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白话和书面用语有哪些不同呢?

作者&投稿:星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是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就是提倡白话文,于是一般的人就认为文言与白话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而且从来就是如此.如果从古代的历史文献与少数存留下来的一些白话文学作品相对照,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这一点可以参考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与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便很清楚.除此而外,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光绪皇帝留下来的朱批中就有从白话到文言的的修改.光绪十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学习批阅奏折.其中有一份朱批原来写着“你们作督抚的”应如何如何,后来又在旁边用小字注着“尔等身膺疆寄……”,这就是从所谓活生生的口语变成文绉绉的文言的典型材料.再看元朝的白话碑,明太祖朱元璋立于孔府的碑石,都是皇帝官府的命令,但都是彻底的白话,与史书所载文言的诏书完全不同,的确证明文言与白话之间差异很大.但如果秦汉上古看来,文言与白话未必就有这么大的区别.换句话说,古人说话大多是文绉绉的,不大有所谓文言与白话的不同.

虽然古代的白话材料我们今天已经不易得到,但由于南方方言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形态,因此我们今天可以从方言口语中去窥测古代人说话的样子.以厦门话为例,在日常口头语中就很多是今天所说的文言形态,如中国人最普通的问候语就是“吃了没有?”,厦门话只说“食未?”.问人家“有没有?”厦门话只需说“有无?”如果问得详细些:“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厦门话则说“到底有抑无?”这里的“抑”字的用法,现在只能在文言文里读到,如“抑或”一词,但却正用于今天厦门地地道道的口语里.所以上古文献中我们读来不易的文言其实恐怕都是当时的口语.如果认为上面的实例过于简单,我们还可以再举出些稍复杂的例子来.厦门人批评操之过急的人常说,“未曾学行,就要学飞.”亦即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要学着飞.“未曾”二字是典型的文言,但在厦门却是口语.再有十数年前颇为流行的通俗歌曲“酒矸倘卖无?”,差不多所有非闽方言区的人都不知其为何意,但厦门人却很明白这就是“有没有空酒瓶可卖?”的意思.将无字放在句末,又用上“倘”字,是文言的表达方式,但至今却仍用于方言的口语中,可见文言与白话在古代相去的确不远.当然,厦门人本身并未意识到他们说的话其实就是古代的文言,因为现在就连说话者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这些字眼了.其他方言也有类似现象,不遑多举.

五四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评至为激烈,先知先觉们多认为文言是统治者创造出来愚弄老百姓的东西,甚而认为汉字的难学难认也是治人者有意为之,因而有人至于主张将汉字丢到毛厕里头去.其实平心看来,文言与白话的差异以及汉字的繁难复杂本来是语言文字的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形容的事物越来越多,要表达的感情越来越丰富,语言文字也就发生了从简到繁的变化.上古时代多是单音节词,亦即一字一词,为了表示更多的内涵,一是增加汉字,二是出现双音节词乃至多单节词;在口头语言方面也是如此,越简单的话越容易含混,于是用词时就不但增加了音节,而且改变了表达的方法.这些改变不但是汉语本身发展的缘故,还与外来影响有关,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佛教文化的东来,双音节显然增多.北方草原民族的不断南下,也肯定要对口语的表达方式有所影响.人随时随地要说话,但不是时时刻刻都要写文章的,显然口头语言的变化很快,书面语言的变化就比较慢,因此逐渐地,文言与白话的距离就越来越大,以至于到后来,文言白话明显为两途.

其实文言本身非无变化,我们只要看看《尚书》里头那些诘屈聱牙的篇什与清末的新民体文章的差距,就可以了然了,但这种变化与白话的变迁比较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在文言与白话距离逐渐加大以后,识字者与文盲之间,上层社会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既能说白话又能识文言者,自然比只能讲白话而写不来文言的人要高一等了,于是人为的差别又更加大了方言与白话的距离.白话文并非从五四运动起才有,晚清已经有不少人将口语写成了文章,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使文言文在二三十年间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白话文的一统天下,现在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差异几乎已经不存,但会写典雅文字的人也没有了.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

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

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时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

粤语和白话有什么区别?
答:没有区别!!!白话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所以我们听过的或者唱过的说过的粤语,都属于白话。白话是俗称。粤语是指广东及香港地区的话,白话是指两广及香港的方言!其实都是一回事。所以不同口音白话等于不同粤语方言片,也就是说广东话等于白话、客家话、潮汕话。白话也就是粤语。粤语的词汇分为汉字...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区别
答:3、权利不同。从公平原则出发,赋予了债务人诸多权利,比如同时履行抗辩权。 债权人拥有以下权利: 1、实现债权; 2、转让债权; 3、放弃债权; 4、主张违约赔偿; 5、代位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

书面用语和书面语意思完全一样吗?
答:书面用语和书面语意思完全一样吗?——意思不完全一样,这两个概念有细微差别 “书面语”是“书面语言”的简称(相对于“口头语言(口语)”而言的);而“书面用语”是指选择运用“书面语言”中的词语。例如:口语“我买东西花了一块五”;书面语是“我购物用去一元五角”,其中的“购物、用去、...

高分悬赏:关于广东人口语和书面语
答:有两种不同发音的不是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而是北方话和南方话(粤语)的口音差别,这个就相关粤语的历史发展了,这个你便可以去“粤语”百度百科——粤语发展时间表去看看。粤语同北方话差别较大首先表现在语音,其次是词语及语法。一,是因为粤语较多保留古语,如:饮水(喝水),行街(逛街),食饭(...

古代人说话常用语有哪些?
答:古人说的话是什么话 家乡话吗还是古人专用的语言 文言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就像是方言和普通话 用古代的语言怎么说话啊 20分 古代的士大夫、官员的口语中,的确有一部分文言文,但平常的生活,还是白话,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之中。 但在书面上,的确都是文言文。一直到民国的鲁迅,开始写白话文的作品。 古代...

古人(汉朝之前)是怎样说话的,我们现代人能听懂吗?
答:这个古人到底有多古。明清时代的人,听普通话,大致可以。如果是唐宋,能听懂一般就算不错,比较从鲜卑的北魏到宋,汉语的鲜卑化,已经成为标准,再掺杂写契丹、突厥、和女真等阿尔泰语,因此北魏以后到唐宋,汉语发音是中古语言。南方从东晋南迁的汉人,还会保留秦汉的汉语发音。南北方发音区别应当很大。秦汉...

文言文书面用语
答:1. 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体还是说平时说话也是用文言文 古人说话也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 古人的口语和我们现在的口语习惯差不多,只是基本词汇和发音有所不同; 古代的书面语分为文言文和古白话,比如《西游记》里的语言,文言文则是我们经常所接触到的古文,例如:《师说》里面的用语。 再日常生活中,古人不是以文...

古代人说话是什么腔调?
答:古代人说话时以文言文来说话 写字也是用文言文 古代没有腔调说的 那时事没有地方语言的 只有地方性的文言文 白话文知道新文化运动才被开启

古人日常说话是满口"之乎者也"呢?还是跟现在人差不多?
答:就如上面各位所说,古时候并不是每个说话都“之乎者也”的,只有上层官员和读书人才这样,当时,这是有文化的象征。但也决不是跟现在一样。古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就颇有差别。而且,其实现在我们说的很多字词在发音上就跟古汉语相去甚远了。

古代人说话都说文言文吗
答:皇帝批复奏章用大白话也不是稀奇事。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沿海有倭寇来犯,怒而下诏:“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钦此。” 相比之下,雍正对年羹尧的那一份表白,是不是显得柔肠百折了许多。 4、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书面语和口语发展的双轨发展,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立的局面,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