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六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应用题题目(最好附答案) 六年级奥数题(什么题型都行,最好是应用题)最好有

作者&投稿:谢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题1、营业员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1元和1角的人民币,求换来的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题2、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共50张,总面值为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题3、有3元,5元和7元的电影票400张,一共价值1920元,其中7元和5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价格的电影票各多少张?

题4、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在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问: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题5、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题6、运来一批西瓜,准备分两类卖,大的每千克0.4元,小的每千克0.3元,这样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05元,这批西瓜只能卖250元,问:有多少千克大西瓜?

题7、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每次倒扣6分,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问:两人各中多少次?

题8、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条题目,每答对一题得5分,错了一题不仅不得分,而且还要倒扣2分,这次竞赛小明得了86分,问:他答对了几道题?
.解:设有1元的x张,1角的(28-x)张
x+0.1(28-x)=5.5
0.9x=2.7
x=3
28-x=25
答:有一元的3张,一角的25张。

2.解:设1元的有x张,2元的(x-2)张,5元的(52-2x)
x+2(x-2)+5(52-2x)=116
x+2x-4+260-10x=116
7x=140
x=20
x-2=18
52-2x=12
答:1元的有20张,2元18张,5元12张。

3.解:设有7元和5元各x张,3元的(400-2x)张
7x+5x+3(400-2x)=1920
12x+1200-6x=1920
6x=720
x=120
400-2x=160
答:有3元的160张,7元、5元各120张。

4.解:货物总数:(3024-2520)÷2=252(箱)
设有大汽车x辆,小汽车(18-x)辆
18x+12(18-x)=252
18x+216-12x=252
6x=36
x=6
18-x=12
答:有大汽车6辆,小汽车12辆。

5.解:天数=112÷14=8天
设有x天是雨天
20(8-x)+12x=112
160-20x+12x=112
8x=48
x=6
答:有6天是雨天。

6.解:西瓜数:(290-250)÷0.05=800千克
设有大西瓜x千克
0.4x+0.3(800-x)=290
0.4x+240-0.3x=290
0.1x=50
x=500
答:有大西瓜500千克。

7.解:甲得分:(152+16)÷2=84分
乙:152-84=68分
设甲中x次
10x-6(10-x)=84
10x-60+6x=84
16x=144
x=9
设乙中y次
10y-6(10-y)=68
16y=128
y=8
答:甲中9次,乙8次。

8.解:设他答对x道题
5x-2(20-x)=86
5x-40+2x=86
7x=126
x=18
答:他答对了18题。

baichi

1)某工厂生产一批玩具,完成任务的五分之三后,又增加了280件,这样还需要做的玩具比原来的多10%.原来要做多少玩具?(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
增加的部分就是原来的:3/5+10%

所以原来要做:280/(3/5+10%)=400件

(2)某校办工厂这个月生产本子的增值额为3万元.如果按增值额的17%交纳增值税,这个月应交纳增值税多少元?(请写出计算过程)
应该交:30000*17%=5100元

(3)爸爸这个月的工资是2100元,按规定工资在1600元以上的部分应缴纳所得税,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爸爸这个月应交纳税多少元?他实际收入多少元?(请写出计算过程)

应该交:(2100-1600)*5%=25元
实际收入:2100-25=2075元
一、有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1、解放军战士开垦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为24米,高为16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s=ah 24*16=384

2、一块梯形小麦试验田,上底86米,下底134米,高6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s=(a+b)*h/2 (86+134)*60/2=6600

3、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358米,高是160米,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s=ah/2 358*160/2=28640

二、归总应用题

1、解放军运输连运送一批煤,如果每辆卡车装4.5吨,需要16辆车一次运完。如果每辆卡车装6吨,需要几辆车一次运完?
4.5*16/6=12

2、同学们摆花,每人摆9盆,需要36人;如果要18人去摆,每人要摆多少盆?

36*9/18=18

三、三步计算应用题

太阳沟小学举行数学知识竞赛。三年级有60人参加,四年级有45人参加,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45*2+45+60=195

四、相遇应用题

1、张明和李红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张明每分走50米,李红每分走40米,经过12分两人相遇。两人相距多少米?

(50+40)*12=1080

2、甲乙两地相距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7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255/(48+37)=3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1、向群文具厂每小时能生产250个文具盒。多少小时能生产10000个?
设:x小时能生产10000个
250x=10000
x=40
答:40小时能生产10000

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计算的应用题

1、一个长方体的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
18*15*12=3240

2、一个正方体棱长1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5*15*15=3375

例1 :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箱子,总重量为10吨,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一次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辆载重3吨的汽车?
[分析] 因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所以每一辆汽车可运走的箱子重量不会少于2吨,否则可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辆汽车本是足够的,但是4辆汽车并不一定能把箱子全部运走。例如,设有13只箱子,,所以每辆汽车只能运走3只箱子,13只箱子用4辆汽车一次运不走。
因此,为了保证能一次把箱子全部运走,至少需要5辆汽车。
例2: 用10尺长的竹竿来截取3尺、4尺长的甲、乙两种短竹竿各100根,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几根?怎样截法最合算?
[分析] 一个10尺长的竹竿应有三种截法:
(1) 3尺两根和4尺一根,最省;
(2) 3尺三根,余一尺;
(3) 4尺两根,余2尺。
为了省材料,尽量使用方法(1),这样50根原材料,可截得100根3尺的竹竿和50根4尺的竹竿,还差50根4尺的,最好选择方法(3),这样所需原材料最少,只需25根即可,这样,至少需用去原材料75根。
例3: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两位数,而且是三个连续偶数,它们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应是多少厘米?
[分析] 因为三角形三边是三个连续偶数,所以它们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2,4,6,8,并且它们的和也是偶数,又因为它们的个位数字的和是7的倍数,所以只能是14,三角形三条边最大可能是86,88,90,那么周长最长为86+88+90=264厘米。
例4: 把25拆成若干个正整数的和,使它们的积最大。
[分析] 先从较小数形开始实验,发现其规律:
把6拆成3+3,其积为3×3=9最大;
把7拆成3+2+2,其积为3×2×2=12最大;
把8拆成3+3+2,其积为3×3×2=18最大;
把9拆成3+3+3,其积为3×3×3=27最大;……
这就是说,要想分拆后的数的乘积最大,应尽可能多的出现3,而当某一自然数可表示为若干个3与1的和时,要取出一个3与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两个2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积37×22=8748为最大。
例5: A、B两人要到沙漠中探险,他们每天向沙漠深处走20千米,已知每人最多可携带一个人24天的食物和水,如果不准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问其中一个人最远可以深入沙漠多少千米(要求最后两人返回出发点)?如果可以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以备返回时取用呢?
[分析] 设A走X天后返回,A留下自己返回时所需的食物,剩下的转给B,此时B共有(48-3X)天的食物,因为B最多携带24天的食物,所以X=8,剩下的24天食物,B只能再向前走8天,留下16天的食物供返回时用,所以B可以向沙漠深处走16天,因为每天走20千米,所以其中一人最多可以深入沙漠320千米。
如果改变条件,则问题关键为A返回时留给B24天的食物,由于24天的食物可以使B单独深入沙漠12天的路程,而另外24天的食物要供A、B两人往返一段路,这段路为24÷4=6天的路程,所以B可以深入沙漠18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其中一个人最远可以深入沙漠360千米。
例6: 甲、乙两个服装厂每个工人和设备都能全力生产同一规格的西服,甲厂每月用的时间生产上衣, 的时间生产裤子,全月恰好生产900套西服;乙厂每月用 的时间生产上衣, 的时间生产裤子,全月恰好生产1200套西服,现在两厂联合生产,尽量发挥各自特长多生产西服,那么现在每月比过去多生产西服多少套?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甲厂生产一条裤子与一件上衣的时间之比为2:3;因此在单位时间内甲厂生产的上衣与裤子的数量之比为2:3;同理可知,在单位时间内乙厂生产上衣与裤子的数量之比是3:4;,由于,所以甲厂善于生产裤子,乙厂善于生产上衣。两厂联合生产,尽量发挥各自特长,安排乙厂全力生产上衣,由于乙厂生产 月生产1200件上衣,那么乙厂全月可生产上衣1200÷ =2100件,同时,安排甲厂全力生产裤子,则甲厂全月可生产裤子900÷ =2250条。
为了配套生产,甲厂先全力生产2100条裤子,这需要2100÷2250=月,然后甲厂再用月单独生产西服900×=60套,于是,现在联合生产每月比过去多生产西服
(2100+60)-(900+1200)=60套
例7 今有围棋子1400颗,甲、乙两人做取围棋子的游戏,甲先取,乙后取,两人轮流各取一次,规定每次只能取7P(P为1或不超过20的任一质数)颗棋子,谁最后取完为胜者,问甲、乙两人谁有必胜的策略?
[分析] 因为1400=7×200,所以原题可以转化为:有围棋子200颗,甲、乙两人轮流每次取P颗,谁最后取完谁获胜。
[解] 乙有必胜的策略。
由于200=4×50,P或者是2或者可以表示为4k+1或4k+3的形式(k为零或正整数)。乙采取的策略为:若甲取2,4k+1,4k+3颗,则乙取2,3,1颗,使得余下的棋子仍是4的倍数。如此最后出现剩下数为不超过20的4的倍数,此时甲总不能取完,而乙可全部取完而获胜。
[说明] (1)此题中,乙是“后发制人”,故先取者不一定存在必胜的策略,关键是看他们所面临的“情形”;
(2)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这个问题的解法,将所有的情形--剩余棋子的颗数分成两类,第一类是4的倍数,第二类是其它。若某人在取棋时遇到的是第二类情形,那么他可以取1或2或3,使得剩下的是第一类情形,若取棋时面临第一类情形,则取棋后留给另一个人的一定是第二类情形。所以,谁先面临第二类情形谁就能获胜,在绝大部分双人比赛问题中,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8 有一个80人的旅游团,其中男50人,女30人,他们住的旅馆有11人、7人和5人的三种房间,男、女分别住不同的房间,他们至少要住多少个房间?
[分析] 为了使得所住房间数最少,安排时应尽量先安排11人房间,这样50人男的应安排3个11人间,2个5人间和1个7人间;30个女人应安排1个11人间,2个7人间和1个5人间,共有10个房间。

[练习]
1、十个自然数之和等于1001,则这十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可能取的最大值是多少?(不包括0)
2、在两条直角边的和一定的情况下,何种直角三角形面积最大,若两直角边的和为8,则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多少?
3、5个人各拿一个水桶在自来水龙头前等候打水,他们打水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和5分钟,如果只有一个水龙头适当安排他们的打水顺序,就能够使每个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最小,那么这个最小值是多少分钟?
4、某水池可以用甲、乙两水管注水,单放甲管需12小时注满,单放乙管需24小时注满。若要求10小时注满水池,并且甲、乙两管合放的时间尽可能地少,则甲乙两管全放最少需要多少小时?
5、有1995名少先队员分散在一条公路上值勤宣传交通法规,问完成任务后应该在该公路的什么地点集合,可以使他们从各自的宣传岗位沿公路走到集合地点的路程总和最小?
6、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不超过10的自然数,规则是禁止写黑板上已写过的数的约数,不能完成下一步的为失败者。问:是先写者还是后写者必胜?如何取胜?

[习题参考答案及思路分析]
1、∵1001=7×11×13,∴可以7×13为公约数,这样这十个正整数可以是 ,91×2,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91。
2、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在直角边的和一定的情况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最大。若两直角边的和为8,则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 ×4×4=8。
3、为了使每个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最小,有两种方法:
(1)排队的人尽量少;(2)每次排队的时间尽量少。因此应先让打水快的人打水,才能保证开始排队人多的时候,每个人等待的时间要少,故共需5×1+4×2+3×3+2×4+5=35(分钟)。
4、由于甲、乙单独开放都不可能在10小时注满水池,因此必须有时间甲、乙全放。为了使它们合放的时间最少,应尽量开放甲管(速度快),这样甲开10小时注满水池的,余下 只能由乙注满,需。因此甲乙两管全放最少需要4小时。
5、此问题我们可以从最简单问题入手,寻找规律,从而解决复杂问题,最后集合地点应在中间地点。
6、先写者存在获胜的策略。甲第一步写6,乙仅可写4,5,7,8,9,10中的一个,把它们分成数对(4,5),(8,10),(7,9)。如果乙写数对中的某
题8、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条题目,每答对一题得5分,错了一题不仅不得分,而且还要倒扣2分,这次竞赛小明得了86分,问:他答对了几道题?
.解:设有1元的x张,1角的(28-x)张
x+0.1(28-x)=5.5
0.9x=2.7
x=3
28-x=25
答:有一元的3张,一角的25张。

2.解:设1元的有x张,2元的(x-2)张,5元的(52-2x)
x+2(x-2)+5(52-2x)=116
x+2x-4+260-10x=116
7x=140
x=20
x-2=18
52-2x=12
答:1元的有20张,2元18张,5元12张。

3.解:设有7元和5元各x张,3元的(400-2x)张
7x+5x+3(400-2x)=1920
12x+1200-6x=1920
6x=720
x=120
400-2x=160
答:有3元的160张,7元、5元各120张。

4.解:货物总数:(3024-2520)÷2=252(箱)
设有大汽车x辆,小汽车(18-x)辆
18x+12(18-x)=252
18x+216-12x=252
6x=36
x=6
18-x=12
答:有大汽车6辆,小汽车12辆。

5.解:天数=112÷14=8天
设有x天是雨天
20(8-x)+12x=112
160-20x+12x=112
8x=48
x=6
答:有6天是雨天。

6.解:西瓜数:(290-250)÷0.05=800千克
设有大西瓜x千克
0.4x+0.3(800-x)=290
0.4x+240-0.3x=290
0.1x=50
x=500
答:有大西瓜500千克。

7.解:甲得分:(152+16)÷2=84分
乙:152-84=68分
设甲中x次
10x-6(10-x)=84
10x-60+6x=84
16x=144
x=9
设乙中y次
10y-6(10-y)=68
16y=128
y=8
答:甲中9次,乙8次。

8.解:设他答对x道题
5x-2(20-x)=86
5x-40+2x=86
7x=126
x=18
答:他答对了18题

比的应用,分数应用,行程问题

没有

六年级上册奥数题五十道 带答案 是奥数题 难得 题不能让那个太长 好的话我再给一百财富值~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3天,余下工作由乙去做,乙再用6天可以做完.问若甲单独做6天,余下工作乙要做几天?

  2.一条水渠,甲乙两队合挖30天完工.现在合挖12天后,剩下的由乙队挖,又用24天挖完.这条水渠由乙单独挖,需要多少天?

  3.客车与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2小时24分钟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9.6千米.已知客车从甲站到乙站行4小时30分钟,求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水箱上装有甲、乙两个注水管.单开甲管20分钟可以注满全箱.现

满水箱?

  5.一项工程,甲、乙单独做分别需要18天和27天.如果甲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20天完成.求甲乙完成工作量之比.



  7.做一批儿童玩具.甲组单独做10天完成,乙组单独做12天完成,丙组每天可生产64件.如果让甲、乙两组合作4天,则还有256件没完成.现在决定三个组合做这批玩具,需要多少天完成?


1.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3∶2,长比宽多24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3∶2,长方形的周长是120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3.水果店运来橘子、苹果共96筐,橘子和苹果筐数的比是5∶3,求橘子、苹果各是多少筐?

  4.化肥厂计划生产化肥1400吨,由于改进技术5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任务还需多少天完成?

  5.小强买了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小明买了同样价钱的上衣和裤子各一件,他们用去钱数的比是4∶3,已知一件上衣7元,求一条裤子多少元?

  页,这时已读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3∶7,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7.甲、乙两车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是2∶

  8.“长江”号轮船第一次顺流航行21公里又逆流航行4公里,第二次在同一河流中顺流航行12公里,逆流航行7公里,结果两次所用的时间相等.求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的比.

第一讲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应用题中的一种类型.在工程问题中,一般要出现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完成工作总量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这三个量之间有下述一些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为叙述方便,把这三个量简称工量、工时和工效.

  例1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答:甲、乙、丙三队合作需10天完成.

  说明:我们通常把工量“一项工程”看成一个单位.这样,工效就用工



  例2 师徒二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6天可以完成任务.师傅先做5天批零件各需几天?

  工效和.要求每人单独做各需几天,首先要求出各自的工效,关键在于把师傅先做5天,接着徒弟做3天转化为师徒二人合作3天,师傅再做2天.

  

  答:如果单独做,师傅需10天,徒弟需15天.

  例3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分析 解答工程问题时,除了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解:设甲做了x天.那么,

  

  两边同乘36,得到:3x+40-4x=36,

                x=4.

  答:甲做了4天.

  例4 一件工作甲先做6小时,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8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分析 设一件工作为单位“1”.甲做6小时,乙再做12小时完成或者甲先做8小时,乙再做6小时都可完成,用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如下:



  由图不难看出甲2小时工作量=乙6小时工作量,∴甲1小时工作量=乙3小时工作量.可用代换方法求解问题.

  解:若由乙单独做共需几小时:

  6×3+12=30(小时).

  若由甲单独做需几小时:

  8+6÷3=10(小时).

  甲先做3小时后乙接着做还需几小时:

  (10-3)× 3=21(小时).

  答:乙还需21小时完成.

  例5 筑路队预计30天修一条公路.先由18人修12天只完成全部工程



之几(即一人的工效).

  解:①1人1天完成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即一人的工效):

    

    ②剩余工作量若要提前6天完成共需多少人:

    

    =36(人).

    ③需增加几人:

    36-18=18(人).

  答:还要增加18人.

  例6 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

  分析与解答 ①在解答“水管注水”问题时,会出现一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的情况.若进水管、出水管同时开放,则积满水的时间=1÷(进水管工效-出水管工效),

  排空水的时间=1÷(出水管工效-进水管工效).

  ②这道应用题是分析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的题目.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水池



好排完.

  一半,最后余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分析 这道题是工程问题与分数应用题的复合题.解题时先要分别求出甲、乙工作效率,再把余下的工作量转化为占单位“1”(总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如果二人一起干,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植树36棵,这批树一共多少棵?

  分析 求这批树一共多少棵,必须找出与36棵所对应的甲、乙工效



=4∶3,所以甲与乙的工效比是3∶4.这个间接条件一旦揭示出来,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甲与乙的时间比是4∶3.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所以甲与乙的工效比是时间比的反比,为3∶4.

  

  答:这批树一共252棵.

  例9 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24天可以完成.现在由甲先做16天,

个零件,求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分析 欲求这批零件共多少个,由题中条件只需知道甲、乙二人每天共做多少个即可,然后这就转化为求甲、乙两人单独做各需多少天,有了这个结论后,只需算出3个零件相当于总数的几分之几即可.由条件知甲做16



甲单独做所用天数可求出,那么乙单独做所用天数也就迎刃而解.

  解:甲、乙合作12天,完成了总工程的几分之几?

    

  甲1天能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乙1天可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答:这批零件共360个.

  例10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8小时完成.若甲先做1小时,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做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问完成任务时,共用了多少小时?

  分析 要求共用多少小时?可以设想把这些小时重新分配:甲做1小时,乙做1小时,它们相当于合作1小时,也即是每2小时,相当于合做1小时.这样先大致算一下一共进行了多少个这样的2小时,余下部分问题就好解决了.

  解:①若甲、乙两人合作共需多少小时?

    

    ②甲、乙两人各单独做7小时后,还剩多少?

    

    

    

    ④共用了多少小时?

    

   
第二讲 比和比例


  在应用题的各种类型中,有一类与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有关.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对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成正比或反比的量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记作x)变化时另一种量(记作y)也随着变化.与这两个量联系着,有一个不变的量(记为k).在判断变量x与y是否成正、反比例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不变量k.如成正比例;如果k是y与x的积,即在x变化时,y与x的积不变:xy=k,那么y与x成反比例.如果这两个关系式都不成立,那么y与x不成(正和反)比例.

  下面我们从最基本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的例题开始.

  例1 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②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③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与未走的路程.

  ④总时间一定,要制造的零件总数和制造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

  ⑤总产量一定,亩产量和播种面积.

  ⑥整除情况下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⑦同时同地,竿高和影长.

  ⑧半径一定,圆心角的度数和扇形面积.

  ⑨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转速和齿数.

  ⑩圆的半径和面积.

  (11)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1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13)乘公共汽车的站数和票价.

  (1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地板砖的面积与用砖的块数.

  (15)汽车行驶时每公里的耗油量一定,所行驶的距离和耗油总量.

  分析 以上每题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两种量成哪种比例或不成比例呢?关键是能否把两个两种形式,或只能写出加减法关系,那么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例如①×零件数=总时间,总时间一定,制造每个零件用的时间与要制造的零件总数成反比例.③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未走的路程是加减法关系,不成比例.

  解:成正比例的有:①、⑦、⑧、(15)

    成反比例的有:②、④、⑤、⑥、⑨、(11)、(14)

    不成比例的有:③、⑩、(12)、(13).

  例2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 要求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必须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此人走上坡路用了多少时间,必须知道走上坡路的速度(题中每小时行3千米)和上坡路的路程,已知全程60千米,又知道上坡、平路、下坡三段路程比是1∶2∶3,就可以求出上坡路的路程.

  解:上坡路的路程:

    

  走上坡路用的时间:

    

  上坡路所用时间与全程所用时间比:

    

  走完全程所用时间:

    

  

  例3 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分析 要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必须分别求出新合金内铜和锌各自的重量.应该注意到铜和锌的比是2∶3时,合金的重量不是36克,而是(36-6)克.铜的重量始终没有变.

  解:铜和锌的比是2∶3时,合金重量:

  36-6=30(克).

  铜的重量:

  

  新合金中锌的重量:

  36-12=24(克).

  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12∶24=1∶2.

  答: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1∶2.

  例4 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两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工作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解法1:设师傅加工x个,徒弟加工(168-x)个.

    

      5x=168×9-9x,

      14x=168×9,

       x=108.

    168-x=168-108=60(个).

  答:师傅加工108个,徒弟加工60个.



  

  =60(个),(徒弟).

  

  考方法可求出两人各用了多少分钟.然后用师、徒每分钟各自的效率,分别乘以540就是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

  

  解法4:按比例分配做:

   

  例5 洗衣机厂计划20天生产洗衣机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分析 这是一道比例应用题,工效和工时是变量,不变量是计划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从工效看,有原来的效率1600÷20=80台/天,又有提高后的效率 80×(1+25%)=100台/天.从时间看,有原来计划的天数,要求效率提高后还需要的天数.

  根据工效和工时成反比例的关系,得:

  提高后的效率×所需天数=剩下的台数.

  解法1: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25×x=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解法2:此题还可以转化成正比例.根据实际效率是原来效率的1+25因为工效和工时成反比例,所以实际与原来所需时间的比是4∶5,如果设实际还需要x天,原来计划的天数是20-5=15天,根据实际与原来时间的比等于实际天数与原来天数的比,可以用正比例解答.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5x=60,

   x=12.

  解法3:(按工程问题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例6 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14:5,如果长减少13厘米,宽增加13厘米,则面积增加182平方厘米,那么原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画出图便于解题:




  解法1:BC的长:182÷13=14(厘米),

      BD的长:14+13=27(厘米),

  从图中看出AB长就是原长方形的宽,AD与AB的比是14∶5,

  AB与BD的比是5∶(14-5)=5∶9,

  

  原长方形面积是42×15=630(平方厘米).

  答:原长方形面积是630平方厘米.

  解法2:设原长方形长为14x,宽为5x.由图分析得方程

  (14x-13)× 13-5x×13=182,

             

             9x=27,

              x=3.

  则原长方形面积

  (14×3)×(5×3)=630(平方厘米).

  例4、例5、例6是综合性较强的题,介绍了几种不同解法.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去思考解答应用题,从而提高自己思维判断能力.






第三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重点和难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因此,在这类问题中,数量之间以及“量”、“率”之间的相依关系与整数应用题比较,就显得较为复杂,这就给正确地选择解题方法,正确解答带来一定困难.

  为了学好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具备整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解答整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仍广泛用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②在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前提下灵活运用.

  ③学会画线段示意图.线段示意图能直观地揭示“量”与“百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量与百分率之间的隐蔽条件.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条件与问题中理清思路,正确地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

  ④学会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变化多端,单靠统一的思路模式有时很难找到正确解题方法.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掌握对应、假设、转化等多种解题方法,在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不断地开拓解题思路.

  例1 (1)本月用水量比上月节约7%,可以联想到哪些关系?

  ①上月用水量与单位“1”的关系.

  ②本月节约用水量与上月用水量的7%的关系.

  ③本月用水量与上月用水量的(1-7%)的关系.

  (2)蓝墨水比红墨水多20%,可以联想到哪些关系?

  ①红墨水与单位“1”的关系.

  ②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出的量与红墨水的20%的关系.

  ③蓝墨水与红墨水的(1+ 20%)的关系.

  (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页数多15%,可以联想哪些关系?

  ①未看的页数与单位“1”的关系.

  ②已看的与未看的页数的差与未看页数的15%的关系.

  ③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1+15%)的关系.

  事书是多少页?

  分析 每天看15页,4天看了15×4=60页.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



  解:①看了多少页?

     15×4=60(页).

    ②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③这本书有多少页?

     

  答:这本故事书是 150页.



  分析 要想求这本书共有多少页,需要找条件里的多21页,少6页,剩下 172页所对应的百分率.也就是说,要从这三个量里找出一个能明确占全书的几分之几的量.

  画线段图: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264页.

  例4 惠华百货商场运到一批春秋西服,按原(出厂)价加上运费、营知售价是123元,求出厂价多少元?

  相当于123元,




  如上图可以得出解答:

  

  答:春秋西服每套出厂价是108元.

  克,收完其余部分时,又刚好装满6筐,求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与百分率”的关系已经直接对应,求每筐的千克数的条件完全具备.

  解:其余部分是总千克数的几分之几:

  

  西红柿总数共装了多少筐:

  

  

  每筐是多少千克:

  

  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综合算式:

  

  答:共收西红柿384千克.

  解法2:(以下列式由学生自己理解)

   

  答:共收西红柿384千克.

  水泥没运走.这批水泥共是多少吨?




  分析 上图中有3个相对各自讨论范围内的单位“1”(“全部”、“余下”、“又余下”).依据逆向思路可以得出,最后剩下的15吨对应的是下”的吨数90吨(即“余下”含义中的1个单位是90吨).这90吨恰是“全

  

  例7 某人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钟后他秒?

  分析与解答 这是一个追及问题,因此求追上所花时间必须求出相距距离及它们速度差.相距距离是因为车上之人与小偷反向走了10秒钟产生的.而速度差是易求的.



  

  所以追上所花时间是

  

  答:追上小偷要110秒.

  例8 A有若干本书,B借走一半加一本,剩下的书,C借走一半加两本,再剩下的书,D借走一半加3本,最后A还有2本书,问A原有多少本书.

  
  

           

  答:A原有50本书.

  解法2:用倒推法解.

  分析 A剩下的2本应是C借走后剩下的一半差3本,所以 C借走后还



  综合算式:

  

  答:A原有50本书.


第四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在解题过程中,除了要利用上一讲中所说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画线段示意图等)之外,还要注意在解题过程中量的转化.例如,在解题过程的不同阶段,有时需把不同的量看成单位1,即要把单位1进行“转化”;有时,在解题过程中需把相等的量看成完全一样,即其中之一可“转化”为另一.通过这样的转化,往往能使解题思路清晰,计算简便.

  几?

  而问题“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几分之几”是把男工人数看作单位“1”.解答这题必须转化单位“1”.



  

  说明:“1”倍量的转换引起了“百分率”的转化,其规律是,甲数是



  修路程的比是4∶3,还剩50O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分析 此题条件中既有百分率又有比,可以把比转化成百分率,按分数应用题解答.

  第二天与第一天所修路程的比是4∶3.即第二天修的占4份,第一天



米相对应的百分率,进而求出全长有多少米.

  

  =1200(米).

  答:全长是1200米.

  相等,求两个班各分到多少皮球?

求答案 ?
一筐鸡蛋:
1个1个拿,正好拿完。
2个2个拿,还剩1个。
3个3个拿,正好拿完。
4个4个拿,还剩1个。
5个5个拿,还剩1个
6个6个拿,还剩3个。
7个7个拿,正好拿完。
8个8个拿,还剩1个。
9个9个拿,正好拿完。

问筐里有多少鸡蛋?

1个1个拿正好拿完,3个3个拿正好拿完,7个7个拿正好拿完,9个9个拿正好拿完,框子里鸡蛋的个数是4*9=63的倍数。
2个2个拿剩1个,5个5个拿剩余1个,个位数是1。
所以从以下数中找: 63×7、 63×17 、63×27 、63×37……
所以最小数是441个

奥数题(六年级)
答:甲店卖出45千克,乙店运进45千克,因此总数不变 开始甲店占总数的5/(4+5),后来占总数的5/(5+7)因此总数为45÷(5/9-5/12)=324(千克)甲店原有324×5/9=180(千克)乙店原有324-180=144(千克)

六年级百分数有难度应用题
答:六年级百分数有难度应用题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电视剧《王牌部队》有哪些槽点?匿名用户 ...展开全部 在网上搜——六年级百分数奥数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六年级奥数题
答:10. 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02)11. 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72道
答:③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 。 ——— × ——— = ④实际用水量比计划节约。 ——— × ——— = (二) 题型:1、分数( )法应用题:单位“1”的量已知。关系式: × = 求 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①学校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今年增加...

六年级奥数题
答:30. 奋斗小学组织六年级同学到百花山进行野营拉练,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去时用了4天,回来时用了3天,问学校距离百花山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04) 31. 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

小学六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
答:有甲乙丙三种货物。若购甲3件,乙7件,丙1件共花3.15元,若购甲4件,乙10件,丙1件共花4.2元,现购甲、乙、丙各1件,共须多少元?这道小学奥数题怎样用小学的方法解答,要有详细的解题过程。望高人指点,多谢啦啊~~~(1)3a+7b+c=315 4a+10b+11c=420 12a+28b+4c=1260 12a+30b+33c...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题目字少的
答:4、 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小红有一天上午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姑姑家去玩,下午姑姑、姑父与上 幼儿园大班的表弟提议与小红全家一起到公园去玩,公园的门票是成人每张 5 元,儿童一律 是半票。请你计算一下,小红全家与姑姑全家上公园共需买多少元钱的门票? 5、 用激光测远距离既精确又迅速,一次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激光...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答:男同学X=77人六年级奥数题(附答案)六年级有3个班,一班人数占三个班总人数的25%,二班和三班人数比是7:8,一班比三班人数少24人。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三班占总人数的:8/7+8×(1-25%)=8/15×3/4=2/524÷(2/5-25%)=24÷3/20=160(人) 答:六年级有学生160人。2.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

求6年级奥数题,越多越好,不需要答案,练习用的,非常急,谢谢!
答:30. 奋斗小学组织六年级同学到百花山进行野营拉练,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去时用了4天,回来时用了3天,问学校距离百花山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04) 31. 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

帮忙找一些小学六年级的奥数题(尽量是华杯赛的)?
答:【注】有6种袜子,每种不超过2只,如果取出8只,那么必有2种袜子各2只.这与本题实质上是一回事. [/blockquote],3,帮忙找一些小学六年级的奥数题(尽量是华杯赛的) 找些分数应用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