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中的9句经典名言每句都很励志

作者&投稿:毓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今天选取《古文观止》里的9句名言,大家读读看。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处:《五柳先生传》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背景: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出处:《报任安书》
  大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著成《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受宫刑的不幸遭遇。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古,表现出了他坚守理想,坚韧不屈的精神。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处:《谏太宗十思疏》
  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背景:本文写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太宗上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4、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出处:《留侯论》
  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出处:《岳阳楼记》
  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表现出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出处:《游褒禅山记》
  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背景:《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摘录的段落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求索之路的感悟——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滕王阁序》
  大意: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背景:王勃看望父亲路过滕王阁,都督宴请群僚于阁上,王勃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虽遭挫折,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出处:《师说》
  大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背景:本文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阶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处:《曹刿论战》
  大意: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
  背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情景。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

古文观止中的千古名句?
答: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古文观止里的名句
答: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出处】《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背景】陶渊明自号'五...

古文观止最精华的句子
答: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出自郑庄公克服其叛弟的故事。人的行为必然带来相应的结果。我们都希望趋吉避凶,得到好的结果。一些人去求神拜佛,看风水。却不知,真正决定结果的是自己的行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未来的结果,取决于你现在的行动。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古文观止名句
答:古文观止名句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出处】《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背景】...

《古文观止》中有哪些经典名句?
答: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处】《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处】《岳阳楼...

古文观止经典名句
答:《古文观止》经典名句100句 001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002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00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004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00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00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007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00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009 先天下之忧而忧,...

古文观止中的名句有哪些
答: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处】《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处】《岳阳楼...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智慧名句,蕴含处世大智慧,为何堪称经典呢?
答: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3、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

古文观止名句赏析
答:0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选自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的秋天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看,一场细雨过后,阴云倏尔散尽,刚出浴的太阳笑脸金灿灿的,刚出浴的天空一派纯净的湛蓝,与清澈的江水融为一体,江天一色,望不到边际。夕阳西下,晚霞给大地山川,给一切都镀...

古文观止好句好段
答:古文,上古的'文字。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古文观止好句好段,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古文观止好句好段 篇1 1.夫谋必素见成事言而后履之。2.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