列。

周星驰在娱乐圈的地位如何?~

在中国,周星驰是最受影迷爱戴的人物,虽然近两年作品大幅度减产,但由于容编导演为一身,使作品更具作者风格,因此仍然是最受关注的人物。 周星驰无疑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影星之一。如今,他的存在就是票房的保证。

周星驰在电影史中的地位非常高,首先它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喜剧演员,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导演。
有网友评论:十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星爷的每部电影都钻到观众的脑袋里去,让人看了之后,还想一遍遍重温,沉迷其中,不愿自拔,每次都深有同感,难以从记忆中抹去,所以票房最卖座。星爷电影里的配角,也很讲究和很经典。据说,选角色的时候,他唯一的考量就是符不符合影片需要,很偏执。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沉淀,是一种思考,而不单单是滑稽搞笑,毕竟不是所有的滑稽,都可以称之为喜剧,不是所有演喜剧的人,都可以叫周星驰。

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好演员,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作为演员,他够投入,够入戏,能通过几句台词,几个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努力体现自己的感悟、体会,让人品出一个笑容后的千般滋味;但作为导演,太用力,太刻意,生硬的桥段,翻来覆去的老梗,直白的说教,分分钟让人尴尬出戏。


香港90年代有“两周一成”的说法,而老实讲,能将演员与导演功力完美展现出来的只有周星驰一位。香港票房榜上,周星驰负责刷屏,而另外两位的票房记录都停留在90年代香港电影的繁华,的确,香港电影真的没落了,大批电影人都知道大陆才是真正的市场,每年的金像奖日渐僵化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