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物品是否被溶解能用什么数值测定 同一溶液,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560nm和470nm下的吸...

作者&投稿:鄢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方法提要
食品中相对分子质量>1×104的高分子物质在80%乙醇溶液中沉淀,与水溶液中单糖和低聚糖分离,用碱性二价铜试剂选择性地从其他高分子物质中沉淀具有葡聚糖结构的多糖,用苯酚-硫酸反应以碳水化合物形式比色测定其含量,其显色强度与粗多糖中葡聚糖的含量成正比,以此计算食品中粗多糖含量。

2、主要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机(3000r/min)。 (3)旋转混匀器。

3、试剂
本方法所用试剂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蒸馏水。
(1)乙醇溶液(80%):20mL水中加入无水乙醇80mL,混匀。
(2)氢氧化钠溶液(100g/L):称取10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L,加入固体无水硫酸钠至饱和,备用。
(3)铜试剂储备液:称取3.0gCuSO4?5H2O,30.0g柠檬酸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L,混匀,备用。
(4)铜试剂溶液:取铜试剂储备液50mL,加水50mL,混匀后加入固体无水硫酸钠12.5g并使其溶解。临用新配。
(5)洗涤剂:取水50mL,加入10mL铜试剂溶液、1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
(6)硫酸溶液(10%):取100mL浓硫酸加入到800mL左右水中,混匀,冷却后稀释至1L。
(7)苯酚溶液(50g/L):称取精制苯酚5.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溶液置冰箱中可保存1个月。
(8)葡聚糖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相对分子质量5×105已干燥至恒重的葡聚糖标准品0.5000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50mL,混匀,置冰箱中保存。此溶液1 mL含10.0mg葡聚糖。
(9)葡聚糖标准使用液:吸取葡聚糖标准储备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置冰箱中保存。此溶液1mL含葡聚糖0.10mg。

4、测定步骤
(1)样品处理:
a、沉淀粗多糖:准确吸取液体样品5.0mL,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无水乙醇20mL,混匀5min后,以3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反复操作3~4次。残渣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mL,混匀后,供沉淀葡聚糖。
b、沉淀葡聚糖:准确吸取b项终溶液2mL置于20mL离心管中,加入100g/L氢氧化钠溶液2.0mL铜试剂溶液2.0mL,沸水浴中煮沸2min,冷却,以3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残渣用洗涤液数毫升洗涤,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反复操作3次,残渣用10%(体积分数)硫酸溶液2.0mL溶液并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为样品测定液。
(2)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葡聚糖标准使用液0、0.10、0.20、0.40、0.60、0.80、1.00mL(相当于葡聚糖0、0.01、0.02、0.04、0.06、0.08、0.10mg)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准确补充水至2.0mL,加入50g/L苯酚溶液1.0mL,在旋转混匀器上混匀,小心加入浓硫酸10.0mL,于旋转混匀器上小心混匀,置沸水浴中煮沸2min,冷却后用分光光度计在485nm波长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值。以葡聚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准确吸取样品测定液2.0mL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50g/L苯酚溶液1.0mL,在旋转混匀器上混匀,小心加入浓硫酸10.0mL于旋转混匀器上小心混匀,置沸水浴中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用分光光度计在485nm波长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葡聚糖含量,计算样品中粗多糖含量。同时做样品空白实验。

5、结果计算
(m1-m2)×V1×V3×V5 X= —————————— m3×V2×V4×V6式中 X—样品中粗多糖含量(以葡聚糖计)(mg/g);
m1—样品测定液中葡聚糖的质量(mg);
m2—样品空白液中葡聚糖质量(mg);
m3—样品质量(g);
V1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
V2—沉淀粗多糖所用样品提取液体积(mL);
V3 —粗多糖溶液体积(mL);
V4—沉淀葡聚糖所用粗多糖溶液体积(mL);
V5—样品测定液总体积(mL);
V6—测定用样品测定溶液体积(mL)。

6、准确度与精密度在不同食品中进行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7.8%~110.87%,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样品进行10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8%。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反应热测量数据采集系统测定溶解热与传统钓溶解热实验相比有何优缺点~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熔解热的物理意义;
  2.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粗略方法——“面积补偿法”.
  二、仪器用具及实验装置
  量热器,天平,温度计,停表,冰块,热水,擦布等.
  三、实验内容
  1、称衡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的质量;
  2、装水至内筒2/3处,并称出水的质量,量出水的温度T1(一般使水温比室温高10℃左右);
  3、每隔半分钟观测一次水温,要求先观察6-7分钟;
  4、将冰块置于0℃的环境中(为冰水混合物),过一段时间后再取用,用干布擦干其表面水分后投入量热器水中,同时轻轻搅拌.每隔半分钟记一次水的温度和相应的时间t,当冰全部融化后,温度即将平衡(可有几个平衡点),尔后又会回升再继续测量4~5分钟;
  5、称衡内筒及水的总质量,确定出冰的质量M;
  6、作出T-t图,以确定T1,T2,所放的冰块应能使T1、T2分别高于和低于室温,否则,应重新调整冰块大小重做;
  7、根据公式 计算冰的熔解热.
  四、注意事项
  1、冰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衡.
  2、水银温度计容易折断,水银逸出会造成污染,所以取放温度计要小心,切不可把温度计当搅拌器用 3、水的温度不应下降太快而使内筒外壁有露珠出现.若有,应考虑到所放冰块的质量偏大,应重新调整冰的质量,否则会产生较大误差.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许多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具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有机物质进行定性鉴定,结构分析及定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的依据是比耳定律.首先确定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在选定的波长下,作出化合物溶液的工作曲线,根据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待测液的吸光度值来确定待测液中化合物的含量. 在测量之前是要确定最佳吸收波长的,不同的化合物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所以选择540nm是跟你要测量的物质有关的,而不是规定每个物质都必须在该波长下测量.

判定固体物质能不能被水溶解要看什么?
答: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 ,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溶固测定笔怎样使用
答:1)将电极杯用被测样品冲洗三遍。注:切不可将仪器浸入水中。2)然后将待测样品注入电极杯使液面超过电极圆片6mm以上。3)预先估计待测样品的总溶固值范围,选择合适的量程,按下“测量”按钮,此时指针指示值乘以所选用量程倍数即为样品的总溶固值mg/L。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量程选择必须正确...

物体溶解程度是如何描述的?
答:难溶:指物质在给定的溶剂中几乎不能溶解。溶解后的溶液通常呈现混浊或大量沉淀物,只有极少量的物质以溶解态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术语的使用是相对的,取决于所使用的溶剂和溶质的特性。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可能呈现不同的溶解程度。因此,在具体实验和应用中,还需要参考物质的溶解度数据、溶液...

那位朋友有测氯离子的测定方法,待刚物品是固体的怎么溶解待测物品
答:先说氯离子的测定,可以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电导率法测定,需要配置标准氯离子溶液做出工作曲线,根据未知溶液的电导率值在图上求出氯离子浓度值。第二,你的固体溶解性如何?其它性质怎么样?自己研究一下找到溶解的方法吧,情况不明无法帮你 ...

怎样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
答:测定时先将照明棱镜盖板打开,用擦镜纸或脱脂棉擦净盖板及棱镜载物面,将待测液(果汁、浓缩果汁、糖液等)滴2~3滴于折光棱镜的载物面上,合上盖板,对着明亮处观察目镜内明暗分界线处的读数,该读数即为待测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或称糖度。测定时环境温度要求为20℃左右,若环境温度不是20℃...

标题用重量法测定溶解性固体物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答:在溶解固体粉末时,应先放在烧杯中,缓缓加水,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注意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如果要一定浓度的,还要移入容量瓶中,注意刻度线。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方法为水浴蒸干重量法,该方法测定时间长,每批样需数小时,样品暴露空气中易被污染,水浴锅孔数有限每次只能测4个样品,检测大批样品...

食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常用什么方法,用什么仪器
答:目前最简单常用的方法就是折光法,用折光仪可直接测出,属于物理方法

水的可溶物检测有几种方法?
答:一是加热蒸发有固体析出。二是滴加某种无色试剂,出现沉淀,三是滴加指示剂,出现变色现象。都能证明水中有可溶物存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答: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常用水的体积来替代被测物体的体积.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平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V水=m水/ρ水计算得来,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 【跟踪训练】 将一质量为158g的金属块投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属块完全浸没,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20g.由此...

物体的溶解与颗粒大小有关吗?
答:探究物质的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小报,如下:能够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的关系:在温度相同、压强相同、溶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物体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大,溶解的越快;物体颗粒越大溶解速度越小,溶解的越慢。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物质溶解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