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与工作条件 西安地区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概况.详细分条说明,急急急急急!!!...

作者&投稿:野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25万玉帽山幅区域地质调查的调查区地处羌塘高原北部的可可西里地区,行政区划分属西藏自治区班戈县(调查区东部地区)和申扎县(西部地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87°00′~88°30′,北纬35°00′~36°00′,国际分幅代号为145 C 001003(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

调查区地处羌塘高原的北部,可可西里山脉中段。可可西里山脉东西向横亘于调查区的中北部,此外在南部有冬布勒山、沙波梁、金狮山、车道山等山系。各山系一般均呈东西向,地形切割强烈,河流众多。在各山脉、山系之间或两侧为东西向线状延伸的山间洼地,发育现代高山湖泊,沼泽遍布。总体形成高原高山和高原山间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貌格局,自北向南分布着3条东西向山系,分别为可可西里山脉、金狮山山系、沙波梁-冬布勒山山系。区内海拔一般为4 900~5 200 m,可可西里山脉的主脊较高,海拔一般在5 400 m左右,主脊东侧的火岧山为最高峰,海拔5 825 m;山间盆地中的高原湖泊海拔最低,一般在4 800 m左右。

区内河流网系发育,全部属于内流河,多属以高原湖泊为中心的单独闭塞向心水系,水流主要靠季节性的冰雪消融供给,冬季多呈潜流。区内主要河流有微水河(长约55 km)、沛水河(长约40 km)、沂水河(长约50 km)、湃浪河(长约70 km)、红泥河(长约30 km)、向东沙河(长约40 km)等。这些河流大都发源于可可西里山脉,最终流向山间洼地,形成湖泊。区内主要的湖泊有雪景湖、仙鹤湖、得雨湖、若拉错、淡冰湖、朝阳湖、雪环湖、长颈湖等,其中若拉错最大,面积约有90 km2,各湖的水质一般为微咸—咸。

由于地势特高,工作区内气候分区为羌塘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干燥、寒冷、低压、风大、日照时间长和严重缺氧的特点。据调查区南部改则地区(距调查区南约300 km)收集的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33.8℃,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12℃。月平均气压596.3 mbar(相当于0.604标准大气压),最低气压589 mbar(相当于0.597标准大气压)。年降水量为127 mm,6 ~7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3%。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夏季也会发生降雪,天气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浓云密布,狂风大作,冰雪交加,雷声隆隆。

调查区在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藏北羌塘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稀疏高原植被发育,以紫花针茅、硬叶苔系为主,间有垫状驼绒藜群系;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盘羊、棕熊等。

调查区是著名的高寒无人区,常被称做 “生命禁区”,又称 “神秘的死亡地带”,其主要原因是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通行困难、植被稀少,没有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低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在藏北无人区开展地质调查任务的困难程度是没有到过这一地区的人难以想象的,而1:25万玉帽山幅的地质调查区地处藏北无人区腹地,远离交通主干道,要想到达这一地区都属不易,更何况要在此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其艰险困苦程度是常人难于理解的。

工作条件的极端恶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调查区地处藏北高原无人区腹地,四周距青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高原中部公路及塔里木盆地南缘公路等交通主干道的直线距离均在400~600 km,仅有季节性的山间便道到达工作区,途中均需翻越高山、大河、高山湖泊、沼泽地带,这给生活生产物资的供应造成了极大困难。距3幅联测区较近的物资补给地有3个,分别为新疆且末县、青海的花土沟镇和格尔木市,且末县距3幅联测区西部的实际路程约为800 km,花土沟镇与格尔木市距3幅联测区东部的实际路程约800 km和640 km,从以上地区提供物资补给均须穿越广袤的藏北高原无人区,途中高山、湖泊、沼泽无数,都将是漫长而艰险的补给线。完成玉帽山幅区域地质调查任务时可由格尔木或花土沟两地提供补给。从花土沟镇补给,路途远,需翻越昆仑山、库木布彦山等高山,但途中沼泽区较少,适合于高原冻土解冻的6~8月行走;从格尔木市补给,路途稍短,740 km的补给路线中有240 km是沿青藏公路,其余500 km为艰险路段,但途中多湖泊沼泽,在高原冻土解冻期,基本无法行走,只可在每年的5月中旬以前及9月中旬以后行走。从如此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的后勤物资补给地主要选在花土沟镇。

其二是调查区海拔一般为5 000 m左右,是高寒缺氧地区,空气中的氧含量只及沿海地区的45%~55%,空气十分稀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即使在最热的7月也会下雪,稀薄的空气和寒冷的气温对人的生存提出了挑战。为克服高寒缺氧我们配备了防寒服、取暖炉、氧气、抗高原反应药物和高原医生等。

其三是调查区属无人区,高山、河流、高原湖泊、沼泽密布,区内没有也未曾有一条现成的交通道路,在调查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交通条件是极端恶劣的,往往因为陷车、面对冰雪恶劣天气等因素,行进不足100 km的路程却要花费三四天的努力,每每想起在路途上困顿于风雪中的苦苦挣扎场景,让人现在都不寒而栗。

要克服在调查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重重困难,以我们的经验来看,必须要符合以下工作条件。其一要有良好的工作装备,包括车辆、通讯器材、生活物资等;其二必备应付高山反应的医疗卫生条件;其三选择身体健康,能适应高山工作的年轻地质工作人员组成项目分队。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陲,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北部、东部与俄罗斯接壤,水陆边境线长达3052千米,南部、西部与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毗邻,邻近国家还有蒙古、朝鲜和日本,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具有显著的区域位置优势。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3.2倍。省内山峦起伏,地势北高东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高温多雨。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及几千余处湖泊、沼泽,其中尤以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最为著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土地肥沃,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
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高等植物183科,2100多种,其中具有寒地特点的中药材627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在1000种以上。有脊椎野生动物共476种,其中鸟类19目56科360多种,兽类6目19科88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貂熊、丹顶鹤、白獾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天鹅、白枕鹤、马鹿、黑熊、猞猁等;鱼类资源21科73属105种,其中经济鱼类占50%左右。
黑龙江省处于温带至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内,是全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省份,年平均气温2.7℃,年有效积温1800~2800℃,无霜期100~150天,年降雨量400~650mm。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春易旱,秋易涝。黑龙江省土壤比较肥沃,肥力较高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占60%,适宜农作物生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1至4个。 [分析]首先,确定其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的经度和纬度位置和天然地理特征分析,结合当地的资源和能源形势的地理分布。 [答案](1)首先,根据图中的经度和纬度(130°E,48°N),山脉,河流的位置,以确定中国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 R是松花江的Q,P大庆市小兴安岭。东北地区的河流一般有两个汛期,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春汛,夏季雨养一个夏天的洪水。 1题正确选项D.(2)市,为东北地区的大庆油田分布,形成的石油工业和城市的兴起,是石油勘探的结果。 2题正确选项B.(3)图示平原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这一地区人烟稀少,多数耕地,土壤肥沃,农业商品率很高,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和面积相对比,水热条件,交通发达,更高的产量,但人口稠密,耕地,人均耕地。 3题正确选项B(

中国经济地理的内容简介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社会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空间分布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其基本原则、中国农业地理、中国工业地理、中国交通运输地理、中国商业地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城市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分区。《中国...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答:三、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资源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及新近系孔隙含水层中,各含水层的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地质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等因素。在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地壳的升降影响到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也随之发生演变迁移,致使区内不同地质时代、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物质来源的地层在空间上叠置交替,其间各含...

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答:在此期间,中国由于明初以后的明、清封建政府多实行海禁,基本上未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未向海外开放,以致经济地理著作仍停留于本乡本土的记述。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经济地理学”这个名称,指出研究国家经济必须结合地理条件来进行。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格茨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文,论述了经济地理...

我国经济发展与地质工作需求
答: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上游部门,既具有沉重的压力,也担负着光荣的责任。工业化过程中,能否保证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充分运转,地质矿产资源的探查、开采与供应是一个处于关键位置的约束瓶颈。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多次的全球性探险,乃至当代地缘政治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发现、控制、占有和掠夺地质资源或经济发展所依赖...

试说明中国的位置及经济地理评价
答:一、条件与资源系统篇。区域条件与资源是影响区域形成、存在与发展的诸因素的总和。对区域条件与资源的分析是区域经济地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条件与资源要素囊括庞大内容,但其作用的方式不外乎3种:①直接作用,即直接转换为区域经济要素,参与区域经济活动并发挥其作用;②通过影响区域经济要素投入...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答:研究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植被贫乏,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经济落后。西缘有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纵贯,交通较为方便。317 国道从区外南部通过(图1-2)。县城至乡镇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乡镇与自然村间以山间小路相连,大部分村与村之间处于隔绝状态,交通极为不便,野外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生活补给...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和主要分布区
答:中国农业地理agrogeography of China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为了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必须充分认识各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 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中国农业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 ①光热条件优越,地带性差异显著。中国国土共跨有8个温度带,各地带温度条件...

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答: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或者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起作用的那些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创造...

...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概况、生活习俗、经济状况等。
答:列举世界上一些你知道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概况、生活习俗、经济状况等。 什么地方都行... 什么地方都行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mxhg222 2015-04-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mxhg222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5029 获赞数:249091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本科...

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答:地质工作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主要是地壳),研究探索它的现状、形成和演变规律,科学利用各类地质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基础信息支撑。地质工作的产品、需求以及产业属性等存在明显的特点和规律,地质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必须遵循地质工作规律。 一、地质工作的产品与服务 (一)地质产品经济属性及其提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