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布规律与资源潜力预测 战略背景与目标任务

作者&投稿:冉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油气分布规律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为美国最丰富的油气产区之一,已累计产出石油约15110 MMb(21.2×108t)(表5-4),证实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超过7000MMb(9.8×108t)和35TCF(0.98×1012m3)。在平面上,阿拉斯加北坡盆地已发现油气田几乎全部都分布于巴罗背斜之上,至少形成于早白垩世末的构造反转期,与主要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匹配良好。在层位上,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埃尔斯米尔、波弗特和布鲁克斯3个层序内(表5-5),埃尔斯米尔层序是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大部分石油产自埃尔斯米尔储集层,包括密西西比纪至三叠纪海相碳酸盐岩和北东大陆边缘沉积的海相-非海相硅质碎屑岩,其石油储量约30000MMb(42×108t),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约15000MMb(21×108t)和38TCF(1.06×1012m3),油气可采储量占盆地已发现可采储量的67.4%。部分石油产自波弗特储集层侏罗纪至早白垩世裂谷期沉积的海相硅质碎屑岩,以及布鲁克斯储集层白垩纪-第三纪海相-非海相硅质碎屑岩。波弗特层序中已发现的石油储量约10000 MMb(14×108t),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为5000MMb(7×108t)和12TCF(0.34×1012m3),油气可采储量占盆地已发现可采储量的22.1%。布鲁克斯层序石油储量约40000MMb(56×108t),但大部分是稠油和重油,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000MMb(4.2×108t),天然气可采储量为2TCF(60×109m3),仅占全盆地油气可采储量的10.5%;布鲁克斯层序的储集层一般为非均质储集层,因此属油质较轻的油藏,如塔恩油田(API,370),采收率系数也低于埃尔斯米尔和波弗特层序的产层。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油气基本赋存在构造和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中。

表5-4 北阿拉斯加及邻近海域至2005年累计石油产量及剩余油气储量

注:*表示未开发。

(据Houseknecht et al.,2006)

表5-5 主要储集层石油地质储量和油气最终可采储量

(据Houseknecht et al.,2006)

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图5-8 阿拉斯加北坡油气资源分布图

(据Houseknecht D.W.et al.,2006)

红色数据为已发现油气田

最近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9)和美国矿产管理局对北极阿拉斯加地区油气待发现资源的评估结果,石油(包括凝析油)、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分别超过50000 MMb(70×108t)和227TCF(6.356×1012m3),大部分待发现油气资源位于盆地北部,其中楚科奇海美国部分大陆架的油气资源潜力最大(图5-8),楚科奇海陆架区(水深不超过100m)石油待发现资源量153.8×108b(21.53×108t),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76.77TCF(2.15×1012m3);波弗特海陆架区(水深小于500m的海域)石油待发现资源量82.2×108b(11.51×108t),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27.65TCF(0.77×1012m3);NPRA石油待发现资源量106×108b(14.84×108t),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61.4TCF(1.72×1012m3);北坡中部石油待发现资源量40×108b(5.6×108t),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33.3TCF(0.93×1012m3);ANWR石油待发现资源量104×108b(14.56×108t),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3.8TCF(106×109m3)。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油气大多来自多种烃源岩,拉张和挤压形成的构造圈闭均是油气有利勘探目标。楚科奇海岸和布鲁克斯山前的构造发育区均是盆地油气勘探区域。近几年来,在盆地北部发现和开发的地层圈闭油藏也是值得关注的具有油气潜力的勘探领域。ANWR的海岸平原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



我国油气地质勘探发展规律与资源潜力~

康 一 孑
油气资源是近几年来是国内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以至中央电视台节目中,都提出了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不足而担心,认为探明的储量难于满足需求,并具体举出我国石油、天然气的探明可采储量为 24. 3 亿吨、2. 2 万亿立方米 ( 2003年底资料) 以上可采储量为剩余可采储量,是个动态数字,用发展规律来分析,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的十年来,每年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都是 24 亿吨左右,产量由 1. 5 亿吨逐步升至 1. 68 亿吨,而天然气在 1995 年的探明可采储量为 0. 7万亿立方米,到 2003 年翻了两番,年产量从 180 亿立方米升到 255 亿立方米,增长的潜力较大。纵观世界和一些主要产油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美国石油可采资源量较大 ( 为 350 亿吨) ,在 1975 年达到产油高峰期,年产原油 5. 3 亿吨,以后就逐步下降,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 21 世纪初,产油量为 3 亿吨左右,这 10年间,其石油探明可采储量 ( 即剩余可采储量) 也都在 30 亿吨左右。世界 1978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年产量达 32 亿吨,当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 500 亿吨左右,但一直到 1990 年左右,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则上升到 1000 亿吨以上,到2000 年则为 1400 亿吨左右,因此采油量在达到 45 亿吨时,储采比也在 30 以上。
石油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自上世纪初开始应用,到 40 年代起逐步代替煤,成为主要能源,到七八十年代在能源消费结构中达到 60% 以上,为工业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化石能源存在于地球历史 5 亿 ~6 亿年到几百万年间的沉积地层中,是不可再生的,蕴藏量有限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内总要枯竭。因此,在能源内不能只用石油,要有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并应早做准备。但是,世界上在本世纪中,我国在近 20 年内,石油天然气仍然是重要能源。近几年石油价格的猛烈上涨,是有其复杂因素造成,并不是油气资源短缺,这是许多经济学家所承认的。
我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在油气地质勘探中不断有所发现,产、储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近 10 多年来,石油产量在沙特、伊朗、俄罗斯、美国之下,是在年产 1. 5 亿吨以上的国家中,占据在第五至第九之间的位置。我国 50 多年中,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中是有一些发展规律需要归纳总结。
一、地质勘探工作上的地质理论、方向、方法和勘探程序
20 世纪 50 年代初,油气产、储量都很低,且受陆相不能生油,勘探力量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起步。首先在我国是以陆相地层为主的条件下,提出陆相地层也能生油的理论鼓舞下,建立了在陆相地层内找油的信心并加以实现,成为世界一大创举。其次,是在中央政府的倡导下,以区域勘探为先驱,统一三大部门 ( 石油部门、地质部和中科院) 的力量,甩开东部新区 ( 松辽和渤海湾盆地) 的战略部署,在较快的时间内打开局面,建立起我国石油工业基地。但在具体工作上,地质勘探走了不少弯路,油田和储量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和发现的,如区域勘探上的 “区域展开和重点突破”,钻探井中的五位一体 ( 地质、钻井、地震、测井和实验室) ,钻探井中资料的取全取准,钻探中失败教训的总结等。20 世纪 50 年代曾钻探了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塔里木等盆地,结果只有前两个成功并获得大油田和较多储量,其他 4 个盆地虽然有小油田和少储量,但基本上是失败的,这是多因素所造成的,将在后面阐述。目前总结的是,只靠单一因素是找不到油气的,例如柴达木、四川、塔里木盆地构造明显又多,但很多钻探失败,鄂尔多斯盆地基本为单斜除个别地域外没有构造,但沉积古地理在一些地方形成三角洲,又找到大型储量上几亿吨的油田。总之,要找到油田和储量是要下功夫的,不论是过去和将来,不能认为: 简单和容易找的油田和储量已找得差不多了,今后都是很难找的了。
据统计,我国中、新生界以陆相为主,石油主要蕴藏于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中,渤海湾盆地及沿海大陆架主要是第三系,海相石炭系和奥陶系以塔里木盆地为主,此外四川的海相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蕴藏有大量天然气,塔里木的陆相的白垩系、第三系,鄂尔多斯的海相奥陶系和海陆交互相的石炭系—二叠系都蕴藏了大量天然气。
二、科技进步使我们找到更多油气田
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油气勘探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地震技术的提高,从二维、三维到各种计算机的应用,使人们对地下深层构造以及岩相古地理都有所认识,测井的成像技术对识别油气层的能力提高,钻井在高陡构造和地形复杂地区能定靶钻井,完井试油的酸化压裂技术改变油层产油能力等,都在寻找油气田提高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在过去根本无法发现油气田。几个明显的例子: 例一: 准噶尔、塔里木盆地中央的沙漠地带,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进行了地震大剖面工作,才了解了地质构造,并进行钻井,发现了一系列油气田,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例二,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早在 50 年代钻井就发现了一个依希克里克小油田,后因构造复杂,地面地下不一致,钻井也过不了关,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直到 90年代通过地震工作才将地下构造搞清,钻井也解决了定向钻井的问题,才发现克拉 2 号大气田,成为我国丰度最大产量高的最大气田。例三: 四川是我国天然气发现最早的盆地,但川东地区构造陡,地面地下不一致,找不到地下构造高点,只发现了一些小气田,到 80 年代解决了地震搞清地下构造高点、钻井定向打井的技术,并明确了石炭系储层良好的高产气田,一些构造带成串的气田形成上千亿立方米的储量,改变了四川产气的面貌。例四: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大面积上亿吨油田的发现,主要得益于地层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就在安塞油田有储量而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的时候,采取了井下增产措施———酸化、压裂,并获得成功,使产量提至经济效益以上,油田活了,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上升至年产原油千万吨以上,改变了整个盆地的评价。
80 年代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科学探索井的拟定和实施,这也是科学研究探索区域勘探的一个办法,在 10 口科探井成功了两口,这就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参 1 井和吐哈盆地的台参 1 井,解决了这两个盆地的出气和出油,成为打开一个地区新局面的重大发现,这种发现钻井少而意义大,应引起极大的重视。
三、大的沉积盆地与油气储量、产量的关系密切
石油天然气均分布于各沉积盆地内,据专家统计,世界共有含油气盆地 400多个,大型盆地 ( 一般大于 10 万平方千米) 具有高储量高产量 ( 20 世纪末的资料) ,年产是上亿吨 ( 探明可采储量在 50 亿吨以上) 的盆地有 8 个,年产量上5000 万吨 ( 探明可采储量 20 亿吨以上) 的盆地 28 个,其中我国有 2 个 ( 松辽、渤海湾盆地) 。我国共 400 多个沉积盆地,有油气远景的约 120 个,其中有油气田的 25 个,大型沉积盆地陆上有 9 个 ( 8 个有油气田) 。陆上已有油气田的 8 个大型盆地,松辽、渤海湾两盆地在勘探前期 ( 5 ~15 年内) 就已探明可采储量 20亿吨,其他 4 个盆地则历经艰险,有的经过 40 年甚至 70 年以上的勘探才探明 5亿 ~10 亿吨可采储量 ( 包括天然气储量的油当量) 年采油量 ( 含天然气产量的油当量) 超过 1000 万吨。
鄂尔多斯盆地很具有代表性,从 1908 年开始勘探,到 1950 年只有延长、永坪两个小油田,年产油不足 1 万吨,20 世纪 50 ~ 70 年代在盆地四周及中心做过勘探工作,由于对沉积相进行了研究,才发现了侏罗系河流相的次生油藏,突破中型油田的产油关。80 年代经科学探索井钻探和三叠系沉积相研究分析,找到了奥陶系大气田和湖相三角洲的三叠系大油田,这时的探明可采储量石油达到 3 亿吨,天然气达到了 7000 亿立方米 ( 相当 7 亿吨油当量) ,石油气年产量 1500 万吨,天然气 50 亿立方米以上 ( 2005 年) 。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沉积盆地,面积 56 万平方千米,石油勘探工作是在1950 年中苏石油公司时开始的,由于中央是沙漠,开始只是在北部库车坳陷和南部西南坳陷进行,因为勘探条件复杂,几上几下,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扎扎实实地对盆地开展了区域勘探,首先在北部轮南地区发现三叠系和侏罗系油藏,又在奥陶系和石炭系见到油田,并在塔中隆起上探明中型石炭系砂岩油藏,但由于后期破坏,大部分构造不含油,使短期内找到大油田、高储量的希望落空。20 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在库车坳陷探明克拉 2 大气田、塔北隆起探明塔河大油田 ( 奥陶系) ,才使在塔里木盆地能找到更多油、气田,更多油气储量成为现实,但塔里木还有很多空白地区和许多找油气的新领域等待我们去发现。
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也是油气勘探的老区,50 年来也走了不少弯路,近20年又有新发现,油、气储量明显增加,老盆地焕发了青春。准噶尔盆地1955 年发现了西北缘克拉玛依大油田,探明地质储量 7 亿吨以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近 20 年全盆地处处开花,在盆地中部、东部、南部都有新发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 17 亿吨以上 ( 可采储量达 4 亿吨) ,年产量上千万吨。四川盆地主要产气,但在1958 年川中有三个构造喷出高产油流,开展了找油会战,由于是裂缝产油,石油勘探一直没有突破,而四川盆地在三叠系、二叠系中的裂缝天然气很发育,曾达到年产 60 亿立方米的规模,但由于储量不易计算,川气不能出川。1978 年后,石炭系砂岩气层及侏罗系、二叠系岩性气藏的发现,天然气地质储量达到 8000 亿立方米以上,探明剩余可采天然气储量在 3000 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年产量达 100 亿立方米以上。
四、油气资源潜力与能源战略
当今世界石油价格猛涨至 50 ~60 美元/桶或更高,国内油气需求上升速度大于油气产量上升速率,近年石油年进口量已超过 1 亿吨,地质勘探工作如何应对这种局面。首先还是要加强国内油气勘探,使国内油气储量、产量保持上升势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常规资源量有潜力,石油产是量尚未达高峰年,天然气已探明可采储量高不足最终可采资源量的 25%,预测年产量在千亿立方米以上,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油气年消费量仍在上升,需要在世界石油市场上进口,但决不能像美国那样每年消费掉 8 亿吨以上石油 ( 自己生产 3 亿吨) ,天然气 6000 亿立方米以上 ( 自己生产 4000 亿立方米) ,占世界能源生产总量的 20%以上。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也有一笔不小的数量,首先是石油,我们的稠油、油矿及低渗透油层潜力存在,如准噶尔、松辽、二连、渤海湾、四川等盆地早就有发现,但是由于开发成本高,技术不过关,没有开发,稠油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也开发了一部分,其经济价值甚至高于正常原油。油页岩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曾炼制,其数量 ( 储量) 甚为可观,当油气十分奇缺时,我们也应当考虑。非常规天然气在世界上及国内一直考虑的煤层气和可燃冰 ( 天然气水合物) 是很重要的接替物,美国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年产煤层气 300 亿立方米以上,可燃冰更是数量巨大,在我国油气能源紧张的情况下,更应及早动手勘探开发。当然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节能降耗也是必须进行的,在我国人均 GDP 只有 1000 多美元的情况下,就发展了 4000 多万辆汽车 ( 其中私人小汽车占一半以上) ,年用掉原油 1. 3亿吨,相当我国年进口石油的全部,是值得考虑的。从全世界角度考虑,几十年内,化石能源不会短缺,但从目前开始,就应考虑一个问题, “今后只用石油这个能源吗?”世界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后,肯定要用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能、氢能……将是今后的主要的。如我们在使用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核能中已经获得一些结果。如何改变我们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 67. 7%,油气占 25. 3%,其他只占 7% 的现状,从现在起就要开始努力。

一、油气资源战略调查
(一)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
1.战略背景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9.29亿吨,可采储量79.11亿吨;石油探明程度为37%,整体处于勘探中期,待探明地质资源量还有476亿吨,可采资源量还有132亿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4%,处于勘探早期,待探明地质资源量还有27.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还有18.4万亿立方米。我国油气勘探程度不均,东部地区勘探程度较高,但仍有一半油气资源潜力尚未探明;西部地区和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有3/4左右的油气资源潜力有待发现。近年来,我国石油勘探费用逐年加大,平均年度增幅15%,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储量也以9%的平均增幅增长,但探明储量仍然难以维持当前及未来的需求。我国油气产能主要分布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油气普查成果区内,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油气普查成果“老本”基本吃光。开展新一轮油气普查工作,探索新区、新领域、新层系油气资源,新增油气储量、提高油气产能,仍是当务之急。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制约我国油气勘查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我国含油气盆地类型、分布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调查研究,重点提高含油气盆地和远景区油气基础调查与评价程度,开展油气远景区优选,优选出80~150个油气远景区。
“十三五”期间:全面系统地调查评价我国沉积岩覆盖区,进一步查明油气地质背景和条件,系统形成新的全国油气基础地质资料数据,预测80~150个油气远景区。
3.战略任务
在已有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我国陆域和海域划分为11个工作区,突出重点,部署地面地质调查、重磁电震、实验测试和科探井等实物工作量,重点开展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调查,提高调查工作程度。
系统调查评价我国沉积盆地类型、分布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界定沉积盆地,系统研究沉积盆地的地层、构造和沉积特征,分析沉积盆地演化及类型;确定沉积盆地烃源岩发育层位,评价烃源岩的有效性和可能形成的油气资源类型、潜力;分析区域性储盖组合及其特征,综合研究油气聚集成藏基本条件。获取系统的油气基础地质资料,编制全国油气基础地质系列图件,形成系列调查研究成果,预测油气远景区。
(二)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
1.战略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开展过两轮全国油气普查工作,为发现大庆、胜利、辽河等大型油田和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渤海、珠江口等大型油气区做了大量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促进了油气储量、产量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1998年国土资源部组建后,在新形势下,组织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在南海北部深水区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在大庆及胜利油田外围、青藏高原取得了重要发现和进展,优选出了一批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对石油企业加快勘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近10年来我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薄弱,投入不足,在已登记的400多万平方千米油气勘查区块范围内,尚有一半以上没有达到法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其中连续三年未完成最低投入的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国家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投入严重不足,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新区油气基础地质和战略调查部署偏少,工作明显削弱,难以形成有规模的油气勘探开发接续区。油气勘查区块的排他性,制约了跨区块、全盆地的整体性调查评价和基础研究,影响了对全盆地、区域性油气地质规律性认识的提升,不利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整体布局。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提出油气勘查新方向和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部署方案;力争在南方海相地层、北方古生界、青藏地区和南海海域等新区、新领域取得油气重大突破;提交10~20个油气有利目标区,提交3~5个油气勘探接续区。
“十三五”期间:优选出一批油气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接续区,促进石油储量产量稳定增长,促进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实现国家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评价工作制度化,形成油气资源调查与商业性勘探的良性互动机制。优选出30~50个油气有利目标区和5~10个勘探接续区,直接促进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
3.战略任务
在我国陆域和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程度低的新区、新领域、新层系,采用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投入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在油气远景区基础上,优选有利目标区和后备基地,促进油气重大突破和新发现。
将青藏地区的重点盆地、塔里木和鄂尔多斯及外围盆地的新领域、东北和华北及西北地区的新层系以及东海、南黄海、南海等海域作为战略优选区,开展油气地质和成藏条件调查评价,力争实现油气发现,提交一批油气后备基地和有利目标区。选择西北有油气远景的中小盆地群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等地区和领域作为战略准备区,开展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和资源前景分析,提交一批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接续区。
(三)油气资源评价
1.战略背景
1998年,国土资源部组建后,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取得成果显著,为国家制定能源战略和规划以及加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系统评价了我国油气资源潜力,综合分析了油气资源分布规律,预测了2030年前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评价成果为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对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布局和石油企业调整勘探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探索了新机制,为开展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战略目标
到2020年,实现国家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成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机制和系统,定期、及时评价全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资源潜力,预测储量、产量增长趋势。
3.战略任务
在已有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全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资源评价。对取得油气新进展和新认识的盆地进行油气资源动态评价。适时开展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和新类型油气资源评价,分析油气资源潜力变化。开展我国主要沉积盆地油气基础地质数据类比模型建设,开展全球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依据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结合油气新发现和地质新认识、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以含油气盆地为基本预测单元,开展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在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同时,兼顾砂岩型铀矿、钾盐及煤等相关矿产的综合调查和评价,力争有新的突破。
(四)非常规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
1.战略背景
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程度很低,刚刚起步。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130亿立方米,探明率仅0.3%,仅沁水、鄂尔多斯有一定程度勘查和开发利用。如能正确处理煤层气和煤炭开采时序,加大技术攻关和勘探开发力度,促使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开采,煤层气有望成为我国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我国查明油页岩资源储量1100亿吨,查明率不足15%,勘探和开发利用程度也较低,通过进一步加强油页岩勘查,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开采技术攻关,解决好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实现综合开发利用,油页岩就能成为可供利用的重要油源。我国油砂、页岩气、幔源气、天然气水合物等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其中,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十分丰富,全球总资源量远远超过目前已知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的总和。据研究,冻土地区储存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陆域冻土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22.4%。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开展了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调查和钻探技术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圈定了一批战略选区,并于2008年和2009年在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区实施钻探验证,成功取得天然气水合物的实物样品,证实我国冻土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有效的勘查技术,只能依靠间接找矿标志和钻探验证;另外,也无经济有效的开采技术,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所带来环境效应也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开展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查明资源潜力,是当务之急。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评价煤层气、油页岩、油砂、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
“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全国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优选出20~30个有利目标区和3~5个勘探接续区。
其中,揭示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机理,研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评价方法,查明我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圈定重点目标区;进行试开采经济评价及环境效应评估,为我国新能源开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十二五”期间:以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区为重点,继续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初步查明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范围。开展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试验,初步建立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找矿模型。开展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开发技术研究以及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评估。“十三五”期间:完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初步查明我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和资源潜力。完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进行开发试验,全面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环境效应。
3.战略任务
选择主要含煤盆地和盆地群,开展煤层气资源调查,查明煤储层特征、煤层气富集条件和煤层含气性,评价煤层气资源潜力,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建立煤层气选区标准和评价体系,划分有利勘探开发区块,提出勘探和开发建议。
开展全国油页岩资源调查,查明油页岩资源分布规律,评价油页岩资源潜力,圈定油页岩资源勘探开发远景区。选择有利区块,探索油页岩勘探和开发利用技术。
选择全国重点油砂含矿区,开展油砂资源调查,落实开发前景区;在南方地区和鄂尔多斯等盆地,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探索页岩气分布规律,发现页岩气富集区,选择有利区块实施试验工程,探索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利用技术,评价开发利用前景;积极开展生物气、幔源气等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
开展陆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工作,重点开展青藏高原和东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探调查,初步查明我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圈定重点目标区,开展试开采经济评价,开展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成藏机制和资源环境效应研究,为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非油气能源矿产调查
(一)煤炭资源战略调查评价
1.战略背景
我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2000米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有5.57万亿吨。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35万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4%,其中1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查明程度仅46%,未查明的远景资源量尚有1.53万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25万亿吨。我国煤炭资源具有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与主要消费市场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这种分布特点也决定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均匀性,即东部地区勘探开发程度较高,许多矿山出现资源枯竭,煤炭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寻找接替资源;中部煤炭精查储量较低,且供应能力受到环境和水资源制约;西部地区煤炭资源调查工作滞后,勘探开发程度低,待查明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整装勘查工作亟待加强。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发现大中型煤炭矿产地7~12个,评价大型煤炭后备基地3个,新落实大型煤炭基地3个,新增一批煤炭查明资源储量。
“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发现大中型煤炭矿产地14~24个,评价大型煤炭后备基地4个,新落实大型煤炭基地7个,新增一批煤炭查明资源储量。
3.战略任务
开展煤炭资源远景调查与潜力评价。以新疆、青海聚煤区为重点,开展工作程度极低地区煤炭资源潜力调查,新发现大中型煤炭矿产地。开展青藏铁路沿线、具备找煤条件的南方缺煤省份、东部资源枯竭矿区外围深部、东北地区东部煤炭资源潜力调查,发现一批新的煤炭矿产地;加强煤田地质基础研究、资源评价和选区工作;开展煤炭资源战略和规划研究;编制全国煤田地质基础系列图件,为做好煤炭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开展西部地区大型煤炭后备基地煤炭整装勘查。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评价并向国家提出新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议,为国家西部煤炭资源利用规划提供资源保障。
开展国家规划大型煤炭基地的煤炭资源勘查。在现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内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开展煤炭资源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后备资源,保障矿区井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铀资源战略调查评价
1.战略背景
我国陆域铀矿成矿地质背景有利,全球最著名的两条跨大洲的巨型铀成矿带——欧亚铀成矿带和滨太平洋成矿带均横穿我国。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等内生热液型铀矿床分布广泛,已发现了数条有远景的成矿带;砂岩型外生铀矿床在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已取得重要成果,找矿潜力很大;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在华中南、南秦岭地区分布范围大。我国陆域范围已完成航空放射性测量390万平方千米,完成中比例尺以上放射性地质、物化探调查评价的面积仅约120万平方千米。但全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整体较低,除矿田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铀矿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青藏高原等地区多为空白区;大多数硬岩型铀矿床只控制在500米以浅,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勘查深度多在400米以浅。开展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和已知矿区深部及外围铀资源调查和勘查,是实现铀资源新发现和增加资源储量的必然途径。
2.战略目标
通过开展主要铀成矿区带的调查评价和整装勘查,力争新发现铀矿产地×个,新落实大型铀资源基地×个,新增铀资源量×万吨以上,实现2020年以后动态保有探明铀矿资源储量不少于×万吨,大大提高国内铀资源对核电发展的保障程度。其中:
“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铀资源量×万吨以上,新发现铀矿产地×处,新落实大型铀资源基地×个。
“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铀资源量×万吨以上,新发现铀矿产地×处,新落实大型铀资源基地×个。
3.战略任务
(1)铀矿资源调查评价。以北方地区沉积盆地中的地浸砂岩型铀矿为主,重点开展沉积盆地铀资源调查评价,兼顾泥岩型、致密砂岩铀矿。加强重点成矿远景区带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资源调查与潜力评价,兼顾碳硅泥岩型铀矿和含铀磷块岩铀资源调查评价;开展铀资源总体潜力初步调查,大致查清我国铀资源分布和总体潜力。
(2)铀矿整装勘查。加大重点成矿区带的找矿勘查力度;系统勘查北方地区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加强南方老矿田深部和外围找矿,充分挖掘铀资源潜力,扩大落实资源储量。

全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领域
答:(一)主要盆地石油资源潜力 总体上看,我国沉积盆地发育,油气资源丰富;中、新生代盆地以陆相为主,古生代盆地以海相为主,盆地经过多期叠加和改造,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复杂,地质认识逐步深化,勘探发现呈阶段性,发展空间广阔。 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7.98×108t,探明程度33.72%。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为507....

火山岩储层油气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答:三、火山岩油气成藏分布与富集规律 拉张型断陷盆地原生型火山岩油气藏与挤压型盆地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分布的富集规律不同,下文以松辽盆地深层原生型火山岩气藏和北疆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为例进行阐述。 1.松辽盆地中生代天然气分布规律 (1)持续沉降型断陷控制了天然气区域分布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按构造演化特...

煤层气形成与分布
答:根据煤层气的具体特征,结合前人的定义,本书将煤层气定义为“受相似地质因素控制,含有一定资源规模,以吸附状态为主的煤层气,具有相对独立流体系统的煤岩体”。由于煤层气与其他非常规气藏一样,大面积连续分布,因此它也是连续性气藏的一种。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煤层气的系统解剖,将煤层气边界系统归纳为五类:水动力...

成都地区气温分布整体规律和影响因素
答:提前半个月入春。三是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300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四是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五是风速小, 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1~1.5米/秒;晴天少,日照率...

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
答:3.2.2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型盆地 天然气资源量的分布也相对集中,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等9个含油气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均大于1.00万亿立方米(表3.2),9个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45.09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29.0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8.43万亿立方米,分别占陆地和近海的81%、83%、84%...

油气资源评价
答:(一)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1.工作目标 及时跟踪重点盆地勘探进展,总结油气地质新认识,完成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掌握重点领域油气资源变化,分析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勘探开发前景;总结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和分布规律,研究有针对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完成重...

震旦系—下古生界资源潜力估算
答:根据本章第一节的讨论,作为有效气源岩目前国内也倾向于采用较高TOC值,国外石油公司一般将TOC>1.0%当作有效烃源岩。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成熟度较高,可相应降低TOC含量。但过低的TOC含量标准一方面扩大了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另一方面扩大了烃源岩厚度。因此,对生烃量计算及油气资源量预测会有较大的影响。 2.烃源岩...

煤层气地质评价
答:5)储层数值模拟:储层数值模拟是运用煤层气储层模拟软件,模拟原始状态下气水在煤层内的运移和产出状态、全面了解储层性质和开发动态的一种技术,包括历史匹配、敏感性分析和产量预测3方面的内容。 7.1.2 地质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区域地质评价阶段是根据已有的生产和科研资料,对含煤盆地或含煤区进行煤层气开发潜力的初步...

煤层甲烷含量的分布规律
答:7.4.2 煤层甲烷含量的换算及分级 地质勘探阶段所提供的煤层甲烷含量资料均为煤层可燃物甲烷含量,在进行煤层甲烷分布规律研究及资源量计算时需要将其转换为吨煤甲烷含量,以反映自然状态下,煤层甲烷含量赋存的真实情况。换算公式有两种: 韩城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及赋存规律 式中:θd为吨煤甲烷含量,m3/t;θm为煤层可燃...

预测方法体系
答:(5)将预测盆地的资源量和类比盆地的参数a和b代入龚帕兹公式,得到预测盆地的储量发现和产量增长曲线。 (6)以探明速度和产出速度类比法为主,并考虑图形类比法得到的预测结果,对预测盆地2006~2030年油气资源发现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四、综合预测法 (一)方法原理 综合预测法是指以盆地或预测区的资源潜力为预测基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