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汉朝史上当之无愧的守成之君

作者&投稿:市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知道在西汉王朝除了汉高祖刘邦是开国皇帝,继刘邦以后,比较出名的皇帝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以及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病已(后改名刘询),而笔者认为除了西汉开国的汉高祖刘邦这个公认厉害的创业之君之外,当首推(汉)孝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

那我们究竟如何评价一个皇帝呢?我归纳为以下六个标准:

第一,心系天下,爱民如子,能广施恩惠于民。

第二,有仁德不乏武略,不仅能够以仁德为主,以法为辅治理国家管理臣下,克己守法不以情感干涉法律,又有能力抵御外敌。

第三,有权谋,不如人时能韬光养晦不争一时之利,登大位能君临天下。

第四,善于平衡各方势力,巩固政权,牢掌军权。

第五,善于倾听属下正确意见,却不偏信。

第六,背后至少有一个女人的支持。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文帝刘恒,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高祖十一年的春天,已经击破陈豨的叛军,平定了代地,便被封为了代王,王城就在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

孝文帝是薄天后所生,他在即代王位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女后当政的第八年,就在这一年八月吕后逝世,吕后的家族吕产等人,欲作乱夺取刘氏政权,被汉朝大臣共同助杀,正好印证了高祖的“杀白马立誓”:非刘氏为王,天下诛之。刘恒就在这场政变平息过后,在大臣的共同拥戴下顺应天意即位为帝了,历史称(汉)孝文帝,庙号太宗。

而汉高祖刘邦当初有个八个儿子被封于王:长子刘肥为齐王(孝惠帝异母的哥哥),其余都是孝惠帝的弟弟,有戚姬之子赵王如意,薄姬之子代王刘恒,以及诸妃妾子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高祖的弟弟:刘交为楚王,侄儿刘濞为吴王以及非刘姓功臣番君吴芮之子臣为长沙王。代王刘恒是如何脱颖而出,被大臣推举为皇帝的呢?当然这有运气的成分,当时的客观形势以及代王刘恒本人为人,个人品质与其家族的客观情况都不是没有关系的。

在诛吕之后,谁能被推举为皇帝,其实主要是功臣派起主要作用。我们先看看当时的局势:功臣派:周勃(在典客刘揭游说下获得大将印,夺吕禄兵权,随后控制北军),灌婴(在荥阳统领着二十万兵马),陈平(足智多谋),襄平候纪通(在诛吕中,协助周勃持符节守北军)……等。

皇族:齐王刘襄(诸侯中实力最强,诈夺琅琊王的兵力,吕后死后,准备起兵攻打荥阳),朱虚候刘章(在皇宫掌兵千人诛杀了吕产,命令士兵追捕吕氏,无论男女老少皆杀之,协助捕斩吕禄,鞭杀吕嬃,杀燕王吕通等),东牟侯刘兴居(与太仆汝印候腾公将汉少帝逐出皇宫),琅琊王刘泽,淮南王刘长…….等。

由于功臣派,掌握了南北军,又有灌婴的二十万兵马扼守荥阳(后面率军回长安),齐王刘襄等诸侯的兵马也入不了长安城,吕氏被诛灭后,诸侯中有可能当皇帝的都在等待最终的推举结果,而大臣们最终选举了家族势力最弱(以为最容易控制的),而且名分上是高祖刘邦的四儿子,目前年纪也是最大的刘恒为皇帝。

可见刘恒能当上皇帝可以说有运气,出身,个人的为人,个性品质以及当时的客观形式所促成,我们姑且称为顺应天意吧,因为后来证明汉文帝刘恒的确是皇帝最适合的人选。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文帝刘恒会是在刘邦以后,可以称得上汉朝最厉害的皇帝呢?

我们刚才已经归纳了一个皇帝的六个标准:

第一, 心系天下,爱民如子,能广施实惠于民。

汉文帝重视农耕,以自己亲自耕种表率以显示农业为国之根本,减免田租田税,使很多荒废的土地有人耕种,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进一步发展了经济。

我想若不是汉文帝的农业发展以及汉景帝延续汉文帝的相关措施造就了文景两代的粮食积累以及经济繁荣,人民得以休养生息,那种繁盛的景象历史称为“文景之治”,没有文景时代的财富积累,汉武帝拿什么本钱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辟丝路。但是后期穷兵黩武,有败有胜,造成了国库空虚,耗尽了文景两代的财富,流民达200万以上。

1.《孝文帝本纪》文帝又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事情莫大于此,现在勤劳耕种的人,反而抽田租田税。农居本,商贾居末,这样收租,是本末不分。对于劝奖农耕的方法尚未完备,应废除田的租税。”

2.《孝文帝本纪》天下有旱灾与蝗灾为害,文帝加恩惠于天下,命令诸侯不要入贡,废弛山林川泽的禁令,以利百姓,减少文帝自己的衣服,车马…….发散仓库库的粮食以赈济灾民,富人用钱买爵(钱用于百姓,爵位没有实权不会影响国家正常运转)。

3.学者邓宏图的考证,武帝时期平均一年的国家财政盈余为40亿钱,再加上皇室财政盈余43亿,一共约83亿钱。

4.学者分析:当时西汉人口最多四千余万,汉武帝几十年穷兵黩武,不只是对匈奴,也用兵于西域,朝鲜和岭南等地, 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在武帝末年,由于常年征战,民不聊生,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朱熹对后期武帝的评价就是“去秦始皇无几”。

第二, 有仁德不乏武略,不仅能够以仁德为主,以法为辅治理国家管理臣下,克己守法不以情感干涉法律,又有能力抵御外敌。

1.《孝文帝本纪》众臣道,“皇帝陛下加大恩惠于民,这种盛德,不是臣下等人能够想到的。请奉行皇帝的诏书,废除一人有罪,家人收为奴隶的以及其他连坐的法律。”

2.《孝文帝本纪》……现在的刑法有黥面,去鼻,割足趾的三种肉刑,而不能禁止奸邪过失何在?……刑法以至于四肢肢体,刻刺肌肤,处罚终生不止,是何等的痛苦而不合道德,那会合于为民父母的心意呢!应该废除肉刑。”

文帝废除连坐,肉刑等严苛的法律,文帝不仅仅会以仁德治国,但是同样也会结合仁德依法治国,虽然刘恒作为人来说也是有喜怒哀乐的,有时也会生气,也是有情感的,也想一切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办理,但是不会让愤怒或个人的情感来干涉法律,树立了克己守法的良好典范。

文帝发怒说,此人惊扰了我的马,仗着这马脾性温和,假如其它马能不伤害我吗?

可廷尉却叛他罚金!张释之解释说,“法律对天下人一样公平。这一案件依据法律就是这样判罪的;加重罪罚,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况且,在他惊马之,如果皇上派人把他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已交给廷尉,廷尉就要为天下主持公平,稍有倾斜,天下法律就可轻可重每个标准,每个标准,百姓怎么安放自己的手脚呢?请陛下省察。”

文帝思虑了一会儿,说:”廷尉的决定是对的。”其后有人偷盗高祖庙中神位前的玉环,被捉住,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奏报…….案犯应该在街市斩首。文帝大怒说,此人大逆不道…….应该灭他全族,而你却依法判他死罪,不是我供奉宗庙的本意。张释之免冠顿首谢罪说:“依法判,这样足够了。况且罪要分等次,……..万一愚昧无知之辈挖掘长陵,陛下有怎么给他加以更重的刑法呢?

于是文帝向太后说明了情况,批准了张释之判刑的意见。

文帝早在代国就重视边防,保护代国边境免匈奴侵犯十七年,没有武略怎能成功?当了皇帝后,多次派兵打败匈奴。虽然不能和汉武帝时代的征伐匈奴,攘夷拓土的武略相比,但是客观上汉朝这时的实力也不能和汉武帝时期比。

而且文帝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次济北王刘兴居趁汉文帝前往代地讨伐匈奴,起兵反叛于偷袭荥阳。

于是文帝停止派丞相讨伐匈奴的军事行动,派遣棘浦侯陈武为大将军,率兵十万攻击叛军,派祁侯缯贺为将军驻防荥阳。一道诏书瓦解了刘兴居的军心,最后攻破济北王的部队,俘虏济北王。而且该惩罚的还是会用法律来制裁,后来淮南王刘长,废除先帝的法律,不听天子的诏见,生活无节度……意图危害社稷宗庙。

文帝不忍心将刘长弃尸于市,而文帝去掉了他的王位…….最后刘长未到处置的地方就病死在路上。

1.《孝文帝本纪》后元六年冬天,匈奴三万人侵入上郡(今陕西延安),三万人侵入云中(今山西归化),文帝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驻军与孤(今广昌县);前楚国国相苏意为将军,驻军于句注(今山西代州);将军张武屯兵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卫将军,驻军细柳(今山西咸阳),宗正刘礼为将军,屯位居霸上(今陕西咸宁),祝兹侯(应为松兹候)徐悍为将军,驻军棘门(今陕西长安),以防备匈奴入侵。

过了数月,匈奴不敢来犯,随即罢兵。

2.《孝文帝本纪》七月,辛亥日,文帝由太原到长安,乃下诏书道,“济北王违背道德义,反叛皇帝,连带误陷济北的官吏民众大逆不道。济北的民众,如果在我的军队未到以前,先自安定其地,以及以军队和地方都邑投降的,都赦免其罪,恢复以前的官爵,与济北王刘兴居有来往的,也予以赦免。”

八月,攻破济北王的部队,俘虏济北王,赦免了济官吏民众与济北王造反诸人的罪。六年,群臣之中有人报告:“淮南王刘长,废除先帝的法律……刘长未到被处置的地方就病死的路上。文帝很怜惜,以后十六年,追尊淮南王刘长,谥号为厉王,立了他的三个儿子为王,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相比以前,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3.《孝文帝本纪》南越王尉佗,自立称帝,文帝召尉佗的兄弟,使他们显贵,以德来回报尉佗,尉佗非常感动,去掉帝号向汉朝称臣。…….群臣张武等人,接受金银贿赂,事情被发觉了,文帝乃拨御府的金钱赐给他们,使其内心惭愧,不交给执法的官吏治罪;专门以道德感化民众,所以海外殷富,注重礼仪。

第三, 有权谋,不如人时能韬光养晦不争一时之利,登大位能君临天下。

刘恒当代王时都是表现出示弱而自强,天下诸侯都在诛吕时起兵,而刘恒却还是严防代国边境的匈奴,以大局为重,不争一时之利。即皇帝位候,又通过和亲政策以及防御为主,进攻为辅的方针,用兵减少了匈奴的入侵。

刘恒虽然即位为皇帝,但是毕竟家族势力很弱,不采取太强硬的方式,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治理国家以及诸侯的隐患,比如汉文帝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慢慢增强自己的实力,我想要是汉文帝多活二十年,我想汉朝也不是没有可能解决匈奴边患,而且不会出现汉武帝时期的频繁用兵造成了流民200万的社会状况。

当然汉武帝抗击匈奴,开拓疆土,构建中华疆域版图的功劳不可磨灭。

第四, 善于平衡各方势力,巩固政权,牢掌军权。

即帝位后拜谒高祖帝庙,改封陈平为右丞相为左丞相,升周勃为左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吕后专政时削夺的齐楚土地,再封给齐王与楚王。而并没有封舅舅薄昭为丞相,而封其为车骑将军。

后面又给周勃,灌婴,陈平等加封了封邑,并赏赐了黄金以表彰他们诛吕的功劳。包括朱虚候刘章,襄平候刘通,东牟候刘兴居,典客刘揭都封了王爵之位,食邑并且赏赐了黄金。后面又封了琅琊王刘泽为燕王。

但是对于南北军的军权却让自己的心腹宋昌掌握,护卫皇宫安全。群臣请求立太子时,表现出对叔父楚王,淮南王等诸侯王的尊重,说难道他们不可以继承吗?再三推辞最后才同意的,而不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而是处处表现公心,而且一点也不骄纵。

有一次吴国的太子与刘恒立的太子刘启在下棋起了冲突,刘启用棋盘把吴王的太子打死了,后来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安抚。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避免战祸。以表示对其尊重,化解矛盾。

第五,善于倾听属下正确意见,却不偏信。

被推举为皇帝的时候,对于事情的真相表示怀疑,征求张武,宋昌等属下的意见,最终又与薄太后商量同意了宋昌的意见确认大臣们的消息是真的,考虑各方势力,并派宋昌去长安观察变化,接到宋昌的报告,然后才敢驰车到渭桥。

在采纳良策方面,非常欣赏贾谊的才华,听取了很多他建议,但是并不是偏信,如没有采用贾生和晁错的削藩的策略,毕竟文帝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时机不成熟,怕引起变故,例如那些老诸侯死了以后,把土地分给他们的几个儿子才是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的最佳时机,现在就开始削藩难免挑起战争劳民伤财,不以利于社会生产。

但是汉文帝不是没有留杀招的,杀招就是周亚夫,临时死对刘启说周亚夫将来可以大用,而汉景帝在这方面远远不如文帝,一听就采纳,采纳了又后悔,最后把晁错杀了来平息战事,要不是文帝临终的杀招周亚夫可大用,我想七国之乱,汉景帝真的难以收场。

第六, 背后至少有一个女人的支持。

最重要的女人莫过于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了,细心教导,示弱而自强的品格多出自其母后的培养与指导。《孝文帝本纪》一次竟然决定亲征匈奴,最终被薄太后制止,最后以东阳候张相如为大将军,成候董赤做内史,栾布为将军,攻打匈奴,匈奴逃走。

总而言之,综合来看,除了刘邦这个创业之君,汉文帝刘恒是汉朝当之无愧最杰出的守成之君。



~

刘恒汉文帝,汉文帝刘恒为什么能够即位
答: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并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统治、恢复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被陈平和周勃拥立的。 西汉高后八年(...

汉文帝刘恒——优秀政治家该有的软实力
答:他深知农业和自然经济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指标,《史 记.孝文本纪》载:"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他又规定,成年男子的徭役为三年一次,在封建 社会 这样的减免是首屈一指的。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有多孝顺?他真的为他母亲尝过汤药吗?
答: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非常孝顺,他真的为母亲尝过汤药,这件事还被列入了二十四孝之中。汉文帝刘恒可以说是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开创了文景之治,使得汉朝走向了富强,后世的历任君主都以能达到汉文帝的成就当成自己的目标,汉文帝除了是一位治世之君外还是一个大孝子,以仁孝出名。又一次汉文帝刘恒的...

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答: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优秀的皇帝,有的皇帝才华横溢,有的皇帝身世传奇,有的皇帝正经过人。但是也有很多皇帝昏庸无能,甚至不思进取。但俗话说人无完人,所以每一个皇帝身上都是有缺点的,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只要能够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不受战争的侵害,就是一个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就是一...

历史上的刘恒是个怎么样的人
答: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窦漪房只好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向刘恒说了。 刘恒听了,捶胸顿足,说自己有愧于皇后,只顾自己的...文帝知道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上...

汉文帝为汉朝第五任皇帝,他有哪些功绩?
答: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越发的感到这个时代是西汉强盛奠基的时代,这么一说,大家心里大概已经有底了。对!这个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被后来的史家称为“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强盛做出了重要的奠基作用。那么,作为“文景之治”开创者的汉文帝刘恒,有说不完...

西汉代国刘恒
答: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田税定制。同时,每年的算赋,也由过去每年每人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此外,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向人民开放土地和山林资源,任民垦耕;并除盗铸钱令,开放金融,实行金融自由政策,结果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无不流通,商品迅速发展。

出名的刘姓历史人物
答:汉文帝刘恒: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父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王朝...

刘恒为何被称为汉文帝?他的结局如何呢?
答:大臣们希望立一个弱智的皇子当皇帝,这样以来可以好好的控制皇帝。可是刘恒当上皇帝以后却表现得非常睿智,他沿用了吕后时期休养生息的国策,轻徭薄赋,让汉朝的百姓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第二,汉文帝的治国方法非常的文明。刘恒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采用的方法非常的理性,也非常的人性化。比如说“...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是多么好的一个皇帝
答: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 减轻徭役 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令列侯归国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长安,远离所属食邑,造成“吏卒给输费苦”,给人民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