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 影响药用植物生长的主要土壤因素是什么?

作者&投稿:鱼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产品质量要求严,“道地”性突出:与其他农作物不同,药用植物更重视其质量,尤其是中药材。我国历代医学家在大量总结了中药药性变迁与地域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用“道地药材”作为评价中药材品质的独特标准,如吉林的人参,四川的附子、黄连,浙江的贝母,山东的金银花,河南的怀地黄,甘肃的岷当归,云南的三七,辽宁的细辛等均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的成因可概括为三大演进动力:即遗传变异、环境饰变和人文作用(含生产技术、临床选择、文化传播、市场交通、社会政治等),其中环境饰变主要指植物生长发育受生态环境,如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的影响,所以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可分为:生境主导型、种质主导型、技术主导型、传媒主导型以及多因子关联决定型。

由于“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因此,在其质量控制方面,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组织科技力量系统研究道地药材形成的自然规律、标准及规范化生产技术,目前此项工作仍在深入进行。已有的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药材的质量有地域性差别,即“道地性”,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云南的三七,吉林的人参等质量高于其他产地。因此,在药材种植生产中,不能盲目地引种,避免产生因生态条件的不适,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而限制其有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使药材质量下降。



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药用植物和所有的绿色植物一样,在其完成自身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获得必要的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而且药用植物因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各有差异,如人参喜寒冷气候不耐高温,适宜生长于我国东北地区;砂仁喜温热气候,不耐寒冷,适宜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等省区。有些药用植物在特定的环境里,由于人们长期的栽培措施,形成了优质的地道药材,如安徽的四大皖药(茯苓、丹皮、白芍、菊花);河南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浙江的浙八味(白术、浙贝、玄参、延胡索、麦冬、杭白菊、白芍、郁金);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山东的银花;福建的泽泻等等,都说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因此,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时,必须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获得优质高产,产生经济效益。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料和生物因子等。

土壤肥力是植物生长好坏、能否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除能提供良好的立足条件外,还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水、气条件才能使植物生长良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的土壤因素很多,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营养、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及土壤微生物等,下面仅介绍几个主要因素。
一、土壤质地
土壤的粗细,也就是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土壤是由数量不等的粘粒、砂粒和粉粒组成的。各种粒级的组成比例不同,就形成了各种土壤,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即砂土、粘土和壤土。
质地不同,土壤所表现的肥力性状(如扎根条件,透水通气好坏,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等)、耕作性能和生产性能也不同,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根茎类的药用植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较严格。多数种类都喜欢在疏松的壤土中生长,这类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地下根茎的发育。
(一)砂土类
砂粒含量较多,粘粒较少,土壤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总孔隙度小。毛管作用弱,保水性差,但通气性良好,易干旱,耕性较好;因含粘粒少,保肥性能也差,养分容易淋失,有机质含量少,分解快,贫瘠;砂性土热容量小,土壤易增温也易降温,昼夜温差大,早春土温易上升发暖,但晚秋一遇寒流,温度下降快,植物容易遭受冻害。因此砂性土要多施肥,深施有机肥,施用化肥时要少施、勤施,基肥、追肥并重。
砂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华北平原、各地河流两岸及沿海地区也有分布。
此类土壤适宜种植一些耐旱性强的药用植物,如北沙参、甘草、麻黄等,北沙参主要产区山东烟台地区,多种植在海边砂土或砂质壤土上。由于砂土疏松,北沙参根系生长发育良好,主根入土深,可达40cm左右,同时分杈少,质量好。而生长在一般的粘壤土内,根系发育不良,主根短,分杈多,商品质量差。麻黄、甘草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内蒙古等省区干旱的沙丘、荒漠上,在粘重多湿的土壤里则生长不良。
(二)粘土类
这类土壤比较粘重,耕性差。粘粒含量较高,总孔隙度虽大,但土粒间孔隙小,小孔隙多,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差,易积水,引起根的腐烂,甚至死亡,水分蒸发慢。不耐涝、不耐旱;土温低,温差变化小,有机质分解慢、腐殖质易积累;含矿物质养分丰富,特别是K+、Ca2+、Mg2+、Fe2+等阳离子含量较高。吸附性能较强,不易被水淋失,保肥力强。腐殖质含量高,氮的含量也较一般土壤高;因粘土较紧实、板结,湿时泥泞,干时坚硬,耕作费力,水、气常处于矛盾状态。
由于这类土壤物理性状较差,对多数药用植物均不适宜,常造成缺苗,同时根系发育不良,特别是根茎类或深根类的药用植物,根系不易舒展,主根不易深入较深的土层。因而支根多,品质差。适宜在粘土类生长的多为沼泽生或水生药用植物。如泽泻、菖蒲、芡实等,常种于水稻田或溪沟、池溏等低湿地方。此外,少数旱生的药用植物如川明参也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粘壤土上种植,生长良好,根充实,质量好。种于砂土或砂质壤土上的川明参,根含水量高,粉质少,不充实,加工后质量较差。
(三)壤土类
所含土粒的粗细比例适度,砂粘合宜,其性状介于砂性土和粘性土之间,兼有二者的优点。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保蓄性好。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分解快,土性温暖,耕性良好。
壤土类广泛分布于黄土地区、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上。
这类土壤是多数药用植物栽培最理想的土壤,特别是根茎类药用植物更喜欢在这种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有利根系的发育和根茎的膨大。如党参、当归、地黄、贝母、人参、丹参等。
有些根系较长的如黄芪、栝楼、山药、牛膝等,主根长30—100cm,有的甚至可达150cm。不但要求耕层是疏松的砂质壤土,同时也要求心土疏松。这样生长的主根直,分杈少,入土深,刨收容易,不易断根。如黄芪的主产区内蒙古,怀山药、怀牛膝主产区河南黄河岸边的武陟、温县等地,砂质壤土疏松、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及透水力强,生产的黄芪、怀山药、怀牛膝根长且直,不分杈或少分杈。加工后商品质量高,常出口,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有些根系分布较浅的药用植物,如黄连、郁金等都要求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土壤。因黄连地下根茎向上生长,须根多分布在表土层,所以疏松肥沃的表土层是根茎向上生长和膨大的良好环境。下层紧密的土壤,能使郁金块根不致于长得太深,挖收比较方便。
土壤质地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还可以从同一药用植物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生长所表现的差异,看出土壤质地的显著影响。如杜永祥在黄芪栽种产生“鸡爪芪”原因的调查中看出,同一种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种植,黄芪的生长表现有明显变化,发育状况有显著差异。
棕色森林土(山地棕色砂砾土),其质地疏松,含腐殖质较少,砂性较大,排渗水力强,透气性好,水、肥、气、热协调,pH值呈微酸性。种植黄芪的根系长直,分杈甚少,根皮黄棕色,表皮光滑,无锈斑,无水眼,折断面纤维细腻,粉性好,呈鞭杆状,商品质量最好。
淋溶黑土(黑砂壤土),质地松散,渗水力好,保水力强,透气性好,有团粒结构,淋溶明显,三相协调,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种植黄芪的根较长直,分歧不多,根皮黑褐色,兼有少量锈斑,折断面纤维较粗,粉性较小,商品质量好。
碳酸盐黑土(盐碱土),质地较松,渗水力较好,保水力较差,含有盐碱,pH值呈碱性,有明显返碱。种植黄芪的根系较长,分杈较少,但因根皮受盐碱侵蚀,锈斑严重,折断面纤维木质化,粉性甚小,商品质量差。
沿江冲积砂土,质地疏松,渗水力好,保水力强,含水量大,腐殖质少,pH值呈微酸性。种植黄芪的根系长直,分杈较少,但因土壤含水量大,根皮水眼重,烂皮较多,商品质量较差,特别是地势低洼或多雨年份水眼、烂皮现象更为严重。
森林灰化土(白浆土),表土层腐殖质较多,质地松散,保水力强;心土层(称淀积层或白浆层)质地粘重紧密,渗水力甚差,透气性极不好,有石灰菌丝体,三相失调,pH值呈酸性。种植黄芪的主根短曲,伸至淀积层停止,致使根系变异,分衩甚多,呈鸡爪型,且因表土层保水力强,根皮锈斑多,水眼重,折断面纤维较粗,粉性较小,商品质量最差。
草甸土(草炭土),其成土地势低洼,腐殖质层深厚,排水力差,保水力强,含水量大,pH值呈酸性。种植黄芪的主根较短,分衩较多,水眼甚重,烂皮明显,商品质量低劣。
特举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两种土类列入表5—1。

表5—1 不同土壤类型对黄芪的生长发育影响
注:1.根粗部位:芦下10cm处粗度
2.均为本地种子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类土壤在各地都或多或少有分布。而各种药用植物由于长期生长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对某种土壤的一定适应性。所以各种药用植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很不相同,在栽培时应根据药用植物的特性,选用相应的土壤栽培,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固相中除了矿物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土壤有机质。在自然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多的可达10%以上,一般土壤则较少,约在0.5—3%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虽不多,但其作用很大,它不仅是养分的主要来源,而且对土壤一系列性质和生产性状的好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土壤有机质被视为土壤肥力的中心,是评定土壤肥瘦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药用植物都喜欢在有机质含量高的腐殖质土生长。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以及施入的有机肥料,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都要经过微生物分解,由于分解的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
1.新鲜有机质
即很少被微生物分解的那一部分有机物,它们仍保持着解剖学上的特征,大部分为动植物的残体。
2.部分被分解的有机物
这类有机质已失去解剖学上的特征,呈暗褐色小块,对疏松土壤有良好的作用。
3.腐殖质
是彻底被微生物改造过的有机物,呈黑色或黑褐色的胶体物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与矿物质颗粒紧密结合,只能用化学方法分离,而不能用任何机械的方法分开,是土壤有机质中主要的类型,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
(二)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1.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
土壤有机质含有植物所需的一切养分,如C、H、O、N、P、K、S、Ca、Mg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矿质化作用,释放植物营养元素,供给植物和微生物生活的需要。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取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产生的CO2供植物的碳素营养。植物还能直接吸收某些简单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有机磷化合物以及高度分散的胶态及分子态腐殖质等。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是土壤有机质,这些有机质有的经过矿质化释放出植物可吸收态氮素,另外很多则经过分解合成作用而转化成土壤腐殖质,贮于土中。由于腐殖质比较稳定,分解缓慢,每年只有2—4%的氮释放为有效态,所以土中有效氮含量并不高,一般约占土壤全氮的1—2%。
土壤中磷的含量在0.1—0.04%之间,除了有机态磷有待分解释放外,无机磷也与钙、镁、铁、铝结合为不易溶解状态,因此这部分磷的释放也很重要。一方面含磷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植物可吸收态磷,另一方面,由于有机质是一种络合剂,能与难溶性磷酸盐的盐基进行络合作用,从而也提高磷的可给性。
此外,土壤有机质所含的钾、钙、镁、硫、铁以及其它微量元素,随着有机质的分解,逐渐供植物利用。
2.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可溶性胡敏酸在低浓度下(百万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能刺激根系的生长,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则抑制根系发育。
可溶性胡敏酸进入植物体后,能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从而增加养分吸收的数量。
总之,低浓度可溶性的胡敏酸在作物生长的前期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后期能促进养分的吸收,而对作物吸收作用的促进则贯穿于作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3.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半分解的有机物能使土壤疏松,大大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腐殖质又是亲水胶体,能吸持大量水分,其吸水率为400—600%,而粘粒的吸水率则为50—60%,比粘粒大10倍左右,所以能吸收更多的水分。
腐殖质是一种胶体物质,有多种功能团,如羧基和酚羟基上的H+,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使这些阳离子不致流失,同时腐殖质的代换量比粘粒大4—5倍。所以腐殖质能大大提高土壤的保肥力。
4.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良好的胶结剂,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尤其在有钙离子存在的条件,腐殖质产生凝聚作用,使分散的土粒胶结成团聚体,可形成良好的水稳性团粒。腐殖质的粘结力比粘粒小11倍,粘着力比粘粒小一半,但都比砂粒大。因此,它能减低粘土的粘性,增加砂土的粘性,从而改善粘土的通透性和耕性,以及砂土的松散性。腐殖质还可使土色变黑,吸热能力加大,使土温提高。
5.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有机质是微生物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腐殖质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反应,使之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
鉴于上述土壤有机质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巨大作用,使得土壤具有疏松、透气、肥沃的特性,即水、肥、气得到充分的协调,创造了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良好条件,也是多数药用植物生长最优良的条件。那些在山区林间自然形成的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即所谓腐殖质土最适于一些浅根系的多年生药用植物生长,如人参、黄连、细辛等,它们的根系都不大,只在表土层生长。黄连须根分布于表土层0—25cm处,而集中分布于5—10cm土层里,说明其根系的好气性,而腐殖质土既疏松又透气,是黄连根茎生长最优良环境。人参、西洋参及细辛,也属多年生阴生植物,光合作用能力较低,吸肥量少,植株生长缓慢,在生长期间不需要过多的速效性肥料。腐殖质土除具疏松特点外,其特性稳定,能源源不断地释放所需养分供吸收利用,因而使植株生长良好,不但产量高,质量也好。
三、土壤养分
见第六章药用植物营养与施肥,第二节药用植物的土壤营养。
四、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水分在土壤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所进行的许多物质转化过程,如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溶解和化,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都离不开土壤水分。而水分的多少也影响这一转化过程,土壤水分影响土壤通气状况和土壤的热状况,也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
植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首先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植物体内含有60—80%的水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没有水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吸收,并输送到植物体所需要的各部分去;植物需吸收大量水分,才能保证叶面蒸腾的需要,以降低并稳定植物体温,使植物在强烈的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灼伤。
植物虽需大量水分,但不能盲目给土壤浇水,因土壤中的水、气常处于矛盾状态,水分太多则影响土壤的通气,也影响根系的吸收作用,从而影响根系正常的生命活动,以致于影响全株的生长。药用植物种类多,特性各异,对水分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有些药用植物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即所谓耐旱的药用植物如麻黄、甘草等,土壤湿度大则生长不良,或引起烂根;有些药用植物则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泽泻、菖蒲、芡实等,甚至可以在淹水的嫌气条件下生长,土壤太干则生长不良;而绝大多数药用植物则需在干湿适当的土壤条件下生长,过于潮湿的土壤,常引起烂根,导致全株死亡,太干容易缺苗或生长不良。所以在生长期间应注意水分管理,若天旱不雨,要注意浇水,雨后应及时排水,避免土壤通气不良致使植株窒息死亡。
(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
1.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自然条件下土壤保持的水分含量称为土壤含水量,其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要百分率
即土壤含水量占土重的百分率,一般以烘干土重为基数。

(2)容积百分数
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虽然普遍采用,但要说明土壤水分占土壤孔隙的容积,或水分与空气在土壤中所占容积的比率等则不方便,为此应以土壤中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

(3)相对含水量
为了更好地说明土壤水分的饱和程度,有效性和水、气状况,在植物栽培中,常用土壤自然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来表示土中水分状况,称为相对含水量。

(4)水层厚度(mm)表示
为了使土壤所含实际水量与降雨量和蒸发量进行比较,将一定深度土层中所含实际水量换算成水层厚度(mm)来表示,有时也称土壤蓄水量(mm)。
水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水重%)×容重×土层厚度(cm)×102.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能否被植物利用以及利用的难易。土壤水分并非全部都能被植物利用,它取决于根毛吸力和土壤吸力之间的矛盾。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土壤吸水力仅为8—0.5个大气压,水分运动快,植物可以吸收到所需水分。随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水分越来越少,土壤对水的吸力愈来愈大,植物吸水就愈来愈困难。当土壤吸水力达到15个大气压(约等于根的吸水力)时,根毛就不能再吸进水分,植物便呈现永久萎蔫,所以萎蔫系数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当土壤含水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能量水平已接近自由水,土壤吸力约为1/3个大气压,这时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是有效水分含量的上限。田间持水量以上的水分是多余的无效水分,甚至是有害的,因多余的水分会使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实际上土壤水分达到植物生长阻滞含水量时,植物的正常生长已受到影响。因而在土壤尚未达到生长阻滞含水量以前,就要抓紧时间及时灌溉。
土壤最大有效水贮量,受土壤质地、结构、松紧状况和有机质含量等条件的影响。就质地而言,砂土最少,壤土最大,粘土比壤土小。
此外,土层深度也是影响土壤有效水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土层深的有效水量显然多于土层浅的。所以,通过深耕改土加深耕层也是增加土壤有效水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导致药用植物种植连作障碍的相关因子有哪些
答:导致药用植物种植连作的危害性有四方面:其一,病虫害加重,设施连作后,由于其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光照、温湿度、气体的变化,一些有益微生物,如铵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微生物迅速得到繁殖,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这样不仅导致肥料分解过程的障碍,而且病虫害发生多、蔓延快,...

中药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中药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有地貌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药用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一方面依靠自然环境提供生长发育、繁衍后代所需的物质与能量,即生物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它们也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问题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称为生态关系。药用植物和药用...

药用植物在生长发育中要从土壤中吸收哪些营养元素?
答:“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药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等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称为大量元素,也就是肥料三要素。但在土壤中的含量有限,因此,必须通过人工施肥,加以补充,否则,药用植物缺氮,植株长势不旺盛,...

影响生药质量的内因
答:影响生药质量的内因如下:自然因素:生药品种、生药遗传和变异、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药用植物的栽培、生药的采收、生药加工、生药的炮制、生药的贮藏、掺假使杂

渗透胁迫对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低PEG浓度能促进两种画眉草胚根和胚芽的生长,较PEG浓度显著抑制其胚根和胚芽生长。PEG浓度对胚芽生长的抑制效应比胚根大。各指标中,两种画眉草之间的各值差异不大,本地画眉草仅略高于爱草,爱草的抗性略低于本地画眉草。渗透胁迫是指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使植物不能得到充足水分的一种状况.常见的渗透...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因素是什么?
答:病害直接影响生长发育,造成品质变坏和产量降低,以致丧失药用价值或引起植株死亡。如枸杞发生黑果病时,果实变黑不能入药;颠茄因疫病流行则大片死亡。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简称为病原。由环境因子即非生物因子,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破坏植物的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生理性...

药用植物的保花保果措施有哪些?
答:药用植物的保花保果措施,有以下几种:1. 环境调控:药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对它们的开花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调控工作,对于药用植物的保花保果非常有帮助。2. 合理施肥:药用植物在生长期需要养分进行支持,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需求,合理...

在自然中,药用植物种植对温度有什么要求吗?
答: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而不同。--般种子萌发时期、幼苗时期要求温度略低,营养生长期对温度要求逐渐增高,生殖生长期要求温度较高。了解药用植物各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的特性,是合理安排播种期和科学管理的依据。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方面。一般气温影响植物...

覆膜对药用植物的成苗数有哪些影响?
答:黄芪土下覆膜处理成苗稍多于露地种植,但差异不显著;而黄芩、知母和桔梗土下覆膜的成苗数均显著多于露地。土下覆膜种植对药用植物成苗数的作用桔梗>知母>黄芩>黄芪。分析表明,土下覆膜对多年生药用植物成苗率的影响与植物种子粒径大小相关,大粒种子反应较不敏感,小粒种子在土下覆膜时成苗率显著提高...

非生物因素对哪些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影响
答:你好!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很大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土壤中矿物质含量等。比如某些植物只能生存在热带,某些植物只能生存在温带,如果离开特定的温度,植物各种代谢就会失衡,进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